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_第1页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_第2页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_第3页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_第4页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余映潮老师答语文教学1-20问1、如何处理好“上自己理解的课与完成教学目标”?答:所谓“教学目标”,大多指课文的“教学目标”。但在现行语文教材的体系下,这是比较模糊的东西。即使是语文教材的编写者,也很难真正确定某一课的“教学目标”。但从教学实际讲,每一课又是有着它的大致的教学目标的。这大致的目标一是来自单元教学的要求,一是来自课后和思考与练习。那么,第三个来自,就是语文教师自己对课文的真切感受。所谓的“完成”“教学目标”,其实已经有很大的成份是来自教师本人对课文的理解。所以,一位语文教师如果对课文有独到的或者深透的感受,又关注到课文单元教学的要求,就能上出自己心中比较满意的课。2、如何处理好“提高成绩与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问题。答:应该说,凡“精彩的语文课”都与“提高学生成绩”有关,都应该能提高学生的成绩。从阅读的角度来讲,精彩的语文课不是花里胡哨的课,不是媒体手段丰富多姿的课,不是用所谓的“资源”冲击课文的课,也不是让学生满课去“找”,热闹非常的课,更不是那种经过反复预习、表演痕迹严重、上得行云流水般的课。精彩的语文课,应该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的课,学生的积累丰富的课,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得到很好激发的课,学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受到良好训练的课。这样的课,于提高学生的素质,一定有有益的、有效的。3、把文言文当作白话文来教的问题。余老师的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是:解读文眼,理清思路,赏析重点。解读文眼是整体把握,在我看来,文言文没有翻译这个步骤,学生不知道是不是能够整体把握。单从三个板块来看,好像还是杂志上说的,把文言文当作白话文来教,不知道余老师在细部是不是有什么新招。答:有些文言文课文是不能纯当文言文来教的,或者说文言文课文中只有一部分主要当“文言文”来教。《湖心亭看雪》文。在“品读”教学之中,最需要进行细细研读与品读的,就是“精读”。所以,“品读”大于“精读”,“精读”细于“品读”。8、什么是切入点?怎样寻找到课文最佳的切入点?答:所谓“切入”,一般指的是课堂阅读教学之中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之上让教学视点快速进入到课文某一部分的作法。这主要是一种处理教学内容、剪裁教学内容的做法。用这种做法可以比较顺利地实现长文短教。如《故乡》的教学,如果教学一节演示课的话,可以:先请同学们对《故乡》、对闰土谈谈看法,然后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重点研读写中年闰土的这一部分,这样就“切”进了课文。“切入”也指将教学视点“切”进某一知识点或者能力点,其做法与切入文本的做法差不多,都需要都预先的铺垫。9、在一节课中怎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有什么方法呢?答:说到调动学生的手法,我想:首先是让学生对老师有亲近感,老师在他们的面前是可爱的。其次关系到老师的教学设问的问题。对学生的提问不可难,不可易,不可散,不可急。要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有时老师还要先作回答问题的举例示范。还有一个教学铺垫的问题。课堂上比较重要的发言,往往在一节课的后半部。教学之中要注意在前半节课作好足够的铺垫,以为后半节课蓄势。有时遇到实在窘迫的情况,也可以放弃原来的教学设计,根据情形及时作出调整。10、怎样设计《与朱元思书》第二个课时的教学方案?答:《与朱元思书》是从八年级下学期第21课,课后的“研讨与练习”是这样一些内容:一背诵课文。(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二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三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以上这三个练习,有着各自的“表达作用”:练习一——这是“整体感知”练习,也是一道“背”的练习。《与朱元思书》是传世名篇,提出背诵的要求,意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背诵,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增加对文言文的语感。练习二——这是“文笔精华”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让学生体会作品语言方面的特色,体会写景的妙处。同时,这也是一道“说”的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第二、三段的主要内容。练习三——这是“迁移拓展”练习。是一道开放性练习,同时也是一道“写”的练习。这个练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动手改写,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对古诗文作品的想像、联想能力。综合起来看,这三个练习所透露出来的教学信息是:背→说→写;将这三点扩展一下,在细节方面雕琢一下,在资料方面充实一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案吗?这样的教学方案是一定能体现课文的训练要求的。如果把序调整一下,也可以把“背”放到最后一个环节,用形式精巧的“背”来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11、请问初三作文总复习的策略。答:可带着大家重点研究一下初三毕业班的复习序列。叫做“大致有序,重点突出,形式有变”。大致有序:提炼出中考作文训练必须要落实的大约10个重要的训练与提升点。重点突出: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上。形式有变:主要要两种形式,一是作文的完篇训练要到位,一是作文构思训练要到位。两种形式相辅相成。12、谈谈对我的《云南的歌会》的教学设计的看法。想给你这样的建议:1.快速导入课文(这是第一步进入课文,整体理解课文内容)。2.理解:同学们速读课文,以“我从课文中读到了……”为话题说话。老师最后要形成两个小结:1)云南本是个诗歌的家乡:第一段:对歌第一段:男女情歌酬和第二段:赶马女孩唱歌第三段:乡村热闹歌会2)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歌会3.朗读:尽情朗读四个片段(这是第二步进入课文,深入理解文中精彩的内容)。1)插入对几个重点字词的认读2)用各种形式和手法读好写人,写景,写物,写场面等片段。4.欣赏:重点欣赏“昆明乡下”这一块(这是第三步进入课文,这是选点突破)。运用多角度反复的方式细细赏读这个片段。(这需要老师精细地研读文本)(读一读教参,然后自己好好地揣摩)。13、关于中考作文备考方案的意见(1)下学期整个大作文训练应该是10个点。其中记叙文训练7个点,说明文训练1个点,议论文训练1个点,散文写作一个点。另外还有一个作文应试能力的点应该训练,那就是“审题”这个非常最要的训练点。(2)下个学期整个大作文还应该有8个课时左右的“写作构思课”,每个课构思两个文题,一共构思16个文题。这16个文题可以从近两年的全国中考作文题中精选。题目应以叙事文为主,之间又要各各不同。(3)你们的七个点:开头结尾、立意、情节的波折、人物描写、结构、语言、选材。从目前你们传来的教学方案看,需要着力进行改进。如《开头与结尾》的指导,“开门见山”之类从小学说到初中毕业,我看是不需要花时间再复习的了。又如《情节的波折》,内容详实,教师花了大功夫,可惜只能是文学社的讲座稿,因为中考作文总复习不是培养学生写小说的。《语言训练》只要求把几个“追求”再细节化、再优化就行了,不要太繁琐。《生动的人物描写》在指导上还应该更有新意一些。《结构》的内容很好,是不是可以提炼出初中生必须会用的10种结构模式呢。(4)你们的七个点:开头结尾、立意、情节的波折、人物描写、结构、语言、选材,我以为不大成系统。还可以进行调整。要根据你们已有的历年资料和已有的经验再进行策划。14、怎样具体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升格训练?首先,我们要关注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我认为,综合性学习中的这些作文教学“点”并没有关照到对学生文技法训练,但它们起到了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开阔学生观察视野和增加学生知识的作用。其次,我们要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的内容,提炼出初中三年中学生所一定要接受的文体文类写作训练。比如记叙文,初中学生是一定要接受叙事性文章、写人的文章、游记类文章、写景类文章和咏物抒情类文章的写作训练的。然后我们还要根据初中生书面表达的需要和中考应试的需要,提炼出若干种适合于初中生学用的文章表达模式。如果我们能将课文中开阔学生视野的作文教学点、我们提炼出来的初中生所一定要经受的文体文类训练点和文章模式训练点这三者有机地“编织”起来,形成初中作文教学的序列和“网络”,那就可能真正是用好的系统训练的方法对初中学生进行三年的训练。只是目前基本上没有人这样去做。现在的实际教学中我们只能是根据初中语文课标教材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所规定的作文教学点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肯定只是“半边户”。另外,刘老师还问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升格训练的问题,我想这是要做很多潜移默化的工作才能达到有一定效果的,那就是指导学生多多地阅读千字美文。单纯的课堂作文升格训练一是没有时间做,二是也不可能篇篇做。15、有什么好的系统训练方法适合初中学生三年的训练?中考作文训练的过程设计。历来是难题。这里介绍一个比较简单但也要求做得比较细腻的教学过程。即:20个作文题复习法。要求:细细研究本地多年以来的中考作文命题,再来设计20个作文题。1)这20个题的设计,要求涵盖考生中考作文应试的各个基本的生活侧面,要求涵盖中考卷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文体的写作(一定要以记叙文为主),要求涵盖中考作文的各种题型(其中包含各种“导语”形式)。2)这20个文题,有机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10个题,为必做的大作文题,教师要进行细腻的写作技法指导,在整个中考复习期间指导写成10篇文章,并指导学生认真修改。这10个文题中,一定要有一个比较偏怪难的题,一定要有一个“写烂”了的平俗题。3)另外一部分10个题,指导学生构思出作文提纲并进行反复修改。拟提纲的训练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上,即指导、要求任何考生在考场上都必须写完自己的作文。16、一种崭新的课型设计一一说读课。示例:余映潮《卖炭翁》说读课。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①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②简介时代背景。③检查预习情况。2.第一个教学板块:朗读。(9分钟)学生先读课文。①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老师纠正读者中的误处。②老师纠正之后,学生读第二遍。③课文中有这样一些字词需要认读、掌握:薪鬓碾辙翩敕叱络系直何所可怜④学生再杂然地自读课文。3.第三个教学板块:说一说译文。(8分钟)①教师以句子为单位读课文,每读一句,学生就跟着集体来往地回译文句。②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学生口头翻译几个在句:如:“夜来城外一尺雪”、“宫使驱将惜不得”等。③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4.第三个教学板块:说——析文句。(10分钟)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教师示范: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烧炭的地点和劳作的艰苦过程,点明炭的来之不易。学生发言,如:诗的一开头就把我们带到荒无人烟的终南山上。一个老人在过着十分穷苦的生活,他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卖”、“伐”、“烧”三个字写出了老人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个“翁”字,更显出其生活的不易……教师在学生析文句的过程中相机点拨并顺势拉出课文的线条: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生活遭遇。同学们发言:苦(或“惨”)问:苦在哪里?同学们继续发言。形成如下板书:苦一一苦情(烧炭苦,忧炭苦,卖炭苦,失炭更苦)——苦“宫市”也学生杂然地再读课文。5.第四个教学板块:说——品字词。(8分钟)①请同学们用一个句子谈谈对课文的理解,请大家用“……用得好……写出了”说一句话。如:“尘灰”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劳动环境之脏。“烟火”用得好,它写出了卖炭翁的其长期烧炭之劳。同学们发言,如:“苍苍”用得好,它绘其饱经风霜之衰。“两鬓”、“十指”尘灰满面、衣服褴褛,几个特写,使人触目惊心。“心优炭贱愿天寒”用得好,它诉其生活无着之苦。……②两组织学生读课文。6.第五个教学板块:说——作想象。(7分钟)说想象的内容分三个层次进行:①第一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特写镜头。如眼角深深的皱纹,如汗水,如黑指……②第二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一个动景。如大雪之下的卖炭翁在拼命拉车赶车。③第三层次,同学们想象并描叙老人的一种心情。如早起去卖炭的心情,如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教师可提供一些词语,如无可奈何、光天化日、忍气吞声、顶风冒雪、冰天雪地、仰天长叹、不由分说、无恶不作、凶神恶煞、老泪纵横、顶风冒雪、无依无靠、忍气吞声之类)7.收束,小结课文学习情况并点明以上的“四说四读”也是一种阅读文言诗文的学法。这是一节具有相当改革力度的课。它完全创新了教读课的教学课型,教学活动的视点定位于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整节课板块明晰,节奏鲜明,课堂活动生气勃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此节课的主导教法为“说读”,课型结构为“板块式”。最重要的教学板块由“说译文”、“析句段”、“品字词”、“作想象”四步构成。“说译文”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理解性的语言表达训练”。“杂然地翻译文句”这一教学要求的目的有两点,其一,让每一个学生都“动了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说译文”之中,同学们从整体上得到了教学训练,课堂教学的效益很高。其二,在教学主体性步骤的起始阶段进行了学习气氛的烘托,同学们在这种“大家都来说”的学习环境中受到了感染,为后来学习步骤中的“说”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析文句”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分析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进入到理解课文中描写的表达作用这一层次。“品字词”中“说”的要求又进了一步。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品味性的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开始对课文的“妙点”进行一些赏析。“作想象”这一教学板块中的“说”,为“叙说、抒情性的语言表达训练”。这里的“说”,从表达形式来看,已经由前面有对象的“说”深化到想象的“说”,由前面的“说句”深化到“说段”。这节给我们以如下的启示:第一,在教学思想上,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语言课的教学应以学生的语言活动为中心。第二,在教学设计上,我们要进一步改变习惯,要改变教师独占讲台、一讲到底的陈旧教法,要把“讲析课”合理地降到最少的程度,要让学生的语言习得课、语言训练课、语言实践课等科学的课型合理地上升到最多的程度。第三,在教学手法上,我们要进一步科学化、生动化,在语言教学、语言训练的“说读”课中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得起来,说得下去;说得准确;说得有序;说得有情,说得有理。第四,在教学策略上,我们要进一步着力探索,除了“说读课”外,我们还应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课型,如“写读课”、“背读课”、“演读课”、“联读课”……17、怎么写教案吗?答:就一般的普通的教学设计而言——我们大约需要做好10件事:1.读教材,了解课文所在的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2.了解课文的“身份”,是教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3.读课文,以获得对课文的新鲜的感觉,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形成对课文独到见解。4.读教学资料,包括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资料,以完善、深化、优化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5.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勾勒教学思路,划分教学时间。6.根据自己所安排的教学流程或者教学思路,分析、提练、组合教学内容,初步确定本次教学的内容重点和能力训练重点。7.从学生课堂活动及能力培养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并斟酌重要教学板块的教学手法。8.按一定的书写格式、用完整的结构表述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其中略写的内容有:“教学创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预习要求”等;详写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各个教学步骤之中。要特别注意科学地艺术地设计学生的课堂活动,要准备好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基本内容以及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讲析的内容。9.完成辅助教学的板书设计或多媒体课件。10.修改、补充、完善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从大面积上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来看,即使是一般的、普通的教学设计,我们也仍然要注意改变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年深日久的旧思路与旧手法,即基本不变的结构模式、可以多年沿用的教学安排、以及缺乏精致组合的教学内容。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有学习运用新的先进教学方式、养成与时俱进教学设计习惯的义务。18、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答:关于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说到底,是培养有文化的人。这好像是一句虚话,其实是一句真话,想一想“文盲”两个字就知道了。再说实在一点。第一个根本任务,是不断地增加学生的积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各有不同层次的语言积累与知识积累的内容,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越丰厚,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就越高。其实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养成。第二个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经典选文的教育,让学生知道、领会到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源远流长,使学生成为有文化修养的人,有内涵的人。从这个角度讲,叫做“教课文”。所以,有的经典,特别是文言经典,不仅要学生“学”,而且要教师“讲”。第三个根本任务,是能力训练。这是语文阅读教学最最重要的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技能,让学生能读会写,让学生能够经过训练而自读自析,可能就是“教材”的最重要的作用。我以为,凡课文阅读教学,或多或少都要关注能力训练的问题,到了高中阶段,更要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高层次阅读能力的训练。第四个根本任务,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中,有不少是与“方法”有关的。有的思想方法,关系到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其意义已经不在“语文”而在“人生”中了。至于思想情感的熏陶,则贯穿于以上教学内容之中。19、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的教学设计。示例:余映潮关于《狼》的教学设计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1.导入。2.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5分钟左右)1.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2.请同学们注意如下字词的读音。缀苫倚薪暇黠三、读——读懂词意。(6分钟左右)1.同学们读课文,读注释。2.请同学们向老师自由提问,看还有哪些字词不认识,哪些字词的意思弄不懂。3.教师强调如下字词。(重点在第四段)①指出用法:止()犬()洞()隧()②理解词意:去()股()盖()耳()③理解词意:少时()顷刻()变诈()几何()④辨析词意: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四、读——读顺句子。(6分钟左右)1.同学们杂然地习读课文,要求做到不掉字,不换字,不倒字,不多字,不“哽”字。2.教师重点辅导两个句子的读法。①两狼之并驱如故。②其一犬坐于前。五、读一一读懂故事。(14分钟左右)1.全班同学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课文中的编者已写好的评点。同学们从屠户的角度、从情节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2.全班同学再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一个同学读自己写的课文评点。同学们从“狼”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3.同学们继续分段朗读课文,每读一段之后,老师自说对课文的评点。引导同学们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理解课文内容。如此读读评评、评评读读,三读三评,形成的内容如下: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品评一:写屠夫遇狼,点明时间、地点和矛盾的双方。这是故事的开端。品评二:文章开门见山,写两狼追一人,揭示险恶的情境,扣人心弦。品评三:文章言简意赅,开门见山,记叙的要素交代清楚,渲染出令人紧张的气氛。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品评一:写屠夫俱粮,表现屠夫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品评二:狼得骨而不止,使人感到屠夫面临巨大危险;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屠夫随时有受到攻击的可能。品评三:描写细腻、生动,投、复投一表现屠夫一再退让;“并驱如故”——不仅表现了狼的贪得无厌,而且表现狼懂得配合作战。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放,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品评一:写屠夫御狼,表现屠夫的判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这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品评二:狼穷追不舍,屠夫在情急之中迅速占据有利地势,人与狼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品评三: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屠夫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设法与恶狼斗。少时,一狼径去,其一大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只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品评一:写屠夫杀狼,表现屠夫的勇敢警觉和狼的狡诈阴险。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品评二:狼的一走一留,“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直到禽兽“顷刻两毙”,读者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品评三:“一狼径去,一狼犬坐于前”--表现狼另有图谋和牵制屠夫;“意将隧入以攻其后”——表现狼迂回包抄的狠毒。“数刀毙之”、“亦毙之”充分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果断。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品评一:作者发表评论,点明故事的主题。此为第二部分。品评二:结尾仅20字,从实到虚,将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寓意丰富而深刻。品评三: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对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六、读——品读意味。(8分钟左右)1.讨论题:怎样理解课文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2.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3.同学们发言的主要内容有:晚:说明当时已是路上无人,屠户处于无援境地。途中: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地点。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紧跟人的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写出了狼的险恶用心,也写出了狼对屠户的力量还不知底细,还在进行观察,这初步表现出狼的狡诈。一屠、两狼:对比,屠户单独一人,狼是两只,写出了屠户身处险境。投以骨:与前文相照应,又为故事的发展起了推动波澜的作用,也写出了屠户在想办法摆脱险境。投,复投:表现屠夫一再退让。仍从:写狼的贪婪,狼的胆子越来越大,得寸进尺,步步紧追。后狠止而前狼又至:甩不掉狼,形势紧迫,屠户面临受到攻击的巨大危险。并驱如故:表现狼的贪得无厌,也表现狼知道配合作战。在这个时候,屠户的险境丝毫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危险,屠户好像到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窘、恐:写屠户的心理;也写屠户更加陷入困境,气氛更加紧张;还写屠户已在重新考虑自救的方法。恐,顾,奔,倚,弛,持:一连串的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屠夫的心理、动作和神态,写出了他在紧张险恶的环境中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抢占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同时让故事情节稍稍得到舒缓。弛担持刀:写屠户准备奋起搏击。敢眈相向:写出了狼眼光的凶残与贪婪,写出了两狼伺机进攻、双方处于决一死战的相持阶段,气氛异常紧张,动人心魄。一狼径去:“径”字用得巧妙,留下了悬念,为写狼的狡诈埋下了伏笔。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这又是一个悬念,狼的表现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仅12个字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狼制造假像、伪装悠闲的神态。狼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实施阴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屠户机警果敢,不失时机,迅速出击。转视:把惊心动魄的情景展现在眼前,把情节推向高潮。一狼洞其中:将危险性渲染到了极点,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原来“一狼径去”是为了前后夹击。直到禽兽“顷刻两毙”,文章中的悬念才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夫的醒悟,更写狼的狡黠。教育人对狼一样的人一定要提高警惕。结尾:卒章显其志。……4.教师就最为重要、最为精彩的内容小结,学生记录:课文语言简洁生动。如开头20字,写出了故事的时、地、人、环境,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又如结尾20字,点出主题,寓意深刻。中间100多字,写出了一个波澜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凡写人、狼的动作神情之处,无不表现人、狼的性格特点。文章正是通过一连串简炼生动的描写,把狼的“变诈”、屠夫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七、读——演读情境。(3分钟左右)1.师或生试用湖北评书或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