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一现代建筑派大师_第1页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一现代建筑派大师_第2页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一现代建筑派大师_第3页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一现代建筑派大师_第4页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一现代建筑派大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一:赖特(FrankLioydWrignt,1869—1959)

赖特(FrankLioydWrignt)简介: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ioydWrignt,1869-1959)是本世纪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

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1869年6月8日,在威斯康星州的RichlandCenter出生;1959年4月

9日,在亚利桑那州的Phoenix死去,享年91岁。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颂扬,是现代建筑

中的珍宝。赖特对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差

别,他走的是一条特殊的道路。

赖特于1869年出生在美国威斯新州,他在大学中原先学习土木工程,后来转达而从事建筑。他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就开始芝加哥从事建筑活动,曾经在当时芝加哥学派建筑师沙利文等众的建

筑事务所中工作过。赖特开始工作的时候,正是美国工业蓬勃发展,城市人口急速增加的时期。

十九世纪末的芝加哥是现代摩天楼产生的地点。但是赖特对现代大城市持批判态度,他很少设计大城

市里的摩天楼。赖特对于建筑工业化不感爱好,他一生中设计的最多的建筑类型是别墅和小住宅。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最初的十年中,他在美国中西部的威斯康新州、伊利诺州和密执安州等

地设计了许多小住宅和别墅。这些住宅大都属于中等阶级。坐落在郊外,用地宽阔,环境优美。材料

是传统的砖、木和石头,有出檐很大的坡屋顶。在这类建筑中赖特逐步形成了一些特色的建筑处理手

法。

赖特这个时期设计的住宅即将有美国民间建筑的传统,又突破了封闭性。它适合于美国中西部草

原地带的气候和地广人稀的特点,赖特这一时期设计的住宅建筑被称为''草原住宅",虽然他们并不一

定建造在大草原上。

赖特的青年时代在十九世纪渡过,那是惠特曼(W.Whitman,1819-1892,美国诗人)和马

克■吐温(MarkTwain,1835-1910,美国作家)的时代。赖特的祖父和父辈在威斯康星州的山谷

中耕地土地,他在农庄上长大,对农村和大自然有深厚的感情。他的''塔里埃森"就造在祖传的土地上,

他在八十岁的时候谈到这一点还兴奋地说:''在塔里埃森,我这第三代人又回到了土地上,在那块土地

上发展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对祖辈和土地的爱恋溢于言表。

但在建筑艺术范畴内,赖特确有其特殊的方面,他比别人更早地解决了盒子式的建筑。他的建筑

空间灵活多样,既有内外空间的交融流通,同时又具备有安静隐藏的特色。他既运用新材料和新结构,

又始终重视和发挥传统建筑材料的优点,并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同自然环境的紧密配合则是他的建

筑作品的最大特色。赖特的建筑使人觉着亲切而有深度,不象勒・柯布西耶那样严肃而乖张。

在赖特的手中,小住宅和别墅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类型变得愈加丰富多彩,他把这些建筑类型提

到了一个新水平。

赖特是二十世纪建筑界的一个浪漫主义者和田园诗人。他的成就不能到处被采用,但却是建筑史

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1959年,赖特以89岁的高龄离开人世。

赖特(FrankLioydWrignt)一生著述颇丰,先后撰写出版作品:

CAusgefiirhteBautenandEntwUrfe》

《AusgefUrteBauten》

《AnAutobiography》

《TheDisappearingCity》

《TheNaturalHouse》

《TheStoryoftheTower))

《ATestament》

《TheLivingCity》等作品。

赖特(FrankLioydWrignt)建筑思想:

''有机建筑”是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赖特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

物所具有的特别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

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摸索,力求合情合理。赖特主张设计每一

个建筑,都应该根据各自特有的客观条件,形成一个理念,把这个理念由内到外,贯穿于建筑的每一

个局部,使每一个局部都互相关联,成为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建筑之所以为建筑,其实

质在于它的内部空间。他倡导着眼于内部空间成效来进行设计,''有生于无“,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

都处于从属的地位,应服从所设想的空间成效。这就打破了过去着眼于屋顶、墙和门窗等实体进行设

计的观念,为建筑学开创了新的境域。

这种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仿照自然。自然

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这个流派主张建筑应与大自然和谐,就像从大自然里生长出来似的;并力图把室内空间向外舒展,

把大自然景色引进室内。相反,城市里的建筑,则采取对外屏蔽的手法,以阻隔喧嚣杂乱的外部环境,

力图在内部创造生动愉快的环境。

这个流派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懂得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

材料的长处,躲开它的短处;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

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责、认为机器

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

了它的某些消极面。这个流派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以能形

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

形式。赖特的流水别墅、西塔里埃辛冬季营地以及德国建筑师沙龙的柏林爱乐音乐厅是有机建筑的实

例。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家族设计的别墅。在瀑布之上,赖特实现了''方山之宅”(houseonthe

mesa)的妄图,悬空的楼板钾固在后面的自然山石中。主要的一层几乎是一个完整的大房间,通过空

间处理而形成相互流通的各种从属空间,并且有小梯与下面的水池联系。正面在窗台与天棚之间,是

一金属窗框的大玻璃,虚实对比十分强烈。整个构思是大胆的,成为无与伦比的世界最著名的现代建

筑。

从流水别墅的外观,我们可以读出那些水平舒展的地坪、腰桥、便道、车道、阳台及棚架,沿着

各自的舒展轴向,越过山谷而向周围凸伸,这些水平的推力,以一种诡异的空间秩序紧紧地集结在一

起,庞大的露台扭转回旋,恰似瀑布水流曲折迂回地自每一平展的岩石突然下落一样,无从预料的整

个建筑看起来像是从地里生长出来的,但是它更像是盘旋在大地之上。这个建筑已超越了它本身,而

深深地印在人们意识之中,以其具象创造出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新体验,它具有活生生的、初始的原型

的、超越时间的质地,为了越过建筑史的诸多流派,它好像全身飞跃而起,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

之中,指挥着整个山谷,超凡脱俗,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壮的

外部空间使流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存,出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域。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成效。这种镇定镇静的气氛、

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充满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摆设之间。

不同凡响的室内使人犹如进入一个梦境,通往庞大的起居室空间之过程,正如经常显现在赖特作

品的特色一样,必然先通过一段狭小而昏暗的有顶盖的门廊,然后进入反方向上的主楼梯透过那些粗

犷而透孔的石壁。

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

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显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

高的动感与张力。赖特对于国际形式主义、空谈机能主义的态度,浓缩地表现在由起居室通到下方溪

流的楼梯。这个著名的楼梯,关联着建筑与大地,是内、外部空间不可缺少的媒介,且总会使人们禁

不住地一再流连其间。

流水别墅可以说是一种以正反相对的力量在微妙的均衡中组构而成的建筑。也可以说是水平或倾

斜穿插推移的空间手法,交错融合的稀世之作。

流水别墅的空间摆设的挑选、家具样式设计与布置都独具匠心。同时卡夫曼家人对这幢无价产业

付出了爱和关心,他们以伟大的艺术品、家具、勤快的保护工作以及他们私人的物品来陪衬它。建筑

永远是建筑师的作品,但却无法供给有关私人的物品,但夫曼能够办到,并能够珍爱赖特的一切努力。

1937年,赖特又提出了''美国风格”住宅建筑,这种建筑是针对中产阶级设计的中等价格的住房,

采用现代主义的简单几何形式,没有装饰细节,内部空间可以自由安排,赖特为这种建筑设计了模式

系统,作为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标准。这一类建筑虽然不如赖特其他建筑那么显要,然而对美国住宅建

筑的影响却最大,战后美国各地兴建的大量中产阶级住宅基本上都采用了他的''美国风格”住宅建筑原

则。此后,赖特依然不断从事设计,1943年开始着手设计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是他的经典代表作。

赖特的设计中有装饰性的细节设计,爱使用暖色系的色彩,擅长将现代材料和自然材料配合使用,

在空间的自由运用和建筑与自然关系的处理方面有非常独到的地方,不同于普通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

师。他厌恶拘泥于机械美学而把建筑空间变得冷漠的做法,发展了''有机建筑"的理论,不同于现代主

义的简单理性方式。赖特本人也曾否认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但是,他在毕生的设计实践中都坚持使用

现代建筑材料,采用现代建筑结构,作品有强烈的功能主义倾向,所以,我们认为他是一个具有强烈

个人风格的现代主义大师。

赖特(FrankLioydWrignt)主要作品有:

-Winslow私人住宅

•PrairieHouses

・马丁私人住宅

,罗宾私人住宅RobieHouse

-LarkinBuilding

■东京ImperialHotel

・霍利霍克别墅HollyhockHouse

-MillardHouse

-ArizonaBiltmore

•JohnsonWaxAdministrationBuilding

,流水别墅Fallingwater

■Jacobsl私人住宅

■MononaTerraceCivicCenter

•拉芬杰斯特别墅

,东京帝国饭店

■约翰逊蜡烛公司总部

・西塔里埃森

•古根海姆美术馆

•普赖斯大厦

■唯独教堂

,佛罗里达南方学院教堂等。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二: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1887-1965)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l887.10.6-1965.8.27)简介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是现代建筑

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qMiesvanderRohe)(原名MariaLudwiqMichael)、赖特(Frank

LloydWriq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主要代表。

二十世纪的天才建筑师有:第一代有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原名MariaLudwigMichael)、

赖特(FrankLloydWright)第二代有贝聿铭、路易•康。第三、四代诺曼•福斯特、盖瑞、冉•库浩斯

等。

他丰富多变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建筑哲学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貌和当代人的生活方

式,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规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

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化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追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柯布西耶

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五个建筑学新观点(一些人将其比作五个古典的柱型),其思想于1926年

公布于众。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人们将这个

建筑时代比作为机器时代,勒•柯布西耶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

社会改良主义者。

按照''新建筑五点''的要求设计的住宅都是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墙体不再承重以后产生的建筑特点。

勒•柯布西耶充分发挥这些特点,在二十年代设计了一些同传统的建筑完全异趣的住宅建筑。萨伏伊别

墅是一个著名的代表作。柯布西耶的建筑设计充分发挥了框架结构的特点,由于墙体不再承重,可以

设计大的横向长窗,他的有些设计当时不被人们接受,许多设计被否决,但这些结构和设计形式在以

后被其他建筑师推广应用,如逐层退后的公寓,悬索结构的展览馆等,他在建筑设计的许多方面都是

一位先行者,对现代建筑设计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许多设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的城市规划,

认为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完全可以既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安静卫生的城市环境,第一提出高层

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

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动作用。

勒•柯布西耶还强调机械的美,高度颂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

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

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勒•柯布西耶指出:"……在近50年中,钢铁与混凝土己经占统治地位,这说

明结构本身具有庞大的能力,对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如果要与过去挑

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

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

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

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特殊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

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在具体设计上,柯布西耶强调

以数学运算和几何运算为设计的出发点,一方面使建筑具有更高的科学性和理性特点,同时也体现了

技术的原则。他是第一个提倡巴黎提主义艺术形式引入设计的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避居乡间,后来又到印度和非洲工作,战后他的建筑设计风格明显起了

变化,从注重功能转向注重形式;从重视现代工业技术转向重视民间建筑体会;从追求平整光洁转向

追求粗糙苍老的有时是原始的趣味。因此他在战后的新建筑流派中仍旧处于领先地位。他的设计理念

直到去世,都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师有很大的启示作用。他的设计经常引起很大的争议,他设计的朗香

圣母院教堂的怪异外观,令守旧派非常愤慨,但被革新派奉为经典。他为日内瓦国际联盟总部设计的

方案引起评审团长时间的争辩,最后由政治家裁决否定。他的马赛公寓,被法国风景保护协会提出控

告,到后来,又成为当地的名胜;他为阿尔及尔市做的规划和建筑设计被市政当局否决,但后来其中

的逐层后退设计方法却被许多非洲和中东的沿海国家采纳。

在考察整个城市中的伟大建筑、宽阔的空间、树木和雕像等方面时,他都充满了激情。1965年8

月27日,勒•柯布西耶在CapMartin海湾游泳时因心脏病发作而与世长辞。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生平:

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约合(Jura),拉香.德.芳(Lachaux-e-onds)。

1900年(13岁)进入拉香.德,芳艺术学校学习。勒波拉特尼埃(L'EPLATTENIER1874-1946)»

1902年柯布西耶在都灵国际装饰展上以一只雕刻手表获奖。

1907年(20岁)柯布进行第一次学习旅行,目的是去看欧洲的一些杰出的建筑与艺术。旅途中

柯布绘制了许多精美的速写与水彩画。同时拜望了嘎涅、贝瑞以及霍夫曼。

1910年柯布终止旅行回到母校,并受学校之托再次出行到柏林研究德国装饰艺术。在德国接触

到德意志制造联盟,并接触到彼得.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以及密斯.范.德.罗。

1911年柯布再次到中欧和东方旅行,并于年底回到母校-拉香?德?芳艺术学校。

1913年柯布在拉香•德•芳开办自己的事务所。

1917年柯布移居法国。1930年柯布加入法国籍。

1920年改用笔名勒.柯布西耶,并同奥占芳以及其他的一些诗人、画家、雕刻家等人共同出版了

《新精神》杂志。

1923年柯布将《新精神》杂志上的文章聚集出版,书名定为《走向新建筑》。

1928年,他同W.格罗皮乌斯、L.密斯.范.德.罗等人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他多次参

加各国的建筑设计竞赛,并多次获得荣誉学位。

1965年8月27日逝世。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走出瑞士山村: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出生于瑞士的一个海拔一千米的山间小镇,它位于法国很近的山

脉中,那个人口只有四万人的小地方,以制表而著名于世,1900年该镇组装的手表,占世界手表生

产的55%,柯布西耶的祖父自然也是制表的手艺人,母亲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以教钢琴坚持生计,

柯布西耶毕业于当地的美术中专学校,当时这家学校受新艺术派影响很大,老师甚至提出从钟表装饰

细工,向建筑方向转变的建议,最初的建筑于1905年落成。

勒•柯布西耶于1907年初开始了最初的意大利旅行,这是一次终身难忘的体验,他写了许多长

信以及画了大量的写生素描,那时还只是一位装饰美术家的柯布西耶,已经开始摸索建筑和城市特点

等问题。整个旅行中,柯布对意大利埃玛修道院和比撒广场的印象尤为深刻,回到故乡之后的柯布西

耶,开始了从一位装饰美术家走向建筑家的生涯。

尽管勒•柯布西耶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很多专家的影响。最初影响他的

是著名的建筑大师奥古斯特•贝瑞(AugustePerret),并教会他如何使用钢筋混泥土。

1910年,他又受到与他一起工作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Behrens)的影响。然而,对

他最大的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从事的立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当多的启示。

尽管他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雅典的卫城(Acropolis),但他还是每天都去帕台农神庙(Parthenon),

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勾勒。他的大脑里完全充斥着古典的魅力。

从瑞士山村到巴黎,柯布西耶进了一家对他来讲是很重要的建筑事务所,既受到一流的合理型建

筑摸索的影响,同时又学习了钢筋混凝土技术。并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查找了很多的有关文献资料,这

是在巴黎一年多的收成。柯布回到瑞士之后与友人一起创办了''联合艺术工房”,但形成勒•柯布西耶思

想基础的是继巴黎之后,他在德国慕尼黑接触了''德国工作联盟”。并在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其实勒•柯布西耶最初著名于世界的第一不是他的建筑设计,而是在1920年10月到24年末之

间,他负责编辑了28期《新精神》杂志,在这本杂志上首次刊登了达达主义诗人的作品。

实验杂志《新精神》的内容涉及美术、建筑、文学、电影、舞蹈、戏剧、音乐以及体育等多方

面,整体上宣传科学的美学,版面设计和大胆的构成都显示出他对新生媒体文化抱有敏捷的感性。

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被称为现代建筑宣言书的《走向新建筑》,猛烈否

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

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

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

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

体“,颂扬简单的几何形体。

这本著作虽然出版于1937年,但内中不少文章是他早就已经撰写出来或已经发表了的,代表了

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过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

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

本是一致的。

勒•柯布西耶住宅设计一建筑设计的原点:

柯布西耶的全部生涯都与住宅设计有关,而且他的最大奉献也是住宅,住宅是人和空间最初也是

直接发生关系的载体,因此通过住宅设计可以衡量一位建筑家是否优秀。我们通过分析这些小小的住

宅模型,了解到柯布西耶对每一个设计都寻求新的意匠。

柯布西耶在他的瑞士故乡1905年设计了第一幢住宅,完全是当地的乡土住宅风貌,内外充满着

几何装饰,两层,房主人是一位美术学校的宝石商,柯布西耶因老师的介绍完成了这件处女建筑,当

时他才17岁。

1914年柯布西耶已经通过多米诺型住宅预见到近代建筑的产生,他曾经为劳动者设计了量产型

住宅,也有白色试验住宅群,其中包括最小限的住宅,同时柯布还发明了为了非熟练技工的构筑法,

由于地域差别而设计的地方性住宅也是柯布的领域,柯布西耶的工作很像一位建筑界的人类学家,他

对全世界与住宅有关的类型都有爱好,柯布还在非西欧圈展开以原始小屋为蓝本的住宅研究,为了战

争受难者的住宅以及寸法系统等等。通过广泛的住宅设计,表达柯布西耶对人类的关照。

勒•柯布西耶建筑是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

勒•柯布西耶是一名想象力丰富的建筑师,他对理想城市的诠释、对自然环境的领会以及对传统的

强烈信仰和崇敬都相当独树一帜。作为一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他是善于应用大

众风格的稀有人才---他能将时尚的滚动元素与粗略、精致等因子进行完美的结合。

他用格子、立方体进行设计,还经常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一样的方形、圆形以及三角形等图形建

成看似简单的模式。作为一名艺术家,勒•柯布西耶懂得控制体积、表面以及轮廓的重要性,他所创造

的大量抽象的雕刻图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在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中,通过大量的图样以产生一种

栩栩如生的视觉效应占据了支配地位,而其建筑模式转化为建筑实物的情形如同艺术家在陶土的模子

上进行雕刻和削减一样。通过精心的设计,在明暗光线的对比下,他成功地将有限的空间最大化,并

能产生良好的视觉效应。

他主张用传统的模式来为现代建筑提供模板。他曾经申明,传统一直是他真正的主导者,因此,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建筑不止从2、3种角度,而是从4种角度考虑的,但后来他对自然界的领会

使其风格逐步发生了变化。自然是精妙的,那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还有来自大自然的清新和美

丽,使勒•柯布西耶感觉到需要建立一种全新的风格去适应当今机器时代的发展。在所有的建筑都作为

''机器时代的机器”时,人们也开始重视房屋的基本功能。他的目标是:在机器社会里,应该根据自然

资源和土地情形重新进行规划和建设,其中要考虑到阳光、空间和绿色植被等问题。

1911年,勒•柯布西耶在书中如是写道:''我在几何中寻找,我疯狂般的寻找着各种色彩以及立方

体、球体、圆柱体和金字塔形。棱柱的升高和彼此之间的平稳能够使正午的阳光透过立方体进入建筑

表面,可以形成一种特殊的韵律。在傍晚时分的彩虹也好像能够一直延续到清晨,当然,这种成效需

要在事先的设计中使光与影充分的融合。我们不再是艺术家,而是深入这个时代的观察者。虽然我们

过去的时代也是高贵、美好而富有价值的,但是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做到更好,那也是我的信仰。”

安藤忠雄对勒•柯布西耶住宅设计的懂得:

作为日本TOTO(东陶)企业文化支援活动一部分的建筑专业画廊''GALLERY间”,曾经接受著

名建筑家安藤忠雄的一项建议,即将由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安藤忠雄研究室和学生们发起的手工

作业,根据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遗留的图纸和草图,复元了106个比例为1/200的住宅模

型进行展出。这是一个好主意,画廊方面欣然接受,其展出成效非常之好,立刻成为日本建筑界的话

题。与此相联,TOTO同时推出安藤忠雄研究室编辑的《勒柯布西耶的全住宅》一书,为建筑界研究

柯布西耶的建筑遗产,提供了全面的形象数据,初版3000册,在展览3个月之类又追加印刷3000

册。

为什么电子时代我们仍旧爱恋柯布西耶的那些普通住宅设计?因为通过那些建成的住宅,以及未

能实现仅留下图纸的方案,我们可以看到巨匠柯布西耶的摸索轨迹,住宅是他整个建筑生涯的设计基

础。

其实这一超越学习作业的活动是''安藤研'’的学生们发起的,包括其他学校共有100名学生参加,

花了4个月的时间,像这样将勒•柯布西耶的住宅设计全部模型化,在世界上还是首次(据说美国曾经

做过60个左右),学生们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寻找伟大创造的原点,追寻巨匠摸索的轨迹。

全住宅模型制作是学生制作小组通过对《勒•柯布西耶全作品集》(全8卷)《柯布西耶财团资

料》(全32卷)以及其它资料的调查,从而获得106项住宅方案设计和200件住宅方案的资料,在

这些数据中有柯布未能实现的住宅,还有一些只是素描草图状态,结果学生们将这些全部一一复元,

成统一的模型和用电脑重新描画了图纸。

安藤忠雄为《勒•柯布西耶的全住宅》一书的撰文中写道:通过这些住宅,我们了解到孤独的巨人,

有着奋斗的苦恼和创作的纠葛,对于生长在资讯时代的年轻学生来说,是一次新鲜的体验。

同时安藤忠雄也借此机会回忆了自己:安藤最初看到的勒•柯布西耶住宅是''萨伏耶别墅",那是

35年前的事情,当时他才24岁。尽管那时这座别墅处于修复前的状态,即一片废墟,然而柯布西耶

的建筑概念,却极为直接,无修饰地,很强地出现在眼前。面对厚重的石造的西欧城市,勒•柯布西耶

用白色住宅寻找和追求什么?安藤忠雄认为那是寻求自由。通过实验住宅柯布获得了明晰的建筑理论,

从而确立了近代建筑的五项原则。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多米诺系统:

柯布西耶把追求合理的、明晰的空间秩序,作为近代住宅的标准,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不久,

他就创造了建筑的标准件''多米诺系统”,既由于钢筋混凝土的平面的地和天顶,与立柱的支撑构成立

体的构架,这种自由的平面立体组构方案,成为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本世纪国际样式的雏型。

它的价值在于,墙从以往的支撑重力获得解放,可以使空间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这可以说是现

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分水岭。勒•柯布西耶从个人住宅到集合住宅,以后发展到''为了300百万人的现

代都市”计划,都遵循一个统一的概念,既所有局部都服从于几何学的简洁的秩序,让人们生活在充满

绿和光的上品空间中。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主要建筑作品:

年代不详佛莱别墅(VillaFallet)

1927年国际联盟总部设计方案

1928年萨伏伊别墅(VillaSavoy)(外观图1-1至1-3,室内图1-4至1-10,

二层中厅图1T1至1-16,底层独立支柱图1-17)

1930-1932年巴黎瑞士学生宿舍(PavillionSuisseALaCiteUniversitaireAParis)

193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教育卫生部大楼

1946-1957年马赛公寓大楼《「united'Habitation,Marseille)

1950-1953年郎香教堂(LaChapelledeRonchamp)

50年代初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主要论著:

1923年《走向新建筑》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城市规划五要点:

a、功能分区明确

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

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

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

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现代建筑观:

1、新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

2、工业化的建造方法。

3、设计方法:由内而外,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功能合适。运用基本形式和有比例的几何体,超脱

个人情感,反对装饰。

4、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5、城市集中主义者,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思想介绍:

倡导新建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

1920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聚集出版《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他认

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他说''建筑艺术被习惯势力

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甚至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师要

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但他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勒・

柯布西耶的革新思想和特殊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力的冲击。

''新建筑的五个特色”

1926年,勒•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J①房

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的代表作品如库克住宅(1926)、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以及他参与设计的巴西教育卫生

部大厦(1936〜1945)等,都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这些作品比较符合现代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造

型活泼新颖,对现代建筑影响很大。

城市规划思想

勒•柯布西耶主张采用新的城市规划原则和建筑方案。1922年他提出一个300万人口的城市规

划方案(见''现代城市"设想)。设想城市中有可以应用现代交通工具的整齐的道路网,中心区有摩天楼,

外围是高层和多层楼房,高楼之间有宽阔的绿地。1925年,他又为巴黎市中心区改建提出了称为''伏

瓦生规划”的方案。以后又为安特卫普、斯德哥尔摩和阿尔及尔等城市制订改建规划。这些规划都贯彻

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采用高层建筑以减少建筑占地面积,增加游憩、体育活动用的城市绿地。道路

按功能分级布置,有立体交叉等设施。这些方案,当时往往被认为带有空想性质而被搁置。直到50

年代,勒•柯布西耶主持制定印度昌迪加尔规划时,他的城市规划的原则才得到了实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作品

战后时期,国际建筑界探索新的建筑理论和方法的思潮非常活跃。勒•柯布西耶又走在前面,他的

建筑风格也有明显变化。他设计的马赛公寓大楼(1952年建成,见图马赛公寓大楼,1946〜1952

年建,勒•柯布西耶设计)是一座综合性的、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的高层建筑。大楼的外墙面是脱模以

后不加修饰的粗糙的混凝土面,造型粗犷繁重,被称为''粗野主义"的建筑风格。1955年建成的法国朗香

教堂是座形象特殊并具有奇妙的象征性的小型宗教建筑。这些作品对现代建筑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有人甚至说现代主义建筑的任何东西都可在勒•柯布西耶的作品、草图中找到。

勒•柯布西耶作品选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马塞公寓

朗香教堂(NotreDameduHaut)

巴黎郊区萨伏伊别墅

柯布终结人生的南法尼斯地中海马丁岬的休闲小屋(cabanon)

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

巴黎瑞士学生公寓

拉吐亥修道院

昌迪加尔法院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三: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1969)简介: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1883年5

月18日生,1969年7月5日卒。

原籍德国,1903〜1907年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

在柏林建筑师P.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任职。1910〜1914年自己开业,同A.迈耶合作设计了他

的两座成名作: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在科隆展览会展出的示范工厂和办公楼。1915年开始在

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包豪斯"。

1928年同勒.柯布西耶等组织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29〜1959年任副会长。1934年离德赴英

开业。1937年到美国定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教授、主任。1952年起任荣誉教授,参与创办

该校的设计研究院。格罗皮乌斯在美国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观点、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

派理论,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他在美国还从事设计实践。最初同学生合作成立建筑事务

所,设计住宅;1945年又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

主的设计事务所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学界所推崇。50-60

年代,他获得英国、联邦德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建筑师组织、学术团体和大学授予的

荣誉奖、荣誉会员称号和荣誉学位。

建筑理论及实践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

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第一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

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法古斯鞋植厂的幕墙由大面积玻璃窗和下面的金

属板裙墙组成,室内光线充足,缩小了同室外的差别;房屋的四角没有角柱,充分发挥了钢筋混

凝土楼板的悬挑性能。展览会办公楼正面两端各有一个全玻璃幕墙的圆塔。里面的螺旋形楼梯与

上下楼梯的人全部暴露出来。这些作法在后来的现代建筑中,特别是在百货商店和疗养院之类的

公共建筑中广为应用。上述两座建筑不仅提出了新的功能和表现出新的美学观点,并且说明功能

和美观是同现代材料和结构技术分不开的。

格罗皮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校舍的实验工厂中更充分地运用玻璃幕墙。这座四层厂房,二、

三、四层有三面是全玻璃幕墙,成为后来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全玻璃幕墙的先声。

把大量光线引进室内是当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主张的现代功能观点的一个主要方面。欧洲传

统建筑大多室内幽暗,阳光很少,而格罗皮乌斯设计的房屋有较大的窗户,有阳台。在总体布局

上,为了保证阳光照明和通风,摒弃了传统的周边式布局,提倡行列式布局,并提出在一定的建

筑密度要求下,按房屋高度来决定它们之间的合理间距,以保证有充分的日照和房屋之间的绿化

空间。这些观点在格罗皮乌斯1929〜1930年和H.沙龙等人共同设计的德国西门子城住宅区,

40年代初和M.L.布劳耶合作设计的美国匹兹堡的铝城住宅区中都得到充分体现。

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

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他

在英国和E.M.弗莱合作设计的剑桥伊姆品登学院(1936),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1949〜1950)以及西柏林汉莎区的高层公寓(1957)。

格罗皮乌斯力主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早在包豪斯学校任教

时期,他便致力研究使家具器皿等日用品和建筑设计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认为只有这样才

能进行大规模建筑并降低造价。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40年代初,他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评判70年代以来,西方建筑界新的建筑流派和理论不断涌现,显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

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倾向,认为这是偏重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精神要求造成的。这

种批判波及格罗皮乌斯。对于格罗皮乌斯在建筑理论和实践上的作用评判不一,但对于他创立包

豪斯学校等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奉献则是一致肯定的。格罗皮乌斯参加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

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四: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1969)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1886—1969)简介:

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

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密斯原

本为一石匠,年轻时苦学出身,甚至没有正式的高中学历。但是它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已很

难有人能超越。

密斯・凡・德,罗是同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齐名的著名建筑师之一。对于建筑本身而言,三人在风格上还是不尽相同,但

在建筑理念上,总体还是差不多的。与柯布西耶一样,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

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并从中学到了相当多的东西。后来,他又采纳了鲍豪斯建筑学

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尤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这位德国土生土

长的建筑师于1937年移居美国,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

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

师之一,包浩斯第三任校长。因包浩斯的乌拄邦倾向及社会主义色彩不容于纳粹当局。而被

迫关闭。密斯与创校人格罗皮乌斯等人流亡到美国,任伊利诺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密斯•凡•德•罗(LudwigMies、VanderRohe)设计思想和设计风格: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域,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

们高贵、雅致,己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

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内部不少设施也由密斯与他的徒弟菲利浦•约

翰逊一手包办。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

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仿照,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

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然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

主义乌拄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并且后来的仿照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

的处理。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达到一个高峰。

密斯•范•德•罗的奉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

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

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他早期的工作展现了他对玻璃窗体的大量运用,这使之成

为其成功的标志。密斯从事建筑设计的思路是通过建筑系统来实现的,而正是这种建筑结构

把他带到建筑前沿。同时,他提倡把玻璃、石头、水以及钢材等物质加入建筑行业的观点也

经常在他的设计中得以运用。密斯•范•德•罗运用直线特点的风格进行设计,但在很大程度上

视结构和技术而定。在公共建筑和博物馆等建筑的设计中,他采用对称、正面描画以及侧面

描画等方法进行设计;而对于居民住宅等,则主要选用不对称、流动性以及连锁等方法进行

设计。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亲对其技

术的教诲。虽然他从未受过正规的建筑学习,但他很小随其父学石工,对材料的性质和施

工技艺有所认识,又通过绘制装饰大样把握了绘图技巧。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

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的完整与结构的淳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

饰原料的挑选,但是他特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像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勒•柯布西

耶一样,密斯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

计的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密斯也

重新定义了墙壁、窗口、圆柱、桥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现在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钢

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

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

杰出,只想更好!”在芝加哥伊利诺工学院工作之际,由他设计的湖滨公寓(LakeShoreDrive

Apartments)充分展现了他在科技时代的建筑天才。直到1969年去世,密斯一直孤身呆

在芝加哥公寓里从事设计工作。

现代建筑派大师之五: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简介:

诺曼•福斯特于1935年出生在曼彻斯特,1961年自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毕业后,获得耶鲁大学亨利奖学金而就读于JonathanEdwards学院,取得建筑学硕士学

位。1967年福斯特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至今其工程遍及全球,并获得190余项评奖,赢

得50个国内及国际设计竞赛。诺曼•福斯特因其建筑方面的杰出成就,于1983年获得皇家

金质奖章,1990年被册封为骑士,1997年被女皇列入杰出人士名册,1999年获终身贵族

荣誉,并成为泰晤士河岸的领主。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荣誉:

诺曼・福斯特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成员、皇家艺术学会成员、英格兰皇家院士、美国

建筑师协会名誉会员;皇家工业设计师;特许设计师协会荣誉会员;BundDeutscher

Architekten荣誉成员;保加利亚国际建筑学会成员;瑞典皇家艺术学会外籍会员;建筑工程

师协会荣誉会员;皇家工程协会荣誉会员;Kent设计学会荣誉会员;美国艺术科学协会外

籍荣誉会员;AcademieRoyaledeBelgique理事;theOrdredesArchitectesFran?ais

会员;AkademiederKunste,建筑协会成员。他拥有下列大学的荣誉博士头衔:皇家艺

术学院、Eindhoven技术大学、伦敦大学、巴斯大学、EastAnglia大学、亨伯赛德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牛津大学和瓦伦西亚大学。他获得过日本设计基金会的奖励,和Akademie

derKunsteBerlin的Kunst-preis奖。诺曼•福斯特在世界各地做过讲演,并在英国和美

国教授建筑学。他是伦敦建筑师协会副主席、皇家艺术学院理事、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教育

和监察部成员,伦敦建筑基金会理事。并于最近接受了伦敦UniversityCollege的Bartlett

学院拜访教授一职。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奖项:

1991年以来,诺曼・福斯特获得密斯•凡•德罗奖的欧洲建筑大奖、法国建筑协会金奖;

美国艺术与文学学会阿诺德・W・布伦纳纪念奖、美国建筑师协会1994年建筑金奖、

Universidadlnternacional'MenendezPelayo'金奖,Santander,Spainl995;法国

文化部的艺术与文字顾问团高级顾问;theOrderofNorthRhine-Westphalia;MIPIM年

度人物奖;、'Building”1996年度建筑师名人奖;因为巴塞罗那城市建设所作奉献获得

the'PremialamillortascadepromociointernationaldeBarcelona'荣誉;1997年

特许设计师协会银奖;1999年入选德国联邦杰出人物名册;Walpole杰出成就奖;并于

1999年荣获第21届普利策建筑大奖。1995年事务所被授予皇家出口奖。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成立: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简介(FosterandPartners)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是一家国际性建筑、规划和设计公司。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坐落在英国

伦敦,主要成员是事务所主席福斯特爵士及4位合作者。事务所董事会长管着事务所每天的

运营工作。由于在建筑设计等领域的杰出表现,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目前已荣获了280多项奖

励,赢得了50多次国内和国际设计竞赛。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设计产品很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建筑物设计,产品设计,展览等。

产品大到世界上最大的建筑设计-香港新机场,小到一套家具上的门。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国际上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它的代表性作品包括:德国新议会大厦

什白林);大不列颠博物馆大厅(伦敦);汇丰银行香港和伦敦总部;德意志商业银行

(Commerzbank)总部(法兰克福);加里艺术中心(尼姆)(Carred'ArtN?mes);

斯坦福大学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诺里奇)。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也有良好的造诣。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作品:

1964-1966creekveanhouse

1965-1966skybreakhouse

1965-1966reliancecontrolselectronicsfactory

1969-1970air-supportedoffices

1970-1971IBMpilotheadoffice

1970-1974willisfaberanddumasheadoffice

1970-1972specialcareunit

1968-1970fredolsenamenitycentre

1969-1970fredolsenpassengerterminal

1972-1973factoryforSAPA

1972orangehandshop

1973-1976palmerstonspecialschool

1974housingandofficesforfredolsenltd

1974-1977sainsburycentreforvisualarts

1975gomeraregionalplanningstudies

1975-1980IBMtechnicalpark

1978shopforjoseph

1979-1986hongkongandshanghaibank

1980-1982renaultdistributioncentre

1980-1991london'sthirdairport,Stansted

1981athleticsstadiumfrankfurt

1982BBCradioheadquarters

1985-1991sacklergalleries

1986-1990riversideapartmentsandstudio

1986-1987shopforkatharinehamnett

1986televisaheadquarters

1987-1991centurytower

1987-1997americanairmuseum

1987king'scrossmasterplan

1987-1989Stockleyparkoffices

1988cityoflondonheliport

1988shopforesprit

1988-1991crescentwing,sainsburycentreforvisualarts

1988-1995bilbaometro

1988-1992telecommunicationstower

1988-1990ITNheadquarters

1988-1993businesspromotioncentre

1988-1993telematiccentre

1988-1996microelectroniccentre

1989millenniumtowertokyo

1989-1992cranfielduniversitylibrary

1990shinagawa

1990-1995facultyoflaw,universityofCambridge

1991sagreramasterplan

1991-innerharbourmasterplan

1991-1992shopsandfranchisesforcacharel

1991-1993lyceealbertcamus

1991-1993officesforobunsha

1991-1996agiplanheadquarters

1991-1997Commerzbankheadquarters

1991-1999canarywharfstation

1992museedelaprehistoire

1992towerplace

1992-1993marinesimulatorcentre

1992-1994joslynartmuseum

1992-1994solarelectricvehicle

1992-1996officesforelectricitedefranee

1992-1997designcentre,london

1992-1997kowlooncantonrailwayterminal

1992-1998HACTLsuperterminalandexpresscentre

1992-1998hongkonginternationalairport

1992-1999newgermanparliament(reichstag,berlin)

1993-1995forthvalleycommunityvillage

1993-1998Valenciacongresscentre

1993alfaisaliahcomplex

1993holbornplace

1993millauviaduct

1994grandestadeOlympicstadium

1994-1998siralexanderflemingbuilding,imperialcollege

1994greatcourt,britishmuseum

1994-1995sealifecentre

1994-1998facultyofmanagement

1995arstabridge

1995daewooelectronicsheadquarters

1995-1997SECCsonferencecentre

1995LIFFEheadquarters

1995-2000nationalbotanicgardenofwales

1995-1998ASPIREnationaltrainingcentre

1995worldportcentre,rotterdam

1995medicalresearchlaboratoryStanforduniversity

1995-1998greenwichtransportinterchange

1996londonmillenniumtower

1996pradomuseumextension

1996wembleystadiummasterplan

1996-2000londonmillenniumbridge

1996-2000citibankheadquarters

1996worldsquaresforall

1996oxforduniversitylibrary

1998themusiccentre,gateshead

1999kingswood,ascot

1999greaterlondonauthority

1999swissreheadquarters

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谈贝聿铭:

诺曼・福斯特开口谈贝聿铭无疑是特大号新闻。这两位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

大师、普利茨克奖的获得者数度''狭路相逢",已是各国建筑师津津乐道的话题。

20年前在福斯特完成香港汇丰银行的设计之后,贝聿铭匆匆从美国赶来,在汇丰银行

的边上,设计了另一家银行的大厦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以其开创性

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福斯特赢得庞大声誉。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却以其节省三分之一钢

材的纪录以及蓝宝石般的外观,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在这两个银行大厦的较量中,贝聿铭好像稍占上风。但几年之后,福斯特在香港完成了

当今世界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香港新机场的设计,名震天下。

20年前在福斯特完成香港汇丰银行的设计之后,贝聿铭匆匆从美国赶来,在汇丰银行

的边上,设计了另一家银行的大厦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以其开创性

的内部空间设计,为福斯特赢得庞大声誉。而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却以其节省三分之一钢

材的纪录以及蓝宝石般的外观,成为香港的新地标。

在这两个银行大厦的较量中,贝聿铭好像稍占上风。但几年之后,福斯特在香港完成了

当今世界最大的机场建设项目-----香港新机场的设计,名震天下。

同样的故事又发生在德国柏林。两德统一后,福斯特担纲德国新议会大厦的设计,在一

个老建筑的顶上建造了一个庞大的玻璃穹顶,其杰出的建筑手法使之成为德国统一的标志,

并每年招徒300万游客。而在这之后,贝聿铭又来到柏林,应德国总理科尔之邀设计了另一

处标志着德国统一的建筑-----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今年5月这个新馆开业之时,整个柏

林都沉醉了。一家报纸的标题是''柏林为贝聿铭欢呼”。

在中国出生、在美国执业的贝聿铭今年86岁;在英国出生、在美国留学并返回故里的

福斯特今年68岁。从年龄上看,他们是两代人,但作为先锋人物,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作品

将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到精细阶段,使之从实用的技术演变为完美的艺术。

日前,因出席中国建筑学会年会而在北京匆匆逗留了24小时的福斯特,接受了笔者的

独家采访。在得知笔者近几年曾3次采访贝聿铭之后,他的眼里立刻显露出兴奋之情,谈话

就从贝聿铭开始了。

''并不能说我和贝聿铭之间存在竞争。”福斯特第一为话题的''性质"定下调子,''你要知

道,我们俩的作品是在不同的时间完成的,而且各自面对的情形都不一样,因此所谓的竞争

是不存在的。我在香港设计了汇丰银行大厦之后,这个城市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对建筑高度

的控制放松了。这样,贝聿铭就设计了一个更为高大的建筑。但是,香港汇丰银行的设计是

一个很好的体会,20年后,这家银行又邀请我们在伦敦设计了他们的大厦。”

说到这里,福斯特拿出笔和纸,边画边说:''你看,过去的高层建筑都把管道、电梯、

卫生间等安排在中心位置,而在香港汇丰银行,我们则把这些设施放到了建筑的两侧,使内

部成为一个大空间,不但能灵活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