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1页
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2页
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3页
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4页
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目录197441序言 5103111.1工程概况 544811.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 5263591.2.1勘察目的 5285661.2.2技术要求 517761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 653711.4.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 649721.4.2勘察方案 6286151.4.3钻探 7136661.4.4原位测试及波速测试 7285461.4.5取样及室内试验 739621.5勘察点的测放 7140691.6勘察作业完成工作量 748762场地地理、交通及气象水文条件 83357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887303.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 838463.2地形地貌 9256703.3地层岩性 9290363.3.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 9165063.3.2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Q1+2al+pl) 9225923.3.3白垩系灌口组(K2g) 922503.4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10152453.4.2标准贯入试验(N) 1146893.5地表水及地下水 11195373.5.1地表水、地下水 112863.6水、土腐蚀性评价 118511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 1242073.7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 13293303.7.1不良地质作用 1386453.7.2特殊性岩土 1395443.7.2.1膨胀土 1329080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3106364.1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 1317184.2场地类别划分 1333494.3场地土液化判别 14229304.4场地地震特征参数 14270684.5软土震陷 14233094.6场地地震效应评价 14229455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4323815.1建筑物性质及建筑环境评价 1496195.2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评价 14186895.3各土层工程地质评价 14183285.4场地均匀性评价 15144355.5管线工程 15273295.5.1管线工程地质评价 1597505.5.2顶管工作井、接收井 1568435.5.3施工方案分析 16120485.5.4管线工程基坑稳定性评价及支护建议 16104195.5.5管线基坑降水及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 17121795.5.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 17144705.5.7管线回填处理措施 1766925.5.8地表水、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 17164745.5.8.1地下水处理措施 17274475.5.9膨胀岩土预防措施及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18220325.5.10淤泥土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 18182785.5.11施工监测 18166876.1结论 18406.2建议 18明挖施工/井号顶管施工/井号顶管管线埋深(m)明挖管线埋深(m)W-14.73W-27.01W-310.23W-415.86W-511.17W-616.85W-726.49W-827.71W-925.89W-1022.95W-1116.93W-128.83~11.05W-133.50W-143.201序言工程概况空港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拟在双流区川正公路(交成昆铁路处)至青兰沟处,建设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成雅高速-成昆铁路段)现状污水检查井,沿成昆铁路西侧绿化区域(起点)向南接至青兰沟污水干管检查井(终点),管道总长度为1123m,管道管径为d800,管道管材为内衬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复合管,其中W-2~W-13段污水管道采用机械式泥水平衡顶管施工(以下简称“机械顶管施工”),W-1~W-2和W-13~W-14段污水管道采用开挖施工。1)机械顶管施工机械顶管施工段污水管道管径为d800,管道采用合格的内衬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复合管顶管专用管材(钢承口),两管节之间的钢套管应提前做好内外防腐处理,做法同后文钢管内壁、外壁防腐做法,顶管段顶进结束后橡胶密封圈采用双胶圈。为提高管道的防水密封性,另外在接口处增加无毒性双组份聚硫密封胶。2)开挖施工开挖施工段污水管道管径为d800,管道采用II级内衬玻璃钢钢筋混凝土复合管。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参见06MS201-1/23。为提高钢筋砼管的防水密封性,另外在接口处增加无毒性双组份聚硫密封胶段污水。道采用开挖施工起点坐标X(197171.293),Y(208947.066),终点坐标X(196251.917),Y(208383.473)。拟建管线信息一览表1.2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1.2.1勘察目的本次勘察应针对工程特点和场地岩土条件,进行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提供设计和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及有关结论和建议。1.2.2技术要求1、查明拟建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分布、规模、成因,分析发展趋势,评价其对拟建场地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2、查明场地地层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3、查明特殊性岩土、河湖沟坑及暗浜的分布范围,调查工程周边环境条件,分析评价其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其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提供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根据需要分析其对设计与施工的影响,评价地表水和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5、判定水、土对工程材料的腐蚀性;6、对场地的地震效应进行评价,提供抗震设计所需的有关参数;7、对地基工程性质、围岩分级及稳定性、边坡稳定性等进行分析与评价;8、对设计与施工中的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建议和相关岩土参数;9、应查明沿线各区段的土基湿度状况,并提供划分场地土干湿类型所需参数;10、对拟采用明挖施工方案的深埋管线,应提供基坑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及基坑支护设计参数;当采用顶管、定向钻敷设管线时,应提供相应工法设计、施工所需的参数;对于稳定性较差地层及可能产生流砂、管涌等地层,应提出预加固处理的建议。11、查明沿线建筑物位置、结构形式、基础埋深等,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12、未尽事宜按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1.3勘察工作依据本次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标准有:(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50585-2019;(4)《岩土工程勘察术语标准》JGJ/T84-2015;(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9)《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33-2008;(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11)《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12)《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2014;(1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17)《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18)《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建设部【2018】37号文;(1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20);(20)《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2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3)《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50112-2013);(24)甲方提供的相关资料:《管线平面图》及《管线断面图》。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布置1.4.1勘察工作布置原则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第3.0.1条,该室外管线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综合划分本市政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拟建筑物性质,并遵循有关规范、规程要求,结合成都地区建筑经验,采用多种手段综合评价的方法和原则布置工作量。1.4.2勘察方案本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布置主要依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等相关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本次勘察主要沿管线中心线及交点布置勘探点,间距约100m~150m,共布置勘探点29个,其中控制性勘探点15个,勘探点深度18.0~35.0m,进入管底设计高程以下不低于5.0m;一般性勘探点14个,勘探点深度10.0~19.8m,进入管底设计高程以下不低于3.0m。实际施工中受场地地形等影响,对部分勘探点位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位置满足规范要求。本次勘察所有钻孔均采用XY-100A型钻机植物胶护壁、双重岩芯管和金刚石钻头回旋钻进,在钻探取样进行鉴别的同时,采取多种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以综合评价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为评价场地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取水、土样进行分析。1.4.3钻探按照相关规范与技术要求,结合场地实际情况,拟对拟建工程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工程勘探(钻探)、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N、超重型触探)、工程物探(钻孔波速测试)、室内试验(岩样、土样、水样)等勘探测试方法,具体如下:勘察方法方法主要解决的问题工程测量精确定位地质观测点、工程勘探点、物理勘探点等在地形图上的准确位置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查明工作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其规律性及对工程的影响,为勘探、试验和专门性的勘察工作提供依据工程勘探了解场地内部地质体组成与结构,包括岩土组成及地下水状态,观测深部位移,查明岩土的分布、性质、特征、采集试样(土、水),并为现场试验、水文地质试验等提供测试条件现场原位测试地基土的力学分层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依据水、土腐蚀性试验查明工程场区内地下(表)水水质,进行场地水、土对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土工试验测定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1.4.4原位测试及波速测试在钻探取样进行鉴别的同时,进行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标准贯入(N)等原位测试,超重型动力触探(N120)试验和标准贯入(N)采用自动落锤装置标准,并按规范要求记录锤击数。1.4.5取样及室内试验(1)取岩土试样①土试样:在取样孔中,取样间距一般为1~2m,根据地层情况,当地层发生变化时应加取,地层稳定为同一土层时,取样间距可适当加大。但须保证每一地层取样数量不少于6件。②卵石样:不同成因、时代应分别取卵石土样进行粒径分析,一般每个项目不宜少于6组。③水样:本工程2件,总量不应少于750ml,其中一瓶为250~300ml,进行侵蚀性CO2分析,应立即加入2~3g大理石粉(并注明)。④在岩层中钻进时,回次进尺不得超过岩芯管长度;在软质岩层中,回次进尺不得超过2.0m;在破碎岩石或软弱夹层中,回次进尺应为0.5m~0.8m。(2)室内试验①常规土工试验:室内试验操作及成果分析必须执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以及《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等。一般粘性土(原状土、包括原状粉土)试验项目:比重、天然含水量、密度、天然孔隙比、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直剪试验。粉土增作颗粒分析,并提供粘粒含量百分率ρc。②卵石土试验项目:筛分析,并提供漂石含量、含卵石量、含砾石量、含砂量、含粉砂量、含黏土量。③水样和土样腐蚀性试验项目:水样:PH值、Ca2+、Mg2+、Cl-、SO42-、HCO3-、CO32-、侵蚀性CO2、游离CO2、NH4+、OH-、总矿化度,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12.2条判断其腐蚀性。土样:PH值、Ca2+、Mg2+、Cl-、SO42-、HCO3-、CO32-的易溶盐、氧化还原电位、视电阻率、极化电流密度、质量损失,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12.2条判断其腐蚀性。1.5勘察点的测放本次勘察各钻孔实际位置的测放是根据甲方提供的地形图、管线走向图及坐标控制点A1(X=209266.039,Y=211634.373,H=487.712)、A2(X=209275.672,Y=211682.338,H=487.58)的相对位置关系,采用GPS测放勘探孔29个。为依据(受图幅影响,该控制点未在平面图上标识出来)。本工程坐标系统为2000大地坐标系统,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勘探点孔口地面高程以A1(H=487.712m)为基准引测测得,所供使用的图件精度均能满足勘探点的测放要求。1.6勘察作业完成工作量根据顾客对工程进度的总体安排,我公司于2023年2月12日至2023年2月21日进场钻探,共完成29个勘探点的野外工作,实际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见表1.6。完成勘察工作量统计表表1.6工作项目工作内容单位数量备注总进尺钻探孔/m29/631.4放孔测放勘探点个29钻探钻探孔/m25/563.7植物胶钻探取样测试SH-30动探孔/m3/17.4原状土样孔/件6/6扰动土样孔/件3/12岩样件18标贯(N)试验次21土样腐蚀性分析件2水样腐蚀性分析组22场地地理、交通及气象水文条件拟建空港四路(正公路-青兰沟)污水管建设工程项目场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正公路(交成昆铁路处)至青兰沟处,场地内公路纵横交错,交通较便利。工程所在地位于成都市,气象:成都市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向有“天府”之称。据成都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6.2℃,极端最高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瞬时最大风速为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960小时。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1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稳定性成都地区大地构造体系的西部为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东部是新华夏系龙泉山构造带,处于两构造单元间的成都平原北起安县、南至名山、西抵龙门山脉、东达龙泉山,惯称成都坳陷。成都坳陷与成都平原分布的范围基本一致。呈北东35°方向展布,是一西陡东缓受“喜山期”两侧断裂对冲形成的构造盆地。“喜山运动”以来一直处于相对的沉降,堆积了厚度不等的第四系(Q)松散地层,不整合于下伏白垩系(K)地层之上,基岩内发育有蒲江~新津、磨盘山等断裂,构造线均沿北东方向延展,目前活动性弱。龙门山构造带:系逆冲推复构造带,经青川、都江堰至二郎山,绵亘达500余公里,宽25~40公里。这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强烈变动的、规模巨大的、结构异常复杂的北东向构造带。2008年发生过8.0级汶川大地震,但对场地周边未造成破坏性的灾害。龙泉山褶断带:展布于中江、龙泉驿、仁寿一带,长约200公里,宽15公里左右。为一系列压扭性的逆(掩)断层组成,呈北东走向,构造形态狭而长,现时期断烈活动标志少。总体来说,成都地区所处地壳为一稳定核块,就区域地壳稳定性来说,成都市及其附近处于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活动环境中的地壳稳定区,场区周边发生的较大的地震对场地区域影响较小,未造成过破坏性的灾害。从区域地质及地震概况来看,该场地是稳定的。区域地质构造图见图3.1。勘察区区域地质构造见图3.1。图3.1区域地质构造略图总体而言,该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未发现新构造活动形迹,属相对稳定地块。3.2地形地貌勘察区场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场地最大相对高差为29.05m。沿线场地地形起伏相对较大,场地地貌单元属牧马山台地。钻孔最高点515.804钻孔最低点486.7533.3地层岩性根据钻探取样鉴别、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资料,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按土性特征自上而下分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更新统(Q1+2al+pl)统成因的黏性土、松散卵石,及白垩系灌口组(K2g)全风化~中风化泥岩。各岩土层的性状特征描述如下:3.3.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1)耕土:以黏性土、卵石细砂为主,表层富含植物根系。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场地内广泛分布。层厚0.4-1.0m。层厚0.5-1.3m。层顶标高486.75-515.78m。(2)杂填土:褐色~灰褐色,稍湿,结构松散,由粒径10~30cm左右的岩块、卵石、生活垃圾、植物根系以及黏性土回填而成。其中岩块、卵石含量约占50%。生活垃圾、植物根系、黏性土约占50%,该层堆填时间约为4~5个月左右,杂乱堆填,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具有湿馅性且均匀性较差,土体尚未完成自重固结。层厚0.8-5.0m。层顶标高492.12-495.11m。(3)淤泥:黑色,流塑,含有臭味,由黏性土组层。为场地鱼塘。层厚2.6-2.5m。层顶标高494.12-494.11m。3.3.2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Q1+2al+pl)(4)黏土:以黏土矿物为主,裂隙较不发育,切口较光滑,光泽反应中等,基本均匀,但存在局部不均匀,干强度高,摇震反应无,断口处可见少量铁锰质斑点,具有膨胀性。该层在场区内普遍分布。层厚1.0-14.5m。层顶标高486.25-515.80m。(5)松散卵石:卵石成分以岩浆岩为主,沉积岩次之,卵石磨圆度较好,卵石粒径一般在2~8cm,最大粒径可达12cm。含量60~70%,隙间充填物主要为黏土。层厚0.5-14.5m。层顶标高486.25-515.80m。3.3.3白垩系灌口组(K2g)(6)全风化泥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层厚0.9-8.4m。层顶标高482.65-490.30m。(7)强风化泥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多呈短柱状、碎块状、圆饼状,局部风化呈土状,岩体较破碎。层厚1.0-11.9m。层顶标高481.92-501.88m。(8)中风化泥岩:节理裂隙一般较发育,岩性多呈长柱状、柱状,岩芯较为完整,局部受矿物成分差异的影响,强度不均,敲击声哑,无回弹,岩芯采取率大于90%,RQD指标在85%以上,岩体较完整。层厚1.5-15.8m。层顶标高479.25-49427m。基岩各风化带总体变化趋势是自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往往呈逐渐过渡的状态,地层分界线仅是相对而定,具体可根据现场开挖验槽情况最终确定。上述各岩土层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3.4地基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是根据土体的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相似性及差异性进行划分的。路线区揭露的地层主要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更新统(Q1+2al+pl)统成因的黏土、松散卵石,及白垩系灌口组(K2g)全风化~中风化泥岩。采用室内岩土试验、标准贯入试验等手段综合评定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通过对获取的实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得出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参数。3.4.1室内岩土试验本次勘察取岩样12件进行室内岩石试验,试验成果见表3.4.1-2。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4.1名称指标特征天然单轴抗压强度R0(MPa)强风化泥岩统计频数6最大值0.97最小值0.80平均值0.870.820.0710.9320.81名称指标特征天然单轴抗压强度R0(MPa)中风化泥岩统计频数6最大值6.24最小值3.59平均值4.740.2141.0140.8233.90岩石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4.2土名指标统计数n范围值平均值x标准差б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标准值全风化泥岩含水率ωo(%)622.7~26.424.31.3160.054密度ρ(g/cm3)61.96~2.032.010.0260.013孔隙比eo60.70~0.800.700.0380.054液限Wl(%)638.7~41.239.950.9720.024塑限WP(%)619.0~22.020.431.0290.050塑性指数IP618.7~20.319.510.5950.030液性指数IL60.17~0.230.200.0230.1117压缩系数av(Mpa-1)60.20~0.200.200.0190.095压缩模量Es(Mpa)67.90~9.508.600.6640.077内聚力C(kPa)655.0~73.065.06.0330.0930.92360.01内摩擦角ψ(o)616.80~19.5018.331.0290.0560.95418.93由试验结果可知,场地分布的强风化泥岩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0.81MPa,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力学性质较好,强度较高;中风化泥岩天然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90MPa,属软岩,岩体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类,力学性质好,强度高。本次勘察取土样12件、卵石样6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试验成果见表3.4.1.1~4。黏土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4.1.1土名指标统计数n范围值平均值x标准差б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标准值硬塑黏土含水率ωo(%)620.0~24.122.01.5700.071密度ρ(g/cm3)61.98~2.052.010.0270.003孔隙比eo60.60~0.700.6650.0460.068液限Wl(%)636.1~39.637.461.2550.033塑限WP(%)617.1~19.518.210.9810.054塑性指数IP618.2~20.119.250.6920.033液性指数IL60.15~0.230.200.0310.156压缩系数av(Mpa-1)60.20~0.200.200.0170.087压缩模量Es(Mpa)68.00~9.608.700.5470.063内聚力C(kPa)659.0~70.064.333.8820.0600.95061.12内摩擦角ψ(o)618.70~20.3019.420.5850.0300.97518.93黏土胀缩试验统计表表3.4.1.2统计项目自由膨胀率δep(%)50kPa下的膨胀率(%)膨胀力Pe(kPa)收缩系数λs样本容量6666最大值400.511040.5最小值570.35650.4平均值47.50.4382.50.475标准差6.7750.06314.0820.034变异系数0.1430.1490.1710.073卵石颗分成果统计表表3.4.1.3颗粒组成(%)碎石(>20mm)砾石(2~20mm)砂粒(0.075~2mm)细粒(<0.075mm)统计次数6666最大值50.326.916.212.1最小值50.220.111.89.8平均值51.82413.211.0淤泥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4.1.4土名指标统计数n范围值平均值x标准差б变异系数δ统计修正系数ψ标准值淤泥含水率ωo(%)655.2~68.361.35.0800.083密度ρ(g/cm3)61.55~1.631.590.0320.020孔隙比eo61.50~1.801.640.1190.072液限Wl(%)647.9~57.952.513.8520.073塑限WP(%)628.7~40.634.674.4060.127塑性指数IP617.3~19.217.830.7260.041液性指数IL61.38~1.601.500.0840.056压缩系数av(Mpa-1)/////压缩模量Es(Mpa)/////内聚力C(kPa)/////内摩擦角ψ(o)/////3.4.2标准贯入试验(N)(一)本次勘察对场地土层进行标准贯入(N)试验,其试验统计结果见表3.4.2。标准贯入试验(N)结果统计表表3.4.2岩土名称次数范围值(击)平均值(击)标准差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击)杂填土41~32///黏土(硬塑)716~1817.40.7870.04516.8全风化泥岩1019~2020.40.8430.04119.9由试验结果统计表3.4.1知:杂填土承载力较低,黏土与全风化泥岩承载力相对较好。(二)重型动力触探测试(N63.5)本次勘察对对比孔和一般性钻孔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测试(N63.5),其动探曲线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卵石按《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采用击数/10cm判别其密实度,判别标准见表3-5。N63.5密实度判别标准表3-4.3N120击数N63.5≤77<N63.5≤1515<N63.5≤30N63.5>30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重型动力触探(N63.5)统计结果(击/10cm)表3.4.4土层名称频数(孔)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统计修正系数标准值松散卵石1347.03.03.91.0110.2580.9623.83.5地表水及地下水3.5.1地表水、地下水上层滞水主要分布于填土层及黏性土裂隙中,含水地层厚度变化大,透水性较差,受季节性影响较大。黏性土为相对隔水层,渗透性较小,对地下水具隔水作用,场地黏土为硬塑状,由于具有膨胀性,故黏土中分布有细微的裂隙,其贯通性较差,裂隙张开度小,黏土裂隙水含量不大,存在富水段的可能性不大,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附近生活用水补给。场地潜水主要赋存于卵石层孔隙和基岩裂隙中,由于该场地上部均覆盖有一层黏土,黏土为隔水层,故场地潜水补给和排泄主要为侧向径流,场地地势相对四周较高,地下水主要向地势低洼的区域汇集,场地地下潜水含量不大,富水性较弱,变化因季节而异,水位埋深较深,故场地未测得稳定的地下潜水水位,水位变化因季节和气候而异。在勘察期间场地钻孔内未见稳定地下水分布,场地内地下水埋深相对较深,水位随季节变化,由于杂填土局部具透水性,故上层滞水局部与场地附近排水沟相通,存在富水地段,可能水量较大。施工时应做好场地周边排水沟和地表水的截排水措施才能保证良好的基坑降水效果。根据场地气候特征和含水层透水特征,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0.1条划分,场地环境地质条件为为各气候区湿、很湿的弱透水层湿润区,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3.6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采取钻孔BK1~2,2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并采取2件黏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水、土腐蚀性测试报告详见附录4,其试验结果评定见表3.6.1及标3.6.2。场地地下水腐蚀性评价表表3.6.1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值评价标准环境类型为Ⅱ腐蚀等级评价结果混凝土结构S042-(mg/L)47.28152.631<300微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Mg2+(mg/L)12.41513.452<2000微NH4+(mg/L)0.0820.091<500微苛性碱OH-(mg/L)0.000.00<43000微总矿化度(mg/L)365.66384.72<20000微PH值7.427.55>5.0B类微侵蚀性CO2(mg/L)0.000.00<30微HCO3-(mmol/L)3.4463.564>1.0微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Cl-(mg/L)16.41518.204<100微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备注按(GB50021-2001)2009版12.2条评价场地内无污染源,根据上表分析及水质简分析报告判定得出: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腐蚀性评价表表3.6.2评价类型腐蚀介质测试值评价标准环境类型为Ⅱ腐蚀等级评价结果混凝土结构SO42-(mg/kg)82.0094.00<450微对砼结构具微腐蚀性mg2+(mg/kg)12.0014.00<3000微PH值7.427.49>5.0微砼结构中的钢筋Cl-(mg/kg)17.0019.00<250微对砼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备注按(GB50021-2001)2009版12.2条评价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壤电阻率测量成果表表3.6.3根据视电阻率测试结果,综合判定线路场地土壤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109135测点号视电阻率值(Ω·m)腐蚀等级测点号视电阻率值(Ω·m)腐蚀等级ZK16192微ZK1182微ZK17205微ZK2135微ZK18182微ZK3206微ZK19260微ZK4118微ZK20205微ZK5194微ZK21154微ZK6273微ZK22147微ZK7254微ZK23203微ZK8211微ZK24238微ZK9128微ZK25225微ZK10187微ZK11176微ZK12193微ZK13206微ZK14197微ZK15126微3.7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3.7.1不良地质作用经调查,拟建管线沿线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暗埋河、湖、坑等危害较大的不良地质现象。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另外根据物探成果,整个管线沿线范围内均存在燃气管线以及供电线路、光缆。场地开挖前应确认开挖范围内是否存在管线等。3.7.2特殊性岩土1、经现场勘探调查,管线沿线范围内特殊性土为沿线分布的耕土、杂填土、全风化泥岩、沿线均有分布,厚度0.8~5.0m,成份以粘性土、建渣为主,表层含少量植物根茎,堆填时间5年左右,尚未完成自重固结,管线施工时将软弱土挖除或换填后对本工程影响较小。BK2与ZK4钻孔存在淤泥,此段管线为顶管施工,淤泥只存在与表层,层厚为2.5m~2.6m左右。为场区鱼塘土。淤泥为软弱土故存有一定震陷的可能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上部填土、淤泥进行地基处理以此消除震陷对拟建工程的影响。其中全风化泥岩其基岩面有一定起伏,但其起伏不大,总体力学性质较好,对地基整体均匀性的不良影响小,均匀性好,但其遇水易崩解软化,强度降低。必须采取预防岩石风化的措施。防止雨水浸泡,阳光暴晒等。3.7.2.1膨胀土黏土层广泛分布于场区,场地黏土的胀缩变形以收缩为主,其胀缩等级综合判定为Ⅰ级,对拟建物有一定影响。当黏土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时,需按膨胀土有关规范执行。成都地区大气影响深度3m,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m。当使用黏土做基础持力层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比如对基底采取级配砂石或灰土换填、增加基础埋深大于大气急剧影响深度、基础加宽、做防水处理等。作为基坑支护设计使用时,其Ck、φk应折减,折减系数Ck可取0.5,φk可取0.8。设计时可将上部黏土采取处理措施,如对大气影响深度范围内的黏土进行换填。4场地地震效应评价4.1区域地震活动性特征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于牧马山台地。经现场钻探和调查,未发现存在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如滑坡、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地面沉降、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如防空洞、沟渠、暗河、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根据前述岩土构成和区域构造分析,场区所处位置为一相对稳定地块,拟建场地无构造断裂直接通过,且无其它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为稳定场地,适宜建筑。4.2场地类别划分根据我公司在附近场地中所做的钻孔波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中的耕土、杂填土层的剪切波速值约为110m/s,为软弱土;黏土的剪切波速值约为260m/s,全风化泥岩剪切波速值约为200m/s,松散卵石剪切波速为220。强风化泥岩剪切波速值约为350m/s,中风化泥岩的剪切波速值约为430m/s,以上为中硬土。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中的4.1.4~4.1.6有关规定,按不利组合考虑,以ZK2为例按揭露的土层平均厚度估算场地土层等效剪切波速,本场地内的各类土层的相关参数按4.1.3估计剪切波速,进行场地等效剪切波速计算以确定场地类别,详见表4.2-1。等效剪切波速值估算表表4.2-1土名剪切波速Vsi(m/s)土层厚度di(m)剪切波在各土层的传播时间ti(s)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t(m)计算深度d0(m/s)土层等效剪切波速vse(m/s)杂填土1102.50.0450.09820203.2松散卵石3001.60.027强风化泥岩3502.20.026最不利地段位置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ZK220203.2ⅡZK2520335.0Ⅱ综上,场地剪切波速在203.0~335.0之间,覆盖层计算厚度在20m。各拟建物场地可按Ⅱ类建筑场地考虑。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中硬土之间,在本次勘察场地范围内,杂填土为软弱土,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综合考虑后期基础施工时要对杂填土、淤泥软弱土进行挖除换填或采用地基处理,处理后设计时可按照抗震一般地段考虑。4.3场地土液化侧向扩展评价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土为耕土、黏土、泥岩,未发现有成层状分布的(饱和)粉土、粉(细)砂及地下水等。本场地存在耕土,应注意其有向临空面液化侧向扩展或流滑的风险,风险显著时应进行抗滑动验算及采取工程结构措施,确保地基基础的稳定。4.4场地地震特征参数场地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正公路(交成昆铁路处)至青兰沟处,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双流区正公路在Ⅱ类场地条件下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4.5软土震陷本工程场地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管线沿线范围内分布有耕土、杂填土属软土,应进行震陷评价。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5.7.11条文说明,管线沿线范围内杂填土剪切波速均大于90m/s,可不考虑其震陷影响。场区淤泥为软弱土故存有一定震陷的可能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上部淤泥进行地基处理以此消除震陷对拟建工程的影响。4.6场地地震效应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1条,结合拟建物性质、场地地形地貌及地基条件,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后期基础施工时要对杂填土进行挖除换填或采用地基处理,处理后设计时可按照抗震一般地段考虑。5场地岩土工程分析评价5.1建筑物性质及建筑环境评价拟建管线位于成都市双流区正公路(交成昆铁路处)至青兰沟处,为新建管线,埋深约3.2~27.71m,拟采用部分线路明挖,部分顶管施工,管材拟采用钢筋混凝土专用管材。场地地貌单元为属于剥蚀残丘。属于中低山,地势起伏较大,场地内有道路通行,交通便利,管线为顶管施工w1~w12为顶管施工,w13~w14为明挖施工,现场地质情况整体稳定。建筑环境一般。场地下埋有航油管道等管线,地表上存在通信塔、高压塔、鱼塘、民房等,施工时应准确测量核对位置,并采取相应保护或避让措施。5.2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评价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本场地无断裂活动迹象,地貌单元属牧马山台地,地形起伏不大,无断裂活动迹象,稳定性较好,无活动断层、泥石流、滑坡及崩塌等其它不良地质现象,钻探范围内未发现埋藏的暗河、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及地基整体稳定,适宜建设。5.3各土层工程地质评价耕土、杂填土:结构松散,承载力低,成分混杂,未经处理不能作为管线基础持力层。淤泥:结构松散,承载力低,含有机质,严禁作为持力层。黏土: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厚度变化较大,为膨胀土,胀缩等级综合判定为Ⅱ级,吸水后易软化,失水后产生大量裂隙,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上部荷载较小的拟建物的基础持力层。是良好的管线基础持力层或下卧层。松散卵石:物理力学性质较好,承载力较高,是良好的管线基础持力层或下卧层。全风化~中风化泥岩:其整体力学性质好,承载力较高,压缩性低是本工程良好的基础持力层。5.4场地均匀性评价根据拟建管线开挖深度情况,结合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剖面图,本工程地基土均匀性呈现以下特点:场地内上部人工填土层厚薄不均,厚度变化较大般,层面起伏较大,各地基土层层面坡度以及工程性质的差异性造成路基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下部黏土~松散卵石,总体力学性质一般,对地基整体均匀性的不良影响小,均匀性较好。场地底部的全风化~中风化泥岩:其基岩面有一定起伏,但其起伏不大,总体力学性质较好,对地基整体均匀性的不良影响小,均匀性好。5.5管线工程5.5.1管线工程地质评价拟建管线预计埋深约3.2~27.7m,其中顶管深度为4.73~27.71m之间,明挖管线深度为3.6~3.65m。顶管施工:本工程部分管线采用顶管施工,埋深为3.2~27.7m,埋深较大,地基土自上而下为耕土、杂填土、黏土、松散卵石及全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上部土层相较于强风化中风化泥岩,承载力相对较差,易发生坍塌冒顶。由于填土成分较杂,分布不均,变异性较大,孔隙较多在降雨或地表水汇集时已形成孔隙水,下渗进顶管内部形成突水现象,建议做好堵水措施。如果受施工影响,杂填土沉降,可能会造成管线破裂,建议做好管线排查及保护措施,必要时采取降水措施。管线下穿既有建筑、高压电塔等。下穿既有建筑、高压电塔对下部地基变形敏感,管线施工队管线道路施工影响较大,风险较高,建议优先采用机械掘进,若采用人工开挖,应严格执行先顶后挖,短进尺,勤测量的原则。做好地下水的应急处理预案及安全论证,加强上部道路及既有建筑的沉降监测。明挖施工:在管线埋置深度以下土层主要为硬塑黏土,建议采用天然地基,以硬塑黏土作为基础持力层,但应避免对其的人为扰动及受水浸泡。素填土、杂填土承载力较差,对素填土、杂填土需进行相应处理方可作为拟建线基础持力层。此时均需对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防止其不均匀沉降;沿线跨越不同土层时需对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防止其不均匀沉降。5.5.2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设置工作井和接收井,预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管道井内径10m,接收井内径7m,埋深4.73~27.71m。施工时采用逆做法施工。工作井及接收井均位于硬塑黏土~全风化泥岩层中,部分位于松散卵石层中,开挖形成的基坑为土岩质基坑,直立开挖的主要问题为土体坍塌掉块。井开挖时可能出现井壁崩塌掉块、垮孔、缩径等现象,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壁,如钢筋混凝土护壁、随挖随护等,以保证挖孔施工安全。采用逆作法施工,环状护壁结构可以起到对撑的作用。施工期间井附近避免堆放土体,做好井口防护,做好施工通风拱施。同时在雨季施工管线范围内可能有水存在,施工时应加强抽排水措施。井内布置截排水措施,抽排基坑里入渗水体。表5-1各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环境情况及基坑支护建议表井号预计井深(m)周边环境情况基坑支护建议W-14.73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27.01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鱼塘距离本管线距离约为1m左右。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310.23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415.86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高压电塔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511.17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616.85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726.49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827.71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925.89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1022.95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1116.93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128.83~11.05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W-133.66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木板支挡或微型钢管桩支护,亦可采用可采用土钉墙的方式进行支护。W-143.65场地四周为农田,山地,低坡。无重要构筑物建议采用木板支挡或微型钢管桩支护,亦可采用可采用土钉墙的方式进行支护。表5-2建筑物基底持力层分布情况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拟定基底标高m管底基底地层分布情况W-1488.5管底持力层为黏土W-2484.63管底持力层为黏土W-3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4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5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6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7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8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9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10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11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12484.5管底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W-13483.78管底持力层为松散卵石W-14483.75管底持力层为黏土5.5.3施工方案分析根据管线工程设计铺设高程结合场地地质和环境地质情况,对明挖和顶管两种方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比较如下:l、明挖施工(1)有利因素:施工工具简单,进度快,工期短,可直接控制管线铺设方向,角度等问题。对地质情况一目了然,遇到软弱地基可直接清除换填处理。(2)不利因素:基槽开挖时涉及周边建筑物安全及不利于公共环境交通等,对槽壁稳定问题需施工支挡,造价高。2、顶管施工(1)有利因素:施工场地的安全条件较好,不影响城市交通,也不损坏已有建筑,设施和环境文明。(2)不利因素:不能很好地掌握轴线方向容易偏离设计轴线,遇软弱土层地基无法事先进行处理。施工单位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顺利完成。5.5.4管线工程基坑稳定性评价及支护建议拟建工作井及接收井开挖深度约4.73~27.71m,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组成基坑边坡土体主要为耕土、杂填土、硬塑黏土、松散卵石、全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其整体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较大,会影响施工安全,建议耕土、填土、1:1.75、硬塑黏土、松散卵石、全风化泥岩~中分化泥岩1:1.00进行放坡。当无自然放坡条件时,拟建管线开挖施工时不具备放坡条件,应采用相应的临时支护措施,如地下连续墙或沉井基础进行支护,并随时注意附近建筑物及其地基是否出现开裂、下沉等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W13-14为明挖施工开挖深度为3.66-3.65m,基坑安全等级为三级,组成基坑边坡土体主要为耕土、杂填土及硬塑黏土,其整体抗剪强度低,稳定性差,产生的主动土压力较大,会影响施工安全,建议素填土与杂填土1:1.75、硬塑黏土~中风化泥岩1:1.00进行放坡。若拟建管线开挖施工时不具备放坡条件,应采用相应的临时支护措施,如木板支挡或微型钢管桩支护,亦可采用可采用土钉墙的方式进行支护,岩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详见表5-2。膨胀土施工前一定做好基坑地面排水系统,有条件时尽量增大坑顶地面封闭区域面积。施工期间严格好每次基坑开挖面积,采用分期段、分阶段快速作业法对土方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土体暴露时间。为防止桩间土长期裸露,土方开挖后立即挂网喷砼处理,及时封闭。施工过程中注意不让基坑(槽)暴晒或泡水,雨季施工时采取防水措施。不忽略对周边各种水源影响的防范。膨胀岩土基坑工程施工阶段应根据现场情况的变化进行稳定性验算。稳定验算应根据岩土含水量变化和膨胀岩土的胀缩力对土的抗剪强度指标进行折减,有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稳定性,存在胀缩裂缝和地裂缝时,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稳定性验算。有关支护方案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设计与施工,并随时注意附近建筑物及其地基是否出现开裂、下沉等异常现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注:基础开挖及基坑开挖应建议进行专项设计。表5-2岩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标准值岩土名称素填土黏土松散卵石全风化泥岩中风化泥岩qsk(kPa)207030601405.5.5管线基坑降水及对周围建筑环境的影响场地地下水为赋存于素填土及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明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下渗,影响基坑的稳定。勘察时于钻孔内未测得稳定地下水。施工降水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与施工。根据场地工程地质及周围建筑环境条件,结合成都市诸多工程实例证明,在降水井施工时严格保证填砾滤料质量和施工质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小。为防止降水可能会降低土层强度,在管井抽水时应严格控制井内出水量,同时还应特别注意降水对周边地下管线、地面建(构)筑物的影响。工程沿线下埋有雨、污水管线、电力管线、燃气管线等,管线基坑施工开挖前,应查明其位置、埋深等,及时进行避让或迁改,避免在施工时对其损伤破坏,造成不良社会影响。5.5.6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本工程管线开挖范围广、长度大,周边距相临道路、既有建筑、管网较近,地质条件可能造成下列工程风险:1)填土层均匀性差,结构松散,处于欠固结状态,易导致地基土侧向位移、基坑边坡失稳。2)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存在第四系松散层,存在基坑变形或基坑失稳风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如道路、管网、相临建筑物等。3)局部地下管网情况复杂、施工时存在破环地下管网风险,基坑失稳可导致周边重大管线(高压电线、大直径燃气管线、军缆)破坏。4)顶管施工,现场地层为耕土、杂填土、硬塑黏土、松散卵石、全风化泥岩~中分化泥岩,自稳能力差,易发生坍塌冒顶,危害上部道路安全,建议做好超前支护及道路监测工作。5)膨胀土施工前一定做好基坑地面排水系统,有条件时尽量增大坑顶地面封闭区域面积。施工期间严格好每次基坑开挖面积,采用分期段、分阶段快速作业法对土方进行开挖,尽量减少土体暴露时间。为防止桩间土长期裸露,土方开挖后立即挂网喷砼处理,及时封闭。施工过程中注意不让基坑(槽)暴晒或泡水,雨季施工时采取防水措施。不忽略对周边各种水源影响的防范。5.5.7管线回填处理措施为保护管线防腐层和减少磨损,建议管沟回填时管沟底部以下0.1~0.2m至管顶以0.2~0.3m范围内,应夯实回填细粒土,即粒径小于2mm的砂类土、粘性土。管顶以上0.3m至地面用原土夯实回填。填土中心线需高出地面0.2m~0.3m,两侧呈弧形平缓过渡至地面,以利散水。5.5.8地表水、地下水对本工程的影响1、水浮力作用: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对地下结构物有浮托作用,使地基承载力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地基严重变形。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地下水对石材、混凝土管道等材料具有腐蚀性,造成材料使用寿命减少。3、雨季施工时基坑开挖范围内可能存在地下水,该地下水属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和黏土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以地下水迳流和蒸发方式排泄。5.5.8.1地下水处理措施场地地下水潜水埋藏较深,可不考虑其影响;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上层滞水的影响,上层滞水浸泡杂填土和黏土容易导致场地表层软化,导致施工机械下陷、移位、倾斜等,应及时的对地下水进行抽排。场地周边大片土地未做硬化处理,降雨时雨水沿填土层下渗对场地上层滞水进行补给,因此基槽开挖时建议采取先降水后基础施工的方案。可采取集水坑明排降水+基坑顶截水措施对基坑进行降排水措施。施工时应做好场地周边排水沟和地表水的截排水措施,切断上层滞水的补给来源才能保证良好的基坑降水效果,同时防止地表水排入基坑降低地基土的力学性质。基坑降水、支护设计与施工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地下水特征、基坑周边环境及开挖深度等因素,尤应注意基坑侧壁土层稳定性及丰水季节地下水量较大可能给基坑防水带来的不利影响。5.5.9膨胀岩土预防措施及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当使用黏土做基础持力层时应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比如对基底采取级配砂石或灰土换填、增加基础埋深大于大气急剧影响深度、基础加宽、做防水处理等。作为基坑支护设计使用时,其Ck、φk应折减,折减系数Ck可取0.5,φk可取0.8。膨胀性黏土还将对基础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黏土涨缩时将对拟建物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作用力,可能引起拟建物的倾斜或差异沉降;建议设计时可将上部黏土采取处理措施,如对大气影响深度范围内的黏土进行换填,做好上部的防水处理。加宽散水坡,设隔水层,加强防漏措施或加大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