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开题报告:不同施氮量对钵体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4500字】_第1页
【农学开题报告:不同施氮量对钵体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4500字】_第2页
【农学开题报告:不同施氮量对钵体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4500字】_第3页
【农学开题报告:不同施氮量对钵体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4500字】_第4页
【农学开题报告:不同施氮量对钵体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4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不同施氮量对钵体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专业农学导师学号姓名1立题依据目的与意义1.1.1研究的目的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掌握水稻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对于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上世纪六十年代“绿色革命”以来,世界粮食产量得到飞跃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改良品种的出现和肥料的大规模使用以及机械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其中,化肥的大量使用对粮食产量的贡献尤其突出,但是多年以来,肥料用量持续不断上升,粮食产量的增速却在放缓,肥料的投入与产出已不成正比,并且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中国,很多栽培技术越来越倾向于稀植高肥的栽培措施,充分发挥个体的生长优势,大量的肥料使用保证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肥料利用率低、病虫害严重、土壤水污染以及水稻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但是因移栽密度过小,导致产量潜力未得到发挥的报道也有很多。同时,我国稻田氮肥各个时期施用比例也不合理,不合理的施肥比例导致氮肥利用率低下,且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同于这种稀植高肥的种植模式,本研究提出增加密度,减少基肥、蘖肥用量的“增密减氮”种植模式。通过适当增加密度可以保障有效穗数。适当减少基肥的用量,增加穗肥的用量可以优化群体结构,提高氮肥利用率。近年来,通过合理增加密度的种植方式来确保高产稳产的报道逐渐增多。减少前期施肥量,增加后期施肥量已被大量研究认为可以有效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对增密减氮的栽培模式进行研究,将对实现协调水稻高产高效与环境友好的途径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为我国水稻高产、氮肥高效和环境友好的稻作新模式创建提供理论依据。1.2文献综述黄梅燕等(2021)为探究葛68优9938高产栽培技术,在崇左市宁明县农科所试验田设置105kg/hm^(2)(N1),150kg/hm^(2)(N2),195kg/hm^(2)(N3)共3个不同施氮量和24万株/hm^(2)(D1),30万株/hm^(2)(D2),36万株/hm^(2)(D3)共3个种植密度进行大田试验,对水稻品种葛68优9938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3个种植密度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影响较小,差异均不显著,但在N2水平时,可获得比较高的产量;在同一种植密度的条件下,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3个施氮水平对穗长,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影响均不显著,但在D2水平时,可以取得较高的产量.因此,在推广种植葛68优9938时,建议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施氮量为195kg/hm^(2),能获得比较高的产量。蒋洪波等(2017)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kg/hm^2,150.0kg/hm^2,112.5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姚金保等(2017)[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180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籽粒产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增施氮肥显著提高宁麦18籽粒蛋白质含量,但施氮水平为N240和300kg/hm2的处理间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实现宁麦18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适宜施氮量为N180kg/hm2,种植密度为240万株/hm2。易茜等(2018)为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粳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以德粳3号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因素为4种施氮量,即N180—纯氮用量为180kg·hm~(-2),N210—纯氮用量为210kg·hm~(-2),N240—纯氮用量为240kg·hm~(-2)和N0—纯氮用量为0kg·hm~(-2);副区因素为种植密度,即行距×株距为25cm×20cm、25cm×16cm和25cm×12cm,分别记为D20、D16和D12;测定水稻齐穗期叶面积指数、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成熟期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指标。结果表明,与N180处理相比,N210和N240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4.14%和12.84%,产量分别提高8.42%和10.05%。施氮量从180kg·hm~(-2)增加至240kg·hm~(-2),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增加,而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均逐渐降低。N180和N210处理中,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明显提高成熟期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LIMan-liang等(2019)以烤烟K326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7.5kg/hm~2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烟叶产量,产值随着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海拔850m和976m,表现出产量,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种植密度为15150株/hm~2时,烟叶产量,产值最高;在海拔1057m,表现出产量,产值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差异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为13890株/hm~2时,烟叶产量,产值均为最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烟碱,氯含量呈增加趋势。陈云等(2022)播种量是影响直播水稻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其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施用穗肥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措施,但穗肥施氮量对优质食味直播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尚不清楚.本研究以3个江苏省代表性优质食味水稻苏香粳3号,南粳5055和南粳9108为材料,在行距固定为25cm条件下,分析了60,90,120,150和180kghm-2等5个播种量对上述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观察了适宜播种量条件下穗肥施氮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李思平等(2019)针对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增加,栽植密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深入探究水稻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施氮,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找出水稻栽植密度与施氮量的最佳组合.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试验田种植的第2季水稻圣稻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处理,施氮量设4个水平:无氮(N1),0kg/hm;低氮(N2),216kg/hm;中氮(N3),288kg/hm;高氮(N4),360kg/hm.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低密度,24万穴/hm;中密度,27万穴/hm;高密度,30万穴/hm.共12个处理,3次重复。1.3本研究的切入点本研究以杂交籼稻两优培九、中浙优8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和杂交粳稻嘉优5号为材料,在大田开展机插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氮肥水平,其中籼稻三个氮肥水平分别为低氮(135kg/ha)、中氮(153kg/ha)、常规氮(180kg/ha);籼粳杂交稻和粳稻三个氮肥水平分别为低氮(157.5kg/ha)、中氮(178.5kg/ha)、常规氮(210kg/ha);副区为机插密度,籼稻三个密度水平分别为,低密度处理株行距为30cm*20cm、中密度处理株行距为30cm*18cm、高密度处理株行距为30cm*16cm粳稻三个机插密度水平分别为低密度处理株行距为30cm*18cm、中密度处理株行距为30cm*16cm、高密度处理株行距为30cm*14cm,研究生长特性、干物质积累,对不同品种氮气反转利用的抗性,具有不同的应用和插入密度。2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2.1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杂交粳稻嘉优5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以及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两优培九为材料,于2019年在浙江杭州富阳区的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大田栽培试验。试验区为温润季风气候区,其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耕作层土壤pH为6.3,含有机质29.8gkg-1,全氮3.21gkg-1,速效磷32.4mgkg-1,速效钾55.7mgkg-1。2.2预期目标目前,利用机械密度提高措施来补偿减少氮排放的影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营养资源的综合管理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基于上述,本研究确定了不同水平的氮肥和机械栽培密度,研究了施用氮肥和种植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3研究方案3.1试验材料以杂交粳稻嘉优5号、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以及杂交籼稻中浙优8号、两优培九为材料。3.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处理,甬优1540和嘉优5号设低氮(157.5kgha-1较常规氮用量减少25%),、中氮(178.5kg/ha-1较常规氮用量减少15%)、常规氮(210kgha-1);两优培九和中浙优8号设低氮(135kgha-1较常规氮用量减少25%)、中氮(153kgha-1较常规氮用量减少15%)、常规氮(180kgha-1)三个水平,并设不施氮肥空白,分别以N157、N178、N210以及N135、N153、N180和N0表示;以移栽密度(株行距)为副处理,设3个密度水平,其中粳稻为低密度30cm*18cm、中密度30cm*16cm、高密度30cm*14cm;籼稻为低密度30cm*20cm、中密度30cm*18cm、高密度30cm*16cm,分别以D1、D2、D3表示,重复3次,小区面积42m2。氮肥按基肥(移栽前1天)、分蘖肥(分蘖肥分别在移栽后7天和12天两次按3:1施用)和穗肥(孕穗期)施用,施用量见表一。磷肥施用P2O580kg/hm2,全部用做基肥。钾肥施用K2O100kg/hm2,按基肥:穗肥1:1施用。主处理间做田埂,用塑料薄膜包埋,防止肥水互渗。机插秧苗采用露天基质育秧,于5月29日播种,6月16日机插,插秧机为久保田乘坐式6行高速插秧机。3.3项目测定与方法水稻移栽后每小区定点标记连续15穴,每隔7d记录一次分蘖数量,监测茎孽动态,在分蘖高峰期和齐穗期大田普查最高苗数和有效穗。叶面积指数:分别于分蘖期、分蘖盛期、齐穗期在每小区取三穴植株,分别将茎鞘、叶、穗取下,并用台式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于分蘖期、分蘖盛期、齐穗期、成熟期在每小区取三穴代表性植株,分别将茎鞘、叶、穗分开,洗净后装纸袋中于105℃杀青半小时后,85℃烘干至恒重,测量干物质量。茎鞘物质输出率/%=(齐穗期茎鞘干质量-成熟时茎鞘干质量)/齐穗期茎鞘干质量×100茎鞘物质转换率/%=(齐穗期茎鞘干质量-成熟时茎鞘干质量)/籽粒干质量×100抽穗后干物质积累=成熟期地上部干质量-齐穗期地上部干质量株高:抽穗前为地面到叶尖的距离,抽穗后为地面到穗部顶端的距离。SPAD值:分别于分蘖期、齐穗期,每小区选取长势一致的10穴用SPAD仪测量上三叶SPAD值,每个叶片上、中、下各测一次取平均值。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在水稻成熟期田间调查水稻有效穗数,并在成熟期根据有效穗数每重复取代表性植株5丛风干后室内考种,考察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成熟期小区实割测产,并将含水量换算到13.5%标准含水量计产。3.4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xcel2010和spss19,多重比较采用邓肯新的复极值差分法。工作中的显著变化表明,结果之间的差异在0.05水平上是显著的。4研究进度安排研究进度安排见下表。表1研究进度安排时间试验内容2022年04月-2022年05月查阅文献,设计毕业论文选题及方案,进行田间动态取样,测定指标2022年05月-2022年6月测定干样指标2022年6月-2022年7月整理数据,处理及分析数据2022年7月-2022年8月撰写及修改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黄梅燕,潘文兴,农永前,等.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水稻葛68优9938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21(11):4-5.[2]蒋洪波,沈枫,李小婉,等.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7(12):5-7.[3]姚金保,马鸿翔,张平平,等.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弱筋小麦宁麦18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7):4-6.[4]易茜,朱从桦,潘世江,等.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川西平原区直播粳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