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萍乡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萍乡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萍乡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萍乡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萍乡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本卷分为试卷和答卷。答案请写在答卷上,不要在试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2.本卷共有二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图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根据这些文物可以推断出河姆渡原始居民()骨耜(翻土)石刀(收割)砺石(谷物去壳)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使用打制石器C.以捕鱼、狩猎为生 D.住半地穴式房屋2.商代晚期,青铜器中出现较长的铭文,这些较长的铭文内容多涉及商代晚期的重要战事、王室祭祀活动、王室与贵族的关系等。这反映出商代青铜器()A.制作工艺高超 B.分布范围较广C.存在史料价值 D.数量逐渐增多3.董恩林在《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中写道:“正是在这种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朝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这说明分封制()A.使受封者获得土地 B.扩大了统治范围C推动了民族交融 D.促使割据局面形成4.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出现这一局面的政治背景主要是A.禅让制的推行 B.世袭制的出现 C.阶级矛盾加剧 D.周王室的衰微5.《中国古代史》中讲到“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在这句话中,“血腥、残酷”是指();“宽容”是指()。A.战争频发;重视农耕 B.百家争鸣;弘扬文化C.私田开垦;发展经济 D.战争频发;百家争鸣6.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A.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 B.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C.成功解决黄河流域的水患 D.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7.秦统一后,通过实行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郡→县→乡→亭→里”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有利于()A.加强各地交通往来 B.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D.消除不同地区的地域差异8.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迅速从900多人发展到几十万人。这体现出()A.秦朝暴政不得人心 B.秦朝的人口众多C.起义军善于指挥 D.郡县制度不利统治9.西汉文景时期,废除了肉刑等严刑峻法,同时提倡勤俭治国这反映了西汉初年()A.国力空前强盛 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牢牢控制地方 D.统治措施急于求成10.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历史与文化,其中许多杰出人物的昂扬进取、不屈不挠的斗志,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属于这一“精神”的是()A.大禹“治水”的决心 B.墨子“兼爱”的主张C.贾思勰“务实”精神 D.张骞“凿空”的勇气11.从史学价值看,它保留了几千年的史料,具有非凡的史学价值,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它开创了纪传体记事法,受历代史官、学者推崇。“它”是指()A.《春秋》 B.《论语》 C.《史记》 D.《资治通鉴》12.如图历史漫画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某一历史现象,这一现象是()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3.我国手工业兴起早,发展快,水平高,工艺精湛。下图场景再现的是()A.“麻沸散”的制作过程 B.传统造纸的工艺流程C.指南车的制作过程 D.青铜冶铸的工艺流程14.“值有疾病,孤(曹操)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这两句话是对下列哪一战役的追述()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肥水之战15.据何兹全主编的《中国通史》记载:“经过这次变乱,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民大量伤亡,西晋的统治机能也从此瘫痪。”材料中的这次“变乱”指的是发生在晋惠帝时期的()A.黄巾起义 B.“国人暴动”C.“楚汉之争” D.“八王之乱”16.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A.西汉后期 B.西晋末年 C.东汉后期 D.东晋末年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原是羌人的羌煮,也有不少人喜欢。这反映出当时()A.民族交融加强 B.北方经济发达 C.北方分裂混战 D.南北政权分立18.下图所示的书法,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这种汉字字体,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也称“真书”“正书”。该字体的创始人是()A.锺繇 B.胡昭 C.王羲之 D.颜真卿19.孟子称:“不违农时,谷物不可胜食也”,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规律。下列作品中,同样体现了这一思想主张的是()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大明历》20.魏蜀吴的建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北方各族的内迁,以上史实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总计50分,其中21题共计10分;22题共计14分;23题共计13分;24题13分)21.五千年中华文明灿烂辉煌。下列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文明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古代国人社会的生活的不同侧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将上述图片中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按照时代顺序排列。(2)上述图片可以从某些方面印证中华文明的灿烂辉煌,阅读图片,完成任务。(填写字母,每空1分,共3分)任务一:农业生产技术方面,可以用图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印证。任务二:______________方面,可以用图片C、F等印证。(3)图片常常蕴含较丰富的历史价值。按照示例,完成下列空格。示例:图片D北魏陶俑,既是当时雕塑艺术水平的体现,也是民族交融的见证。图片F,既是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写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材料二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帝国走向强盛的原因。材料三光武帝统一天下以后,撤官并县,虚置三公,事归台阁,他用了很多很有才干的人,同时他对吏治的管理非常严格,即使位列尚书台的官员出现不法行为,他也会在朝堂上当众鞭笞。——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孙晓(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治国理政的主要措施。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的治世局面被称为什么?23.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以“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材料一政权更替示意图(1)材料一①、②分别代表哪一政权?指出这一时期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材料二从永嘉南渡以来,中原百姓不断南下,带来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政府先后采取一系列政策,使得南北农民彻底结合,从而使北方生产工具和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使得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摘编自《中国古代史新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材料三北魏孝文帝迁都线路图北魏孝文帝尊崇孔子,力推儒家文化,在道统上极力保持政权本身的合法性,他大兴儒家文化教育,使鲜卑人的文化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凝聚了北魏政权统治下的各族人民。——摘编自段瑞超《修齐治平:北朝君臣的经典征引与儒家文化认同进程》(3)材料三图中①处是哪座城市?根据材料三文字,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儒家强调民心向背在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这种思想出发点是为了求得统治地位的稳固,但“得民心者得天下”确是古今中外屡试不爽的真理。——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材料二:汉初与民休息之时,为汉文帝所重用的贾谊,提出民为一切之本,为政以此为要为大,应当厚民、安民,切戒薄民、害民。——摘编自施丁《贵谊的“民本”思想》材料三:历史反复证明,凡是在民本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的时期,大一统社会发展就比较平稳;凡是在这个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