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1页
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2页
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3页
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4页
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十五”计划和2023年规划

世纪之交,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高等学校面临着严峻挑战。“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行,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在21世纪实现学校的可连续发展,促进教学、科研、管理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根据中央“十五”计划提出的教育改革任务和发展目的以及《甘肃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十五”计划和2023年规划》。一、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积极积极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西北地区及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机构改革和人事分派制度、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培养21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二、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一)总体目的21世纪的前十五年,我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的是:以高等教育改革和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为支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管理为保证,以加快发展为目的”,重点发展本科生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成人教育,逐步压缩专科生(高职专科)教育。通过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使我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稳步扩大,学科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教学质量和科研、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形成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以专科生和成人教育为补充的多层次办学格局。将兰州商学院建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工学、理学等学科互相交叉渗透,在西北地区占重要地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多科性大学。(二)具体目的

根据《甘肃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的规定,我校将通过征地、扩建、合并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通过十五年的艰苦努力,使学校的占地面积达成2023亩以上,建筑面积达成70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量达成230万册,教学科研设备总值达成8000万元,普通高校在校生数稳定在23000人左右。届时,兰州商学院将成为一所独具特色的多科性的“兰州财经大学”。

1.办学条件

(1)占地面积。通过与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甘肃冶金工业学校及其周边学校的合并和新征土地等多种途径,使我校的占地面积由现在的300亩,增长到2023年的1200亩以上,到2023年增长到1600亩以上,到2023年增长到2023亩以上。

(2)建筑面积。通过与有关学校的合并,增长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通过与兰州益通房地产公司共建“兰益学生村”,增长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新建教学大楼、电教实验楼、图书馆各一座和运动场一个,新增20万平方米,使我校的建筑面积由现在的13万平方米,增长到2023年的50万平方米以上。2023-2023年间,新建综合实验楼、体育馆各一座和游泳馆一个,建筑面积由2023年的50万平方米增长到60万平方米。2023-2023年间,建筑面积由2023年的60万平方米增长到70万平方米。

(3)图书馆藏书量。由现在的36万册增长到2023年的130万册(含电子图书)。到2023年,图书馆藏书量由2023年的130万册增长到180万册(含电子图书)。到2023年,图书馆藏书量由2023年的180万册增长到230万册以上(含电子图书)。

(4)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由现在的1600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4000万元。到2023年,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由2023年的4000万元增长到6000万元。到2023年,教学科研设备总值由2023年的6000万元增长到8000万元。2.办学规模为积极适应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将有计划、有环节地进行办学规模和结构的调整。到2023年,在校本专科生由现在的5022人增长到11000人;成教生由现在的4901人增长到7800人;在我校取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后,到2023年,在校硕士研究生达成100人。将研究生、成教生按全日制本科学生当量计算,全校在校学生达成13000人的规模。到2023年,在校本专科生、成教生和研究生分别由2023年的11000人、7800人和100人增长到15000人、10300人和600人。将研究生、成教生按全日制本科学生当量计算,全校在校学生达成18000人的规模。到2023年,在校本专科生、成教生和研究生分别由2023年的15000人、10300人和600人增长到17000人、15000人和1600人。将研究生、成教生按全日制本科学生当量计算,全校在校学生达成23000人的规模。

3.学科建设我校现已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兼有法学、文学、工学互相支撑的学科体系。其中,应用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学科的优势已较为突出,记录学、会计学分别被拟定为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此后,在保持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兴学科、应用学科。到2023年,再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或相称于省级重点学科3-5个,校级重点学科8-10个,使省级重点学科达成5-7个、校级重点学科达成12-14个。到2023年,省级重点学科由2023年的5-7个增长到8-10个,校级重点学科由12-14个增长到16-18个,使省级重点学科在基础条件、学科方向、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成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到2023年,省级重点学科由2023年的8-10个增长到12-15个,校级重点学科由16-18个增长到20-25个,并力争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文科研究基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有所发展。

4.积极开办研究生教育,提高办学档次目前,我校已具有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条件和能力。初步计划与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从现在起,积极进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各项准备工作,务求在2023年取得工作突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和授权学科3-5个。到2023年,使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增长到5-8个。同时,从研究生的专业培养和教学管理两方面入手,保证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水平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到2023年,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由2023年的5-8个增长到10-14个,并保证取得专业学位(MBA、MPA)授予资格。到2023年,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由2023年的10-14个增长到15-18个,并力争在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方面有突破性进展。5.努力开拓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根据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西部大开发和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在目前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兼有法学、文学、工学五大学科门类23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拓尚属空缺的新专业,积极发展和建设工学、理学、文学类专业。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绘画、音乐等专业。到2023年,使我校的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发展到35-45个。到2023年,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由2023年的35-40个增长到50-55个,形成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法学、文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互相交叉渗透、综合发展的专业体系。到2023年,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由2023年的50-55个增长到55-60个,并在教育学、农学等专业方面有所拓展。6.加强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的档次和水平

我校科研工作的重点是积极申请国家级课题,敢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结合甘肃及西北地区实际,争取在填补空白方面有所建树,进一步提高科研的档次和水平。在2023-2023年间,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纵向科研经费年均以5%的速度递增;积极承担各类横向科研课题,使横向科研经费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每年出版、发表的学术专著、论文以10%的速度递增,其中国家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到每年科研成果的20%;论文转载率每年达成10%;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在2023-2023年间,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纵向科研经费年均以10%的速度递增;横向科研经费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每年出版、发表的学术专著、论文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国家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到每年科研成果的20%;论文转载率每年达成15%;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在2023-2023年间,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每年以8%的速度递增;纵向科研经费年均以10%的速度递增;横向科研经费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每年出版、发表的学术专著、论文以15%的速度递增,其中国家权威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国家级刊物发表的论文数量,占到每年科研成果的20%;论文转载率每年达成15%;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项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7.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对我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提高效能、合理组合、定编定岗的原则,到2023年,专任教师人数由现在的366人增长到7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成35%,青年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达成45%。到2023年,专任教师人数由2023年的700人增长到10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成40%,青年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达成60%。到2023年,专任教师人数由2023年的1000人增长到13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达成45%以上,青年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达成80%以上。8.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以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为基础,加快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化带动我校教育的现代化。争取在1-2年内完毕校园网建设,3-5年内建立完善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和管理平台,加强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实现校园办公自动化、网上教学、图书资料共享、数字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全面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三、兰州商学院建设与发展的工作重点和保证措施

(一)工作重点

1.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规定,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标准,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性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学内容改革。用现代教育观念审阅、精选和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统一。贯彻整体优化原则,从量度、广度和深度三个层面上,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的和规格对各门课程的规定。结合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适时修订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

(3)课程建设。坚持整体提高、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对全校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一次基础性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根据不同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建设标准、措施、环节、规定等,在现有基础上,分期分批建设60门校级重点课程,并力争有15-20门达成省级优秀课程的标准。

(4)教材建设。实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建设规划”,3-5年内,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教材建设上,选用国家统编和省部级优秀教材,积极使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形成科学的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制度。

(5)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爱好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充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和发明性为目的。在教学手段创新上,大力引进和开发多媒体课件,促进和推广CAI、CAD在教学中的运用。争取在1-2年内建成多媒体电视教学播控系统,加快校园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建设网上教学平台,实现网络教学。

(6)积极适应我国加入WTO以后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规定,加快人才培养目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进程,尽快实现与国外高等教育的接轨,培养一批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外向型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及甘肃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奉献。2.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

(1)科研工作整体上以教学为中心,以科研促教学。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根据教学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有关社会、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各种调研、论证、决策等工作,为西部大开发和科教兴省提供理论征询和决策支持,使学校成为地方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

(2)通过成立“董事会”,建立起校企双向参与、双向服务的机制。学校方凭借科技人才优势为公司服务,派出专家、专家参与和指导公司的科技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工作,帮助公司进行市场调查预测、营销策划、管理诊断以及广告形象宣传等。公司方则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和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项目。(3)将原《兰州商学院学报》(季刊)改版为《兰州商学院学报》(经济版,双月刊),专门刊登经济类文献和论文。创办《兰州商学院学报》综合版(季刊),重要刊登西部大开发、各种基金课题及非经济类的文献和论文。积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时成立出版学术精品、具有特色和风格的出版社。(4)加强国际合作与对外学术交流活动,积极争取引进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和教育援助项目,遴选安排优秀人才到国内外进修访问,参与国际国内高层次学术会议,借鉴和研究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对外介绍和宣传我校,不断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名度。

3、调整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从战略的高度,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调整队伍的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优化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培养和造就一批跨世纪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

(2)注重政策导向,采用“重培养、抓引进、促提高”的方式,将青年教师送出去,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和进修,特别是要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鼓励他们攻读学位研究生,进一步提高其学历层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通过设立人才引进专项基金,提供住房补贴、配偶和子女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我校任教,努力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4)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充足运用好现有人才。要大胆提拔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到院(系)领导岗位,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在校内津贴发放、科研选题立项、资料费和医疗保健等方面制定一系列向教师倾斜的政策,从而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4.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总结我校近些年来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精简、高效、精干、统一”的原则,继续推动机构改革和人事分派制度、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建立起符合学校发展规定的行之有效的运营机制。

(1)机构改革。遵照“按需设岗、公开竞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原则,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实现全员岗位聘任,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起与校、院两级管理体系相适应的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的党政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为教学、科研和全校师生员工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2)人事分派制度改革。以实行全员聘任为重点,强化岗位管理,将定编定岗同学科建设和工作量挂钩,做到以岗定薪、优劳优酬,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校内津贴制度。

(3)后勤社会化改革。坚持以后勤服务社会化为方向,以改革现行管理体制、运营机制为重点,在工作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又要紧密结合我省地处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和校情,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速度,坚定不移地向后勤社会化迈进,走出一条理顺体制、扩大服务、提高效益的新路子。

(二)保证措施

1.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坚持党的领导,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线保证。面对21世纪的新形势和新情况,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与推动学校的各项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党委的领导核心、政治核心、团结核心作用,以保证我校各项战略目的的实现。2.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在21世纪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西部大开发的规定,拟定我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目的、新思绪和新办法。要广泛发动师生员工投入到改革中来,增强他们的改革主体意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使全校上下形成一种合力,共同推动学校的改革与建设进程。3.抢抓机遇,开放办学,增强实力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扩招的有利时机,树立起强烈的发展意识,从顺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做到积极适应、加强合作、争取机会、多做奉献,在开放式办学中不断增强办学实力。同时,根据现有的条件和优势,从实际出发,在西部大开发和甘肃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