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祁东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衡阳市祁东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衡阳市祁东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衡阳市祁东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衡阳市祁东县协作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祁东县协作体期末联考试题七年级历史考生注意:1.本学科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2.请将姓名、准考证号相关信息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3.请按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的无效;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描述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不相符的是()A.会用火,能保存B.头盖骨,猿特征C.打石器,过群居D.会磨光,能钻孔【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的特征包括: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保留着猿的一些特征;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过着群居的生活。D项是磨制技术,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特征,所以D项错误,故选D。2.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下列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是A.北京人狩猎 B.山顶洞人捕鱼C.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D.半坡人制作衣服【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故C符合题意;北京人狩猎,不属于农业,排除A;山顶洞人的捕鱼不能反映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排除B;半坡人制作衣服属于原始的手工业,排除D。故选C。3.图1、图2是我国考古文物。这些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图1:陕西宝鸡出士的船形彩陶壶图2: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A.造指南车、制作衣裳 B.建造宫室、挖掘水井C.制造船只、制作音律 D.学会炼铜、创造文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可知,这些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制造船只、制作音律,C项正确;图片没有涉及制作衣裳,排除A项;图片没有涉及建造宫室,挖掘水井,排除B项;图片没有涉及创造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4.《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材料中反映诸侯应对天子尽有述职的义务,如果不朝见天子将会受到降爵、削地、和武力惩罚,体现分封制下诸侯对天子应尽的义务,天子与诸侯是君臣关系,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5.在一个关于甲骨文的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供了四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A.甲骨文采用了象形造字法 B.甲骨文出现在商周时期C.甲骨文已形成了完整体系 D.我们尚无法识别甲骨文【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不正确的是D,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我们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的有效历史信息是()①周王室地位下降②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可知,东周时期周天子威望下降,①符合题意;齐、楚、晋等诸侯国势力大增,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②符合题意;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③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C项;因为①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7.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A.奖励军功B.统一度量衡C.奖励生产D.推行县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方升”属于战国中期的量器。斗呈长方形,直壁,后有长方形柄。方升外侧有铭文三十二字,记载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年),大良造"鞅"颁布标准计量器,以十六寸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大良造鞅"就是商鞅。故而这件器物被命名为商鞅方升。从铭文可知此器为商鞅统一秦国度量所规定的一升容积的标准量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8.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主张建立中央权统治的思想派别是()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9.下面是鼠字的四种体例,其中在形体上它破坏了汉字原先的结构,去除了原先的象形性,把象形文字变为“不象形的象形文字。”笔画由圆转线条变为平直笔画,表现出彻底的符号化;结构上形体分化、合并、简省、突变,是汉字在形体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因此它成为古今汉字的一个分水岭。它是A. B.C. D.【答案】C【解析】【详解】在汉字的发展中,隶书对汉字字体的影响最大,被称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它破坏了汉字原先的结构,去除了原先的象形性,把象形文字变为“不象形的象形文字。”与小篆相比在字形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古文、篆文的象形面貌。隶书在战国时期已经存在,隶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它不同的发展,但终有规律可寻。笔画由圆转线条变为平直笔画,表现出彻底的符号化;结构上形体分化、合并、简省、突变,是汉字在形体方面的一个巨大进步,所以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10.如给下图中正挥臂高呼的农民领袖配音,恰当的台词是大泽乡起义A.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大泽乡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B符合题意;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禅让制,A排除;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映的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C排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反映的是曹操的雄心壮志,D排除。故此题选择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懂得提取图片的关键信息,判断其反映的历史事件。11.在建立汉政权前后,刘邦分封了7个异姓诸侯王,如韩信为齐王,英布为淮南王。但后来,他以各种理由诛杀了其中6个异姓王。刘邦剪除异姓王A.目的是强化专制皇权 B.深受分封制观念影响C.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 D.导致王国问题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占有汉朝大片疆域,且手握重兵,对汉朝中央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刘邦为了强化专制皇权剪除异姓王。A符合题意;刘邦剪除异姓王,体现出的是废除分封制。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刘邦剪除异姓王并不能体现他统治十分残暴。C不符合题意;刘邦剪除异姓王解决了王国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选A。12.小明最近喜得一枚古铜币,上写“五铢”二字。请你判断这枚古铜币出现的时期是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D符合题意;秦始皇时期统一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钱,不是五铢钱,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文帝时期还没有出现,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时期统一铸造五铢钱,汉景帝时期还没有出现,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题干“五铢”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汉武帝时期铸造的钱币来解答。13.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汉武帝大一统 D.休养生息【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就是光武帝。故B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休养生息出现在西汉。故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14.丝绸之路开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从内地传到西域的有①骏马②丝绸③瓜果④蔬菜⑤凿井技术⑥铁器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具体内容: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传到西方,②⑤⑥符合题意;①骏马是西域传入中原的,排除ABC。故选择D。15.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鹿、熊、猿、鸟等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锻炼的人为之叹服。创编这套体操的古代医学家()A.提出“治未病”理论 B.发明了“麻沸散”C.写成《伤寒杂病论》 D.被尊称为“医圣”【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神医华佗善于养生之道,编制“五禽戏”,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鹿、熊、猿、鸟等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锻炼的人为之叹服,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故B符合题意;东汉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的理论,被尊称为“医圣”,故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6.林俊杰演唱的歌曲《曹操》中有旬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其中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曹操率军南下,想要统一全国,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大战,孙刘联军采用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元气大伤,狼狈退回北方,从而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D项正确;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战役,排除A项;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规模最大的战役,排除B项;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决定性战役,排除C项。故选D项。17.爷爷给马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马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是另一个人。这“另一个人”是指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夺取魏国政权,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选项C符合题意;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A排除;司马昭是司马炎之父,B排除;司马睿建立东晋,D排除;故选C。18.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主要得益于()A.优越的自然条件B.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先进的技术C.统治者的措施D.稳定的社会环境【答案】B【解析】【详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B项正确;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同理,排除C项和D项。故选B项。19.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答案】C【解析】【详解】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分裂局面。孝文帝进行了以汉化政策为中心的改革。学习汉族礼仪制度、穿汉服、学汉化等。C项正确;秦始皇、汉武帝和隋文帝都不符合材料中“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的信息,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20.如下图所示历史人物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其中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A.圆周率的计算 B.《大明历》的创制 C.指南车的制造 D.千里船的制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A项符合题意;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B项不合题意;祖冲之还擅长制造的指南车、千里船,但没有领先于世界。CD项两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点睛】“领先世界近千年的一项成果”是解题的关键,ABCD四项都是祖冲之的成就,其中有关圆周率的计算比世界领先进千年。祖冲之在世界上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约1000年。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21.阅读下列问题,回答相应问题中国历史悠久,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始人类遗迹较多的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远古人类吧!材料一:元谋人遗址的遗物:(下图)材料二:某同学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时拍摄了大量有研究价值的照片(下图)。问题一:从材料一的图片可以看出,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从元谋人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已经测量出元谋人距离我们现今大约有多少年?问题二:材料二中的照片一为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请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问题三:观察照片二,可以发现北京人使用的是什么石器?问题四:照片三为北京人使用火的情景,根据图片,你能说出当时的用途有哪些?火的使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进化有什么作用?【答案】问题一:化石170万年问题二: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偏平,保留了古猿的一些特征问题三:打制石器问题四:烧烤食物;照明;防寒;驱赶野兽等作用。促进了原始人的脑容量的增加,促进原始人体质的发展。【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元谋人遗址的遗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是化石;考古学家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的两颗远古人类的牙齿化石,及粗糙的石器,据考证,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根据材料二中的照片一“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北京人前额凹陷,眉骨突出,鼻子扁平,嘴巴突出,下颌后削,这说明北京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3)根据材料二中的“照片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使用打制石器,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因此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4)根据材料二中的“照片三,北京人使用火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学会用火,促进了原始人的脑容量的增加,促进原始人体质的发展,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初共封71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材料二: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左传》(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时期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诸侯应对周王履行哪些义务?(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答案】(1)分封制(2)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3)诸侯要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西周初共封71国,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以及材料二“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信息可知,西周时期,为了加强统治,实行分封制。(2)根据材料一“其中姓姬的诸侯占了53个,对于异姓有功的贵族,则通过联姻,成为甥舅,分封为诸侯,纳入宗法体系”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宗亲、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有可能成为诸侯。(3)根据材料二“周王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结合所学知识,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根据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原文大意:将同姓子弟亲戚分封为地方诸侯,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的信息,依据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3.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传诵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传承弘扬丝路精神共谱“一带一路”新华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苜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二十五史详解》材料三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和安全保护……。——七上历史教材材料四丝路精神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和平合作是丝路精神的核心精髓,开放包容是丝路精神的显著特征,互学互鉴是丝路精神的集中体现,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宗旨目标。就相互关系来看,和平合作是前提,开放包容是保障,互学互鉴是路径,互利共赢是目标。——摘自《湘潭在线新闻网》(1)写出材料一中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2)根据材料二,写出古代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物品。并谈谈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3)材料三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哪一机构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有什么意义?(4)根据材料四,指出丝路精神的精髓和目标。【答案】(1)人物:张骞。(2)物品:从中国向西传的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货物及造纸、冶铁等技术;从西方向东方传来的主要是皮毛、苜蓿、石榴等物产和宗教、艺术。作用: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大动脉。(3)机构:西域都护;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表明新疆地区自汉代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4)精髓:和平合作;

目标:互利共赢。【解析】【小问1详解】人物: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小问2详解】物品:根据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铃声,一支支驼队驼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去了,驼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驼着皮毛、琥珀、首蓿、石榴来了,驼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物品是从中国向西传的主要是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货物及造纸、冶铁等技术;从西方向东方传来的主要是皮毛、苜蓿、石榴等物产和宗教、艺术;作用:由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大动脉。【小问3详解】机构:由材料“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和安全保护……”可知,“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意义:由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所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表明新疆地区自汉代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小问4详解】精髓:由材料“丝路精神是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和平合作是丝路精神的核心精髓”可知,丝路精神的精髓是和平合作;目标:由材料“互利共赢是丝路精神的宗旨目标”可知,丝路精神的目标是互利共赢。

24.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1)秦朝时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此,秦始皇派大将蒙恬修筑的伟大工程是什么?材料二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2)依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