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质量达标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中游最终一段峡谷的出口处。自200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营以来,长期保持低含沙量水流下泄,刷深黄河河槽,但下切速率在慢慢减弱。下图示意小浪底下游黄河干流某处横剖面的高程变更。据此完成1~2题。1.图示剖面所在河段最不行能(B)A.河流落差较小 B.两岸岩性坚硬C.地处弯道顶端 D.洪泛风险较高2.自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下切速率慢慢减弱,可能是由于(A)A.河床底部颗粒粗化 B.冬季下泄水量减小C.河床基岩袒露 D.流域水土流失严峻[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黄河下游,地处平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较小,A不符合题意;黄河下游两岸主要是黄河泥沙形成的沉积物,性质疏松,B符合题意;黄河东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主槽右偏,但图示断面最深处靠近河流左侧,推想其处于弯道顶端,C不符合题意;左侧(北岸)是凹岸,弯道处水流不畅,简洁洪水泛滥,D不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由于持续冲刷,黄河河底的小颗粒物质几乎侵蚀殆尽,残留的大颗粒物质难以被冲走,因此下切速率慢慢减弱,A正确;小浪底运行以来,调整河流径流量,冬季河流径流量较多,下泄水量较多,解除B;河床基岩并未袒露,解除C;流域水土流失程度与下切速率关联性较小,解除D。故选A。某河位于哥伦比亚中部人烟稀有的山区,该河流域为热带草原气候(下图)。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被称为“彩虹河”,由此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河流中呈现红色的地方与水生植物河苔草有关,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该草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要求水体干净、透光、透气。近几年,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河苔草的数量正在削减。据此完成3~4题。3.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A)A.根茎抓力强 B.叶片较厚实C.根系欠发达 D.叶片较宽大4.每年7-11月,河苔草转为明丽的红色主要是因为(B)A.雨季泥沙多,养分丰富B.雨季转旱季,光照足够C.旱季转雨季,光照减弱D.旱季降水少,热量足够[解析]第3题,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是因为河苔草根茎抓力强,A正确;叶片较宽大和叶片较厚实,与河苔草能够生长在急流和瀑布中的石壁上无关,B、D错误;根系欠发达,简洁被急流冲走,C错误。故选A。第4题,依据材料可知,河苔草在不同的光照和水体环境中呈现不同程度的红色,在荫蔽处为绿色。河苔草转为明丽的颜色须要有足够的光照。每年7-11月,河水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象,则可以推断每年7-11月是雨季转旱季,光照足够,B正确;河苔草生长要求水体干净、透光、透气,泥沙多、水体浑浊不利于河苔草生长,A错误;每年7-11月不是该地的旱季,光照减弱不利于河苔草的生长,C、D错误。故选B。在湖北省神农架林区的宋洛乡迥龙坪村旁边海拔2400米的山顶有一冰洞,洞壁无结冰现象,顶部与底部石钟乳和石笋发育弱,只有底部长出冰柱(如下图)。该冰洞所处山脉四周的碳酸盐类岩层特殊古老,经过多次构造挤压抬升,断裂发育,流水沿裂隙下渗溶蚀石灰岩形成漏斗状天坑,流水接着由天坑底部往下溶蚀形成溶洞。该洞内终年低温,洞底形成巨厚的永久冻土层。第四纪时发生过古冰川活动,间冰期洞内有大量积水。据此完成5~7题。5.该冰洞顶部与底部石钟乳和石笋发育弱的缘由是(C)①该地石灰岩少,溶解在水中的石灰岩少②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弱③间冰期溶洞内多积水,岩石中碳酸钙含量低④溶洞低温环境,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弱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推想该冰洞只有底部长出冰柱的根本缘由是(A)A.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B.冰洞深,内部终年低温潮湿C.降水少,冰洞内地下水丰富D.降水多,冰洞顶部滴水丰富7.该冰洞内冬夏季冰柱景观差异的缘由是(B)A.冬季洞内气温低,降水少,滴水量少,冰柱多B.夏季洞内气温低,降水多,滴水量大,冰柱多C.冬季洞内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冰柱少D.夏季洞内气温高,降水多,蒸发量大,冰柱少[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溶洞是流水沿裂隙下渗溶蚀石灰岩形成漏斗状天坑,流水接着由天坑底部往下溶蚀形成,可知该地石灰岩数量大,①错;该地位于湖北神农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流水作用强,②错;由材料可知,第四纪时发生过古冰川活动,间冰期洞内有大量积水,导致洞内岩石中的碳酸钙大量溶解在水中,水退后,岩石中剩余碳酸钙含量低,③对;由材料可知,该洞内终年低温,溶蚀和淀积反应速度慢,即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弱,④对。综上可知,正确的为③④,C对,A、B、D错。故选C。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洞底形成巨厚的永久冻土层,温度应比洞顶和洞壁低,满足结冰条件,故结冰位置在洞底,只有底部长出冰柱,A对;洞内潮湿或降水多,冰洞顶部滴水丰富,若满足温度条件,应在洞顶和洞壁优先结冰,只有洞底存在冰柱,说明其洞内温度没有达到结冰须要的温度条件,水分条件不是冰柱分布在洞底的根本缘由,B、D错;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洞底有巨厚的永久冻土层,地下水对冰柱影响小,C错。故选A。第7题,由图可见,夏季冰柱数量明显多于冬季,A、D错;形成冰柱数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形成冰的水量,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下渗进入洞内的水量较大,滴水量大,洞内终年低温,洞底形成了巨厚的永久冻土层,水滴滴到洞底时受低温影响结冰,形成大量冰柱,B对;由材料可知,洞内终年低温,蒸发量小,C错。故选B。云龙县位于云南省西部横断山区,澜沧江的支流—沘江流域主要位于其境内,沘江沿岸分布着众多自然盐泉,是古代南诏、大理政权建立的经济基础,其所产井盐多外运,云龙运盐古道称之为“盐马古道”。下图示意沘江盐泉地质成因。据此完成8~10题。8.云龙县沘江沿岸众多自然盐泉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①气候潮湿,降水足够,地表水大量下渗②断层广泛发育,岩层多裂隙③地下岩盐矿层出露地表④地热资源丰富,卤水上升运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9.有关古代“盐马古道”的地理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B)A.古道的起点多位于盐泉丰富、卤水品质较好的村镇B.沿途桥梁较多,以石质桥梁为主C.道路普遍狭窄,多穿越山林D.马帮、商队沿古道驮运的货物主要有食盐、茶叶、药材等10.导致近现代“盐马古道”衰落的主要缘由是(C)A.食盐资源的枯竭B.制盐成本的不断上升C.盐业地位的不断下降D.本地人口不断外流[解析]第8题,该地气候潮湿,降水多,地表水大量下渗;云龙县位于滇西横断山区,断层发育,岩层多裂隙;地表水沿断层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区,同时溶解岩盐矿层,形成地下卤水,地下卤水沿岩层裂隙接近或出露地表,形成沘江河谷沿岸的自然盐泉,①②正确。形成盐泉不愿定要地下岩盐矿层出露地表和卤水上升运动,③④错误,故选A。第9题,古道的起点多位于盐泉丰富、卤水品质较好的村镇,盐资源丰富,A叙述正确;云龙县地形以山地为主,气候潮湿,河流较多,食盐在运输过程中须要架设众多的桥梁。其境内及周边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因木材便于加工、石材运输加工难度大等因素,沿线多分布有木质而非石质古桥,B叙述错误。道路普遍狭窄,多穿越山林,用马匹运输便利,C叙述正确;马帮、商队沿古道驮运的货物主要有食盐、茶叶、药材等,D叙述正确。本题要求选择叙述错误的,故选B。第10题,当地资源并未枯竭,A错误;制盐成本慢慢下降,B错误;在古代,盐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命脉,盐业的发展促进了沘江沿岸和“盐马古道”的旺盛。进入近现代社会,随着海盐的入滇、各地制盐业的不断发展,沘江盐业的地位不断下降,竞争力减弱,“盐马古道”随之衰落。C正确;本地人口外流不是衰落主要缘由,D错误。故选C。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探讨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11.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A)A.马来群岛 B.新西兰北岛C.亚马孙雨林 D.马达加斯加岛12.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起先集中落叶的时间是(B)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13.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D)A.热量 B.光照C.地形 D.水分[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最接近该地区的是马来群岛,最有可能源自马来群岛,A正确。新西兰北岛、印度半岛、马达加斯加岛距离该地区较远,B、C、D错误。故选A。第12题,当地地处南半球,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热带落叶混交林集中落叶是当地的秋季(3-5月),B符合题意。故选B。第1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快速递减,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D正确。当地都是热带,跟热量关系不大,光照和地形对植被影响小,A、B、C错误。故选D。锡林郭勒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草地资源,是北方草原核心区,在气候变更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土壤沙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京津冀地区主要风沙源地之一。下图示意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FVC均值(数值越大,植被覆盖度越高)空间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14.锡林郭勒草原从东到西依次为(A)A.草甸草原—草原—荒漠草原B.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C.草甸草原—荒漠草原—草原D.荒漠草原—草甸草原—草原15.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降水主要集中在(C)A.1-3月 B.4-6月C.7-9月 D.10-12月16.改善锡林郭勒草原的植被覆盖度,须要(D)A.大力植树种草 B.扩大耕种面积C.建设人工湿地 D.进行季节性轮牧[解析]第14题,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由东向西削减,说明降水量由东向西削减,因此植被类型由东向西分别是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15题,受夏季风影响,锡林郭勒草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最多,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6题,锡林郭勒草原区主要为牧区,又处于农牧交织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当地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导致严峻荒漠化区域显著增加。针对产生荒漠化的缘由可知,锡林郭勒草原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退耕还草,进行季节性轮牧,D正确;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大力植树成活率低,A错误;建人工湿地须要大量水源,不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C错误;扩大耕种面积会加剧荒漠化,B错误。故选D。金沙江干热河谷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76倍。生活在此地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或靠山吃山的生活。下图示意金沙江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的植被演替趋势。据此完成17~18题。17.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C)A.甲、乙、丙 B.丙、甲、乙C.丙、乙、甲 D.乙、丙、甲18.整个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演替的主要趋势是(D)A.多向进化 B.多向退化C.单向进化 D.同向退化[解析]第17题,甲河谷原生植被是河谷季雨林,相对于乙丙河谷处的常绿阔叶林及硬叶常绿林、常绿针叶林而言,季雨林对应的是热带植被,而常绿阔叶林及硬叶常绿林对应的是亚热带植被,常绿针叶林对应的是亚寒带植被,所以由甲到乙再到丙热量条件越来越差,而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热量条件应越来越好,据此分析北部干温河谷、中部干暖河谷、南部干热河谷分别对应图中丙、乙、甲,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18题,据上题分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在甲地,原生植被是季雨林、乔木林、稀树肉质灌丛,随着破坏加强,次生植被在原生的三种植被基础上明显退化,再进一步退化则三种原生植被都退化成灌生草丛,随着破坏加剧,再退化成单一的禾草丛,这种植被的退化趋势是同向退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内陆地区。下图示意祁连山和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9~20题。19.关于喜马拉雅山与祁连山冰川分布差异产生的缘由,正确的是(C)①喜马拉雅山纬度低,气温高,雪线分布较低②喜马拉雅山距海近,降水多,雪线分布较低③喜马拉雅山坡度大,各海拔冰川比重较大④喜马拉雅山海拔高,冰川的发育规模较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20.下列与青藏高原内陆地区AAR最高的缘由,干脆相关的是(B)A.气温低 B.年较差小C.风力强 D.光照强[解析]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雪线更低,上限更高。喜马拉雅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分布的雪线较低;喜马拉雅山海拔较高,冰川发育规模较大,所以①错误,②④正确;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形抬升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小,③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第20题,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冰川总面积之比,青藏高原内陆地区AAR最高,指的是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比重大,这与青藏高原内陆地区常年气温较低,年较差小,冰川冻融不明显相关,B正确;气温低对其保存具有影响,但青藏高原内陆地区与更高纬度的山地相比,气温低不是其突出特点,A错误;风力强、光照强不是影响冰川的干脆相关因素,C、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地球表面各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困难的自然地理环境。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南美洲自然带、地形图(1)图中A、B、C地的自然带变更体现了_纬度地带性__地域分异规律,产生该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B)A.水分 B.热量C.植被 D.土壤(2)导致A自然带东西狭窄、向北延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_地形__、_洋流__。(3)D处自然带和E处相同,但成因不同,属于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分析D处自然带的成因。(4)当F地草木葱绿时,上海气候特征和黄浦江水文状况是(D)A.高温多雨汛期 B.高温少雨枯水期C.和顺多雨汛期 D.和顺少雨枯水期(5)在厄尔尼诺年,因东南信风减弱,P海区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_高__(选填“高”或“低”)。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这一变更给海洋生物、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答案](3)D位于低纬大陆东岸、巴西高原东部边缘,为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巴西)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全年高温多雨,发育热带雨林,形成热带雨林带。(5)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其中一个要素发生变更,会导致地理环境整体变更。海水温度上升,导致鱼类死亡,海水蒸发量增加,沿岸降水增多。[解析]第(1)题,A、B、C三个自然带按纬度变更方向发生更替的特征,故属于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太阳辐射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纬度地地带性分异规律主要以热量为基础。第(2)题,因安第斯山脉阻挡大气环流和太平洋水汽向东深化,南美洲西部自然带都呈东西狭窄分布的状况。因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以及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导致A自然带(热带荒漠带)向北延长到赤道旁边。第(3)题,D、E均为热带雨林带。E处因位于赤道旁边,全年受赤道低压带限制,全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带,属于地带性地域分异。D距离赤道较远,但位于低纬大陆东岸,是“信风+迎风坡+暖流”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非地带性因素“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的综合作用的结果。第(4)题,F地处南半球热带稀树草原带,出现草木葱绿景观的时间是当地夏半年,此时上海(亚热带季风气候)则处于冬半年,故气候特征为和顺少雨,黄浦江主要依靠降水补给,此时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处于枯水期。第(5)题,P海区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高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该海区海水温度上升,是因为东南信风减弱,涌升流减弱,海水表层养分盐类削减,导致浮游生物削减,饵料削减,鱼类缺少食物死亡,海洋生物总体削减;海水温度上升,海水蒸发量增加,会导致沿岸降水增多,气候变得潮湿。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糜棱岩是地下岩石受到猛烈的挤压、碾磨成细小颗粒后再胶结而成的松散变质岩。四川甘孜州墨石石林是全国唯一糜棱岩石林,石林呈墨灰色,有柱状、尖棱状等多种形态,整体呈带状分布。石林周边植被茂密,但石林上几乎无植被着生。图1为墨石石林位置示意图,图2为墨石石林景观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从内外力角度,简述墨石石林景观的形成过程。(2)分析糜棱岩石林多分布在河谷旁边的缘由。(3)分析糜棱岩石林几乎无植被着生的缘由。[答案](1)位于断裂带,板块碰撞挤压,岩石经碾磨后发生变质形成糜棱岩;地壳抬升,上覆土层(岩层)被侵蚀,糜棱岩出露于地表;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雨水)流水侵蚀作用强,岩性疏松,最终形成石林景观。(2)糜棱岩形成于断裂带;断裂带旁边岩层裂开,易遭侵蚀,发育成河流;河谷处地势低,(雨水)流水汇合,侵蚀作用强,发育成糜棱岩石林。(3)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严峻;石林陡峻,地势起伏大;岩性松散,成土母岩易被侵蚀,流水侵蚀作用强,难以发育土壤。[解析]第(1)题,墨石石林地区位于地壳的断裂带,地下存在板块碰撞和挤压的内部力气,内部的地壳应力和挤压使岩石阅历了碾磨和高温高压的变质过程,形成了一种称为糜棱岩的岩石。由于板块碰撞的作用,地壳抬升,将下面的岩石推向地表,上覆的土层或岩层慢慢被侵蚀,暴露出糜棱岩。墨石石林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性潮湿气候,季风性气候带来了丰富的雨水,流水侵蚀作用加剧,岩石性质疏松,简洁受到侵蚀。第(2)题,糜棱岩通常形成于断裂带旁边,断裂带四周的岩层通常受到内部地壳运动的影响,岩石可能会裂开或分散,这使得岩石更简洁受到外部侵蚀的影响。在断裂带旁边,由于地壳运动和岩层裂开,简洁形成河流。断裂带四周的地形可能会有起伏和坡度,这有利于水体流淌的形成,河流通常会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形成河谷,由于地形低洼,雨水简洁汇合,并形成河流,这些河流受到季节性降雨的影响,导致雨水流水侵蚀作用特殊猛烈,流水会冲刷和侵蚀糜棱岩,慢慢形成石林景观的特征。第(3)题,糜棱岩石林通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丰富,丰富的降水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被冲刷;由于降水丰富和地形起伏大,石林地区通常存在猛烈的流水侵蚀作用。石林的地形通常是陡峭的,地势起伏大,许多植物无法适应这种特殊的地形。糜棱岩本身的岩性通常比较松散,由于丰富的降水和起伏的地形,流水侵蚀作用在石林地区特殊猛烈,这会减弱土壤的稳定性,难以形成土壤,使植物在这种环境中生长困难。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高寒草毡层是高寒区自然植被下形成的松软、坚韧且耐搬运的表土层,由有机土壤物质、活根与死根根系交织缠结而成,土层较薄,是维护高寒地区生态平安的重要屏障。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植被以草甸草原为主。主要由沼泽和草甸组成,植被下分布有大量高寒草毡层。探讨人员对若尔盖高原草毡层进行了考察,发觉该区域草毡层下是风化程度较低的母质层或基岩,而草毡层的土壤矿物质颗粒则以细颗粒为主;同时通过测量,得到不同含水量和不同海拔区域草毡层的有机碳含量,结果发觉不同海拔的草毡层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小。随着全球气候变温煦人类活动的加剧,若尔盖高原草毡层面临退化的紧急。图1示意若尔盖高原地理位置,图2为高寒草毡层景观图,图3示意若尔盖高原不同海拔区域草毡层有机碳含量变更。(1)阐述若尔盖高原形成草毡层的有利自然条件。(2)依据材料,推想若尔盖高原草毡层土壤细颗粒物质的来源。(3)分析若尔盖高原不同海拔区域草毡层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小的缘由。[答案](1)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气候较为潮湿,有利于植被生长,活根与死根根系多,有机质丰富;海拔高,常年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缓慢;风力较强,有河流流经,搬运作用输入大量富含有机质的细颗粒粉尘。(2)其来源可能是旁边的冰川与河流沉积物;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干旱区。(3)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下降,植被生长速度下降,草毡层有机碳输入削减;但同时有机质分解速度下降,削减有机碳损失,因此不同海拔区域草毡层有机碳含量差异较小。[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植被以草甸草原为主”,并结合图示可知,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气候较为潮湿,有利于植被的生长,且“活根与死根根系交织缠结而成……”,该地有机质较为丰富。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海拔较高,常年气温较低,因此有机质分解速度缓慢。依据材料“若尔盖高原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而草毡层的土壤矿物质颗粒则以细颗粒为主”可知风力较强,有河流流经,搬运作用输入大量富含有机质的细颗粒粉尘。第(2)题,由材料“探讨人员对若尔盖高原草毡层进行了考察,发觉该区域草毡层下是风化程度较低的母质层或基岩,而草毡层的土壤矿物质颗粒则以细颗粒为主”可知,若尔盖高原草毡层土壤细颗粒物质与基岩风化而成的土壤不同。高原地区风力较大,风力搬运范围广,不受地表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瓷砖地板销售与铺设一体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切削液定制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互联网服务合同服务内容更新与用户隐私保护
- 2024年度技术转让合同详解
- 2024年度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服务具体条款与条件
- 2024年度智控系统研发合作合同
- 2024年度租赁购买合同标的及租赁购买物品详细说明
- 2024年度健身服务合同标的:会员制健身房服务
- 铸件原料采购协议
- 廉政合同在采购活动中的实践与启示
- 第四单元 比(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国有企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 农作物植保员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初一年级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专项练习
- 202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压轴题(20题)解析版
- 2025高考英语二轮复习:常考固定搭配总结素材
- 2024网签购房合同范本模板
- ESD防护培训资料
- 第二单元《线与角》复习试题(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至2030年全球及中国高速光谱相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安全员岗位竞聘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