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某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某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某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某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某中学、贵德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青海省海南高级中学、贵德中学高二

(±)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

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在中国传

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

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

制度资源。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儒家道德

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仁道”,即仁爱之道,

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

念也有相通之处。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

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

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

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

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

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

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

具备敬(严肃认真)、慎(小心谨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

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在法

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

家。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

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

究。根据当时的体制,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也包括

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果发现司法人员存在徇私枉法、司法不公问题,自

然会对其加以惩戒。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泰朝的

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其法典《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纵囚”“失刑”等罪

名就是例证。

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实际意思是治

吏重于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吏”

是当时的底层官员,数量庞大,又与民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

官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法

家才将治国的重点和政治的起点放在“治吏”上。

(摘编自崔永东《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司法智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司法智慧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并促进了中国传

统法律文化的形成。

B.儒家思想以“仁道”为核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

相契合。

C.“录囚”“直诉”等法律制度的存在,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

满温情的。

D.法家倡导“治吏”的一个原因是底层官员们的行为作风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

社会稳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从儒家、法家入手,论述了它们所传达出的司法智慧对后世司法实践

产生的深远影响。

B.二、三两段,主要围绕儒家思想对传统司法制度的影响和对司法人员的道德要

求两个层面展开论述。

C.第四段由责任司法理论的源头责任行政理论人手,论述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

产生和发展过程。

D.论述中引用了儒、法两家的相关思想和许多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罪名名词,使得

论述有理有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的“仁道”思想对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影响着司法人

员对自我的道德要求。

B.儒家的“德主司法”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人道主义情怀,司法行为一旦有违

仁道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第2页,共26页

C.在秦朝,执法主体必须接受监察主体的监督,监察主体有权对司法人员的徇私

枉法等行为进行追究或惩戒。

D.法家的“责任司法”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在司法进程中走在了道

德司法的前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我国两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先后获准进入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批获准临床试验的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灭活疫苗,从名字看好像没什么好解释的:把活病毒“灭”了,

把“尸体”扔到体内的免疫细胞前,让它记住病毒的模样,下次有类似病毒来了马

上产生免疫力。病毒如果会思考,一定对“灭活”感到恐惧。这波操作绝对粗暴,

堪比《复仇者联盟》中最大的反派“灭霸”,用热、毒(化学试剂)、辐射等方法

顷刻间消灭所有生的迹象,一切让病毒活的迹象都不被许可,“团灭”是必须的。

虽然粗暴,但“灭活”绝不简单。

专家杨晓明解释,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是做灭活疫苗的第1步;第2步,

拿到毒株以后,要看它能不能作为疫苗的生产毒株。病毒和病毒不同,就像人和人

不同,一千人、一千面、一千个脾气……有的毒株适合扩增、有的病毒毒力强、有

的比较温和……根据疫苗的要求优中选优,进行一系列的筛选,检测它是不是能够

适合做一个疫苗的种子。单单“选择种子”这一步就需要三级毒种库,病毒毒株不

断参加“晋级赛”。“通过检测看看库里的种子是不是优良、是不是高产、能不能

产生保护性……”此外,病毒的纯度也很重要,还需要系列检测确保无杂质。只有

从原始种子库、主种子库、直至“进阶”到工作种子库的优良毒种,才有可能走进

“饲养箱”,开启下一步的生产。

与此同时,研究者们要准备好最适合病毒大量繁殖的“保育箱”,新冠病毒也不是

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能“如鱼得水”,此次新冠病毒用的是vero细胞(猴肾细胞的

一种)培养,具体的培养细胞系、培养条件等都需要摸索,就像养鸡、养鱼、养猪,

要想着让它们长得好、长得多、传代稳定……

更加艰难和危险的是,与活病毒打交道的所有操作必须在高安全等级的生物实验室

完成。

同时并行的研究还有灭活工艺和条件、后续纯化工艺、配方佐剂、疫苗剂量等的验

证和摸索。它们是一组组枯燥、繁琐的数字,却关系到病毒的灭活效果、抗原性效

果,而这些与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息息相关,值得锚铢必较。

当优中选优的新冠病毒毒种进入到海量培养的阶段,也就进入了生产环节。

(2020.4.16《科技日报》)

材料二:

针对全球都在竞相开发的新冠疫苗,钟南山并不乐观。他表示,目前中国已经有多

个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是要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可能还需要几年时间。

“我们反复地测试不同的疫苗,但是现在要下结论还为时过早。我们还不知道应该

用哪种疫苗来对抗新冠病毒。”钟南山院士表示,''所以我认为疫苗要最终获得批

准时间会更长。”

目前中国和美国的两家企业康希诺和Modema引领了全球疫苗的研发。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长亚历克斯•阿扎(AlexAzar)表示:“目前的候选疫苗已

经达到100种,我们的目标是年底前做好一种或者多种疫苗的储备。”白宫的目标

是,今年年底前获得3亿剂疫苗。但这些疫苗目前仍然没有一个被证明有效。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Fauci)认为,

疫苗真正被大部分人用上还需要很长时间。福奇上周在国会发表证词时表示,疫苗

即便是明年秋天可用,都是非常遥远的事情。

钟南山院士表示,在疫苗还遥不可及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

方法,他称自己现在还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且避免吃太多。

(摘自2020517钟南山《中国尚未建立起新冠免疫,警惕第二波疫情》)材料三:

一般疫苗研发常规时间流程

动物丈心动物文心动物心口OQ◎批XU.巾

险r/计访4t-niffR<JJ临床四期

校苗i'hl■、c临球IUI临味:期临床:期入

YI

I1()什3orKKf15<|

(摘自中国农业大学)

(1)下列对材料中关于新冠疫苗研制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绝不简单,它会思考。把“尸体”扔到体内的免疫细胞前,

让它记住病毒的模样,下次有类似病毒来了马上产生免疫力。

B.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的毒株,是研制疫苗的第一步,然后对疫苗优中选优,进

行一系列的筛选。需要三级毒种库,让毒株不断参加“晋级赛”。

C.病毒和病毒不同,就像人和人不同,要通过检测才能知道新冠病库里的毒株种

第4页,共26页

子是不是优良、是不是高产、能不能产生保护性。

D.研制疫苗要有最适合病毒大量繁殖的“保育箱”,让细胞都能“如鱼得水”,

就像养鸡、养鱼、养猪,让它们长得好、长得多、传代稳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两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先后获准进入临床试验,成为全球首批获准临床试

验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攻克新冠病毒可望指日可待。

B.目前中国和美国的两家企业引领了全球疫苗的研发,比一般疫苗研发快多了。

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被证明有效,距离最终获批进入生产环节的时间会更长。

C.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跟灭活工艺和条件、后续纯化工艺、配方佐剂、疫苗剂

量等的验证和摸索等息息相关,值得锚铢必较,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急于求成。

D.新冠疫苗研制虽然不等同于一般常规流程,但还遥不可及时,保持健康的生活

方式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平时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并且避免吃太多。

(3)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应有怎样的正确认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侯发山周末,小伟回乡下看望父亲。

看到小伟回来,父亲的眼角、眉梢,还有皱纹,舒心的笑意都一起弥漫出来。小伟

还算个孝子,虽然在城里上班,平时没少回家看看,有时忙,回不来,打个电话,

或是在微信上视频聊天,真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这一切都让父亲自豪、欣慰。

吃罢晚饭,父亲提出要带小伟到东江捉鱼。

晚上钓鱼?黑灯瞎火的能钓到吗?父亲要给自己做鱼吃?父亲缺钱花?小伟心里

打了不少的问号,嘴上还是爽快地答应了。他知道,老还小,人上了年纪,往往跟

小孩子一样,会做出一些看似可笑或是愚的事;小伟还知道,什么是孝顺,顺着老

人的意思就是最好的孝顺。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

里去,靠捕鱼供自己吃喝,供自己上学。小伟毕业参加工作后,想把父亲带进城,

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动活动筋骨对身体

有好处。小伟也就没再坚持,他心里清楚,最主要的,家里有母亲的影子和味道,

父亲含不得离开。

来到江边,天已经完全暗下来,江和天似乎连接到一块了,只能听到江水不安分的

波涛声。

父亲没有拿出鱼竿,没有带鱼饵。小伟以为父亲忘了,正要自责自己没有提醒他,

父亲笑了笑,说,孩子,不用鱼竿,照样可以捉鱼。

小伟吃惊不小,心说父亲什么时候会徒手逮鱼了?从末见过,也从没有听说过。难

道是父亲早就有的绝技,今天要露一手给自己瞧?

小伟正在胡乱猜测,父亲拉着他来到浅水处,让他往水里看。顺着父亲的手势,小

伟辨认半天,才看清水底下有个闪闪发光的东西。那是什么?小伟心里疑惑,正要

问父亲,父亲说,小伟,那是蛤蟆鱼,也叫老头鱼,学名安康鱼。

还有这种鱼?它怎么会发光呢?小伟惊诧不已。他又往水里细看,看到这种鱼头顶

上有一根钓竿,这根钓竿不时会发出星星一样的闪光,像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竿。

父亲说,蛤蟆鱼基本上是吃等食的,平时潜伏不动,以背鳍第一棘的皮瓣为钓饵,

诱捕那些趋光的鱼虾类。

说到这里,父亲起脚悄悄下水,探下身子,手猛地一伸,就抓到了那只蛤蟆鱼。

蛤蟆鱼在父亲手里扭曲着身子,但被父亲牢牢抓在手里。小伟打开手机的电筒,看

到这种鱼头大,口宽,胸鳍大,尾部细小,背紫褐色,腹面淡色。

小伟啊啊一笑,对父亲说:“爹,这就做‘螳螂在前,黄雀在后’."

这种鱼肉少,吃起来不过瘾。父条甩手把鱼扔进了江里,然后继续说道,咱江边好

多渔民都喜欢逮蛤蟆鱼,好逮,不费劲。孩子,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

父亲这是哪里话啊?小伟心里打了个愣。

父亲说,你下乡扶贫,你改造危房,你资助贫困大学生,这都没错,不要传到朋友

圈嘛。

原来父亲天天去自己的朋友圈里转,时时关注着自己呢!小伟恍然大悟,心里一下

子热乎起。天天点赞的不一定是朋友,不点赞的不一定就不是朋友,看来这话是没

说错。

父亲说,你若挺不下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你是单

位的一把手,有时不能太招人眼了。

小伟说,爹,我是故意那样做的。

父亲愣怔了一下。

小伟说,我那样做,一是督促自己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二是大家监督自己,

杜绝自己有谋私利的行为,还有一点,就是做一个样子给他们看!爹,无欲则刚,

有什么好怕的呢?

龟儿子,咋不早给我说呢?害得我担惊受怕,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父亲说看,拿

起拳头轻轻捶了小伟的胸脯一下。

有轮船的汽笛声从江面上飘过来。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

像你说的,要做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

第6页,共26页

小伟偎依着父亲,感觉到父亲的身板还是那样的结实,那样的硬朗,那样的温暖。

回家的路上没有路灯,黑瞎瞎的,有父亲在身边,小伟走得很踏实,一点也不用担

心会迷路。

(《小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转载)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伟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正直无私,为民做了许多有利的实事,并且还将这

些事情发到朋友圈里。对儿子做好事实事发朋友圈的行为,父亲开始是担惊受怕的。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本文是指蛤蟆鱼要诱捕那些趋光的鱼类,却被父亲

抓住的情景。父亲想借此情景告诫儿子小伟做事应低调的道理。

C.小说将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晚上,是因为晚上才能看到蛤蟆鱼身上的光和远

处灯塔里发出的光。父亲好借此机会与儿子进行一番交流。

D.小说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既表现出小伟对父亲行为的疑惑,

也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父亲真实意图的猜测,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请联系全文,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特点。

(3)小说以“灯”为标题,有哪些含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范仲淹,字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

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

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辛

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旗请太后

还政,不报。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

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

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

至,帝大喜日:“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

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

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仲淹内刚外和,性至

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内。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

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分B、庆二州之民与属羌,

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首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

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

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

之/闻贼己出塞/乃还

C.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

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

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

字。

B.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

等。

C.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

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苫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

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

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

服。

C.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

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第8页,共26页

D.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分B州、庆州的老百

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野菊

李商隐

苦竹园南椒坞边,微香冉冉泪涓涓。

己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细路独来当此夕,清尊相伴省①他年。

紫云②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③近御筵。

【注】①省:记,忆。②紫云:指代中书省。令狐楚、令狐绚父子曾对李商隐有知

遇之恩,令狐绚时任中书舍人。③霜栽:指野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和《锦瑟》一样,都体现了作者诗歌幽约细美的艺术风格。

B.竹、椒、雁、蝉等意象凄美,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C.颈联将“此夕”与“他年”对照,暗含着作者对身世的无限感慨。

D.尾联表面写野菊不被人取用,实则暗指旧友不能向朝廷引荐自己。

(2)本诗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的妙处。

四、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

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2)《滕王阁序》中描绘晚霞飘飞,野鸭上翔,水天一色图景的句子是:“,

(3)《庄子•逍遥游》写风的厚薄与负载鸟翅的关系的两句是:“

五、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0分)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长江三鲜是指长江下游水域盛产的三种肉质鲜美的鱼类-鲤鱼、刀鱼和河豚。

渔民捕捞它们时撒的是一张网。朗鱼头小身子大,头过了网眼身子却过不去,但它

爱惜鱼鳞,死不后退,最终被渔民捕获。刀鱼穿网眼时,吸取了鲍鱼被捉的教训I,

身体迅速地后退。结果身体两边的鱼鳍卡在了网眼上。其实,它只要停止后退,向

前一使劲就可以穿过渔网逃生。河豚碰到渔网时,吸取了鲤鱼、刀鱼被捉的教训I,

既不退也不进,而是拼命地给自己打气,让空气把自己胀得饱饱的,企图浮出水面

逃生,结果渔民轻而易举就把它逮住了。

你对长江里的这三种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其

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确定立意,自拟标

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六、其他(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

诵鹰鹦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

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鹤隼者,都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

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

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

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贵族王室对猎鹰,常常将猎

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

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

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

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即是有板有眼历久弥坚顶礼膜拜

B.目不暇接有板有眼历久弥坚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惟妙惟肖历久不衰顶礼膜拜

D.俯拾即是惟妙惟肖历久不衰情有独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第10页,共26页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

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

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

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

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9.根据提供的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后文组成一段协调完整的话。

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

山峰,»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

友谊,O

所以,哲人说“距离产生美”,确实如此。

10.下面是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的杨先生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

容,其中有五处使用不得体的词语,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明日请您屈驾到贵府一坐,令尊珍藏的大作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

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在家等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C;D

【解析】(1)A.“促进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错误,原文第一段为“中国传

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B.“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

错误,原文第二段为“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C.“说明我国封建

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错误,原文第二段为“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

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2)C.“论述了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错误,并没有对其“发展过程”

进行论述。

(3)D.“在司法进程中走在了道德司法的前列”错误,“德主司法”与“责任司法”

是司法进程中两个不同的

方面,无所谓前后。

答案:

(1)D

(2)C

(3)D

(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

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

推理论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

(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

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

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

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

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答案】【小题1】C

【小题2】A

第12页,共26页

【小题3】

【解析】(1)A.原话中“会思考”的是病毒,而且是假设,不是疫苗,原文为:病

毒如果会思考,一定对“灭活”感到恐惧。B.不是“对疫苗优中选优”,而是对用来

制作疫苗的毒株“优中选优",原文为:有的毒株适合扩增、有的病毒毒力强、有的比

较温和……根据疫苗的要求优中选优,进行一系列的筛选,检测它是不是能够适合做一

个疫苗的种子。D.原话是说要让新冠病毒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能“如鱼得水”,而不是

细胞本身“如鱼得水”,原文为:研究者们要准备好最适合病毒大量繁殖的“保育箱”,

新冠病毒也不是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能“如鱼得水”,此次新冠病毒用的是vero细胞(猴

肾细胞的一种)培养,具体的培养细胞系、培养条件等都需要摸索。

(2)A.获准临床试验到最后研制成功还有一个较长并且时间难以确定的验证过程,

由临床试验就断言可望指日可待不符合逻辑。原文为:时并行的研究还有灭活工艺和条

件、后续纯化工艺、配方佐剂、疫苗剂量等的验证和摸索。它们是一组组枯燥、繁琐的

数字,却关系到病毒的灭活效果、抗原性效果,而这些与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息息相

关,值得锚铢必较。

(3)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应有怎样的正确认识可以结合“此次新冠病毒用的是vero细

胞(猴肾细胞的一种)培养,具体的培养细胞系、培养条件等都需要摸索,就像养鸡、

养鱼、养猪,要想着让它们长得好、长得多、传代稳定”“更加艰难和危险的是,与活

病毒打交道的所有操作必须在高安全等级的生物实验室完成”“同时并行的研究还有

灭活工艺和条件、后续纯化工艺、配方佐剂、疫苗剂量等的验证和摸索”“在疫苗还遥

不可及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他称自己现在还积极参加体

育运动,并且避免吃太多”概括得出。

答案:

(1)C

(2)A

(3)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制过程非常复杂、艰难和危险。新冠病毒疫苗距研制成功尚遥

不可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才是增强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

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0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

然后概括。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

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

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3.【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DD.“小说第4段开头的四个问句使用反问的手法”有误,这四句只是小

伟内心的疑虑,并没有使用反问的手法。

(2)由“母亲死得早,是父亲一把一把把自己带大的,风里来雨里去,靠捕鱼供自己

吃喝,供自己上学”“父亲执意不去,说自己在乡下惯了,说自己还能干得动,每天活

动活动筋骨对身体有好处”可见,父亲的勤劳自立。父亲不愿去城里,是因为他思念自

己的妻子,可见父亲对妻子的挚爱。父亲经常看儿子的朋友圈,父亲认为“你若挺不下

来,或是做得不够圆满,让人揪住把柄,可就不好喽”,于是想通过抓蛤蟆鱼这件事情

来教导自己的儿子要低调,不要“太招人眼”;由此处可见,父亲关爱儿子,教子有方,

低调正直。

(3)“灯”是光亮,从文章内容来看,首先是指的“蛤蟆鱼”的光,父亲说“孩子,

人跟这蛤蟆鱼一样,不能太出风头”,说明这样的光代表着高调、张扬:其次,文章末

尾提到了灯塔的光,“父亲指着远处的灯塔,自豪地说,小伟,爹希望像你说的,要做

灯塔发出的光,不要做蛤蟆鱼身上的光”,这光是引领人走向正道的光。从文章主旨来

看,父亲用蛤蟆鱼来劝说自己的儿子,他的教导是儿子人生路上的光,是指路明灯。

答案:

(1)D=

(2)①勤劳自立:靠捕鱼供“我”上学,将“我”养大;儿子出息后不愿跟“我”进

城,仍在农村劳动。②关爱儿子:时时关注“我”的朋友圈,为儿子担惊受怕。③教子

有方:晚上带儿子去钓鱼,借用蛤蟆鱼来劝说。④低调正直:劝“我”不能太招人眼,

第14页,共26页

也支持“我”下乡扶贫等。

(3)①蛤蟆鱼的光:象征着张扬、高调、出风头的处事方式。②灯塔的光:引人走向

光明,走向正道,是默默奉献精神的象征。③父亲的教导:父亲的言传身教如明灯,希

望儿子为官正直低调,走路踏实不迷路。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

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

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根据文章中对人物的叙

述描写,以及人物言行举止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解答时,结合全文内容,由浅入深的理解标

题的含义。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①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

②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

③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

④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

4.【答案】【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

【解析】(1)划线句子大意是: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

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

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贼大掠至潘原",“贼”是主

语,之前断开,排除A、D两项;“闻贼已出塞”,“出塞”是“闻”的结果,之后断

开,排除C项。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2)D.“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错误。根据中国农

历二十四节气,冬至在小寒与大寒之前。

故选:D。

(3)B.“出门前要换衣服”是对“易衣而出”理解错误。易衣而出是指为了出门,更

换衣裳。形容家境非常贫困的窘相。

故选:B,

(4)①“以",因为。“辞”,辞谢。“不听”,不接受(辞呈)。译文:范仲淹因

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②‘'卒",死亡。“以”,率领。“去”,离开。译文: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

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答案:

(1)B

(2)D

(3)B

(4)①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没有接受他

的辞呈。

②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

日以后才离开。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

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

靠喝稀粥度口。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晏殊掌管应天府时,

听说范仲淹很有名,就召请他到府学任职。范仲淹曾经拿出自己的俸禄来供养四方游学

之士,几个儿子甚至要轮换穿一件好衣服才能出门,范仲淹却始终泰然处之。

天圣七年(1029),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

为太后祝寿.范仲淹上疏详细地论述了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

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

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

到任何答复。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和得到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

向仁宗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

这样的是不合顺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符合)公理的,越序升迁是(遵循)个人意愿。

况且提拔和黜降(天子的)近臣,凡是超过标准的提拔,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

吕夷简很不高兴。

第16页,共26页

葛怀敏在定川被敌军打败,敌军大肆抢掠至潘原,关中地区震动惊恐,老百姓大多

躲藏到山谷中。范仲淹率领六千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进行援救,听说敌军已经撤出

边塞,才率领军队返回。开始的时候,定川战败的消息传到朝廷,仁宗皇帝手按着地图

对左右大臣说:“如果范仲淹出兵救援,我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了."范仲淹出援兵

的奏报一到,仁宗皇帝大喜说:“我一直就认为范仲淹是可以重用的。”于是就任命范

仲淹为枢密直学士。范仲淹因为这次军队出征没有立功,辞谢了皇帝的任命,仁宗皇帝

没有接受他的辞呈。

仁宗皇帝当时正一意要实现天下太平,多次询问当前急需办理的大事,范仲淹惶恐

不安,退朝后给皇帝上奏十件事。仁宗皇帝正专意信任范仲淹,因而全部采纳了他的意

见,凡适宜立为法令的,都用诏书统一颁布下发。只有府兵法,大家认为不能施行而最

后作罢。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

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

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御寒和充饥。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

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

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人,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

厚,他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恩德,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族,都画上

他的像在他生前就建立祠堂祭祀他。等到他死了,羌族首领率领数百人,像(失去自己

的)父亲一样为他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当初,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

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弄懂大意。断句总则:

牢记一个前提一一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

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

"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

式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

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

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

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

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

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

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

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

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

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

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

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

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5.【答案】【小题1】B

【小题2】

【解析】(1)B.“寓情于景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错误,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是托物言志.

(2)本题要求赏析诗歌的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涓",本句意思是野菊的微香四处飘

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点点。这里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是运用比喻修辞手法。诗

句中连用了两个叠词“冉冉”“涓涓”,运用这两个叠词写出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

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涓涓,不断洒落,叠词的运用从

外在环境写到野菊的内在心境,刻画细致入微,同时节律优美,音韵和谐。本诗是诗人

李商隐自桂幕归京后,暂代京兆府某曹参军。京兆府掾曹位卑职微,此期生活相当困窘。

诗人借咏菊表达对自身命运的感喟,他欣赏菊花的高洁,以菊自比,但表述更多的却是

孤芳自赏的寂寞,以及想要摆脱这一处境却无能为力的压抑无奈。所以此处“微香”既

指花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

苦。含蓄形象。紧接着下文揭示了野菊的心境,所以此句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将上

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还有本句“微香冉冉泪涓涓”写出了处于艰

第18页,共26页

难的生存环境,只能发出细细的香味,内心悲苦,清泪涓涓,奠定全诗悲的感情基调。

答案:

(1)B

(2)①运用比喻,将菊花上的露珠比作泪水,生动贴切。②运用叠词,“冉冉”“涓

涓”,由外在环境写到内在心境,节律优美,音韵和谐。③运用双关,“微香”既指花

香,也暗指自己保有的高尚品格、美好才情;“泪”既指露珠,也暗指自己身世悲苦。

含蓄形象。④承上启下,将上句透露的处境和下文揭示的心境联系起来,结构严密。⑤

奠定感情基调,为后文的“悲”“忍”“不取”等情感作铺垫。

译文:

从一片苦竹园漫步向南,来到起伏的椒坞边。野菊的微香四处飘散,花上的秋露似泪珠

点点。令人同情的野菊寂寞无伴,如同寒风中飞行的孤雁。满腹惜花的心情有口难言,

怎忍心托付傍晚的暮蝉?夕阳中有一条弯曲的小路,我独自走来徘徊无数。一只酒杯与

我亲密相伴,乘着酒兴将往事浮想联翩。紫云东来,随风飘荡,御苑移花,充满吉祥。

但是野菊却受人轻待,无人选栽排斥在御筵之外。

赏析:

开篇点出野菊生长环境的压抑,“苦竹”与“椒坞”,虽有“微香”但已难禁孤独之泪。

“已悲节物同寒雁”把生于寒秋看成是菊花的悲惨命运。抒情主人公形象自颈联介入,

“细路独来”点明其与野菊同命相怜之苦,最后一句“不取霜栽近御筵”尽显怨愤压抑

的情绪。全诗触景感怀,咏物托意,很能反映诗人当时的思想状况。

诗一开头:“苦竹园南椒坞边”,点出野菊所处的环境:它的北面是苦竹园,而且还有

椒坞在旁。竹的味道那么苦,椒的味道又那么辣,苦、辣之味包裹着菊花。托根在这样

的辛苦之地.它的处境多么艰辛啊!所以,诗便很自然地引出第二句:“微香冉冉泪涓

涓。”由于环境恶劣。本来花气袭人的野菊只能散发出细细的微香,所以它难免要清泪

涓涓。不断洒落了。同时,野菊的辛苦遭逢还不仅仅是境遇不好。它又生不逢时:它生

于萧飒衰败的寒秋,蒋蕾一开,便受风刀霜剑的摧残,实在太不幸了。

不过,菊花毕竟是花中的强者,它是决不会甘于寂寞的,因此诗又生出下边两句:“已

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在诗人看来,菊,作为百花之一,它也应该得到温

暖,也应该有其“春风得意”之时,可是它却处于寒秋,“蕊寒香冷”(黄巢《菊花》),

备受风霜困扰,如同寒雁羁栖,这已经是够可悲可叹的了,可它又怎么能够敛香隐迹,

甘心与暮秋的寒蝉一样寂寞下去呢?

以上四句,明里句句写的是野菊,但实际上句句都是在写自己:野菊托根于辛苦之地,

花发于西风落叶之时,倍受苦寒,这是诗人命运的生动写照。李商隐生于晚唐末世,可

谓生不逢时。入仕以后。又一直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后又被牵连进去,遭受排挤

和打击,郁郁不得志。但是又不甘潦倒长终,内心充满痛苦和烦闷。“已悲节物”、“忍

委芳心”两句诗就有屈原”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离骚》)之意,感叹时

不我予,想有所作为,但现实情况不允许,实在无可奈何。

五、六两句笔法一变,由隐到显,追忆自己受令狐楚恩遇的往事。“细路独来当此夕,

清樽相伴省他年。”小路独来,回思往事,早年在重阳节自己曾伴令狐公同饮。想令狐

公在日。对自己积极奖掖。大力提拔,“每水槛花朝,菊亭雪夜,篇什率徽于继和。杯

觞曲赐箕尽欢。委屈款言,绸缪顾遏”(《上令狐相公状》)。那时自己多么惬意啊!

令狐楚的这些恩顾,诗人是念念不忘的。大中二年重阳节就专门写过《九日》一诗,表

达自己的怀念之情:“曾共山翁把酒卮,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

有所思。”

七、八两句是对诗人此时想起令狐楚一个交待:“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近御

筵。…‘紫云”一作紫微,指中书省。唐开元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后虽在开元五年

复旧称,但人们此后常以“紫微”代中书省。“紫云新苑移花处”指令狐绚官中书舍人。

令狐绚是令狐楚之子,又是李商隐的故交,《新唐书•令狐楚传》记载令狐楚帅河南之

时,十分欣赏李商隐之文,并“使诸子游”。照理,他总该对李商隐有所汲引了吧?可

是李商隐娶李党王茂元之女为妻之后,令狐绚认为他“背恩”,根本不予理睬。诗人一

再陈情,也得不到谅解,所以在诗的最后说他“不取霜栽近御筵”,即不向朝廷荐举他。

正是由于令狐绚的冷遇和排挤,所以诗人才一再提起令狐楚,表现自己的不满和埋怨。

在大中二年的《九日》一诗中,诗人在回顾令狐楚的恩顾之后。就指责令狐绚“不学汉

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篱。”因此,此诗在抒写自己沉沦困境的同时,便流露出对令

狐如此冷漠的怨望。

这首诗突出特点是构思精密,立意高迈。诗人自己似乎很清楚。有意识地避实就虚,采

用象征的手法,不作平直语。字面上除五、六两句外,句句写菊,又句句寄托自己的身

世之感,别开生面,不落窠臼。尤其三、四两句“已悲节物同寒雁,忍委芳心与暮蝉”。

含意精警,令人回味感叹。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

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

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

第20页,共26页

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诗歌炼句的基本能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

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

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

赏析诗句题答题步骤:①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句是如

何该手法的;③点出运用该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

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

6.【答案】【小题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小题2】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题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解析】故答案为:

(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重点字:岫)

(2)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重点字:鹫)

(3)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重点字:翼)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

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

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邂,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

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

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

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

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

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

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7.【答案】走适合自己的路走适合自己的路。但是能有几人真正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更别说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生活了,有时在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在为别人而活。

人生,是一段有着优美风景的旅程,每个人都在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有的路柳

荫洒地,有的路落叶纷纷,有的路表面阴云密布但转角却柳暗花明。而只有选择一条适

合自己的路才是最美好的路。

走适合自己的路,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体现,走的每一步都是值得回味的人

生无憾。走适合自己的路是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会带给我们自信与坚韧。多走些适合自

己的路,意味着把本属于自己的生命回归,把被别人扯远了的人生意愿拉回。

有一个小故事说,一个小母鸡看到老鹰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很是羡慕,于是,

他便也努力的学习飞翔,终于有一天,它觉得它自己也可以飞时.,它便从山坡上往下飞,

谁知道没肺多高,便摔下了山坡了。这则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生的发展方向、

生存本领这些并不是只有一种,何必一条路走到黑呢?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

只有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美好的路,只有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正确的把握

和定位,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过:“认识自己,找准自己的位

置,是生命焕发光彩的前提。”

著名演员蒋雯丽,就为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路,她从学校热爱运动,于是选择

去当体操运动员,可是由于形体方面的原因,她一直没能转成正式的体操运动员,于是

她放弃体操又去做作家,可是因为她文学功底不够强,她按照自己的喜好,报了演员,

正是因为她这一争取的选择,她现在成了演艺乐坛上的一颗闪耀之星。

古人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生活中有多少实例证明,只有选择适合自

己的路,才是最好的路,比尔盖茨中途退出哈佛大学创立微软。鲁迅放弃从文,成为中

国人的脊梁。这些事例都能说明,只有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美好的道路。

人生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色彩,找准自己的亮点,才能发出夺目的光彩。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的路不一定适合自己走。当这个浮华的时代致

使我们迷惑时,我们看见大众的言行走向,自身就不知觉或强求自己去“适应”这个社

会,赶上“潮流”,做着别人做着的事,追求着别人追求的“荣誉”,但这根本就是不

适合自己的,这样走过的路,算不得善于走路,更不是适合自己的路。

路是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适合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

吧!”,不要犹豫,迈开大步,走上合适我们自己的路。

第22页,共26页

【解析】本题是一道典型的材料作文题,并且给出了写作指向:表达对长江里的这三种

鱼的想法、做法和结果的看法。这就要求考生先要读懂材料,然后对此发表评论。材料

中的三种鱼在遭遇渔网时的想法、做法不同,结果却都失败。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它们存

在的问题:鲍鱼碰到渔网后,假如能不顾惜那几片鱼鳞,便可以免遭一劫,所以说有时

后退也是通向成功的一条蹊径;刀鱼能清楚地看到鲍鱼的错误,却没考虑到它的身体和

鲍鱼不同,一味后退;河豚综合考虑了鲍鱼和刀鱼被捉的原因,却不知道它在别人身上

总结的经验并不适合自己。由此可以联系到我们自身。我们知道一路向前,却很少想到

可以适时后退;许多时候,我们能清楚地发现别人的错误,却找不到自身的缺点,我们

经常努力分析成功者和失败者的案例,总结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却不曾想过这些经验和

教训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

参考立意:

①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和短处;

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是也要找适合自己的;

③走适合自己的路;

④应有变通思维。

材料作文准确审题立意的方法:

①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

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

意。比如本题关键句“对于以上事件,你有着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

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②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

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题就可以先明确观

点,接着阐述原因的角度行文。

③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

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④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