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某中学高一(上)期中地理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

地理试卷

《小星星》是一首著名的英国儿歌,其中文版的歌词如下:“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歌词中小星星发光的原理类似于下列哪个天体()

A.月球B.太阳C.流星D.火星

2.一般而言,小星星属于下列的哪一天体系统()

A.河外星系B.太阳系C.地月系D.银河系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广为流传,晴朗的夜晚牛郎星格外耀眼,牛郎星和织女星在银河的两侧,

相传每年七夕他们会在鹊桥相会。如图示意某年七夕节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据此

完成3〜4题。

A.与太阳和地球组成天体系统B.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

C.和地球质量相差不大D.能量来自于核裂变反应

4.牛郎星亮度是太阳的10.6倍,科学家推测在牛郎星周围有潜在的宜居带,判断该行星宜

居的主要依据是()

A.有与地球相近的宜居温度B.能组成与太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

C.与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D.能获得与地球上相似的恒星辐射

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

称为“凌日”。读太阳系模式图,完成下面5〜7题。

5.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A.①B.②C.③D.@

6.与地球相比,天体①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

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偏高

④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若地球在④行星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

北京时间2017年9月6IL太阳连续发生两次剧烈的耀斑爆发其中第二次耀斑爆发是近十多年来

最强烈的一次,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公布的消息此次剧烈耀斑爆发造成了高频无线电中

断。如图为太阳大气结构图,据此,完成8〜10题。

8.此次太阳活动出现于太阳表面的()

A.A层B.B层C.C层D.A层和B层

9.太阳活动剧烈时,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美丽的极光现象()

A.日本B.埃及C.澳大利亚D.挪威

10.此次太阳耀斑对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B.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

C.我国东部沿海出现洪涝灾害D.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11〜12题。

北半理大Ft界太阳辐射分布图

11.关于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与近地面太阳辐射分布规律保持一致

B.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均匀递减的规律

C.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D.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不到北极地区的2倍

12.关于我国年太阳辐射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太阳辐射较强B.江南丘陵因多山地形,太阳辐射较弱

C.西藏比云南纬度高,太阳辐射较强D.四川盆地因海拔较低,太阳辐射较弱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0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6.6级地震。读图完

成13〜14题。

48(km/s)

A.先感到上下颠簸,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B.只感到上下颠簸

C.先感到前后、左右摇晃,后感到上下颠簸

D.只感到前后、左右摇晃

14.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A.划分地壳和地幔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2021年09月16日凌晨,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离最近的福集镇3公

里,距泸县县城7公里,距泸州市38公里,距成都市196公里,距重庆市124公里。中国地震局

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建设的中国地震预警网成功预警此次地震,给成都市提前49秒预警、

重庆市提前31秒预警,给泸州市提前6秒预警。如图展示了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据此完成15〜

16题。

P波:最早自震源传出,以7Km/s的速度前进。

S波:以4Km/s的速度前进,但震幅往往整P波的3至10倍.

■根据早到达的P波计真t也震参数,对S波到达提出预警。

'•专溟机々

P波.遇辽电视台】且二三亍万

考三.手机等电厂、久年

告知公众火3.用

r~好璟喈

ffesr.

Is波木达前的身居打成

।r-i।i-

阳,5眇1阳1阳

15.下列关于此次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震中距相等的各地,建筑物破坏程度一致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

C.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D.距离震中越近震级越高

16.地震预警系统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①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

②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

③监测震源岩层形变,及时预警

④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并预警

⑤及时对民众预报S波到达时间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D.①②⑤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18.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

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D圈层是一般认为的岩浆的发源地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19〜20题。

同位素地质年龄(门万年)

19.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征是()

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

20.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D.传统农作物频频歉收

地球是科学家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生命处在不断的演化之中,演化中有繁荣,

也有挫折。据此完成下面21〜23题。

21.关于地球生命演化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命的演化是从低级到高级B.生命的演化是从复杂到简单

C.最原始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D.最原始的生命是单细胞生物

22.关于生命的演化顺序,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A.蕨类植物T裸子植物一被子植物B.三叶虫T鱼类T恐龙

C.古生代一中生代T新生代D.爬行动物一两栖动物T哺乳动物

23.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是()

A.古生代中期和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中期和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中期

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

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列24〜25题。

24.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哺乳类D.新生代、鱼类

25.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湿冷的草原地区B.温暖的浅海环境C.温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

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是指河流弯道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

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水流改走直道的现象。读图完成26〜28题。

26.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②D.②③④①

27.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

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侵蚀作用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

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

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如图是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29〜30题。

f西北

E

i

29.图中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A.①B.②C.③D.(4)

30.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A.地壳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下降、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C.地壳抬升、流水堆积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流水堆积

如图为世界某两地的峡谷景观图,乙地地貌多见于高纬度沿海地区,据此完成31〜32题。

31.形成甲乙两地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海水侵蚀

C.流水下蚀、流水侧蚀D.冰川侵蚀、流水侵蚀

32.在乙地地貌塑造的主要时期(

A.地球处于比较温暖的时明B.苔原带向低纬度方向扩展

C.大陆冰川的分布范围较小D.中纬地区高山雪线较高

读某河流示意图,完成33〜34题。

33.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A.中游落差小B.流水侵蚀作用C.入海口潮差大D.河流含沙量大

34.造成乙现象最终消失的原因是()

A.地壳运动B.风化作用C.侵蚀作用D.堆积作用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35〜37题。

35.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

A.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B.类型齐全的特点

C.爆发频繁的特点D.规模巨大的特点

36.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37.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

洪水、滑坡和泥石流都是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在遇到这些灾害时,我们要掌握正确的自救和

互救方法,才能在灾害中获得生的希望。据此完成38〜40题。

38.关于洪水中的救助,做法不正确的是()

A.抛救生圈把落水者救上岸

B.划船将落水者救上岸,并且带到安全地带

C.户外突遇洪水向高处躲避

D.不会游泳,但急于救人,使两人落入洪水中

39.关于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不正确的是()

A.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B.山区扎营,应选择在避风的谷底

C.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D.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4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洪水中的救助,主要在洪水发生过程中进行,并以自救为主

B.做人工呼吸时,应拉直喉管

C.洪水一般与其他地质灾害有关联性

D.大雾和沙尘暴会使大气能见度下降,但不影响人们的健康

如图为我国不同地区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41〜42题。

甲乙

丙丁

41.图示地貌依次为()

A.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B.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沙地貌

C.海岸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

D.风沙地貌、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海岸地貌

42.丁地貌主要分布在气候()

A.寒冷地区B.湿润地区C.炎热地区D.干旱地区

读图,完成下面43〜44小题。

①②

③④

43.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B.②C.③D.@

44.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e.喀斯特地貌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aefB.beeC.cdfD.ace

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

天然拱桥。如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45〜46题。

45.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A.浅海沉积一流水侵蚀一地壳下沉一海水侵蚀

B.浅海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一重力崩塌

C.流水侵蚀一地壳抬升一重力崩塌一海水侵蚀

D.流水侵蚀一重力崩塌一海水侵蚀一地壳抬升

46.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

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

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

鸟取沙丘东西长约16千米,南北宽约2.4千米,是经受日本海的风吹浪击,历经10万年创作出来

的大自然的杰作。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如图为鸟取沙丘示意图。据此完成47〜48

题。

47.导致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B.盛行西风C.西北季风D.东南季风

48.当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气”保护该“沙漠”景观,最有可能是()

A.植树种草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D.从外地运沙

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防止沙子

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如图),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

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据此回答49〜50题。

枯3祜杆

♦一上地化技术

49.草方格沙障可以()

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增加地表粗糙度D.减少下渗

50.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

A.成土时间短B.技术难度小C.没有环境污染D.资金投入少

5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图1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

桥”。

材料二:图2为我国政区简图。

图1

(1)图中四座“天生桥”可能出现的位置对应图中甲、乙、丙、戊的相应次序为:黄土桥

;海蚀桥;喀斯特溶蚀桥;风蚀桥o

(2)塑造④风蚀桥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3)图中所示四个地区中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是。

(4)图中戊河流入海口常见的地貌是,其成因是。

5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7月3日,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图1)主体安装完成。该望远镜

口径达500米,面积约30个足球场大小,它坐落于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困洼地。大窝曲像一个

天然的“巨碗”,这里原是一处天坑形成的洼地,地质历史时期曾是一片浅海。

材料二:“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的贵州兴义地区,当时那里还是一望无

际的大海。图2为“贵州龙”化石示意图。

图1图2

(1)该地的气候特征是,其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方向)风影响,降水丰富。

(2)贵州岩广布,岩石长期受流水的作用,形成典型的地貌,使该

地区多溶洞和地下暗河,雨水渗漏严重,地表水缺乏。

(3)根据大窝曲从浅海变成洼地所经历的过程,把“塌陷、抬升、溶蚀、沉积”这四个阶段,

按发生的先后进行排序:--T。

53.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丙

(1)甲图所示为地貌,下面属于该地貌景观特征的是o

①垄脊(土墩)与沟槽相间分布

②垄脊走向与主风向垂直

③垄脊的高度和长度大致相同

④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乙图所示是地貌,描述典型特点o

(3)丙是沙漠中较为常见的风沙堆积地貌,其名称为,图中显示该地区的主导风向

为o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4)对甲、乙、丙三图中的地貌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依据

(5)图中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

A.大兴安岭以东

B.塔里木盆地

C.东部沿海

D.云贵高原

答案和解析

1~2.【答案】B、D

【解析】

1.【分析】

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天体类型的特点。

【解答】

解:歌词中的小星星属于恒星,发光的原理是自身能够发光和发热,类似于恒星太阳,B正确,

ACD错误。

故选:B。

2.【分析】

天体间相互吸引和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依次是:地月系、太阳

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

本题以《小星星》儿歌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小星星所处的天体系统,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地球位于太阳系中,比太阳系高级的是银河系。小星星绝大多数属于恒星,晴朗的夜空人们

用肉眼能够看到的恒星几乎都属于银河系,D正确。

用肉眼很难看到河外星系,A错误。

小星星为恒星,不属于太阳系,显然更不属于地月系,BC错误。

故选:D。

3~4.【答案】B、A

【解析】

3.【分析】

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构成天体系统,天体的类型包括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

星际物质等。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天体类型的特点。

【解答】

解:根据材料,牛郎星在晴朗的夜晚格外耀眼,说明牛郎星是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恒星,是一个

炽热气体球,B正确。

牛郎星距地球大约16光年,超出了太阳系的范围,与太阳和地球没有组成天体系统,A错误。

牛郎星属于恒星,质量比地球大很多,C错误。

牛郎星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反应,D错误。

故选:B。

4.【分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

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

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所以题干中的行

星为“最像地球的宜居行星”,说明其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

本题考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据,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据材料信息“牛郎星比太阳明亮很多”表明牛郎星的光和热充足,判断该行星宜居的主要依

据是具有与地球相近的温度,故A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与地月系有一样的天体系统,故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距恒星的距离接近日地距离,故C错误。

获得的可见光比地球多,故D错误。

故选:A。

5~7.【答案】A、C、A

【解析】

5.【分析】

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凌日现象发生的条件和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排序。

【解答】

解:根据材料,能产生“凌日”的天体公转轨道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因此水星和金星存在“凌

日”现象,图中①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②是距离太阳第三近的行星,是地球:③是

距离太阳第五近的行星,是木星;④是距离太阳第七近的行星,是天王星,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分析】

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是稳定的太阳光照提供了光和热;安全的行星际空间,大小行星各行其

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是: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中;地球的体积和

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适于生命生存的大气层;有液态水的存在。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该题可以借助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水星的体积和质量与地球相差不是很大,但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①正确。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行星具有固体外表,由岩石等坚硬的固体组成,故②错误。

读图可知,天体①位于地球轨道以内,应该为水星,距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不适合液态

水的存在,故③正确。

水星和地球一样,都是围绕太阳运动的行星,都有昼夜更替现象,故④错误。

故选:C。

7.【分析】

太阳系八大行星自内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日地距离变化带来的影响。

【解答】

解:根据图片,图中④行星是距离太阳第二远的天王星,地球在天王星的轨道上运行会导致日地

距离增加,地球上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地球的温度会降低,变为寒冷的“冰球”,A正确,B

错误。

日地距离的变化对地球的体积和大气层影响较小,BD错误。

故选:A。

8~10.【答案】B、D、B

【解析】

8.【分析】

不同的太阳大气层会发生不同的太阳活动:光球层上有黑子,色球层上有耀斑和日珥,日冕层上

有太阳风。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的太阳大气层发生的太阳活动类型。

【解答】

解:根据材料,该类太阳活动是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图中A是光球层,B是

色球层,C是日冕层,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9.【分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为: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扰

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太阳活动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分析

能力。

【解答】

解:极光只有在纬度较高的地区才会出现,四国中挪威的纬度位置较高,能观测到极光,D正

确。

日本、埃及、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较低,观测不到极光,ABC错误。

故选:D。

10.【分析】

太阳活动时,黑子和耀斑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

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

极光现象;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题,熟记课本内容即可解答。

【解答】

解:A、全球出现大面积停电和太阳活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影响纬线的短波通信,有可能导致许多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故正确。

C、我国东部沿海出现洪涝灾害和太阳活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不可能导致全球许多国家出现强烈地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12.【答案】C、A

【解析】

11.【分析】

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受纬度因素影响。太阳辐射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不是均匀递减;晴天多、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阴天多,云露多,太阳

辐射较弱。

考查了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中等,多以选择题和填

空题出现。

【解答】

解:根据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此分布规律没有考虑大气、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只受纬

度因素影响,与近地面太阳射分布规律不一致,A错误,C正确;

读图可以看到,分布呈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但并不是均匀递减,B错误;

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总量是北极地区的2倍多,D错误。

故选:C。

12.【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四川盆地位于季风

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

本题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和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我国年太阳

辐射状况,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云量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差,太阳辐射较强,A正确;

江南丘陵因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较弱,B错误;

西藏比云南海拔高,太阳辐射较强,C错误;

四川盆地因地形闭塞,多云雾天气,太阳辐射较弱,D错误。

故选:Ao

13~14.【答案】B、C

【解析】

13.【分析】

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震波的相关知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解答】

解:地震发生时,坐在湖中小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因为横波不可以通过液态物质,B

正确。

故选:Bo

14.【分析】

横波速度慢,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地表以下为地球的

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

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解答】

解:经过莫霍面,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突然增加;经过古登堡面,纵波的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这两个面分别是地壳和地幔、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

故选:C。

15~16.【答案】C、D

【解析】

15.【分析】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

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

震的主要原因。地震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与震级、震源深浅、距震中的距离、当地的经

济发展程度和人口城市的密度、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等因素都有关系。

该题考查了常见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危害,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把握,难度较

小。

【解答】

解:震中距相等的各地,建筑物破坏程度不一致,还受建筑物抗震能力等的影响,A错误。

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故地震发生时,地面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错误。

地震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C正确。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D错误。

故选:C。

16.【分析】

本题考查灾害防治的知识,主要从灾害的预警、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等方面入手。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灾害防治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

题。

【解答】

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最快,利用横波与纵波传播的时间差,通过电磁波把地震信息传达还未发

生地震的地区。

故选:D。

17~18.【答案】D、C

【解析】

17.【分析】

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

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圈层的划分,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解答】

解:A、读图,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o

18.【分析】

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

们的分界面分别是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本题难度适中,通过地球圈层结构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

分析能力。

【解答】

解:A、读图可知,C为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故不符合题意。

B、读图可知,B为水圈,为外部圈层,而地球表面各种自然景观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共同作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C、读图可知,A为大气圈,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故正确。

D、读图可知,D为地幔,岩浆的发源地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20.【答案】D、B

【解析】

19.【分析】

中生代被称为“裸子植物时代”和“爬行动物时代”,代表植物主要有松柏、苏铁、银杏等;中

生代代表性的动物是恐龙。

本题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和全球气候的变化特征,获取图文中信息

即可。

【解答】

解:恐龙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时期,根据图片,该时期气温比现代的全球平均气温高、降水比现

代的全球平均降水少,因此全球气候特征是温暖干旱,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0.【分析】

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

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

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

【解答】

解:根据图片,甲时期是晚古生代时期,被子植物繁盛是在新生代时期,A错误.

甲时期全球平均气温较低,地球处于冰期,大陆冰川面积广大,B正确。

该时期处于冰期,地球上的水很多以固态形式存储于陆地上,海平面较低,C错误。

农作物出现在人类出现之后,出现在新生代时期,D错误。

故选:Bo

21~23.【答案】B、D、C

【解析】

21.【分析】

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

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

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物的演化历程。

【解答】

解:地球生命演化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海洋到陆地的过程,B说法错误,符

合题意;A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是出现在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分析】

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

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

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历程。

【解答】

解:A、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的泥盆纪时期,裸子植物出现在古生代的二叠纪时期,被子植

物出现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时期,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三叶虫出现在寒武纪时期,鱼类出现在志留纪时期,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时期,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C、按时间顺序,古生代之后是中生代,再之后是新生代,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两栖类动物出现在泥盆纪,爬行动物出现在三叠纪,两栖动物出现在爬行动物之后,说法错

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3.【分析】

生物进化经历了原始生命体阶段、动物孕育发展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两栖类动物时

代和鱼类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本题难度中等,只需掌握地质年代与生物进化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地质时期由两次生物大规模灭绝,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

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海洋

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

故选:CO

24~25.【答案】B、C

【解析】

24.【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时代的知识,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时间表述单位:宙、代、

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宇、界、系、统、阶、带。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址时代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

题。

【解答】

解:由题干的材料可知,“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故恐龙是该地质年代

最繁盛的动物,B符合题意,A、C、D错误。

故选:B。

25.【分析】

煤炭是古生物遗体深埋地下后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化石燃料。

本题难度较小,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煤炭形成的条件及地理环境特点。

【解答】

解:煤炭形成的时期生物物种繁盛,特别是植被茂盛、森林广布,气候特点是适宜生物生长的湿

热环境,四类地理环境中温热的森林环境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6~28.【答案】B、D、D

【解析】

26.【分析】

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开阔,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不断地侵蚀河岸、扩展河床,

河道弯曲形成河曲;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促使河曲不断发育,由于流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

的河岸,河流截弯取直后,原有的河曲被废弃,最终形成牛蒯湖。

本题考查牛辄湖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阅读材料可知,牛辗湖的形成主要分三个阶段:一阶段,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

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二阶段,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三阶

段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胡湖,依据图中河道形

状可判断河流地貌演变的时间顺序应为①③④②,B正确。

故选:Bo

27.【分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

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解答】

解:河流发育过程中,相邻曲流环间的曲流颈受水流冲刷而变狭,一旦被水切穿,河道即自行取

直。这种河道被水切穿取直的现象,故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流水的侵蚀作用,C

正确。

故选:D。

28.【分析】

图示河流曲折,类似于荆江,易发生洪涝灾害;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本题难度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和掌握河流特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这里海拔较低,只有50m,主要是平原地区,所以A错误;

此处河流曲折,易发生洪涝,B错误;

据等高线凸起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所以河流总体自西向东流,C错误;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所以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D正确;

故选:D。

29~30.【答案】D、D

【解析】

29.【分析】

结合材料可知,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

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

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

本题主要考查河流阶地的知识点,关键是结合阶地的概念和图进行分析,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

解:由图文材料可知形成最早的阶地应该是现在抬升到最高的河流阶地,图中④阶地位置最高,

因此形成最早的阶地是④阶地,D正确。

故选:D。

30.【分析】

构造运动往往造成河道比降的变化,影响河流系统中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当地壳相对稳定或

下降时,河流以侧向侵蚀作用为主,此时塑造出河漫滩;然后地壳上升,河床比降增加,水流转

而下切,于是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的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则可以形成多级阶

地。

本题难度适中,以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解题

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解答】

解: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

成阶地。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

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从图中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阶地的高程在不断升高,阶

地呈现一层一层分布。可以判断图中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地壳抬升、流水堆积和流水

侵蚀,D正确,ABC错。

故选:D。

31~32.【答案】A、B

【解析】

31.【分析】

在河流形成的初期和河流的上游,因流速快,流水下切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从而形成V

型谷。

峡湾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高纬度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冰川谷进入

海面以下,继续深掘,拓宽冰床,冰期后海面上升,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受海水影响,形成两

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的海湾,即峡湾。

本题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貌形态认读及形成知识,结合图文分析即可,锻炼区域认知,综合

思维等素养。

【解答】

解:读图分析,甲谷地狭窄,横剖面为“V”形,水流湍急,可判断其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峡

谷;乙谷地较开阔,横剖面为“U”形,且为海水,所以可判断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峡湾地貌,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分析】

峡湾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高纬度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冰川谷进入

海面以下,继续深掘,拓宽冰床,冰期后海面上升,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受海水影响,形成两

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的海湾,即峡湾。

本题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峡湾形成,要求学生熟制课本知识,解题关键是对图片的认读分析,

锻炼综合能力。

【解答】

解:读图分析乙地地貌为峡湾,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此时地球处于比较寒冷的时期,即大冰期,

冰期地球平均气温较低,A错误。

冰期地球平均气温低,苔原带向低纬方向扩展,B正确。

冰期地球平均气温低,大陆冰川的分布范围较广,C错误。

冰期地球平均气温低,中纬地区高山雪线较低,D错误。

故选:B。

33~34.【答案】D、C

【解析】

33.【分析】

河流入海口地形平坦,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流速慢,流水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本题考查河流地貌,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

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

【解答】

解:从图中可看出甲处为三角洲,河流中游河流落差小,泥沙易在中游沉积,不利于河口三角洲

的形成,A错误。

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泥沙沉积有关,含沙量大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B错误,D正确。

入海口潮差大,会加剧潮水对三角洲的侵蚀,不利于三角洲的形成,C错误。

故选:D。

34.【分析】

本题考查地质作用的知识,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质作用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即可解决问

题。

【解答】

解:据图可之,乙为瀑布,流速快,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故选:C。

35~37.【答案】A、D、B

【解析】

35.【分析】

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地形、地壳运动、降水、植被等方面有关。

本题难度较小,通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设置题目,题目为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

思维分析能力。

【解答】

解:我国是多山之国,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在地域上具有广泛和相对集中的分布特点,

A正确。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种类并不多,B错。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发生,不能说发生频繁,C错。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范围也可以是小尺度地区,D错。

故选:A。

36.【分析】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

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

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

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

实际情况。

【解答】

解: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由于地壳活

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地形复杂,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质

灾害多发。

故选:D。

37.【分析】

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往往会诱发地质灾害;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开挖坡脚、修建道

路、依山建房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自然灾害

的类型、成因及危害,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解答】

解: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是板块运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对此影响

很小,A错误。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造成水土流失,最可能诱发泥石流灾害,B

正确。

洪涝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而破坏植被不是洪涝灾害的直接

诱因,C错误。

塌方是指建筑物、山体、路面、矿井在自然力非人为的情况下,出现塌陷下坠的自然现象,D错

误。

故选:B。

38~40.【答案】D、B、B

【解析】

38.【分析】

洪水自救与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灾前准备:如关注汛期天气

预报,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准备逃生物资等。灾中救助:如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

划船、游泳去救人,科学控水或进行人工呼吸等。灾后自我保护:如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

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抓住木板和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

本题以自然灾害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洪水中的救助方法,调用课本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洪水中的救助要注意正确的救助方法和原则,如不会游泳应采取抛救生圈或救生衣、划船的

方式救人,不能只考虑救人,而使两人落入洪水中,这样自己不但没有救人,反而增加了其他人

员的负担,搞不好自己也有生命危险,D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发生洪水后,应及时抢救被洪水围困的人员,保证生命安全,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划船、向高处

躲避都是把生命放在第一位,ABC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9.【分析】

滑坡、泥石流灾害预防知识: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避灾场所和新房应离开滑坡和泥石流区相

当距离。发现地质灾害隐患时,应立即搬迁。房屋面临滑坡时,人员应立即撤离;山体滑坡时,

不要沿滑坡体滑动方向跑,应向滑坡体两侧跑。

本题以自然灾害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滑坡和泥石流中的自救方法,读材料分析解决问题。

【解答】

解:在山区,切忌在谷底扎营,因为滑坡、泥石流像洪水一样,会直接冲向谷底,造成危险,应

在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扎营,B正确。

发生泥石流时,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跑,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

的方向跑,ACD错误。

故选: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