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_第1页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_第2页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_第3页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_第4页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匠心是一种精神,匠心是一种品质“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目录课程导入基础梳理一二三四“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大/国/工/匠课堂小结随堂练习壹课程导入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导入新课我们看看课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是怎么讲的?【学习目标】1.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主要观点。2.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3.践行工匠精神。【学习重难点】1.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2.践行工匠精神写作背景“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本文发表于2016年劳动节前一天4月30日的人民日报。是对精神的积极回应。贰基础梳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重点字【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精湛】精深。【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重点词语挑剔(tī)精湛(zhàn)造诣(yì)雍容(yōng)臻于至善(zhēn)【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极致】最高境界;最大程度;极限。【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单的生活。【肺腑】肺部,泛指人的内脏。借指内心。【臻】达到(美好的境地)。【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冰心一片】即“一片冰心”,意指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薄,不求名利。出自《芙蓉楼送辛渐》。重点词语【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技进乎道】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浮躁】轻浮急躁。文中,作者首先阐明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然后分析论述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工匠精神的内涵,最后号召人们践行工匠精神。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第二部分(2-3):阐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第三部分(4):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第四部分(5):呼吁每个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1任务一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活动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在是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倡导工匠精神,对产品精雕细琢,才能经受住用户挑剔眼光的检验。2)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能够气质雍容、活力涌流。企业才有发展前途。3)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具有有健康的市场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国家的发展才能具有持续不竭动力。2任务二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活动2】阅读文章前3自然段,思考:工匠精神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4)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匠高超的人赋予器物以生命,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5)崇尚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2任务二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活动2】阅读文章前3自然段,思考:工匠精神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1)是雕琢技艺,追求高精尖的产品质量意识。2)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匠人素质。3)是对技艺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是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是对技艺、产品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是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是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是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4)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是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2任务二分析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活动3】阅读课文第4、5段,思考:01.工匠精神的内涵有哪些?02.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我们要对工匠精神有重足的认识。我们应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时代对工匠精神的迫切需要,认识工匠精神的历史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怎样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我们不必人人都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都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1)观点鲜明,持论严正。3任务三赏析文章的艺术特色【活动4】品读全文,研读讨论:本文在写法方面有什么特点?作者不仅论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意义和价值,还批评了社会上存在的浮躁风气和短视心态,澄清了对工匠精神的一些误解。如有人可能会说工匠同世界脱节,作者认为,匠人在方寸之间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刷新了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了人类文明的疆域;有人认为工匠精神是雕虫小技,作者却认为它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作者要求人们践行工匠精神,但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工匠,体现了论证的客观性。2)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首尾呼应。作者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结构完整严密。文章的开头说:“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结尾段说:工匠精神是企业的金色名片,“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都提及企业及产品,首尾呼应。3)语言精练整饬,文化色彩浓厚。文章使用大量成语,使语言简练,内涵丰富。排比句的运用使句式整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论述力量。引用或化用诗文名句,增强了文化色彩,如引用《说文》中的话,解释“匠”的含义,引用鲁迅《自嘲》诗中的“躲进小楼成一统”澄清对匠人的错误认识等。叁课堂小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课堂小结】文章分析了提倡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阐述了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习本文,重点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时代呼唤工匠精神(2-3)工匠精神的价值(4)工匠精神的内涵(5)呼吁践行工匠精神提出问题(总写)分析问题(分写)解决问题(总写)肆随堂练习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大/国/工/匠“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但仍存在大而不强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12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3【随堂练习】1.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在于树立匠心。树立匠心,既要弘扬优良传统,又要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开拓创新。2.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基础在于培育技能人才。3.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目的在于打造精品。【要点】以工匠精神

雕琢时代品质匠心是一种精神,匠心是一种品质“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授课人:XXX“大国工匠”潘从明全国劳动模范前言“你知道73吨小麦、15吨对虾,能交换些什么吗?”近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潘从明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不禁感慨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百废待兴的中国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不得不用这么多物资从国外换取仅仅500克铂族贵金属。这些贵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天宫升空,蛟龙下海,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这一个个大国重器,一旦缺少了它们都将无从谈起。”潘从明所说的铂族贵金属因其特有的导电、延展等性能,被用在导弹、卫星等装备和产品的核心装置上,是稀有的战略性新型材料。前言1958年,在甘肃河西走廊东部一个叫金川的小镇,我国地质工作者的探矿锤唤醒了沉睡亿万年的龙首山宝矿,探得储量位列全球第三的大型镍矿。“在65年的发展历程中,金川人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从聚宝盆里除去98%以上的矿渣,把1%左右的‘宝贝们’提取出来。”潘从明说,“我是一个幸运儿,有幸参与其中,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建设的神圣事业。”1自学成才的“土专家”CONTENT目录2练就掘金“绝技”3勇攀事业新高峰PARTONE自学成才的“土专家”011996年,从技校毕业的潘从明进入贵金属冶炼厂从事贵金属冶炼工作。“我国贵金属资源非常有限。你们只有用心学好技术,才能把这些宝贝提取出来建设祖国。”刚进厂,老师傅的一席教导,让潘从明既欣喜又惶恐。欣喜的是,自己即将面对一个五彩斑斓的贵金属世界,投身于产业报国的大中;惶恐的是,学铸造专业出身的他对此一窍不通,面临机遇同样充满挑战。道不变、志不改,不会就学!自此,一向要强的潘从明就和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一道道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相应的物料配比较上了劲。从堆积如山的矿渣中,提炼出藏身其中、含量极低的铂族贵金属谈何容易。仅仅涉及的800多个方程式,就令这个“门外汉”茫然而不知所措;更为棘手的是,其中七成以上问题无法从书本资料中找到答案,只能靠自己从实践中摸索。上班的时候,潘从明一有时间就抓紧向师傅请教,将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细节以及师傅们讲解的重点内容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下班后,他捧着“天书”一样的专业书籍一本一本啃,记下了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有道是勤能补拙。1年拿下蒸馏、9个月拿下铂精炼、6个月拿下钯精炼……很快,潘从明从同批进厂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贵金属冶炼的行家里手。一次,生产进入关键阶段,物料成分却发生了变化。继续干,怕出差错;不干,会影响后续生产进度。自学成才的“土专家”“按5.2公斤加。”正当师傅犯愁该加多少试剂合适的时候,潘从明拿出了自己计算的数据。看到大家疑惑的神情,他坚定地说:“我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算过了,不会错。”老师傅也从未遇到过类似情况,大家只能按潘从明的方法试试。没想到结果出来后,指标非常好,工友们不得不对眼前这个自学成才的“土专家”刮目相看。02PARTTWO练就掘金“绝技”钯冶炼技术水平低铂族金属钯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被应用于诸多涉及国家战略的尖端领域,而钯冶炼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战略物资保障的安全性。潘从明刚参加工作时,钯精炼仍然沿用上世纪80年代的传统工艺。铂钯经萃取分离后,需经过多步的还原、溶解等过程,才能衔接后续工艺,整套流程十分冗长,操作也很繁琐。潜心缩短钯的精炼周期在一遍遍的精炼过程中,潘从明常听到师傅抱怨:“钯的精炼周期实在太长了。”身为员的他听在耳里,急在心里,他说:“国家需要贵金属,作为党员就要带头攻下这个难关,这是关乎国家发展的大事,一刻也不能耽搁。”正是在这种坚定信念的影响下,潘从明一头扎了进去,潜心钻研了起来。一次翻阅书籍时,一则铜产品的冶炼方案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念头由此闪入潘从明的脑海:既然铜氨络合物可以用盐酸直接溶解,那么钯氨络合物呢?如果可以,是不是就能直接衔接后边的工艺从而缩短流程,解决钯精炼周期长这一难题?技术创新,简化钯的精炼流程有了想法后,潘从明立即付诸行动反复试验,然而却收效甚微。师傅也对他说:“放弃吧,我干了快一辈子了,也没见过谁用酸将钯盐溶解过。”但潘从明不肯放弃,苦苦寻找突破的方法。他尝试调整酸的加入方式、浓度等,并在加酸的过程中一点一点不断加温,终于,在煮沸的那一刻,钯盐完全溶解了!这一刻,潘从明的心情也如沸腾的溶液一样沸腾起来。他的技术创新,简化了钯的精炼流程,极大地减轻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初尝技术改进喜悦的潘从明从而更加痴迷于学习,继续向着一个又一个生产难题发起进攻。颜色判断法从液体中提取贵金属需要经过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控制指标都会让液体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深红色—紫红色—血红色—黄红色……借助一双敏锐的眼睛,他在浑浊的液体中,观察着其中极其微妙的色彩变化,甄别和捕捉着那些若隐若现的贵金属分子。同时,创新依靠团队,需要人才。26年来潘从明凝聚合力,发扬员团结奋斗的精神,带领团队在一次次艰苦攻关中砥砺前行,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数万次的反复试验,潘从明团队研发出了一套稳定可靠、经济环保的新型贵金属提取工艺。经过改良,冶炼提取次数比过去缩减了一半,颠覆了沿用30多年的传统工艺,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颜色判断法”作为铂族金属精炼师的绝技与绝活,被电视台新闻联播“大国工匠”栏目向世界推广,潘从明也因此成为仅凭溶液颜色就能准确判断99.99%产品纯度的传奇工匠。03PARTTHREE勇攀事业新高峰“我国铂族金属内部原料中贵金属含量贫乏,而且成分极其复杂,杂质元素高达20多种,是世界之最,提纯难度极大。”潘从明说,从金川镍矿渣中提纯一克贵金属,要经过反复提纯精炼,如果没有一套先进的提纯工艺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同时,作为性资源,国外同行对贵金属核心提取工艺相关信息进行技术封锁,可以借鉴的资料少之又少,导致贵金属全萃取工艺始终难以完善。潘从明牢记毛泽东同志的教导:“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他想,高精尖技术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书本上找不到的答案,那就自己琢磨;书本上没有的化学方程式,那就根据经验自己来写。打通贵金属全萃取工艺潘从明主动承担起《金川铂族金属高效分离与精炼新工艺研发与应用》科研创新项目,经过近3年的反复试验探索,终于彻底打通了贵金属全萃取工艺,增补了国内外技术空白。“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萃取溶液时不得不采用的化学沉淀提取方法污染大、金属回收率低,有很大局限性。潘从明带领大家重温了关于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有关论述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大家聚力攻关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提升萃取工艺的水平,潘从明和同事们没少想办法,但屡试屡败。在前进中学习,在困难中坚持,在失败中爬起,无数次的挫折并没有让潘从明停止探索的脚步,他把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摆在床头当作睡前读物,坚信一定能从中找出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晚上,潘从明无意间翻阅笔记时突获灵感,由此萌生了新思路。走向国家最高科技奖台此后,潘从明带领工友们经过近2000次反复试验研究,最终筛选搭配出了合适的试剂和与之匹配的工艺。2020年1月,由潘从明主创的《镍阳极泥中铂钯铑铱绿色高效提取技术》成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由此成为西部地区首位获此殊荣的一线产业工人,实现了走向国家最高科技奖台的“工匠梦”。多年来,潘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