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BT模式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技术经济学考查课论文)_第1页
国内BT模式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技术经济学考查课论文)_第2页
国内BT模式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技术经济学考查课论文)_第3页
国内BT模式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技术经济学考查课论文)_第4页
国内BT模式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技术经济学考查课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BT模式项目融资存在的风险【摘要】本文探讨大的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中实际应用BT模式时面临的投融资风险,可以为BT项目的投资人或者管理者准确地识别风险、估计风险提供参考。【关键词】BT模式;工程项目;项目融资;风险BT是英文build一transfer的缩写,中文译作建设一转让,它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细分而逐步形成的。BT模式是一项涉及金额大、专业多、时间长的综合业务自然会面对大量风险。要想成功运作BT业务就必须对其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和深刻认识。按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划分可以划分为:信用风险、建设风险、市场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环保风险、生产风险。1信用风险项目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项目有关参与方不能履行协定责任和义务而出现的风险。在项目融资中,即使对借款人、项目发起人有一定的追索权,贷款人也将评估项目参与方的信用、业绩和管理技术,因为这些因素是贷款人依赖的项目成功的保证。像提供贷款资金的银行一样,项目发起人也非常关心各参与方的可靠性、专业能力和信用。信用风险贯穿项目始终,项目参与方的资信、技术、资金能力、业绩和管理水平是评价项目信用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2建设风险项目的建设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开发和试生产阶段。其主要表现为:项目建设延期;项目建设成本超支;由于种种原因,项目迟迟达不到“设计”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极端清况下,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项目完全停上放弃等。完工风险是建设风险中最重要的内容。完工风险是指项目无法完工、延期完工或者完工后无法达到预期运行标准而带来的风险。项目的完工风险存在于项目建设阶段和试生产价段,它是项目融资的主要核心风险之一。完工风险对项工公司而言意味着利息支出的增如、贷款偿还期限的延长和市场机会的错过。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竞争风险和需求风险。这三种风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项目方在计划投资项目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种因素:是否存在该项目产品的国内和国外市场;可能的竞争激烈程度怎样;是否有相似项目竣工;预计产品的国际价格、适用关税和贸易壁垒;市场准入情况;当项目到运营阶段时,项目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是否仍然有市场;项目所用的技术是否可能被超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产品市场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设备、能源、原材料供应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风险。应将市场准入情况、竞争程度、时效性等纳入评价范围。4金融风险项目的金融风险主要表现在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两个方面。在项目融资中,项目发起人与贷款人必须对自身难以控制的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变化加以认真分析和预测,如汇率波动、利率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贸易政策的趋向等,这些因素会引发项目的金融风险。5政治风险凡投资者与所投资的项目不处在同一国家,或贷款银行与项目分处异国都有可能因项目所在国的政治、行政组织行动的变化而导致项目失败、项目信用结构改变以及项目偿债能力发生变化等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国家风险,如借款人所在国现存政治体制的崩溃;对项目实行国有化;或者对项目产品实行禁运、联合抵制、终止债务的偿还等。另一类是国家政治、经济政策稳定性风险,如税收制度的变更;关税及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调整;外汇管理法规的变化等。在任何国际融资中,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承担政治风险,项目的政治风险可以涉及到项目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6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指东道国法律的变动给项目带来的风险。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不尽相同,经济体制也各具特色。跨国借贷可能面临因法律不同而引发的争议;有些国家担保法的不健全可能导致获得担保品成为困难;有些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能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些国家缺乏有关公平贸易和竞争的法律等,这些因素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7环保风险环境保护风险是指由于满足环保法规要求而增加的新资产投入或迫使项目停产等风险。随着公众愈来愈关注工业化进程对自然环境以及在环境中休养生息的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影响,许多国家颁布了日益严厉的法令来控制辐射、废弃物、有害物质的运输及低效使用能源和不可再生资源。“污染者承担环境债务”的原则己被广泛接受。对项目公司来说,要满足环保法的各项要求,就需要增加项目生产成本,或者增加新的资产投入改善项目的生产环境,对那些利用自然资源或生产过程中污染较为严重的项目来说甚至会迫使项目无法生产下去。因此,对项目融资期内有可能出现的任何环境保护方面的风险应该和上述其他风险一样得到充分的重视。遵守环境保护法规的风险不仅表现在生产成本增加从而降低项目原有的经济强度,进一步而言,在贷款人以项目场地和项目资产作为担保品的情况下,如果行使接管项目的权利,同样将承担环境保护的压力与责任。除了对污染的罚款以外,环境成本还可能包括:环境审计计划所需的费用、环境影响评估所需的费用等。8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在项目试生产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中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它是项目融资的另一个主要的核心风险。生产风险主要表现在:技术风险;资源风险;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经营管理风险。9小结作为一个BT项目的投资人或者管理者,关键是要尽可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和评价风险,通过使用多种管理方法,合理地规避或分散风险。运用技术和手段对项目活动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采取主动行动,创造条件,尽量扩大风险事件的比较有利的结果,妥善地处理风险事故造成的不利后果,以最少的成本保证项目安全、可靠地完工。参考文献[1]阎虹、林耸.运用BOT模式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Vo1.19(3):14一16[2]蒋先玲.论BOT项目融资模式的国产化.金融观察,2004(7):61一63[3]张朝阳.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2,6[4]任刚,谭文.BOT建设模式的风险分析•机械管理开发,2005,Vol.86(5):95一96项目融资风险管理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融资的概况并详细分析了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如果有效避免这些风险。文章具有现实意义,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项目融资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项目融资及其风险管理概况项目融资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项目融资是指一切针对具体项目所进行的资金筹集活动;狭义的项目融资,按照《美国财会标准手册》的定义,“是指对需要大规模资金的项目而采取的金融活动。借款人原则上将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及其收益作为还款资金来源,而且将其项目资产作为抵押条件来处理。该项目主体的一般性信用能力通常不被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本文所指的是后者。项目融资是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经过30年的发展项目融资已经日趋成熟,项目的操作模式和框架日趋系统化和规范化。由于项目融资主要依赖于项目的现金流量和资产,而不是项目投资者或发起人的资信来安排融资,贷款人对借款人的追索最多只能限定在某个特定阶段或规定的范围内,即所谓“有限追索”;并且项目融资时间长、规模大、参与方多、结构复杂,因而比一般的传统贷款风险更大。风险的合理分配和严格管理是项目融资成功的关键。在西方风险的管理是项目融资实施的必要环节,每个融资项目都要进行风险分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项目融资,90年代后在大型工程项目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的筹资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项目融资的出现,对有效利用外资,调动民间资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尽快改善我国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然而,由于项目融资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规范发展所需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尚不完备,加之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项目融资的实际操作并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缺乏系统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手段,将会成为项目融资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最终导致其难以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建设的需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找到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现存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推动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发展。二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风险管理法律依据混乱项目融资的推行要求有健全的法律体系作为保证,这是项目融资发展所需的客观条件。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主要是通过各种合同文件和信用担保协议,将项目风险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这一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个利益群体,融资结构体系复杂、实施操作程序繁琐,各利益主体的行为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对各方均具备约束力的法规体系来约束。倘若这方面不具备条件或条件较差,必然增大投资风险,加大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从我国目前的状况看,项目融资的直接依据主要有:国家计委颁布的《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暂行规定》,外经贸部颁布的《关于以BOT方式吸收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计委、原电力部、交通部颁布的《关于试办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审批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这些规定出自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缺乏统一性,甚至出现矛盾之处。一方面,这些规定都是针对外商投资项目的,对于外商来讲,其法律地位是不够的。另一方面,对于国内企业参与项目融资这一越来越普遍的情况,则没有法律依据。(二)金融市场欠发达,制约风险规避手段的实现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境外资金是推行项目融资的初衷和主要融资渠道。项目融资通常主要以外汇进行融资、以人民币取得收益,项目自身不易做到外汇平衡,人民币是否可以兑换成硬通货是国外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属于外汇管制国家,在资本项目中外汇进出是受到严格限制的。这样,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无疑加大了境外投资者的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也同时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项目融资资金需求量大,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合理设计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多渠道的筹资方式有利于降低项目融资的风险,减少筹资成本。在项目融资中各种类型的贷款无疑是项目的主要筹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发行股票和债券也较为常见。在我国对发行股票和债券实行限制性的政策,对发行主体或发行人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使得这些筹资方式实现的难度较大;我国资本市场欠发达,使得项目的融资渠道不畅通,直接加大了项目公司的融资风险;我国金融服务市场尚未完全开放,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外汇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手段较少,这无疑使得融资风险的合理规避受到限制。(三)目的审批管理不规范,加大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项目融资多应用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项目,所在国政府对项目的审批管理一般较为严格。由于融资项目的实施涉及面广,参与部门多,其审批程序是比较繁琐的,涉及多个不同的审批部门。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各主管部门遵循统一的规定,否则就可能由于不同主管部门之间的工作不衔接而导致项目审批工作迟缓,进而增加项目的风险。在我国由于缺乏项目融资基本法律,各部委的相关规定(如前所述)既缺乏统一性、又不具备应有的权威性,而且难以涵盖项目融资的所有环节,使得项目的审批管理政策操作性不强。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对项目融资的管理基本上是套用现有外资法律或法规,同时参照一些国际惯例,这种状况不能够适应对融资项目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进行管理的需要,人为地加大了融资项目的审批风险。三促进我国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发展的主要对策(一)提高项目融资的立法层次,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鉴于项目融资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我国宜采用专门立法的形式,对项目融资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统一规定;对项目融资涉及的其他问题,由相关配套法律规范,形成以项目融资专门法为核心。项目融资的单行法应重点将项目融资与其他形式投资区分开来,明确规定项目融资应遵循的原则和各环节应遵循的程序性规则,对现行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有冲突的地方做出专门规定。(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开放金融保险市场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高风险的融资方式,项目所在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影响项目风险的预测和转移规避等风险管理手段的实现,发达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样的金融工具是项目融资风险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多类型、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并制定相应政策,拓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参与项目融资。与此同时,逐步开放金融服务市场,创造多种金融工具规避利率和汇率风险;加快保险业的发展,为项目融资担保机制的完善提供可能;对项目融资的外汇管理实行特殊政策,解决项目融资外汇平衡的难题。(三)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建立专门主管机构加强管理项目融资通常涉及国家基础设施领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对项目的宏观管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应该努力营造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保证政策的连续性;设立公正、明确的法律规范,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项目的操作程序,适当简化审批手续和项目的前期工作;在贷款融资方面,实行优惠政策,给予项目适当的贴息补助。另外,为了规范管理和监督,有必要设立专门的政府主管机构,负责项目的宏观计划和协调管理,并具体执行项目的审批。项目融资中BT模式与BOT模式的比较摘要:BT模式和BOT模式作为新的融资模式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两者的运作过程的分析,比较了其模式的区别,着重探讨了不同融资模式下的风险。关键字:BOT;BT;风险;比较研究项目融资的模式日益得到各方的关注,BT模式和BOT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二者在实际运作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BOT模式是指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经营-转让),又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即政府部门通过与私营机构签订特许权协议,特许该机构所属项目公司承担公共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融资、建造、经营和维护,在协议规定的特许权期限内,项目公司可将产品出售或通过收费以偿还投资成本和获得合理利润,政府部门则拥有对这一基础设施的监督权和调控权,特许期限届满,项目公司将设施无偿转让给签约方的政府部门。图1是BOT模式的融资结构。BT模式是BOT模式的一种历史演变,是指Build-Transfer(建设一移交),即政府通过特许协议,引入国外资金或民间资金进行专属于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也即采取”企业投资建设、政府一次回购、资金分期支付”的模式。本文从二者的运作过程出发,通过比较其模式的不同,对二者的风险进行比较分析。1BOT和BT项目的运作过程BOT项目的特点是投资规模大、经营周期长、风险因素多。BT项目由于建设完工后,该项目设施的有关权利按协议由政府赎回,与BOT项目比较起来风险相对小。要实施BOT、BT项目投资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一般经过三个阶段:投标阶段、谈判阶段、履约阶段[2][3]。1)投标阶段。BOT、BT项目投标的准备时间较长,在此期间投标单位可向招标机构提出有关问题,并对项目提出合理建议。同时,投标人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对于一些需要投标人最高决策机构进行决策的事项进行审议,然后在规定的日期前向招标人递交投标书。2)谈判阶段。招标人开标、评标、排序后,选择前2-3投标人进行谈判。特许合同是BOT项目的核心,它具有法律效力并在整个特许期内有效,它规定政府和BOT项目投资人的权力和义务,决定双方的风险和回报。所以,特许合同的谈判是BOT项目的关键一环。3)履约阶段。BOT项目这一阶段涵盖整个特许期,又可以分为建设阶段、经营阶段和移交阶段,对于BT项目来说没有经营阶段。项目投资人是这一阶段的主角,承担履行合同的大量工作。2BOT模式与BT模式的比较2.1运作过程不同BT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运作过程的不同,BOT融资模式比BT融资模式多了一个运作过程:经营过程O(Operate)。在BOT模式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项目公司在特许经营期内,利用项目收益偿还投资及运营支出,并获得利润。而BT融资项目的经营由政府或政府机构完成,并按照协议偿还投资商项目建设支出和合理的利润。这样BT融资模式下,投资者投资回收期大大缩短,并且资金回收有保障,投资者风险较小,有利于吸引投资者;而BOT融资模式下,投资者投资自己运营,投资回收期很长,并且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风险加大[4]。2.2所有权与运营权不同在建设期内,两者没有显著区别,都有所有权。但在建设完成后,BT融资模式下的投资商就再也没有了项目的经营权和所有权;而BOT融资模式下的投资商在项目建设完成后在项目的特许经营期内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直至项目的特许期满将项目无偿移交政府。2.3项目风险承担方式不同在BT融资模式下,投资商在项目建设期主要承担建设项目的风险和融资风险,而在运营期投资商承担的风险较小,此时由政府承担运营风险和偿还风险;BOT融资模式下,投资商不但承担建设风险,还承担经营风险。3BT模式与BOT模式风险问题的比较BT融资模式与BOT融资模式风险的不同之处归根到底是由它们的运作模式的不同所决定的。BOT融资模式比BT融资模式多了一个运作过程:经营过程O(Operate)。在BT融资模式下,投资商在项目建设期主要承担建设项目的风险和融资风险,而在运营期投资商承担的风险较小,此时由政府承担运营风险和偿还风险;BOT融资模式下,投资商不但要承担建设风险,还要承担经营风险。3.1不可控制风险的比较3.1.1外汇风险在BT模式和BOT模式下外汇风险都是由投资商来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原因也基本相同,包括东道国货币的自由兑换、经营收益的自由汇出及汇率波动所造成的货币贬值;利率变动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的损失。但因BOT模式下还要经历运营期,资金回收的周期更长,所以对于投资商来说承担的外汇风险要大一些[5]。3.1.2市场风险1〕在BT模式下。市场风险主要是指资源供应方面的风险,表现为原材料价格上涨、资源供给不足等方面,通常由投资商来承担。可以通过资源供应保障书的签署就可以减轻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损失。在项目移交给政府之后,经营期间的市场风险则由政府承担。2〕在BOT模式下。市场风险存在于产、供、销三个阶段,因此产、供、销三方均应承担市场风险。在产品销售环节,市场风险表现为市场上需求量的变化、需求价格的风险等,BOT项目公司通常与政府签署“或取或付”的产品购买协议,将其有效地转移给政府[5]。在原材料供应环节,市场风险表现为市场上原材料未来价格的上涨、供应短缺等。项目公司通过签订长期的原材料供应协议,将其转嫁给供应商,从而固定项目的上产成本。项目公司也要承担市场风险,这主要表现为在制定价格方案时能否满足公司预期的回报率,实现稳定的项目效益[6]。由于在BOT模式下市场风险产生的原因比较的复杂,表现的形式也更为多样,所以BOT模式下的市场风险较BT模式下要大一些。3.1.3.政治风险1〕在BT模式下。政治风险主要表现为国家法规变更风险,既项目所在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劳资关系、环保等与项目有关的敏感性问题方面的立法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完善,是否经常变动[7]。2〕在BOT模式下。除国家法规变更风险外政治风险还表现为国家风险,即项目所在国政府由于某种政治原因或外交政策上的原因,对项目实行征用、没收,或者对项目产品实行禁用、联合抵制、终止债务偿还的潜在可能性,又称强制收购风险。因此在BOT模式下的政治风险要大一些。3.2可控制风险的比较3.2.1完工风险在BT模式和BOT模式下完工风险都是由投资商来承担。在BT模式和BOT模式下完工风险的表现形式大致相同,主要表现为勘察设计风险、项目外部环境的风险、中标人工程建设管理能力风险、施工风险等。在BT模式下完工风险发生的后果是成本支出的增加、贷款偿还期延长。而在BOT模式下还会导致市场机会的错过,投资回收期增长,因此从这方面来看BOT模式的完工风险要大一些。3.2.2资金回收的风险BOT模式下资金回收风险都是由投资商来承担;BT模式下建设阶段的风险是由投资商承担的,当项目移交后就将风险转移到政府身上。1〕BT模式下。投资商在项目回购阶段可根据合同得到资金的回收,而项目以后运营的风险则转架到政府身上。2〕BOT模式下。BOT投融资是以项目的经营权(或项目资产)作为借入资金的抵押的一种有限追索的融资方式。依赖项目本身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流量作为偿还债务的资金来源。而BOT项目建设完上之前,一般没有形成完整的有形资产,项目还不能产生收益,但是项目建设的资金基本在完上之前投入,能否按时完成关系到贷款能否按时偿还,项目建设能否达到设计标准,关系到投产后能否产生预期的经济效益。这些风险主要都是由投资商承担的。因此,BOT模式下投资商承担的资金回收风险要大一些,而在BT模式下政府承担的此风险较大。4结束语采用BOT、BT项目等多种渠道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是建筑市场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BOT、BT项目融资作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主体多元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也对BT模式和BOT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两种融资模式下的运作过程以及风险方面的不同之处。希望在选择融资模式时可以提供一个参考的依据,作出科学的决策。项目融资的经济学分析内容摘要: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近年来,融资的形式也越来越趋向多元化,融资成为财务管理结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从企业融资和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项目融资与传统融资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就国内现有制度和中小型企业融资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关键词:项目融资企业融资中小型企业经济学分析项目融资概述项目融资,广义的讲,为了建设新项目或者收购现有项目,或者对已有项目进行债务重组,期间进行的一切融资活动都可以被称为项目融资。狭义的讲,项目融资是指以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作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活动。由于项目融资在国际的整体组成结构各方面都有所不同,因此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一般而言,我们所提到的项目融资仅仅是狭义上的概念。项目融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规模只是单一的美国油田的开发项目,到后来逐步扩大了范围,被应用在煤、石油、天然气、铝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方面,如世界最大的智利埃斯康迪达铜矿就是通过项目融资实现开发的。项目融资是国际大型开发项目的重要融资方式之一,它以项目经营的状况、建成、投入使用后的现金量作为保证从而完成融资。项目融资不需要凭借投资者有形资产等作为抵押,也无需政府部门下达承诺,贷款的对象是项目公司本身。怎样筹到必备的资金,对于任何企业的创建和运营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中国企业而言有两个问题不可忽视:一是对于优良的融资不够敏感;二是由于项目融资的形式多样,经营者往往无法有效经营,这个问题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尤为显著。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不足等问题,国内曾出台多项措施,但效果不甚显著。为何在国际上积极有效的方法,在中国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呢?对此,我们需要剖析项目融资的本质特征,在我国,较为权威的项目融资的本质特征有以下几点:融资主体的排他性;追索权的有限性;项目风险的分散性;项目信用的多样性;项目融资程序的复杂性等,本文就此展开论述。项目融资特点(一)项目导向项目融资首先要确定一个项目,预测经开发而获得的利润,从而吸引投资者。在此过程中,为了实现目标,可以选择自己参与该项目。如修建公路铁路、开发石油等这些项目是凭借开发项目自身现金流入然后偿还贷款,而非在项目开发之前具备雄厚的财务实力,这也是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对项目融资望而怯步的一个重要误区之一。即:没有可靠的经济实力,甚至于项目本身的实力较弱,只要项目经济流通有可靠稳定的获利机制,依然可以取得银行、中外融资机构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二)有限追索项目融资不会无限追索投资者自身利益,也不会与其相关的人产生连带关系,这也是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也是主要特点,即把风险和投资者融资以外的财产分隔,而将其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就这一点而言,相似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具有有限追索或者无限追索的特点。因为一些基础性开发性项目如煤,铁,石油,其建成时间周期长,资金资本流通量大,不可预测风险复杂多样等原因决定了投资商本身不愿意完全承受风险,项目融资恰恰为投资者回避了这种风险,既可以获得了项目开发所必需的资金,又把风险和自身其他财产切断,从而获得利益。(三)风险分担对于既定的项目,风险的存在受主观因素影响不大,风险本身的存在是客观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支持冒险的投资者,只有在投资者与其相关部门产生利益冲突,建立起间接或者直接的关系时,该项目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被提供信誉保障和支持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等投资商才会主观意义上认为可以考虑参与项目。因为项目的投资者通常不愿承担太大的风险,单凭自身的实力几乎不可能运营整个项目,因此,必须取得金融实力雄厚的银行等机构的支持。完成项目投资的问题关键,通常取决于双方是否对项目风险的分配达成一致意见。然而,往常项目融资中,在设计风险承担的谈判过程中,双方因不愿承担或者回避风险而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使得项目融资失败。这也是企业无法成功开展项目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四)融资成本较高1.融资结构的分析阶段,当项目投资人有意进行项目投资时,在项目融资顾问帮助下,再经过对项目深入全面而广泛的分析研究,签订相关的协议等从而成立该项目公司。2.融资的谈判阶段,项目融资的顾问作为投资者的代表同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商谈,在此过程中,项目融资顾问要向银行提供相关资料和项目融资的可行性报告。在此之后,贷款银行要经过考察,调查,多次谈判等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后,与投资人共同起草签订项目融资的有关文件。与此同时,投资者还需根据银行的要求签订相关销售、担保的协议等文件。在全部过程中双方要经过多次书面沟通,反复的协商,最终达到既保护了投资者最大的利益,又能被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接受的双赢的目的。3.融资的执行阶段,在相关协议全部签署完毕后,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了较大风险,所以要对大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银行会监督融资项目的进展,并且根据融资协议的规定,参加一些项目的最终决策,监管、控制项目进展过程中资金的流量。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和干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投资者对项目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避免,最后使得参与项目融资的双方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融资成本的实质是资金使用者给予资金所有者的报酬,是资金所有权和资金使用权之间资金流通的产物。由于企业融资是一种交易形式,因此在此过程中就会产生交易费用,资金使用者为了达到资金的使用权的目的,就应该在自己使用过程中酬付相应的费用。如银行贷款,委托金融机构代发债券而支付代理费等。实际上,它包括以下两个部分:融资费用,融资费用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产生的全部费用,又称为前期费用;资金使用费,资金使用费是指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所支付给资金提供者的报酬。融资项目由于结构复杂,承担风险较大,有关资产抵押,税收结构等工作量繁琐,资金提供者常常因要求设保等因素而大幅度增加融资成本,再因为资金使用者在项目中承受风险较大,因而利率较高等,结果所产生的金额远远高于传统融资的成本。项目融资在顾问费、承诺费、法律费等前期费用中一般占去借款金额的0.5%-2%,且与其规模成反比例。而且融资成本利息也高于一般利息的0.3%-1.5%,这些因素与金融机构和贷款人本身承担的风险和追索程度息息相关。项目融资的高成本常常成为了项目融资的最大阻碍之一。与其相对应的,项目融资强大的筹备资金能力和经济效益缓解了这一劣势,相信只要合理积极的实现财务管理,项目融资的成本会在良好的结构和稳定的运营下降低高额成本。(五)特殊待遇一般而言,项目融资首先通过建立一个专门的公司,然后,以公司作为代表,整体来安排组织融资,继而完成在此之后的相关事务。如此一来,项目融资就将银行的贷款记录在公司所负责的项目整体的资产负债表上,而不会与融资项目的投资方产生干扰,也就是说,项目融资的负责人是成立项目的整体单位,在资产负责表上不会与投资者或者主办单位产生关系。这也是多数投资人较为关注的问题,项目融资使得他们的财力运转有了保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方便日后的二次发展,而且,在已建立的市场上会获得相应的利益。而在法制体系日趋完善的国家,并不是所有的项目融资能为投资者带来预期的好处,项目融资给投资者带来的特殊待遇能不能有效实现,还受其结构建设,会计准则,税收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在项目融资运行的实际操作中,有了融资的相关处理后,对投资者转变为非公司型融资的这个优厚条件,也使项目的投资者在已有的个人资产或者有限的财力的基础上能够从事多方面的投资项目。随着中国项目融资企业的步伐逐渐加快,融资的多元化和风险分担等优势被凸显出来,对此,企业必须尽快了解分析项目融资的特点,通过不断的历练,掌握项目融资有关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项目融资的能力,从而为中国在外投资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国内企业的自身发展获取资金提供基础保障。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关于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融资不足的问题,因此,要想正确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我国现有的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等措施来进行有效的改革。无论在任何领域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之所以能看到成效,是由于与其相关的人对事物本身机构以及参与者了解较为详细,然而,在短时间内相互了解通常不是件容易的事,说到底受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较为显著。当这种情况出现以后,强制性地改变已有的制度,即使具有节省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