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知识点串讲)-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专题0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单元总结】一、单元阶段特征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政治上,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随着“一五”计划的开展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思想下的社会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外交上,废除旧中国一切不平等条约,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础上,同苏联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以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积极出席国际会议,参与讨论和解决国际事务,发挥大国作用。重返联合国,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破冰。科技文艺上,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文艺发展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补充;科技建设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需要。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络,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具体表现【思维导图】【知识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1-30日(2)地点:北平(3)内容:①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②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作用)等几个重要文件;③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1)时间:1949年10月1日(2)内容: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②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③周恩来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④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3、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4、伟大意义(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肃清反革命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土地改革(1949年-1953年春)(1)背景: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2)过程: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3)结果:①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7亿亩土地;②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3、稳定物价(1)背景:①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②国家财政困难;③投机商人乘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手段:①“银元之战”;②“米棉之战”。(3)结果: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结束了连续十几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4)发展: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4、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1)背景:①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2)经过: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②经过5次战役,中朝军队把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③1953年7月,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3)意义: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造就了国内前所未有的团结统一和社会稳定。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三大外交方针(1)三大方针:①“另起炉灶”;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③“一边倒”。(2)结果:①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②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芬兰先谈判再建交;③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2、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坚持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中印谈判中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2)联合确认:1954年6月,在日内瓦会议休会期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3)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4、“求同存异”方针(1)会议:1955年4月,印度尼西亚万隆亚非会议;(2)提出: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3)成果: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从1954年9月至1956年,中国与挪威、南斯拉夫、阿富汗、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经济基础(1)总路线: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三大改造: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一五计划:到1957年,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4)意义: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政治制度(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政治制度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与在此前后发展确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思想引领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在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力图摆脱苏联,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6):1、建设条件:(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①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②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3)外部因素——苏联教训(客观影响)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4)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政策指导——中共八大(良好开端)①召开背景:全面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制定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哦基本任务。②主要内容:A.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B.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③历史影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但由于时代局限性,八大政策并未真正实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2、两大失误:(1)错误指导:①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反冒进”思想的出现。②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2)具体表现:①人为的发展生产力——大跃进运动的出现(1958年):A.农业方面: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虚报谎报,“共产风”B.工业方面:片面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大练钢铁,“追赶超”②人为的改变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A.特点:一大:公社规模和经营范围大;二共:集体化、公有化程度高。B.评价:政社合一,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合中国实际,挫伤了农民积极性,破坏了国民经济的发展。(3)经验教训: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足,忽视客观规律,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急于求成,造成经济建设方针的严重失误。3、政策调整:(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发展。(2)概况:1960年东冬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3)结果:1962年下半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二.“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1966.5—1976.10)1、原因:(1)直接原因:“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2)便利条件:个人专断和个人独裁的不断发展(3)重要原因: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蛊惑(4)主观原因: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错误的思想认识(5)历史原因:苏联的影响、探索的失误、传统的思想2、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3、过程:(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2)1967年年初:“一月风暴”(3)1969年春夏:“批、斗、改”运动(4)1971年9月:九一三事件——文化大革命从理论上破产(5)1972、1973、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整顿——国民经济形势好转,1973年完成或者超额完成计划指标,1975年主要工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提高。(6)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7)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4、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5、影响:(1)经济上:中国经济直接损失达5000多亿元;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积累过高、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出现困境);交通阻塞严重。(2)政治上:政治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背离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三大民主制度,统一战线被破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3)文艺科教上:大量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科学、文化、教育瘫痪,精神生活单调,文学艺术凋零,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科技文教断代,使中国丧失了追赶世界的大好机遇。(4)人民生活上:水平低下、文化生活单调。三.伟大的建设成就——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1949——1966)1、具体成就:(1)工业方面: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等各个方面,为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2)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3)外交方面:70年代外交局面取得新突破,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等。(4)其它方面:物质生活、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文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了先进人物。2、深远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重点突破】1.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及意义(1)成就赢得三次建交高潮: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友好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苏联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二阶段,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并在同它们加强政治和经济合作中大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随着中国同法国的建交,中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也取得了进展。第三阶段为70年代,面对新的形势,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并提出从日本到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团结“一大片”,以对付苏联霸权主义的挑战。中国坚决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同时大力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关系。1972年2月,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取得重大突破。随着1971年10月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出现了第三次同中国建交的高潮。(2)意义①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②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本国的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③不断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促进了国内经济、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④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毛泽东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毛泽东时期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中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创造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国体上,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确立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结构形式上,确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在单一制国家中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政党制度上,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二,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积极成果,为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是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二是阐明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理论原则,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提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提出关于两类矛盾的学说,提出在政治生活中判断是非的标准。三是制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三,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四,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和安全,为进行建设事业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3.如何正确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有许多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写的,但仍然是我们必须经常学习的。这不但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而且是因为这些著作中包含的许多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现在和今后对我们都具有重要的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