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上学期初一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历史(创新初中部)本试卷总分值为80分考试时长为70分钟考试范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标号涂黑。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通过这部专题片我们不可能看到的原始人类生活场景有()A.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 B.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C.北京人使用磨制石器猎取动物 D.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处在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C符合题意,选择C项;元谋人使用石器劳动、北京人用火御寒照明、山顶洞人用穿孔骨针缝制衣物,符合史实,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2021年1月,考古人员在距今约5000年至4000年的湖南鸡叫城遗址发现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的稻谷谷糠层。通过以上考古成果,我们能够直接认识史前时期的()A.社会组织 B.政治制度 C.农耕生活 D.商业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处面积约80平方米、厚度约为15厘米的稻谷谷糠层”并结合所学可知,如此大规模的谷糠层的发现,说明鸡叫城遗址的原始居民的水稻种植水平已经很高,粮食生产能够供养大量人口生存,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史前时期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史前原始居民的农耕水平,没有涉及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商业贸易等方面情况,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尚书.牧誓》记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而下图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这说明A.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重要依据 B.传说中也包含有真实的史实C.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 D.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尚书.牧誓》记载了武王伐纣,青铜器内底铭文也记载了“武王伐纣”,说明了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互证史实,C项正确;材料并非强调考古发现是了解历史重要依据,排除A项;材料没有传说,排除B项;材料反映文献记载与文物发现史实一致,排除D项。故选C项。4.《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这种观点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A项正确;BCD项内容从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5.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A项正确;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排除B项;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排除C项;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史称西汉,排除D项。故选A项。6.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 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到隶书,汉字“中国”的字形有相似之处,其演变是一脉相承的,C项正确;从材料可知,汉字的传承没有发生异变,排除A项;从材料可知,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繁到简,排除B项;汉字的造字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等,排除D项。故选C项。7.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发布命令,摈弃汉族传统宽衣长袖的袍服,改穿短衣窄袖的少数民族服装,并教百姓骑射技术,这就是赵国“胡服骑射”的改革。武灵王批驳守旧贵族官僚:“帝王都不是承袭的,有什么礼可循?衣服、器械只要方便,就不必死守古代那一套。”在提倡改穿胡服成功以后,赵武灵王接着又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赵国不断开拓疆土,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由此可知,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民族团结 B.适应战争需要C.学习汉族文化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胡服”主要是废除原来笨重的长袍、甲胄,改为便于骑马作战的短袍、长裤;“骑射”主要是指改变原来的步兵、兵车的混合编制的作战方式,而更多地采用运用自如、往来奔跑、迅速敏捷的骑兵.作战方式,以增加战争的机动性和突然性。故B符合题意;促进民族团结与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学习汉族文化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题意;加强中央集权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A.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C.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表明商鞅变法注重法治;题干的“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表明商鞅变法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A符合题意;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推行县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推动民族交融与商鞅变法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9.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B项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CD项。故选B项。10.下图为收藏于博物馆的“孔子问道于老子”画像石拓片。该画像反映了()A.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B.西周开始分封诸侯C.儒家道家始祖交流 D.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详解】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问道于老子”反映了儒家道家始祖交流,C项正确;材料与炎黄部落结盟无关,排除A项;孔子和老子均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西周分封诸侯无关,排除B项;孔子和老子均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A.废除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C.建立皇帝制度D.开创统一格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中央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D项符合题意;ABC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应排除。故选D。12.文字是文化认同的基础,秦朝促进文化认同的措施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推行小篆 B.统一货币 C.编制户籍 D.颁行秦律【答案】A【解析】【详解】秦朝统一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文字上实行统一的措施,把小篆字体作为全国通行的文字,A项正确;统一货币属于经济措施,排除B项;编制户籍属于政治措施,排除C项;颁行秦律属于法律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13.作为语言精华存在的成语,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围魏救赵 D.退避三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在刘邦项羽争霸过程中,项羽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符合题意要求,故选A项;项羽与秦兵打仗,领兵过河后就把锅打破,把船凿沉,表示不胜利不生还,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晋文公遵守以前的诺言,把军队撤退九十里,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项。14.与宋代汪洙《神童诗》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可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巨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黄巾起义 D.大泽乡起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末年,爆发了大泽乡起义,陈胜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体现了反抗意识,D项正确;巨鹿之战产生破釜沉舟成语,楚汉之争产生楚河汉界俗语,黄巾起义主张“黄天当立”,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15.“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以上材料称赞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汉兴”“与民休息”“汉言文景,美矣!”等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称赞的是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由于长期战乱造成经济凋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与民休息,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社会安定的局面,史称文景之治,A正确;光武中兴出现在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时期,B排除;贞观之治出现在唐朝唐太宗时期,C排除;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唐玄宗时期,D排除。故选A。16.为巩固大一统王朝,汉武帝针对封国势力强大的状况(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采取的措施是()内容类别人口(万)郡(个)中央45015封国85039A.分封制 B.推恩令 C.察举制 D.屯田令【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央的实力弱于封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B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元光元年开始推行的一项官吏选拔制度,排除C项;屯田令是曹操谋求霸业颁布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17.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答案】A【解析】【详解】“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斗虎”“格熊”等体现出汉代尚武的社会风气,A项正确;含蓄内敛、悠然清闲以及宁静纯朴都不符合材料中“崇尚勇武”的社会风尚,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18.下表显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这一现象导致()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即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寿命(岁)27231303936341454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八王之乱”的兴起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D.五胡十六国局面出现【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帝王寿命来看,东汉中后期帝位更迭频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有关,C项正确;七国之乱是在汉初,排除A项;八王之乱是在西晋时期,排除B项;五胡十六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9.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管理机构,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它的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该机构是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伊型将军【答案】A【解析】【详解】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过,都护府设在乌垒城。A项正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都是唐朝时期设立的,排除BC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20.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朝代:汉朝人物:张骞事件:张骞通西域朝代:北魏人物:孝文帝事件: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朝代:唐朝人物:文成公主事件:唐蕃和亲朝代:元朝人物:事件:回族形成A.民族的交流与融合 B.国家的统一与发展C.对外的交往与进步 D.经济的繁荣与昌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朝是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通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族的交往,西汉时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民族团结,特别是对藏族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元朝回族的形成也体现了民族的融合的结果,A正确;卡片上没有涉及到国家统一的事件,B排除;对外交往是中国与外国的交往,卡片反映的是中国境内民族问题,C排除;卡片没有涉及经济问题,主要体现的民族交流与融合,D排除;故选A。21.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C.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有些学者认为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五帝不一定准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说明《史记》作为重要的文献史料,虽然不能证明远古历史的重要性,但是可以为历史提供一定的参考,需要去历史印证,D项正确;神话传说也有一定的来源,排除A项;BC项说法都具有绝对性,排除。故选D项。22.“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名医张仲景写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B项正确;扁鹊是春秋战国时的名医、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李时珍是明朝的名医,写成了《本草纲目》,排除ACD项。故选B项。23.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司马迁传》中写道:“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班固评价的是A.本人著作的风格 B.《史记》秉笔直书的风格C.儒家经典特点 D.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影响【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可知是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意思是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故选B;材料是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写道,所以不是评价本人著作的风格,A错误;司马迁是史学家,对司马迁的作品进行评价,所以不能说是对儒家经典的特点进行评价,C错误;司马迁不是医学家,D错误。24.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A.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B.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C.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罗汉像、大雁塔、飞天壁画等佛教的文物珍宝说明了佛教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D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D。25.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是()A. B. C. D.【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不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位于北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位于四川川地区。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史称东吴,位于江南地区,229年称帝,至此三国正式鼎立。B项正确;曹操没有称帝,排除AC项;司马炎灭曹魏,建立西晋,排除D项。故选B项。26.西晋末年,出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北方战乱 B.诸王势力强大 C.西晋衰落 D.统治者软弱无能【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晋末年爆发八王之乱,加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由此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A项正确;西晋末年大量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而非诸王实力强大和统治者软弱无能,排除BD项;西晋衰落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A项。27.研究发现,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慕容部从辽西主动迁到中原地区。后来,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一个姓氏而存在。这一现象表明南北朝时期()A.民族交融加强 B.南北发展平衡 C.经济破坏严重 D.文学艺术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机那里了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洛阳,学习汉族,采取一系列的汉化措施,加强了与汉族的民族融合,慕容鲜卑便从历史上“消失”,只留下“慕容”一词作为一个姓氏而存在,说明此时期民族交融加强,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材料内容无关,排除;故选A。28.中国书法于2009年被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东晋时期,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顾恺之 B.钟繇 C.胡昭 D.王羲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晋时期,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书法家是王羲之。书法,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楷、行、草书尤为精湛。当时的人称赞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故D符合题意。顾恺之以绘画见长,钟繇、胡昭是曹魏时书法家,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29.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唇厚鼻隆,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则眉目疏朗,其服饰风格开始接近当时中原地区。这种变化反映了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统治区域逐步扩大C.对外交流日渐频繁 D.文明成果相互吸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北魏前期而到后期,石窟佛像从继承了印度佛像的风格到服饰风格接近中原地区,可见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本土化,体现了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成果的相互吸收融合,D正确;题干反映的不是民族交融,而是中外文化之间的某种交融,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佛像造型的变化,没有体现北魏统治区域逐步扩大,B排除;从继承印度佛像的风格到服饰风格接近中原地区,可见反映了石窟佛像艺术从继承外来文化到逐渐本土化,不能说明对外交流日渐频繁,C排除。故选D。3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训形式多是“家书”或“遗令”,重视教育子弟,内容涉及从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此后各朝,上至达官下至平民,多有家训问世,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家训A.只出现在显贵家庭 B.受儒家思想影响大C.形式单一内容统一 D.满足科举考试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内容“多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体现了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B正确;依据题干可知家训不仅出现在显贵家庭,也出现在平民家庭,A排除;依据题干“重视教育子弟,内容从涉及修身到治学,从处世到事君”可见中国古代家训的内容较为丰富,C排除;依据题干可知,中国古代家训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而科举考试出现在魏晋南北朝之后的隋唐时期,因此并不都是满足科举考试需要,D排除。故选B。二、材料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0分,共20分。)31.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的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原,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1)材料一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其中的哪一制度影响最为深远?(2)依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作用?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又有哪些新创新措施?【答案】(1)制度:分封制。影响:开发了边疆地区,加强了西周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2)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是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周朝疆域广阔,为了巩固西周奴隶主阶级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也实行分封制;内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来维护分封制。诸侯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同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根据材料二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