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第1页新课导入听王菲演唱苏轼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分钟第2页

这首歌大家都比较熟悉,也知道《水调歌头》是首咏月怀古词。同为一轮或圆或缺明月,不一样赏月者却有不一样心理感受,在他们笔下自然也就别有一番情致。所以在我国古诗文中就有很多描写到月亮语句,如刚才这首《水调歌头》中“希望人长久,千里共蝉娟“;我们非常熟悉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即使同一个人在不一样时候,不一样心境下对月亮也会有不一样感受。就如苏轼,他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抒发月夜下感受就与《水调歌头》中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就是他这篇游记《记承天寺夜游》。第3页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世族地主,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生活时代大兴“新法”,改革之风大盛。因为他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调离出京。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御史李定、何正臣等说他写诗讽刺了“新法”而被捕入狱。这就是当年有名“乌台诗案”(乌台,指当初御史府)。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他几经贬谪,直到宋徽宗接位,大赦天下,他才得到内徙机会,但至常州便病逝了,时年66岁。死后谥“文忠公”。

2分钟解题了解第4页四川眉山县三苏亭苏轼画像第5页写作背景

元丰二年,苏轼因为和当初主张革新、实施新法王安石政见不一样,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子捕下狱。后出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有职无权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东面垦荒种地,有时也游乐于山水,咏唱雄伟江山,感怀英雄人物,写下了许多极其感人散文和词,如《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3分钟第6页《记承天寺夜游》记是元丰六年十月,苏轼和挚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情景。全文仅八十余字,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月下美景。文章格调清丽、冷峻,而又不乏洒脱。第7页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南,现已不复存在,图中显示是泉州市承天寺与银川市承天寺。第8页听录音学朗读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xìng

3分钟第9页整体感知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欲:想要。欣然:愉快样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天夜晚,我正要脱衣睡觉,只见月光照入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念无以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与为乐者:共同游乐人。遂:于是。至:到。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亦:也。相与:一同,共同。于:在。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9分钟第10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清澈透明。盖:表推测,大约。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水草交织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影子。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只是。耳:罢了。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极少有像我们两人这么“闲人”罢了。第11页整体理解1、阅读过全文,你以为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围绕哪个字来写,请说说理由。2、文中描写庭院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什么特点,你以为这段描写好不好,好在啊里?9分钟第12页1、阅读过全文,你以为文中作者叙事、写景、抒情都围绕哪个字来写,请说说理由。明确:文中叙事、写景、抒情都紧紧围绕着”闲“字。入夜即“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因“无认为乐者”就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两人在夜深人静之时竟兴趣盎然地“步于中庭”,这些都可看出作者与怀民两人都是“闲人”,只有“闲人”才有如此闲情逸致,才会观赏到如此美妙庭院月景。4分钟第13页2、文中描写庭院中月色,着力表现了月色什么特点,你以为这段描写好不好,好在哪里?

月色特点可用“空明”来概括。这段写月景写得出主要在于1、比喻利用传神:“积水空明”比喻庭中月光清澈透明,“藻荇交横”比喻月下漂亮竹柏倒影。文中没有出现“月”字,但两个比喻却使人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皎洁月光。2、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比喻月光,“藻荇交横”却是用竹柏倒影来侧面衬托,二者结合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透明世界。5分钟第14页

苏轼是被贬到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你认为他当初心境是怎样?你怎样来对待他这种心境?

元丰六年已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第五个年头了,即使耕种田地能够自慰,即使有壮丽山河可游乐,却仍感壮志未酬,心忧政事。这种心情从最终两个反问句便可体会。月色与竹柏处处皆有,为何此处月光与竹、柏分外令人动情?原来只是因为有了作者和张怀民。因为两人经历有相同之处:两人同是被贬之人,虽有壮志,无法实现,只是“闲人”而已。自谓“闲人”反应了他胸怀愤懑又自嘲、自解心态。重点探究5分钟第15页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了《小石塘记》,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一样是被贬之人,一样是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们当初心境有何不一样?

柳宗元与苏轼虽处于不一样朝代,但他们在政治上遭遇是相同,在仕途失意时他们一样选择寄情山水也排遣愁怀、抑郁,但二者心境还是有不一样。柳宗元在《小石塘记》中流露得更多是他政治上遭受挫折后内心忧伤与悲苦,这从他对小石塘周围环境描写中便可感受得到;而《记承天寺夜游》则不一样,;苏轼在抒发壮志难酬愤懑同时,还展现出自嘲、自解、自慰心态,这从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能够感受得到,能够说苏轼心态要比柳宗元更乐观一些。比较拓思5分钟第16页总结归纳主题思想:课文描绘了作者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月下美景,抒发了他壮志未酬苦闷心情。东坡夜游承天寺3分钟第17页

作者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在文中对承天寺月景作了精妙描写,试想象一下当初庭院中景色和作者心情,请依据其意境写一段文字,描绘一下作者笔下承天寺月景。邀友夜游承天寺记晚风轻轻微微吹临颤动着这周遭景物侧耳倾听似乎是天籁之佳音我正想解衣就寝,上床安睡就期望着一个美梦降临呀!真想不到那如霜如碧月光,脉脉含情悄悄透进窗纱,一眼晶莹不禁令我意念迷盈又从梦乡边缘乍醒课外拓展范文:第18页于是,只好挺起腰身想想这良辰美景该与谁共享共分才不会任它空来虚设,辜负良辰走着,走着就来到了承天寺找找老友张怀民吧!想不到他也还未就寝就邀他来携手同行,共赏良辰月景

怀民,怀民……

莫非你不为此刻触景生情瞧,这庭院积水空明看那松柏竹影真像水中交横一片藻荇涤荡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