湖州市吴兴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州市吴兴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州市吴兴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州市吴兴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州市吴兴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州市吴兴区2025届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B.铜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D.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是合金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事故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家里的木柴着火,直接用水扑灭B.夜里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原因C.若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3.铁、铝、铜是生活中常用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或者做法正确的是()A.铁的利用要比铜和铝晚得多B.钢是很纯的铁C.可以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D.铝在空气中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4.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C.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5.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A.氧气 B.氧化硅 C.氧化铝 D.氧化钙6.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下列是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法 D.以上方法都可以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比较黄铜和钢的硬度互相刻画B区分固体硝酸铵和食盐分别取样加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C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D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铜加足量的铁粉后过滤A.A B.B C.C D.D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闻气体气味C.点燃酒精灯D.检查气密性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0.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错误的是A.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用于冶炼金属B.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C.石墨能导电——可作电极D.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学与科技帮助人类实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采冰“。我国“天舟一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成功交会对接。如图1是空间站获得甲烷(CH4)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利用下列物质和下图所示装置研究燃烧的条件。已知: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为500℃;一些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所示。物质密胺无烟煤木材红磷着火点/℃790~810700~750250~330240(1)实验1:研究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完成该实验可以选取的两种物质是______。(2)实验2:将红磷置于薄铜片上,用沙土覆盖,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再拨开沙土,红磷燃烧。红磷燃烧的原因是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2)图3中N表示的是______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图1中甲一定是__________溶液,乙__________是不饱和溶液。14.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运用。请思考并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1)铁能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_____性。(2)目前工业冶炼铝的原理是: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3)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小张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药品提供如下),且每步实验均有明显现象。请将实验步骤、现象及其有关结论填写在相应的空格中。实验室可供使用的药品(金属均提前用砂纸打磨):铁丝、铜丝、银丝、硝酸亚铁溶液、硝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目前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在高炉中利用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如下计算:用800t含氧化铁72%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是多少?_____(写出完整计算过程)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一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取2g二氧化锰和68g过氧化氢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8.4g,求:(1)反应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2)计算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16.某实验小组同学想探究某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共102g,然后平均分成两份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生成氧气质量为____________;(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列出求解步骤1中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4)上述双氧水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_______;(5)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的最简质量比为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材料是铜;铁丝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少数金属元素如金、银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大多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2、B【详解】A.木柴着火,用水扑灭,利用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灭火,说法正确;B.发现天然气泄漏,应关闭燃气阀门,开窗通风,不能开灯检查原因,如果开灯易产生电火花,天然气是可燃性气体,有可能爆炸,说法错误;C.若发生煤气中毒,应立即先将病人移至通风处,说法正确;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这里利用了隔绝氧气灭火,说法正确。故选:B。3、D【详解】A、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比铝的弱,铁的利用要比铜晚得多,但比铝早,选项错误;B、钢是不纯的铁,是铁中熔合了碳及其他成分形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铁的活动性比铜的强,铁能与铜的盐溶液反应,不可以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选项错误;D、铝在空气中,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缓慢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铝的进一步锈蚀,铝制品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选项正确。故选D。4、C【详解】A、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虽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此选项错误;C、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是8属于稳定结构,氖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结构稳定,故C正确;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例如氖原子和水分子质子数相同,故D错。故选:C。5、C【详解】解:地壳含量较多的元素(前四种)按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铝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故选:C。6、C【解析】一氧化氮气体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且难溶于水的气体,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正确方法是C.排水法。7、C【详解】A、黄铜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大,所以可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黄铜和铜的硬度,故正确;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于水温度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所以可用水区分固体硝酸铵和氯化钠,故正确;C、碳粉和铜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分别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错误;D、加过量铁粉充分反应,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故正确。故选C。【点睛】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8、C【详解】A、倾倒液体的方法:标签向着手心,瓶塞倒放,试管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A操作正确;

B、气体的闻味方法:用手扇着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闻,故B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C操作不正确;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方法是:连接好装置,把导管伸入水中,双手紧握容器的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D操作正确。

故选:C。9、D【详解】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变化没有关系。故选D。10、A【详解】A、一氧化碳能够燃烧,可做燃料,用于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符合题意;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可用作保护剂,正确,不符合题意;C、石墨具有导电性,因此可用作电极,正确,不符合题意;D、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形成降雨,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4H2+CO22H2O+CH4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分裂为氧原子和碳原子,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甲烷分子【解析】(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2)由空间站获得甲烷(CH4)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水和甲烷,化学方程式为:4H2+CO22H2O+CH4;(3)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分子分裂为氢原子,二氧化碳分子分裂为氧原子和碳原子,氢原子、碳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水分子和甲烷分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木材和无烟煤或无烟煤和红磷或木材和红磷红磷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分析】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详解】(1)实验1:由上表中的数据可知,木材、红磷的着火点低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所以,上表中可用于完成该实验的两种可燃物是选用木材和无烟煤或无烟煤和红磷或木材和红磷。(2)实验2:将红磷置于薄铜片上,用沙土覆盖,加热一段时间后熄灭酒精灯,再拨开沙土,红磷燃烧。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故红磷燃烧的原因是红磷是可燃物、和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相等乙饱和不一定【详解】(1)p点表示3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甲物部分溶解,乙物质全部溶解,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甲物质,所以图3中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图1中甲固体有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乙固体全部溶解,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14、延展性2Al2O3(熔融)4Al+3O2↑足量的铜丝和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u>Ag铁丝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Fe>Cu448t【详解】(1)铁能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故填:延展;(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O3(熔融)4Al+3O2↑。故填:2Al2O3(熔融)4Al+3O2↑;(3)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铜丝和硝酸银溶液,可以看到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证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继续向溶液中加入铁丝,可以看到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证明证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最终的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填:①足量的铜丝和硝酸银溶液;②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③Cu>Ag;④铁丝;⑤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⑥Fe>Cu;(4)解: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是x,X=448t答:设理论上可以炼出含铁90%的生铁的质量是448t。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6;5%【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生成氧气的总质量为;(2)设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答:这瓶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点睛】有关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综合计算,根据题目找出有关溶液计算中需要求的量,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