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情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_第1页
真实情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_第2页
真实情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_第3页
真实情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_第4页
真实情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科目多、内容多、任务重。如今,各学科都在提倡贴近生活、运用情境教学,想方设法地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我国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初中阶段的劳动课,每周只有一个课时,即便教师布置了课后作业,但由于学生缺乏教师的全面引导,也容易产生劳而不思或思而不动的现象,因此难以推动劳动教育纵深发展;而初中的地理课,每周仅有两个课时,同样难以保证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本研究通过分析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课程的特征,发现两者在教学情境、课程目标等方面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文章结合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中国的主要产业”大单元教学内容,探究了真实情境下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关键词:初中地理;劳动教育;真实情境一、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联系(一)真实情境是显性纽带《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活化课程内容,使学生在做中学”。《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构建以实践为主线的课程结构,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从初中地理学科与劳动教育的课程要求看,两者都与生活、社会相关,即建立在真实的情境中。因此真实情境是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显性纽带。(二)核心素养是隐形桥梁《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人地协调观。《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必备的劳动能力、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劳动精神。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会影响学生对外部劳动环境的判断,三者共同影响着学生对劳动方式的选择,指导着学生的劳动实践,将人类劳动与自然环境相統一;地理实践力是在实践过程中的行动力和意识品质,是劳动能力的体现;而劳动实践中是否正确运用人地协调观分析、解决问题,是影响劳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从初中地理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要求来看,两者均影响着学生的观念、品质和能力,因此核心素养是搭建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隐形桥梁。二、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意义基于地理学科的实践性、生活性和时代性,将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增加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精神,促进了劳动教育的深度开展。通过对地理、劳动教育中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劳动精神的学习,学生体认了劳动价值、体悟了职业劳动、树立了职业理想。三、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结合地理与劳动教育的联系,本研究以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大单元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为例,开展初中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教学实践探究。(一)研究课标,探寻与劳动教育的结合点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民大中学每年暑假均会开展劳动教育研学旅行活动,七年级学生会前往百色、东兰,八年级学生前往桂林开展研学旅行。七年级学生暑假过后即上八年级,因此本研究结合百色、东兰线的研学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具体做法如下:1.梳理地理教材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结合地理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内容,梳理知识点、课标内容要求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2.梳理“学业要求”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梳理本章教学内容对应的“学业要求”:“从区域的视角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是对学生劳动观念的要求;“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是对学生劳动能力的要求。3.梳理“教学提示”与劳动教育的关系梳理课标中的“教学提示”:“安排户外教学,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提出了真实情境教学的要求;“本主题的教学,要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描述、比较、归纳、说明、分析和评价等方法,认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思考家乡建设与祖国发展的关联”,既说明了地理实践的方式,又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提供了参考;“组织学生进行地理阅读,引导他们欣赏中国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指向了劳动教育价值体认。4.结合研学目的地的劳动教育内容,形成活动方案百色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之一。芒果是当地的“脱贫果”“致富果”,本研究结合本章地理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向学校研学旅行方案设计组提出了地理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方案,最终形成了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研学课程七,内容如下:课程七:“小芒果成就大产业”(1)百色田阳区20万亩农林生态脱贫产业核心示范区的基本情况。(2)了解20万亩智慧农业云平台如何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智能分析、识别园区内芒果的生长情况。(3)了解园区无人机的种类和作用,观摩无人机的飞行实地演练。(4)在互动教学中,正确辨识芒果的品种。(5)参与基地劳动。除了研学过程,在研学旅行的行前准备、行后总结中,教师都要渗透地理学科教学。例如,教师在行前要求学生查资料,了解百色的特色产业有哪些,并进行行前汇报。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教师布置延伸作业,引导学生从产业多样、民俗多彩的方面,进一步回忆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以发朋友圈文案或者小视频等形式向亲朋好友介绍研学所得,加深学生对研学过程的印象。(二)设计单元教学,结合劳动实践历程,再现情境教师根据“中国的主要产业”的内容和研学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表2所示。(三)借情生情,启蒙职业理想真实情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思考。在劳动教育和地理教学中,教师巧用情境教学,能够启发学生的职业感知、启蒙学生的职业理想。1.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融合地理教育在百色研学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许多劳动榜样人物。例如时代楷模黄文秀,对此教师可以在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黄文秀带领当地老百姓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最终使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从而使学生思考了黄文秀的职业选择、树立了职业理想。2.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教师通过真实情境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顺势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相关领域的榜样或者典型人物,能够启发学生对相关职业的思考。例如,在“农业”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在了解了百色芒果产业中芒果的种类多样、品质优良后,教师可以结合良种培育的话题,引出袁隆平的相关图文资料,讲述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最后播放视频“研究生的农业梦”。通过袁隆平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伟大,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研究生的农业梦”,启发学生对农业职业的思考和选择。综合地理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联系,对二者进行融合教学,既减少了各学科实践活动的时间冲突,又为地理学科的真实情境教学提供了机会,培养了学生运用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