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_第1页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_第2页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_第3页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_第4页
DBJ50∕T-139-2012 低碳建筑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EvaluationstandardofLow-carbonBuildingsDBJ50/T-139-2012主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批准部门: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施行日期:2012年5月1日2012重庆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低碳建筑评价标准》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现批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为我市工程建设推荐性标准,编号为:DBJ50/T-139-2012,自2012年5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关于同意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备案的函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你委《关于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备案的申请》收悉。经研究,同意该标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备案,其备案号为:J12042-2012。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二。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为贯彻执行国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政策,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重庆市低碳建筑建设技术水平,规范重庆市低碳建筑的评价工作。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渝建〔2010〕265号)的有关要求,重庆大学、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同有关单位编制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准》。本标准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角度对建筑性能进行评价,为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对重庆地区低碳建筑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规范的具体指导,为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工作提供更加明确的技术原则,用以积极引导、大力发展重庆市低碳建筑,推进重庆市的低碳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与创新,促进建筑的可持续发。本标准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评价与等级划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主要框架是:适用范围;评价方法;评价项;达标判定。本标准设置评分体系,依据条文评分情况,进行分级达标判定。本标准由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在本标准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收集资料,总结经验,并将需要修改、补充的意见和有关资料交重庆市重庆大学城环学院(重庆市沙坪坝区沙北街83号(重庆大学B区)第三教学楼2楼3202室,邮编:400045,电话:023—65128079,传真:023—65128081),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审查专家主编单位:重庆大学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参编单位:重庆隆鑫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协信地产控股有限公司首钢地产重庆公司主要起草人:吴波刘猛何丹董孟能李百战丁小猷赵本坤唐晓智邓瑛鹏黄春雨钟田力胡铁军杨心诚何玥儿李文龙刘学丽张成昱李清疆廖袖锋廖可李克玉曾小花魏晓玉邓华王祥平刘杰黄治康傅益李非审查专家:刘宪英余吉辉谢自强吴世滨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评价与等级划分 44.1基本要求 44.2评价与等级划分 45住宅建筑 85.1低碳规划 85.2低碳设计 95.3低碳施工 115.4低碳运营 125.5低碳资源化 136公共建筑 156.1低碳规划 156.2低碳设计 166.3低碳施工 186.4低碳运营 206.5低碳资源化 21附录A采光系数确定方法 23附录B工质环境影响计算方法 24附录C低碳建筑设计标识不参评条文 27附录D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 28本标准用词说明 29本标准引用标准名录 30条文说明 33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requirement 34Evaluatingandgrading 44.1Basicrequirement 44.2Evaluaingandgrading 45Residentialbuildings 85.1Low-carbonplanning 85.2Low-carbondesign 95.3Low-carbonconstruction 115.4Low-carbonoperating 125.5Low-carbonrecycling 136publicbuildings 156.1Low-carbonplanning 156.2Low-carbondesign 166.3Low-carbonconstruction 186.4Low-carbonoperating 206.5Low-carbonrecycling 21AppendixAMethodofconfirmingdaylightfactor 23AppendixBMethodofcalculatingenvironmentalimpactofre-frigerantandfire-extinguishingagents………24AppendixCTheitemsnotapplicabletoDesignstageevalua-tionofLow-carbonbuildings…27AppendixDTheitemsnotapplicabletoCompletionstageeval-uationofLow-carbonbuildings………………28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 29Listofnormativestandards 30Descriptionofarticles 331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家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政策,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重庆市低碳建筑建设技术水平,规范重庆市低碳建筑的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工作。1●0●3评价低碳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征进行,注重其经济性、安全性、实用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1●0●4低碳建筑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22术语2.0.1碳源carbonsource排放二氧化碳的过程或物质。2.0.2碳汇carbonsink固化或消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或物质。2.0.3低碳建筑low-carbonbuildings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energy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2.0.5可再利用材料re-usematerials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2.0.6可再循环利用材料recyclematerials对无法进行再利用的材料通过改变物质形态,生成另一种材料,实现多次循环利用的材料。33基本规定3●0●1低碳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评价单体建筑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建筑所处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3●0●2低碳建筑的评价分为低碳建筑设计评价、低碳建筑竣工评价和低碳建筑评价。每类评价由低到高依次划分为银级、金级和铂金级三个等级。3●0●3对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低碳建筑设计评价应在对已完成建筑施工图设计,并已通过施工图审查及备案后进行;对低碳建筑竣工评价应在其已完成竣工验收后进行;对低碳建筑评价应在其竣工并投入使用一年以上进行。3●0●4低碳建筑评价应按本标准的有关要求,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与回收利用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并提交相关文档。3●0●5低碳建筑评价宜进行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析,选用适当的建筑技术、设备和材料,并提交相应分析报告。44评价与等级划分4.1基本要求4.1.1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低碳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从碳源和碳汇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由建筑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五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4.1.2明确项目申报的标识种类,根据项目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进行达标判定,判定结果分为是、否、不参评三种。4.1.3根据申报的标识种类参照本标准附录C、D确定参评项;在规定的参评项中,当某条文要求不适应该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申报单位应提供相关说明和必要证明文件,经评审专家审核通过后该条文可不作为参评项。4.1.4低碳建筑等级评定应按照达标项数进行确定,控制项必须全部满足本标准规定;根据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最低合格项数以及一般项、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划分等级。4.1.5当本标准中某条文按本标准规定可不参与评价时,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按原比例调整确定。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文,应按照达标判定的要求进行判断。4.2评价与等级划分4.2.1低碳建筑设计评价达标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项必须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2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优5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应符合表4.2.1-1或表4.2.1-2中相应等级规定。表4.2.1-1划分低碳建筑设计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控制项、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数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与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优选项共6项共8项共4项共14项共3项共2项共3项共3项共4项共2项共6项银6345313141014金118铂金325表4.2.1-2划分低碳建筑设计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控制项、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数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与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优选项共3项共5项共6项共18项共3项共2项共3项共7项共4项共4项共11项银3266313241018金323铂金5324.2.2低碳建筑竣工评价达标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项必须全部符合本标准规定;2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应符合表4.2.2-1或表4.2.2-2中相应等级规定。6表4.2.2-1划分低碳建筑竣工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控制项、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数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与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优选项共6项共8项共4项共14项共6项共10项共3项共3项共4项共6项共9项银6345633142020金225铂金435表4.2.2-2划分低碳建筑竣工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控制项、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数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与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优选项共3项共5项共6项共18项共6项共10项共3项共7项共4项共8项共14项银3266633243024金431铂金7434.2.3低碳建筑评价达标判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项必须全部满足本标准规定;2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应符合表4.2.3-1或表4.2.3-2中相应等级规定。7表4.2.3-1划分低碳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等级控制项、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数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与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优选项共6项共8项共4项共14项共6项共10项共3项共5项共5项共6项共9项银6345633252021金226铂金436表4.2.3-2划分低碳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等级控制项、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数最低合格项数一般项与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控制项般项优选项共3项共5项共6项共18项共6项共10项共3项共7项共5项共8项共14项银3266633353026金432铂金74585住宅建筑5.1低碳规划控制项5.1.1场地选址应符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及以下各层次法定规划的规定,规划建设程序必须合法。5.1.2场地选址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5.1.3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5.1.4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采光和通风的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的规定。5.1.5住区绿地率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5.1.6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一般项5.1.7住区室外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5.1.8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平面布置时,宜使采暖空调空间朝向南偏东15o至南偏西15o,不宜5.1.9结合山地城市地形特点,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地下空间。95.1.10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按规划指标配建,合理配置综合建筑并与周边地区共享。5.1.11选址和住区出入口的设置方便居民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出入口的位置应满足规范要求。住区出入口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5.1.12住区合理布置非机动车辆停车位、非机动车专用通道,为15%以上住户提供安全的遮蔽式自行车存放设施。5.1.13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宜采用透水地面,并利用园林绿化遮阳,其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不小于45%。5.1.14建筑周围环境绿化、生态景观设计与建设应保留有利地形地貌,注重自然资源的组织、自然降水的收集利用、自然水系的生态性修复,以调节小区气候、净化空气、水质、降低噪声、减少环境污染。优选项5.1.15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项目规划。2m2。5.2低碳设计控制项5.2.1符合国家及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5.2.2配电、照明系统应三相平衡,最大与最小的相负荷与三相平均负荷的差值不应超过15%的限定值。5.2.3空调制冷、消防采用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空洞影响较10少的工质。5.2.4建筑采用的通风机、水泵的效率应符合相关规定。—般项5.2.5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控制建筑规模与空间体量,建筑体量宜紧凑集中,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建筑层高。5.2.6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5.2.7建筑体形系数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相关居住建筑节能标准规定。5.2.8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设置外窗,房间的采光系数不低于《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规定。5.2.9合理设置建筑遮阳设施。5.2.10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5.2.11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5.2.12建筑通风应优先采用自然通风,设置的机械通风或空气调节系统不应妨碍房间的自然通风。建筑通风设计应按相关规定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5.2.13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应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5.2.14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风管绝热材料的最小阻值应符合相关规定。5.2.15采用节能电梯。5.2.16智能化系统定位正确,采用的技术先进、实用、可靠,达到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及信息网络子系统的基本配置要求。5.2.17坡地、堡坎、护坡应实施垂直绿化,以形成植物屏障和植被景观。5.2.18屋面宜采用种植屋面,外墙宜采用墙体垂直绿化。11优选项5.2.19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冷热源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环保规定等,经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论证后确定。5.2.20冷热源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等比现行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高一个等级。5.3低碳施工控制项5.3.1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5.3.2严禁采用高耗能或污染超标的材料。5.3.3选用遵循模数协调原则的建筑构配件和材料,减少施工废料。5.3.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5.3.5采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5.3.6所选用钢材的生产厂家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一般项5.3.7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5.3.8所选用水泥(不包含预制混凝土)、平板玻璃的生产厂家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5.3.9通过认证的绿色建材使用率不小于20%。5.3.10距离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工厂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12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5.3.11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不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因二次装修造成材料浪费以及产生过多的不可回收垃圾。5.3.12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施工过程应尽量保证土石方平衡。5.3.13合理组织机械设备进行施工。5.3.14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设置合理。5.3.15施工用电和照明设计合理。5.3.16不破坏施工现场绿化,对施工场地内良好的表面耕植土进行收集和利用。优选项5.3.17施工期间合理利用低品位能源和可再生能源。5.3.18通过认证的绿色建材使用率不小于30%。5.3.19距离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工厂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90%以上。5.4低碳运营控制项5.4.2采用集中采暖和(或)集中空调系统的建筑,设置室温调节和热(冷)量计量设施。5.4.3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调和(或)采暖时,能效等级不低于2级。13一般项5.4.4建筑公共区域节能灯具使用率达到100%。5.4.5选用能效等级不小于二级的热水器。5.4.6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分类管理,设备应有科学的运行计划和详细的设备运行记录。5.4.7制定合理的绿化管理制度。5.4.8采用分散式房间空调器进行空调和(或)采暖时,能效等级不低于1级。优选项5.4.9执行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的地区,采暖和空调的年动态计算能耗不高于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的规定值。5.5低碳资源化控制项5.5.1提供主要能源消耗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5.5.2提供主要建筑材料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5.5.3提供主要水资源消耗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5.5.4提供绿化系统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5.5.5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14—般项5.5.6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5.5.7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5.5.8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利用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5.5.9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重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不低于30%。5.5.10将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临时材料、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利用材料回收和再利用。5.5.11建筑500m范围内或小区内设置有垃圾分类收集点。优选项5.5.12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156公共建筑6.1低碳规划控制项6.1.1场地选址应符合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及以下各层次法定规划的规定,规划建设程序必须合法。6.1.2场地选址无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6.1.3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一般项6.1.4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采光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6.1.5结合山地城市地形特点,合理利用地形高差和地下空间。6.1.6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宜超过500m。6.1.7建筑周围合理布置非机动车辆停车位、非机动车专用通道,在距离建筑入口60m以内为5%以上的全时用户提供安全的自行车存放设施。6.1.8合理设计场地绿化景观。16优选项6.1.9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项目规划。6.1.10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6.2低碳设计控制项6.2.1符合国家及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6.2.2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建筑物1~6层的幕墙的气密性不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规定的2级;7层及7层以上的幕墙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该标准规定的3级。6.2.3除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外,应选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其节能附件。6.2.4配电、照明系统应三相平衡,最大与最小的相负荷与三相平均负荷的差值不应超过15%的限定值。6.2.5空调制冷、消防采用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臭氧空洞影响较少的工质。6.2.6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一般项6.2.7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应控制建筑规模与空间体量,建筑体量宜紧凑集中,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宜采用较低的建筑层高。6.2.8采用资源消耗少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6.2.9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176.2.10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6.2.11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不应大于建筑屋顶总面积的20%,其传热系数K、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遮阳系数SC应符合重庆市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的规定。6.2.12建筑结构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6.2.13合理设置建筑遮阳设施。6.2.14办公、旅馆类建筑80%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的要求。6.2.15室外照明设有能手/自动控制夜间和白天照明的控制装置。6.2.16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锅炉热效率比现行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6.2.17对有较大内区且常年有稳定的大量余热的办公、商业等建筑,宜采用水环热泵空气调节系统。水环路系统宜采用闭式冷却塔或设置中间换热器。6.2.18当该建筑采用新风加风机盘管系统时,应符合相关规定。6.2.19对空气调节区(房间)通向室外的大门,应合理设置隔离用大门空气风幕机,并运转正常。6.2.20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空调系统预冷预热时,合理控制新风系统。6.2.21空气调节系统冷热水管的经济绝热厚度、风管绝热材料的最小阻值符合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的规定。6.2.22多功能厅、展览厅、报告厅、大型会议室等人员密度变化相对较大的房间,应设置二氧化碳检测装置,该装置宜联动控制室内新风量和空调系统的运行。6.2.23采用节能电梯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当3台及以上18的客梯集中布置时,客梯控制系统应具备按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的功能。6.2.24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平台绿化、立体绿化等方式。优选项6.2.25当供配电系统谐波或设备谐波超出相关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谐波限值规定时,对建筑内的主要电气和电子设备或其所在线路采取高次谐波抑制和治理措施,并满足相关要求。6.2.26建筑全年采暖和空调设计能耗不高于该项目所在地现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规定值的90%。6.2.27选用效率高于现行标准规定值一个等级的用能设备和系统。6.2.28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冷热源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环保规定等,经技术经济分析综合论证后确定。6.3低碳施工控制项6.3.1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6.3.2严禁采用高耗能及污染超标的材料。6.3.3选用遵循模数协调原则的建筑构配件和材料,减少施工废料。6.3.4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6.3.5采用预拌砂浆、干混砂浆。6.3.6所选用钢材的生产厂家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家的相关标准的规定。19—般项6.3.7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6.3.8所选用水泥(不包含预制混凝土)、平板玻璃的生产厂家的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6.3.9通过认证的绿色建材使用率不小于20%。6.3.10距离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工厂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6.3.11土建与装修工程一体化设计施工,不破坏和不拆除已有的建筑构件及设施,避免因二次装修造成材料浪费以及产生过多的不可回收垃圾。6.3.12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施工过程应尽量保证土石方平衡。6.3.13合理组织机械设备进行施工。6.3.14施工现场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设置合理。6.3.15施工用电和照明设计合理。6.3.16不破坏施工现场绿化,对施工场地内良好的表面耕植土进行收集和利用。优选项6.3.17施工期间合理利用低品位能源和可再生能源。6.3.18通过认证的绿色建材使用率不小于30%。6.3.19距离施工现场500km以内的工厂生产的建筑材料重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90%以上。206.4低碳运营控制项6.4.1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6.4.2用户的房间温度设置规定:除特殊需求的场所外,冬季空调供热温度不得高于20℃,夏季制冷不得低于26℃。6.4.3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一般项6.4.4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6.4.5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6.4.6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6.4.7地下停车库的通风系统,宜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6.4.8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和分类管理,有科学的运行计划和详细的设备运行记录。6.4.9定期对空调系统性能进行检测。6.4.10制定合理的绿化管理制度。优选项6.4.11对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管理综合评价达21到重庆市《公共建筑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运行管理标准》DBJ50-081规定的3A级或以上。6.4.12空气调节区(房间)的外窗,宜设置防止人为随意开启的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应事先与该空气调节区(房间)空调末端装置的风机、风阀或水阀的连锁,以避免冷(热)量的浪费。6.5低碳资源化控制项6.5.1提供主要能源消耗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6.5.2提供主要建筑材料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6.5.3提供主要水资源消耗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6.5.4提供绿化系统数据,供建筑碳计量分析。6.5.5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流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一般项6.5.6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5%,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1%。6.5.7燃气锅炉宜充分利用烟气的冷凝热,采用冷凝热回收装置或冷凝式炉型,并宜选用配置比例调节燃烧的炉型。6.5.8办公、商场类建筑室内采用灵活隔断,减少重新装修时的材料浪费和垃圾产生。6.5.9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6.5.10可再利用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大于5%。226.5.11在建筑设计选材时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性能。在保证安全和不污染环境的情况下,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用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0%以上。6.5.12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其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的比例不低于30%。6.5.13将建筑施工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临时材料、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优选项6.5.14根据当地的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水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6.5.15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6.5.16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23附录A采光系数确定方法方法一:计算对于75%以上的所有常用区域,达到最低为2%的采光系数,采光系数按下式计算:窗面积实际透光率采光系数=地EQ\*jc3\*hps19\o\al(\s\up5(【SF),面面)】积×窗几何系数×最小TEQ\*jc3\*hps19\o\al(\s\up5(v),透)iEQ\*jc3\*hps19\o\al(\s\up5(s),光)率×窗高度系数【SF】Tvis方法二:模拟通过计算机模拟证明,75%的常用区域中,实现最低为269lx的自然光照度水平,模拟必须证明在清亮天空条件下,水平照度值最低为269lx,取正午时分,春秋分日,地面0.76m高的地方。方法三:测量通过室内光测量记录证明,75%的常用区域中,实现了最低为269lx的自然光照度水平,测量时对所有常用控件按3m网格测量,并记录在平面图上。房间和空间中只有满足最低照度的面积部分才能计入75%的总面积中。应避免自然光直射或采用眩光控制,避免干扰视觉工作的聚光。本条款中排除那些不能采用自然光的面积。24附录B工质环境影响计算方法选择暖通空调系统和制冷剂,使会对臭氧层构成危害的和加剧地球变暖的成分排放量最小。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备应符合下列公式,它给出了制冷剂对破坏臭氧和使地球变暖的可能综合作用的最大限制。LCGWId十LCODI×105≤100LCGWId=[GWpr×(Lr×Life十Mr)×Rc]/LifeLCODI=[ODpr×(Lr×Life十Mr)×Rc]/Life式中:LCGWId—寿命周期中直接全球变暖潜值指数LifecycleLCODI—寿命周期臭氧层消耗潜值指数LifecycleO-GWpr—制冷剂的全球变暖潜值;ODpr—制冷剂的臭氧层消耗潜值;Lr—制冷剂年泄漏率(占制冷剂充注量的百分比,默认值为2%);Mr—寿命终止时的制冷剂损耗率(占制冷剂充注量的百分比,默认值为10%);Rc—单位制冷量制冷剂充注量(默认值为2.5)Life—设备寿命(默认值为10年)上述公式用于评价低温制冷剂时,Rc的默认值需要调高至8.8,而认可的条件则为:LCGWId十LCODI×105≤35225表B.0.1部分制冷剂和发泡剂的OPD和GWP值非技术性前缀制冷剂编号大气中寿命/年ODPGWP1非技术性前缀制冷剂编号大气中寿命/年ODPGWPCFCsR1150士51.04000HFCsR152a1.50140R121021.08500R227ea302900R113850.85000R236ea480710R1143001.09300R236fa420906300R11517000.39300R245ca56.60560HCFCsR221700R245ea550320R1231.40.0293R245eb53.90380R1245.9480R245fa57.30820R141b9.40.11630R356mcf61.30125R142b2000R356mfm67.00760R225ca22.5170R365mfc7840HFCsR23264001300R325.60650HCsR50021R170 011R12502800R290 011R134a01300R3(11)O9 011R143a48.303800环戊烷10—0111)以CO2为基准的积分时间100年的GWP值2)C3HCl2F5的同分异构体3)C3HF7的同分异构体4)C3H2F6的同分异构体5)C3H3F5的同分异构体6)C4H4F6的同分异构体7)C4H5F5的同分异构体8)C5H2F10的同分异构体9)C4H10的同分异构体10)C5H10—环戊烷26表B.0.2部分混合物制冷剂的ODP和GWP制冷剂编号大气中寿命(年)ODPGWP1)R401A 0.037970R401B—0.041060R401C 0.03760R402A 0.0212250R402B—0.0331960R403B 0.0313750R404A 03260R405A—0.0284480R406A 0.0571560R407A 01770R407B—02290R407C 01530R408A—0.0262650R409A 0.0481290R410A 01730R411A—0.0481330R411B 0.0521410R500 0.746010R501 0.293150R502—0.335260R503 0.611.350R504 0.314890R507—03300以CO2为基准的积分时间100年的GWP值27附录C低碳建筑设计标识不参评条文C●0●1住宅低碳建筑设计标识不参评条文:C●0●2公共低碳建筑设计标识不参评条文:28附录D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D●0●1住宅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D●0●2公共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不参评条文:29本标准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2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30引用标准名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重庆市《居住建筑节能50%设计标准》DBJ50-102-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1-2005《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174-200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1995《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9《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建筑幕墙》GB/T21086-200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DBJ/T11-626-2007上海市《公共建筑电磁兼容设计规范》DG/TJ08-1104-2005《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炼钢)》HJ/T428-2008《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烧结)》HJ/T426-2008《清洁生产标准钢铁行业(高炉炼铁)》HJ/T427-200831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50-066-2009《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DBJ50-081-2008《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清洁生产标准水泥行业》HJ467-2009《清洁生产标准平板玻璃行业》HJ/T361-2007《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2021.3-2004《转速可控型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5-2008《储水式电热水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1519-2008《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GB6932-2001《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665-200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限量》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2-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粘胶剂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3-2008《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5-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GB18586-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限量》GB18587-2001《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DBJ50/T-139-2012条文说明2012重庆1总则 373基本规定 384评价与等级划分 404.1基本要求 404.2评价与等级划分 415住宅建筑 425.1低碳规划 425.2低碳设计 575.3低碳施工 815.4低碳运营 965.5低碳资源化 1036公共建筑 1176.1低碳规划 1176.2低碳设计 1256.3低碳施工 1576.4低碳运营 1736.5低碳资源化 184371总则1●0●1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重庆市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大量兴建,建筑的资源消耗量逐年迅速增长,城市建设发展将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瓶颈和环境恶化压力。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势在必行。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规范重庆市低碳建筑的建设和评价工作,推动重庆市低碳建筑的发展。1●0●2不同类型的建筑因使用功能的不同,其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本标准侧重评价总量大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其它建筑的评价可参考本标准。1●0●3重庆市不同区、县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与社会习俗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评价低碳建筑时,应注重地域性,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建筑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注重低碳建筑技术体系的适宜性和经济性,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核算效益和成本,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反对盲目的浮华的技术堆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1●0●4符合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是低碳建筑评价的前提条件。发展低碳建筑,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的理念,全社会参与,挖掘建筑低碳化的潜383基本规定3●0●1低碳建筑的评价对象不仅限于建筑单体,也包括住区等建筑群体。但是,参评项目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比如,参评的建筑群内既有住宅建筑又有公共建筑;又如,参评的单体建筑或建筑群只是某个建筑群中的一部分。这需要评价中合理确定其所处室外环境的范围。对于经常出现的三种情况,其评价原则为:1如参评区域内主要为住宅建筑,且底部设置少量商业服务用房或公共建筑为住区配套公共建筑,则评估主体为住宅建筑。涉及到室外环境及用地方面的条文时,按照住区进行整体评2如参评区域内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规模都较大,应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分别进行申报和评价。参评单位需明确住宅部分和公建部分的不同用地范围,涉及到室外环境及用地方面的条文,按照各用地范围进行评价。如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用地比较难区分,则主要依据参评区域的用地性质明确评估主体是住宅部分还是公共建筑部分,涉及到室外环境及用地方面的条文时,按照区域进行整体评价。3如参评建筑为建筑群内的一栋或几栋建筑,申报单位需明确参评建筑所属的用地范围,涉及到室外环境方面的条文,一般按照用地范围进行评价,但个别指标,如人均居住用地指标和绿地率等,应在相对完整的较大范围内进行评价。3●0●4低碳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与回收利用阶段进行过程控制。各责任方应按本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与回收利用阶段的过程控制报告。申请评价方应39按低碳建筑评价机构的要求,提交评价所需的过程控制基础资料。低碳建筑评价机构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申报项目的现场勘察情况,按照本标准的技术指标进行评价。3●0●5低碳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减少碳排放的建筑,而单项技术的过度采用虽可提高某一方面的性能,但很可能造成新的浪费。为此,需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综合评估建筑规模、建筑技术与投资之间的相互影响,以节约资源和减少碳排放为主要目标,综合考虑安全、耐久、经济、美观等因素,比较确定最优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根据提供的主要能源消耗、建筑材料、水资源消耗、绿化系统数据,参考《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计算方法可进行碳排放量分析。404评价与等级划分4.1基本要求4.1.1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回收利用等各个阶段,通过减少碳源和增加碳汇实现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性能优化的建筑。从低碳建筑的定义出发,考虑整个建筑生命周期设置条款将条文设置分为低碳规划、低碳设计、低碳施工、低碳运营、低碳资源化五个部分,其中低碳资源化包括拆除和回收利用阶段内容。本标准设置了详细资源能源消耗的条文,强化了生命周期前期(包括建材的生产和运输、施工营造)和后期(建筑拆除、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利用)的内容,突出了生命周期建筑的碳排放性能。4.1.4每类技术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优选项。控制项为低碳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评价低碳建筑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相对较大、综合性强、低碳度较高的可选项。根据一般项最低合格项数,优选项最低合格项数以及一般项、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划分等级,参考本标准表4.2.1-1、4.各个阶段是否达到银级、金级、铂金级三个等级。4.1.5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这时,参评的总项数会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一般项、优选项的最低合格总项数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设表中一般项、优选项参评项总数共计为a,某等级要求的一般项、优选项最低合格总项数为b,则比例为p=b/a。存在不参与评价的条文时,参评的一般项、优选项数减少,这种情况下,可按表中规定的p调整,一般项、优选项总数的要求调整为41[参评的一般数、优选项总数×p],不能整除的四舍五入取整。4.2评价与等级划分4.2.1~4.2.3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的三个阶段评价时,控制项应满足全部规定要求,银级、金级、铂金级还应分别满足表中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要求。425住宅建筑5●1低碳规划控制项5●1●1低碳建筑首先应是合法建筑,在确认其合法性的前提下,才能开展其是否为低碳建筑的评价。【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筑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项目的规划建设程序合法性文件。【评价项】需具备以下证明: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达标判定】5●1●2低碳建筑的选址是决定低碳建筑外部大环境是否安全的重要前提。本条主要对低碳建筑的选址和危险源的避让提出要地质灾害包含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危岩等。地质灾害和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对建筑场地会造成毁灭性破坏。氡是存在43于土壤和石材中的无色无味的致癌物质,会对人体产生极大伤害。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两种影响:一是电磁波的热效应,当人体吸收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出现高温生理反应,最后导致神经衰弱、白细胞减少等病变;二是电磁波的非热效应,当电磁波长时间作用于人体时,就会出现如心率、血压等生理改变和失眠、健忘等生理反应,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较大,后果严重者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或者流产。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剂量的电磁辐射下,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并产生多种疾病。能制造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很多,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以及高压电线等。此外,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场所均有发生火灾、爆炸和毒气泄漏的可能。为此,在低碳建筑选址阶段必须符合国家及重庆市相关的安全规定,但应结合重庆市的特点。【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场址检测报告及考查应对措施的合理性。【评价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危岩、□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电磁辐射、□火、爆、有毒物质等、□以上皆无。若含有上述威胁或者危险源,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论证对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采取的措施。【达标判定】445.1.3为保证住宅建筑基本的日照要求,本条提出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建筑日照标准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2h的标准的规定。住区建筑的室内外日照环境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为保证住宅建筑基本的日照,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GB50180关于日照标准要求的以下几项内容:1明确大中小城市的涵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四条规定,重庆市属于大城市的范围。2老年人居住建筑系指专为老年人设计,供其生活起居使用,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要求的居住建筑,包括老年人住宅、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生活规律及其健康需求决定了其活动范围的局限性和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因此,为老年人所设的各项设施应有更高的标准。3针对建筑装饰和城市商业活动中常出现的影响住宅日照的问题,对于原规划设计中没有设计的、建成后增加的室外固定设施,如增设的空调机、建筑小品、雕塑、户外广告牌等均不能使相邻住宅楼、相邻住户的日照标准降低。4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可酌情降低,系指在旧区改建时确实难以达到规定的标准时才予以放宽。同时,为保障居民的切身利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后的住宅日照标准均“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1h的标准”。此外,可酌情降低的规定只适用于申请建设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本身。任何其他情况下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仍须符合相应规定。【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45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本条评价方法为查阅设计图纸和采光分析计算报告。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评价方法为查阅采光分析计算报告或现场检测报告;若申报单位无法提交相关文字说明,由专家根据图纸进行判定。【评价项】1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住宅建筑日照标准不得低于大寒日日照2h的规定。2旧区改建项目内的新建住宅日照标准不得低于大寒日日【达标判定】满足【评价项】中第1款或第2款的规定。5●1●4住区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和配套公共建筑)的室内外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与室内的空气质量和室外环境质量的优劣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和居住生活质量。为保证住宅建筑基本的采光和通风条件,本条提出应按照国家标准和《重庆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中有关采光和通风标准的要求执行,以此结合重庆实际,体现山地城市特点,既节约土地,又利于实际操作。【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本条评价方法为查阅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自然通风分析报告、室内采光分析计算报告或现场检测报告、室外风环境分析报告及相关批文。46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评价方法为查阅规划设计总平面图、自然通风分析报告、室内采光分析计算报告或现场检测报告、室外风环境分析报告及相关批文,并核查现场。【评价项】通过分析报告或现场检测证明住区建筑布局满足室内外采光和通风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风速,<5m/s,风速放大系数<2,有利于夏季、过渡季自然通风,住区不出现局部漩涡和死角。且自然通风分析报告、室内采光分析计算报告或现场检测报告、室外风环境分析报告评级均为合格及以上。【达标判定】5●1●5“绿地率”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住区固碳能力的重要标志。根据我国住区规划实践,当绿地率达30%时可达较好的空间环境效果。该指标经综合分析住区建筑层数、密度、房屋间距的相关指标及可行性后确定。“绿地率”是指住区规划红线范围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该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各类绿地面积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道路红线内的绿地),其中包括满足当地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化,不包括其它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绿地率”应严格遵照重庆市规划局建设工程选址意见书执行,其绿地面积包括的内容和计算方法按《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执行。“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是住区内构建适应不同居住对象游憩活动空间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居民日常不同层次的游憩活动需要、优化住区空间环境、提升环境质量的基本条件。为此,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相关规定及住区规模一47般以住宅小区居多的情况,提出“人均公共绿地指标不低于1m2”的要求。公共绿地应采用集中与分散、大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以适应不同居住对象的要求。公共绿地应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以利于绿地内基本设施的设置和游憩要求。公共绿地应满足日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的绿地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规划设计中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是否达标,以及绿地布置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绿地的相关规定和相关批文要求。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审查规划设计和建成后的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指标是否达标,以及绿地布置是否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中有关绿地的相关规定和相关批文要求。【评价项】1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0%。2公共绿地应满足集中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人均公共绿地不低于1m2。【达标判定】满足【评价项】中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5●1●6植物的配置应能体现重庆地方特色,体现本地区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特色植物景观等方面的特点,同时,应采用包含48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绿化,以形成富有层次的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绿化体系。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小区植物品种不少于70种,本土植物不少于40种。绿化应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结构合理,以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乔木产生的生态效益远远大于灌木和草坪等产生的生态效益,不但可以改善住区的生态环境,还可为居民提供遮阳、游憩的良好条件。如果采用单一的、大面积的草坪,不但维护费用昂贵,生态效果也不理想。【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景观设计文件。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景观设计文件,核查实际栽种情况。【评价项】1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2小区植物品种不少于70种,本土植物不少于40种。【达标判定】满足【评价项】中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般项5●1●7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热岛”现象在49夏季出现,不仅会使人们高温中暑的机率增大,同时还会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增加建筑的空调能耗,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住区而言,由于受规划设计中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和水景设施、空调排热、交通排热及炊事排热等因素的影响,住区室外也有可能出现“热岛”现象。热岛强度的特征是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居中。年均气温的城乡差值约为1℃。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8:00~18:00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以1●5℃作为控制值是基于多年对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夏季气温状况的测试结果的平均值。规划设计阶段,应采用计算机模拟手段优化室外设计,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以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刻的温度分布情况,要求日平均热岛强度不高于1●5℃。【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热岛预测分析报告。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的评价方法为查阅住区的热岛分析报告并进行现场核实;查阅运行后的现场测试报告(仅针对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评价项】需具备以下证明:优化室外设计,或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室外热环境。以夏季典型时刻的郊区气候条件(风向、风速、气温、湿度等)为依据,分析住区室外1●5m高处的典型时刻的温度分布情况,满足日平均热50岛强度不高于1●5℃的要求,且分析报告评级为合格及以上。【达标判定】5●1●8建筑朝向的选择,涉及到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建筑用地情况等诸多方面,必须全面考虑。选择的总原则是:在节约用地的前提下,要满足冬季能争取较多的日照,夏季避免过多的日照,并有利于自然通风的要求。建筑朝向应结合各种设计条件,因地制宜地确定合理的范围,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要求。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时不能保证所有建筑均处于最佳或适宜朝向。当建筑采取东西向和南北向拼接时,必须考虑两者接受日照的程度和相互遮挡的关系,对朝向不佳的建筑可增加以下的补偿措施:1将次要房间放在西面,适当加大西向房间的进深。2在西边设置进深较大的阳台,不让太阳一晒到底,同时减小西窗面积,设遮阳设施,在西窗外种植枝大叶茂的落叶乔木。3严格避免纯朝西户的出现,并组织好穿堂风,利用晚间通风带走室内余热。【适用范围】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申报“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此项参评。【评价方法】申报“低碳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本条评价方法为查阅建筑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申报“低碳建筑竣工标识”、“低碳建筑标识”的建筑,本条评价方法为查阅建筑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并核查现场。【评价项】1建筑朝向接近南北向,居室夏季避免东、西向日晒。2提供相关设计文档证明通风的优化设计。513提供相关设计文档证明日照、采光方面的优化设计。【达标判定】5●1●9利用山地特色,合理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