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习目标】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特点和价值;难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应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学习重难点】重点华文化在交流中的发展。难点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知识导航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佛教文化传入(1)过程: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④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①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②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1)明末清初①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④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晚清(19世纪中叶):①背景: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②特征:西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③影响: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思想武器。(4)民国初年(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①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②俄国十月革命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③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近代中国人学习方不断深化的过程】学技术、器物:学军事、工业技术,如新思想萌发时期的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学制度、体制:①学西方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启蒙思想家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主张,学习英国、日本君主立宪制度;②学西方民主共和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卢梭的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学说,学习美国、法国民主共和制度;③学习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中国无产阶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学思想、观念:①学民主和科学,如新文化运动;②学马列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以俄为师: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走自特色的道路:①革命道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革命实践;②建设道路:以探索时期到新时期的建设实践与探索。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汉字影响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本国的文字。儒学传播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佛教传播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政治制度(1)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2)日本:7世纪,大化改新,所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唐制为蓝本。(3)越南: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4)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律令、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科技发明(1)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2)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4)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移民文化(1)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传播中华文化;郑和下西洋扩大和加深中华文化的影响。东学西传明清西学传入中国的同时,中华文化也在欧洲得到传播并引起热烈反响,形成“中国热”,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两次西学东渐的比较】【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特点】1.对外传播范围广:中华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性,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南及东南亚各国,西达地中海和欧洲,在世界广大的范围内都留下了中华文化的鲜明烙印。2.对外传播多渠道: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东起长安,西至地中海沿岸,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外商贾、使者、僧徒、教士在这条通道上络绎不绝,不仅将中国丰富的物产带到西亚和欧洲,也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西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物质贸易和文化交流。3.随着封建王朝国力的强弱而时有盈缩:唐朝国力空前强大,陆路和海路交通畅达,对外文化交流也颇为繁盛。两宋时期,海上贸易非常兴盛,航线远至西亚、非洲等地。元代疆域辽阔,对外交往频繁,同亚、非、欧等大洲的国家多有往来,陆上和海上的交通都很发达。清代虽然西学东渐,但中华文化并没有停止向世界各地传播的脚步,在海外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4.与日本、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朝鲜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如朝鲜创造出谚文,日本创造出假名。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全面认识西学传入的影响】(1)学术: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有的逐渐没落,有的吸收西方学术而加以改进,到民国时期,整个西方式的学术体系架构大致成型。(2)思想文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则被以西方的标准重新估定其价值,部分诸子百家思想获得重新重视,而儒家思想及一些民间的风俗信仰文化,则受到强烈的批判。(3)政治:议会制、民主制度、新的国家概念等制度和思想,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思想观念:晚清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更加促成传统社会秩序的瓦解。西方个人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5)经济: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而民族主义思想则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6)社会生活:新的西方科技事物,如电影、广播等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包括一些被视为迷信的民间信仰、缠足风俗、传统形式的婚姻等都逐渐被废除。达标检测1.1893年,琉球王国学生开始到国子监学习。清代时特设琉球学馆于国子监内,作为琉球王国学生读书和生活的居所。他们在中国学习儒学、天文、地理、医学、音乐、绘画、冶炼、造船、铸钱、烧瓷、制茶、制糖等。这可用于说明()A.对外开放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C.琉球王国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D.中国与琉球民间交流内容丰富2.越南人阮攸于清嘉庆年间出使中国时,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并对当时流行的“才子书”很感兴趣,其中就有《金云翘传》。由于这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当时越南的社会状况极为相似,因此,阮攸回国后借用中国《金云翘传》的题材,创作出以自己的坎坷遭遇为主的《金云翘传》。这可用于说明()A.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B.世界文化发展具有多样性的特征C.中越文化在互鉴中不断发展 D.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系不断加强3.中华文化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来源于异国他邦的文化。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B.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C.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D.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4.公元五至八世纪,神道教吸收中国儒家与佛教学说后,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从简单的对地方神灵的崇拜,到富有政治意义的对太阳女神(天照大神)和皇室的敬仰,一直是日本人对政府和社会的重心。据此可知()A.日本消极学习外来文化 B.儒教和佛教在日本完成了本土化C.儒教和佛教不受日本人欢迎 D.日本学习外来文化服务于本土文化5.1811~1911年间,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合译了大量“汉文西书”,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物理学等,其中出现了圣经、行星、国会、文艺复兴等术语。译书活动()A.源于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 B.开启中国天文学的近代化C.扩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D.旨在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6.两汉时期,儒学的“五经”伴随着汉字已传播至朝鲜,之后朝鲜参考中国的韵书,创造了自己的文字“谚文”;西晋时期,汉字伴随着儒家思想与中国化的佛教东传入日本,后来日本根据自己语言的发音并借用汉字的笔画,创制出了假名。据此可知,汉字的传播()A.展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