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州区2022〜2023学年度(上)七年级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备选答案中另有二攀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人类简史》开篇就提到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要探寻人类“哪里来”,最为可信的依据是()A.考古发现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名人讲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要探寻人类的起源,最可靠的是第一手史料。通过考古发现获得的化石等实物史料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史料,A项正确;文献记载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神话传说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C项;名人讲述不属于第一手史料,排除D项。故选A项。2.观察下列两组历史图片,下列认识错误的一项是()图片一图片二A.图片一是河姆渡人使用的骨耜 B.图片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C.都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深耕细作 D.共同说明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图一为骨耜,图二为铁锄,都属于古代中国早期农业工具,铁锄的发明促进了传统农业生产深耕细作,C项认识错误,符合题意,C项正确;河姆渡人使用骨耜,说法正确,排除A项;图片二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说法正确,排除B项;从骨耜到铁制农具的发展说明农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说法正确,排除D项。故选C项。3.《古史考》记载:“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瓦甑(蒸食用具)。”该记载表明了黄帝()A.懂得吹弹骨笛和琴瑟 B.已经学会炼铜和造车C.开始从事养蚕和缫丝 D.已经懂得烹饪和制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黄帝作瓦甑(蒸食用具)。”可知,此内容反映了黄帝已经懂得烹饪和制陶,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黄帝懂得吹弹骨笛和琴瑟、已经学会炼铜和造车、开始从事养蚕和缫丝,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4.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禹最初就想传位于启 B.启夺取了禹的王位C.启通过禅让取得王位 D.禹把王位禅让给益【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史记》中写道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益把王位让给了启,《战国策》中记载启联合其他人夺取了王位,由此可知禹最终是把王位禅让给了益,后来是启夺取了王位,D符合题意;由题意可知,禹最初想传位于益,启夺取了益的王位,启并不是通过禅让取得王位的,ABC排除。故本题选D。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牛产工艺高超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所以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B项正确;二里头出土的铜鼎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青铜礼器,排除A项;毛公鼎是西周的青铜器,排除C项;铜冰鉴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排除D项。故选B项。6.“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话说得是商鞅变法的A.背景 B.经过 C.内容 D.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影响是通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题干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所以D项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本题答案为D。7.人们常把秦朝称为“暴秦”,下列选项能体现秦朝“暴”的有①沉重的赋税②繁重的徭役③繁重的兵役④残酷的刑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秦始皇的统治时期,出现赋税沉重、徭役和兵役繁重的现象;秦始皇统治时期的刑法极其严酷。因此,这些都是秦朝暴政的表现。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D。8.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与这一局面的形成息息相关的是()A.休养生息 B.依法治国 C.平抑物价 D.建立侯国【答案】A【解析】【详解】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修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A项正确;以法治国是具体措施,不是形成的原因,排除B项;平抑物价是具体措施,不是形成原因,排除C项;建立侯国与文景之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A.建立刺史制度 B.实行分封制C平定七王之乱 D.颁布“推恩令”【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可知,这符合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的特点,这一政策旨在把王国领地越分越小,直到其没有实力对抗中央,以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刺史制度属于监察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中汉武帝推行的措施正是针对分封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而出台的,排除B项;平定七王之乱是在汉武帝前,排除C项。故选D项。10.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上述内容反映了东汉政治的特点是()A.皇帝仍能掌握实权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地方政权割据混战 D.东汉社会朝政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可知,材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B项正确;皇帝仍能掌握实权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地方政权割据混战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东汉社会朝政稳定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B项正确;AC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所以答案选B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12.历史漫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①三国时司马家族魏国做官②西晋时司马家族(司马炎)统一了全国③东晋时司马家族(司马睿)只能偏安一隅④东晋时司马家族还控制了五胡生活地区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历史漫画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太尉司马懿参与辅佐新即位的小皇帝。不久,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东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因此,漫画能反映出①②③的历史信息,A项正确;东晋时司马家族没有控制五胡生活地区,排除含有④的BCD项。故选A项。13.中国古代史上发生了很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其中奠定“……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了曹操的军队,曹操无力南下,孙权和刘备的势力逐渐巩固,为后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起义军同秦军主力的一场战略决战,排除A项;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是公元383年东晋和前秦之间发生在淝水的一场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列与佛教有关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A.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B.东汉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C.宣扬今生忍受苦难,追求神仙方术,治病驱魔,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D.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答案】C【解析】【详解】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神仙方术的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它与佛教无关,C项符合题意;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东汉时佛教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A、B、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15.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区分史实和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A.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B.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C.河南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的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D.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原始社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说出了原始社会形成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影响,属于结论,B项正确;ACD项只是陈述了历史事件,没有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做评述,排除AC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5分,第17题8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2分,共35分。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作答。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材料一材料二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摘编自《二十五史详解》材料三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摘自习近平2017年5月14日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未涉及”。(1)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逐渐形成。()(2)丝绸之路因运输丝织品而得名。()(3)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起于西汉时的长安,终于大秦,是欧亚之间的一条商路。()(4)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5)丝路精神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答案】①.正确②.未涉及③.正确④.正确⑤.错误【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风尘,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可知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逐渐形成,因此应涂“正确”。(2)丝绸之路因运输丝织品而得名在材料终没有体现,因此应涂“未涉及”。(3)根据材料三“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可知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起于西汉时的长安,终于大秦,是欧亚之间的一条商路,因此应涂“正确”。(4)根据材料“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的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可知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大动脉,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因此应涂“正确”。(5)根据材料三“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说法错误,因此应涂“错误”。17.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的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屏障)”。——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从古至今,中国的发展历经了无数个朝代,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都有所变化。而汉字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使得中国在古今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仍然保持着大一统的国家,有着不竭的生命力。——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谈论的是什么制度?并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周人”和秦始皇对该制度的看法有何不同?基于以上认识,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建了什么制度使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2)根据材料三和四,归纳中国保持大一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3)综合以上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政府还从哪些角度(方面)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答案】(1)制度:分封制;看法:“周人”认为分封制可以巩固西周的统治;而秦始皇认为分封制是天下战乱的根源;秦制度:中央集权制(或郡县制)。(2)重要因素:汉字;民族共同体。思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经济角度加强经济管理;军事角度增强军事力量抗击匈奴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一“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屏障)’”和所学可知,材料一谈论的是分封制。第二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周人”认为分封制可以巩固西周的统治;根据材料二信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可知,秦始皇认为分封制是天下战乱的根源。第三问,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创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小问2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三“而汉字却是相对稳定的,这就使得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人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载体”可知因素是汉字;根据材料四“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可知因素是民族共同体。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思想方面采取了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小问3详解】综合题干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军事两方面概括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即可:经济角度加强经济管理;军事角度增强军事力量抗击匈奴等。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代,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互通有无,相互通婚,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代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人口迁移示意图》,概括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并推断引发第二次人口迁移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迁移的影响。(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这样做的原因。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4)综上内容,三则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影响: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密切了各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2)特点:由北向南迁移。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影响:打破民族界限,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3)重要举措:迁都洛阳。迁都原因: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汉化措施: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4)主题:民族交融(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民族交融的方式)。(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于是出现了空前民族大迁徙、大交流,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从而密切了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经济文化的联系。……由于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互通有无,相互通婚,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所学可知,春秋时代争霸战争的积极影响是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促进了民族大交融;密切了各族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小问2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二《人口迁移示意图》信息和所学可知,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空间特点是由北向南迁移;引发第二次人口迁移的原因则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第二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可知,人口迁移打破民族界限,促进民族融合;促进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小问3详解】第一问,根据材料三信息“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可知,孝文帝采取的重要举措是迁都洛阳。第二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第三问措施,根据所学直接概括即可: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小问4详解】综上三则材料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探究的主题是民族交融。19.史学之用,贵在人世,历史学的全部要义在于“经世致用”。各位同学经过一学期的历史学习,也能够“学史力行”。为此,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任务。我会辨析(1)在探究“原始农耕时代居民”时,同学们看到了下面图片。小思说:“这是半地穴式房屋。”小考说:“这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你认为谁的观点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我会制作(2)开州区某校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建筑遗址和历史人物后,准备设计文化名片。①根据他们给出的推介词,帮他们写出推介理由;②根据提示,制作人物名片。我会谋略(3)2022年11月,新冠疫情再次卷土重来,严重影响了开州区人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因此,全区学生不得不居家隔离,参加线上学习。在此期间,很多学生能按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按时上课和完成作业,但也有部分学生的表现不令人满意,如在家借机偷玩游戏、不按时上课、不专叫听讲、随意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等。对此,请同学们结合春秋战国时的诸子百家学说,向老师提出1条合理化建议解决上述现象。(要求:引用历史知识正确,叙述通顺,建议恰当)我会宣传(4)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开州区某学校七年级学生开展了“弘扬古代科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自强”为题的宣讲活动。请同学们从秦汉时期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中任选2至3项,写一篇80字左右的宣讲稿。(要求:文章结构完整,内容紧扣主题,史实叙述清晰)【答案】(1)小考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这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2)推荐理由: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身份: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成就: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3)建议:[示例一]春秋战国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