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徽省阜阳市第十九中学2025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中考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超临界水”(H2O)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C.CO2可用于气态化肥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3.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加剧烈,发出白光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C.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4.两个集气瓶中分别集满氧气和二氧化碳。下列方法不能用于鉴别这两瓶气体的是A.分别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B.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5.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加热时移走烧杯C.向试管滴加液体D.观察试管内的液体6.在“创新实验装置”的竞赛中,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如图是同学对实验中的部分现象进行的预测,预测正确的是()A.装置①中黑色固体消失 B.装置②产生蓝色沉淀C.装置②中会有气泡冒出 D.装置③产生蓝色沉淀7.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X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8.关于化学式“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B.二氧化碳这种物质C.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D.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9.下列符号既可表示一个原子,又可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2N B.Cu C.O D.H210.虾青素(C40H52O4)是从河虾外壳,牡蛎,藻类中发现的一种红色类胡萝卜素,是一种高效的纯天然抗氧化剂(能与氧气反应),最主要的功能是清除自由基,提高人体抗衰老能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虾青素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而变质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40∶52∶4C.虾青素由40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D.虾青素属于氧化物11.以下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D.原子得到电子带正电,形成阳离子12.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________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竹子里的___________含量比空气中少,______________的含量比空气中多。14.根据已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标号a、b仪器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2)实验室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发生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反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3)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最终若俯视量筒中水,读数为20.0mL,则氧气的体积将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0mL。(4)1909年化学家哈伯在实验室首次将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氨气(NH3)。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易溶解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钱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装置,同学们一致认为,选择D装置收集氨气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15.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2)实验室利用A装置来制氧气时,所发生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试管中装药品--加热--收集氧气--把导管移出水面---停止加热。a收集氧气选C装置,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收集方法收集的气体。b最后的两步操作顺序颠倒,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16.某化学兴趣活动小组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下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滑动的活塞的玻璃容器中放入一粒白磷(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玻璃容器固定好,放在盛有85℃的烧杯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白磷燃烧时,活塞先向______移动填“左”或“右”,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______处(填整数),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______(填化学式),而生成了固态的______(填化学式),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3)容器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_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粗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在10g粗锌中分5次共加入50.0g稀硫酸(杂质不与硫酸反应),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请计算:容器中硫酸的质量/g10204050气体质量/g0.10.2m0.3(1)当加入40g硫酸时,对应的气体质量m是___________g。(2)粗锌中锌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食用醋是厨房必备调料之一,可通过粮食发酵酿造制得.食醋中含有醋酸(学名乙酸,化学式为CH3COOH),此外还含有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糖、钙、磷、铁、维生素B2等有益于健康的成分.(1)食用醋中含有的钙、磷、铁指的是_______(填“原子”、“元素”或“物质”).(2)乙酸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为_______(填最简比);(3)乙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填最简比);(4)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是__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红在复习盐酸的性质时,归纳出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如图所示,连线表示相互反应)。(1)为了验证性质①,小红将紫色石蕊溶液加到盐酸中,溶液变__________色。(2)盐酸的性质③决定了盐酸可用于清除铁锈,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3)为验证性质⑤,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__(写一种物质的名称)。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试题分析:“超临界水”(H2O)是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还是属于水,所以分子模型就是水分子模型。故选C。考点:信息的处理2、B【解析】
A、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利用了化学性质,故A错;B、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正确;C、二氧化碳用于气态化肥,发生光合作用,主要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B。3、A【解析】
A、红热木炭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更加剧烈,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选项正确;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选项错误;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选项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的现象,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现象。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白烟。4、A【解析】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鉴别,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能鉴别,不符合题意;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使带火星的木条熄灭,现象不同,能鉴别,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氧气没有此性质,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所要鉴别气体的性质的差别,根据实验中是否出现明显的不同现象判断能否鉴别。5、A【解析】
A、酒精灯用灯帽盖灭,故选项正确;B、加热中的烧杯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以免烫伤;故选项错误;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应悬空垂直于试管上方,故选项错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朝向任何人,以免伤人,故选项错误;故选:A。6、D【解析】
A、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装置中黑色固体不会消失,此选项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②中压强增大,装置②中过氧化氢溶液进入③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①中产生的氧气进入装置②,但装置②中左侧导管位于液面上方,因此不会产生气泡,此选项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②中压强增大,将氢氧化钠溶液压进装置③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故装置③产生蓝色沉淀,此选项正确。故选D。7、D【解析】
A、步骤Ⅰ沉降和过滤去除的是水中的不可溶性杂质,此项正确。B、活性炭有吸附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此项正确。C、液氯是水厂等常用的消毒剂,可起杀菌、消毒的作用。此项正确。D、净化后的水含有可溶解性杂质,不是纯净物。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D项。8、D【解析】
A、CO2微观上可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2宏观上可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宏观上可表示二氧化碳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点睛】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9、B【解析】试题分析:若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含金属、稀有气体、碳、硫等,其元素符号可以表示该元素,该元素的一个原子,以及该物质。那么选B。考点:元素符号10、A【解析】
A.虾青素是一种抗氧化剂则是因为其与氧气反应,而变质,故正确;
B.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0):(1×52):(1×4)=120:13:1.故错误;
C.虾青素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D.因为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虾青素虽然含有氧元素,但它由三种元素组成,所以不是氧化物。故错误。
故选:A。11、B【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B正确;C、氢原子核中没有中子,故C错;D、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故D错。故选B。12、C【解析】
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一种操作,由图可知,箅渣取液符合该操作。故本题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排水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氧气(O2)二氧化碳(CO2)。【解析】
(1)竹子浸入水中能冒出一串串气泡,故可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2)红磷燃烧需要氧气,红磷能燃烧,说明竹子里肯定含有的气体氧气。(3)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竹子里的气体肯定有的气体是二氧化碳。(4)若往盛有空气的瓶子中倒入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比(3)中浑浊程度差,说明竹子里的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多。因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而氧气约占竹子内气体体积的十分之一,所以竹子里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少。14、试管集气瓶分解B防止CO2气体溶于水没有小于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应选择C装置来收集【解析】
(1)根据对仪器的性状和作用可以判断a是试管,作反应容器,b是集气瓶,用来收集和贮存气体;
(2)用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是:,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该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
(3)图F是采用排水法测二氧化碳的体积,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从而测二氧化碳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要在水的上方放一层植物油,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排水法测气体体积的原理是利用排出水的体积和进入装置中的气体的体积相等的原理进行的,所以在没有二氧化碳生成时,盛水的集气瓶中压强和外界大气压是相等,当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时,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增大,将水排出,所以油上方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俯视液面读数偏大,实际水的体积小于20.0mL,所以氧气的体积小于20.0mL;
(4)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是因为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故答案为:(1)试管;
集气瓶;
(2);
分解反应;
B;
(3)防止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没有;小于;
(4)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15、酒精灯集气瓶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3KCl+O2)不易溶于水水槽的水倒吸入管底,引起试管炸裂【解析】
(1)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集气瓶;(2)实验室利用A装置来制氧气时,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所用的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发生的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KClO3KCl+O2);(3)a收集氧气选C装置,选择理由是氧气不易溶于水。b最后的两步操作顺序颠倒,酒精灯熄灭后,试管内的气压降低,可能造成的后果是水槽的水倒吸入管底,引起试管炸裂。【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6、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右4O2P2O5减小氮气耗尽装置内的氧气【解析】
(1)可以看到玻璃容器内白磷燃烧时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白磷燃烧时,放出热量,容器内压强增大,活塞先向右移动,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五分之一,实验结束后,恢复至常温,活塞应停在刻度4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空气中气态的O2,而生成了固态的P2O5,从而使玻璃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减小。(2)空气中氮气约占五分之四,氮气不可燃不助燃,容器内余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3)容器中白磷要过量,目的是耗尽装置内的氧气。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0.39.75g【解析】
(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每次加入10g稀硫酸,完全反应能产生0.1g氢气,加入50g稀硫酸,若能完全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为0.5g,而实际上产生的氢气的质量为0.3g,说明加入30g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