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临汾市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临汾市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临汾市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临汾市侯马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素养形成期末测试初一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历史学习需要有证据意识。下列文物能够体现北京人生产力水平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北京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旧石器,有尖状器等,A项正确;B项是骨制农具,体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排除B项;C项是青铜器,体现了商朝手工业生产水平,排除C项;D项是耧车,是播种工具,它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干栏式建筑通风防潮,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上述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粮食作物不同 B.生产力水平不同C.自然环境不同 D.建筑观念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适合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环境,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风保暖,适合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可知,多雨潮湿、寒冷干燥,这均是自然环境,它们决定了房屋制式,因此,上述两种建筑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作物、建筑观念,排除AD二项;当时是新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同,排除B项。故选C项。3.司马迁在《世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史记》的记载完全可信 B.历史上确实存在黄帝、尧、舜C.远古传说可以为真实历史提供参考 D.远古传说就是真实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不一定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可知,这是说,远古传说可以为研究历史提供参考,有参考价值,C项正确;“不一定准确”,这不能体现《史记》的记载完全可信,排除A项;材料是强调《史记》有关记载的参考价值,不能体现历史上确实存在黄帝、尧、舜,排除B项;远古传说有参考价值,但并非就是真实历史,排除D项。故选C项。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数轴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就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夏商周的更替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讨伐商纣王,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所以题干年代尺反映的是夏商周的更替,B项正确;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与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C项;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5.某中学向全校发出“推广普通话,学写规范字”的倡议书。关于“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个文字是甲骨文B.首次发现者是清朝人王懿荣C.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D.造字方法中最为进步的是象形【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造字方法中,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字,最进步的造字方法是形声字,D项符合题意,选D项;“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首次发现者是清朝人王懿荣,表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ABC三项说法正确,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6.“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对东周阶段性特点的总结最为恰当的是()A.动荡、变革 B.春秋争霸 C.战国兼并 D.统一、强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前者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特征是动荡,后者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进行改革,确立了封建生产方式,A项正确;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均只总结出阶段性特征,不是对总体特征的概括,排除BC二项;这一时期没有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7.习近平总书记在谈治国理政中引用了“法令行则国治”“奉法者强则国强”等经典名言。和这一言论相关的人物是()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韩非是法家代表,他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令行则国治”,C项正确;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仁,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农民起义反映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下列对农民起义说法正确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B.黄巾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C.楚汉之争最终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终D.历次农民起义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实行暴政,百姓生活困苦,会爆发农民起义,沉重打击甚至推翻王朝,历次农民起义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D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排除A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时期,排除B项;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9.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关于“医圣”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医圣”是华佗②“医圣”是西汉人③写成了《伤寒杂病论》④提倡预防疾病⑤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A.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提出“治未病”,提倡预防疾病,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③④⑤符合题意;“医圣”是张仲景,①不符合题意;“医圣”是东汉人,②不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0.下列不是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中国影响很大,但不是世界三大宗教,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佛教产生于古印度,伊斯兰教、基督教产生于西亚,三者后来传播到世界很多地方,影响很大,是世界三大宗教,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11.许邵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对许邵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许邵只肯定了曹操的杰出才能B.许邵彻底否定了曹操,认为他是“奸雄”C.许邵对曹操的看法存在个人主观色彩D.许邵对曹操的看法比较客观【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知,许邵认为曹操如果身逢治世,他能够成为一个能臣;他如果身逢乱世,那就是一个奸雄;从而说明曹操有才华,有实力,但是性格难以琢磨,曾肆意杀害无辜,但不失为一代枭雄,D项正确;许邵不仅肯定了曹操的杰出才能,也评价了曹操性格的缺陷,排除A项;许邵不仅肯定了曹操的杰出才能,没有彻底否定了曹操,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许邵对曹操的看法存在个人主观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12.东汉末年分三国,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战役是()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平之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曹操失败,这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A项正确;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淝水之战是东晋前前秦之间的战争,长平之战加快了秦国统一全国的步伐,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3.《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反映的是()A.五胡内迁 B.江南地区开发 C.八王之乱 D.北魏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可知,这是说,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体现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谷帛殷阜体现的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不能体现五胡内迁、八王之乱,排除AC二项;材料说的是东晋,不是说北魏,排除D项。故选B项。14.西方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把史料分为“有意”和“无意”两大类。前者的作者大都“有意”以自己的文字左右时人和后人的想法,后者指原属过去历史事物的一部分而遗留至今的,无意中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信息的那些史料。据此推知,下列属于无意史料的是()A.《史记》对秦始皇功过的记载 B.《三国志》对当时饮食与服饰的记载C.《宋书》对宋朝政策的记载 D.《春秋》对周天子的事迹记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有意史料,就是中国史实界概念中的第二手资料,无意史料,就是中国史实界概念中的第一手资料,《三国志》对当时饮食与服饰的记载,这是客观的,真实的,因此,它是第一手资料,也就是无意史料,B项正确;《史记》对秦始皇功过的记载,这有史论成分,体现了作者的主观认识,是有意史料,排除A项;《宋书》的作者是沈约,他是贬抑宋朝的,对宋朝政策的记载也体现了这一点,是有意史料,排除C项;《春秋》是孔子的著作,孔子主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周天子的事迹记载也体现了这一点,是有意史料,排除D项。故选B项。15.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连线有误的是()A.祖冲之——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B.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C.南北朝——《云冈石窟》、《龙门石窟》D.贾思勰——《大明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对历法进行精细的观测和推算,他所测算的一年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算的结果相比较,只差50秒。他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后来由朝廷正式颁布,而贾思勰的是《齐民要术》,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16.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历史,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根据下列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原因探寻】是历史唯物史观的重要呈现。结合下列材料,分别归纳出“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原因和孟子认为“春秋无义战”的原因。材料一: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材料二:据《史记》记载,春秋300年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共数。”故孟子曰,“春秋无义战。”(2)【力量呈现】是影响历史走向的重要因素,分别简述下图史实的历史价值和异同点。(3)【成就展示】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请从不同角度解读下面两幅作品反映的成就,并写出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答案】(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大提高;春秋的战争都具有侵略性,给人民带来灾难。(2)图一: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的秦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图二:为了维护北魏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不同点:①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②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③结果不同: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孝文帝的改革则没起到这种效果,北魏还是分裂衰亡了。相同点: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②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③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3)图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得农书。作者北朝贾思勰。这部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图四:《兰亭集序》作者是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者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原因: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物质条件;继承了秦汉以来文化成就;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解析】【小问1详解】变革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一“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可知,这是因为,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大大提高;孟子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共数”可知,这体现出,春秋的战争都具有侵略性,给人民带来灾难。【小问2详解】图一: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1可知,这体现的是,商鞅变法发生在公元前356年的秦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图二: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2可知,为了维护北魏统治,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联姻等,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不同点: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图片2可知,它们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结果不同,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强大,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孝文帝的改革则没起到这种效果,北魏还是分裂衰亡了。相同点: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1、图片2可知,它们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改革了原有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小问3详解】图三: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可知,《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得农书,作者北朝贾思勰,这部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图四: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可知,《兰亭集序》作者是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收放自如,浑然天成,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者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原因:根据所学和材料图片3、图片4可知,有这种成就,是因为,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物质条件,继承了秦汉以来文化成就,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材料一:汉文帝说:“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景帝颁布了诏令“今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时十五税一之半,即三十税一。材料二:早在汉代,西域传入的苜蓿、胡葱和胡蒜等就已成为中原农家菜园里的新成员;魏晋以后,来自异国的菜种更不断增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胡瓜(黄瓜)、胡荽(香菜)、菠菜等,至今仍是华北人民的家常菜。——《中古华北饮食文化的变迁》材料三: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统治者认为“国之根本”是什么?请写出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治世局面以及政策。(2)请写出与材料二中物种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写出其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是什么?写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4)综上所述,归纳古代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答案】(1)农业;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政策。(2)丝绸之路;长安、欧洲(3)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还有大量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4)恰当的政策;统治者的重视;自然环境的优越;生产力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国之根本: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可知,这体现出,国之根本是农业;治世: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三十税一”可知,由此开创了文景之治;政策: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三十税一”可知,这体现的是休养生息政策。【小问2详解】事件: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早在汉代,西域传入的苜蓿、胡葱和胡蒜等就已成为中原农家菜园里的新成员”可知,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苜蓿、胡葱和胡蒜等传入中原;地方:根据所学可知,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远到达的地方分别是长安、欧洲。【小问3详解】史实:根据所学和材料三“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可知,这体现的是,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江南得到开发,这是因为,北人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还有大量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重视。【小问4详解】因素:此问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如,恰当的政策;统治者的重视;自然环境的优越;生产力的发展。18.材料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材料二:西汉时,都护治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小野云沟附近),与渠犁田官相近,屯田都尉属都护,辖西域三十六国(后增至五十国)。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材料四: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习近平主席(1)请写出材料一相关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2)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汉设置的机构是什么?请写出这一机构设置的时间及其意义。(3)观察材料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可以看出民族流动的方向有何特点?请列举出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并分析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4)阅读材料四,请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意识?【答案】(1)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匈奴贵族的掠夺,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2)西域都护府;公元前60年;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3)从北向南;匈奴、鲜卑、羯、氐、羌;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4)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材料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霍去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匈奴贵族的掠夺,保护了中原经济的发展,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丝绸之路的安全与畅通。【小问2详解】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小问3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可知,图片反映民族流动的方向是从北向南。民族:东汉以来,分布在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已陆续向内地迁徙。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他们同汉族人民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逐渐融合在一起。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的原因主要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小问4详解】民族意识:根据材料四“全面贯彻党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归纳出民族团结;根据“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可归纳出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19.富强是中华民族的不懈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使命。李老师以“富强发展”为主题设计了下面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内容。任务一【制度比较——见证事件异同】图一西周等级示意图图二(1)政治制度的创新是历史演进的一种常态。对比上图政治制度,请写出其异同点。任务二【材料分析——呈现阅读能力】材料一汉武帝时期的治国措施(部分)①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②接受儒生董仲舒的建议,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儒士选入各级政权机构。③分全国为十三个州部,每州派刺史一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④收回铸币权,统一铸造五铢钱。⑤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⑥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国家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2)结合所学,将汉武帝的措施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