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多元一体 B.领先世界 C.范围广泛 D.历史悠久〖答案〗A〖解析〗根据“以中原为核心……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可知,中华文明在多个地域起源,本身又是一个以中原为核心的完整的个体,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范围广泛的特点,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A项。2.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息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夏启此举旨在A.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伦理 B.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宣扬其“敬天保民”的思想 D.强化鬼神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答案〗B〖解析〗材料“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体现的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誓词是借助天命而为之,主要是为了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B正确;君主专制是秦始皇首创,A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3.西周崇尚军礼,以礼、仁、德、信为原则,强调“鸣鼓而战”“正大不诈”;东周诡诈战法被普遍运用,偷袭、出奇、设伏等军事行为受到推崇。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尚未成为主流思想B.社会变革影响价值取向变化C.宗法礼乐制度已然不复存在D.诸侯争霸削弱周天子的权威〖答案〗B〖解析〗从西周到东周,由崇尚军礼到诡诈战法被普遍运用,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和信仰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价值取向的变化,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儒家思想和诸侯争霸无关,排除AD;“不复存在”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4.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主题手抄报,备好了以下素材,请选择出与这一主题相符的()①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②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③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A.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B.轻徭薄赋,约法省禁C.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D.分设刺史到13个州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政治上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D项分设刺史到13个州部属于汉武帝时期政治上加强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题意,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尚书令作用提升,东汉时期,尚书台的作用增强,且尚书令和尚书台作用的上升属于加强专制主义,并非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轻徭薄赋和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5.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可知,北朝胜于南朝的原因在于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在材料信息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6.某史学家指出,宋代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简单地说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下列可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 B.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C.改革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D.发展工商业以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可知,宋代以消极的方式,设计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造成地方实力较弱,难以抵御少数民族进攻,B项正确;采取措施抵御少数民族政权进攻,属于较为积极的方式,排除A项;宋代改革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属于较为积极的方式,排除C项;发展工商业只可以富国,强兵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下列属于他们所作的努力的是()A.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C.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D.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可以看出是宋朝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思想,排除A项;“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反映的是宋朝时期社会阶层观念的淡化,排除B项;“反对重农抑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8.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君主专制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正确;A是根本原因,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明朝,排除。故选B。9.如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政策 B.赋税政策 C.政治形势 D.自然灾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体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如东汉末年、安史之乱等时期下降,而唐朝前期、北宋时期和明清等时期上升,说明经济指数发展变化主要受政治形势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东汉末年、隋朝末年和安史之乱等历史时期并没有明显的土地、赋税政策变动,AB两选项错误;自然灾害会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指数,但在生产力水平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并不是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因素,D选项不符合题意。10.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在《中国总论》(1848年出版)书中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在世界史中,一个非基督教的君主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这是唯一的一个实例。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这段描述A.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烟决策B.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辩护C.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大加赞赏D.对中国禁烟运动横加指责〖答案〗A〖解析〗从材料“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可以看出作者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烟决策,故D项错误,A项正确。这段材料是对禁烟的肯定而非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辩护,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肯定的是道光帝而非林则徐,故C项错误。1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魏源 B.曾国藩 C.郑观应 D.康有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情况,其中就包括政治制度等情况,因此有此评价,故A正确;曾国藩并未主张学习西方政体,排除;郑观应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CD排除。故选A。12.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士报》称;“清帝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该战争产生的后果是A.中国的社会形态开始变化 B.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材料“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是对甲午中日战争影响,这次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排除A项;B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排除;D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B.以温和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C.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答案〗A〖解析〗根据“失败了的‘光荣革命’”可得出,其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革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正确;B项只是强调其是“光荣革命”,没有突显出其失败的主旨,排除B;CD项与“失败”的主旨不符合,排除。14.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 D.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可知,陈独秀认为民主和科学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用在中国也可以改造中国社会,反映了其目的在于改造社会,D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且材料信息与中国文化复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郁达夫曾经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其言论表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D.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答案〗D〖解析〗题干中强调了五四运动最大成功是“个人”的发现,“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表明五四运动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对个人主体意识提升的作用,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在题干信息未体现,A、B、C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BC;故选D项。16.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这说明()A.意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B.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C.确立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客观分析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情的基础上,认清了革命的敌人,从而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更改了中共一大不符合国情的革命纲领。这说明实事求是地进行革命策略调整,B项正确。1922年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A项;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1922年时国共尚未合作,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与实践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答案〗(1)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认识:①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③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⑤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认识。(1)从材料一中的“……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一处可以看出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从材料二中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处可以看出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该题属于相对开放的试题,在回答时要注意所谈认识要紧紧围绕本题的中心思想——戊戌变法作为现代化起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不可以一味地乱谈,具体例如:①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③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⑤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阐述: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据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推动汉唐社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概括得出论点: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在阐述过程中主要结合汉朝的政治制度建设及这些制度对巩固汉朝统治的作用、唐朝的政治制度建设及这些制度对巩固唐朝统治的作用进行阐述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19.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材料一(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1911年《军政府宣言》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1912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答案〗(1)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局限:此时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还没有提到反帝国主义。(2)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承认不平等条约;1924年他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解析〗(1)宗旨:根据材料一中“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等信息可知,民族主义的宗旨是推翻清政府统治。局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2)区别:对比材料二中“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材料三中“一切不平等条约……皆当取消”可知,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承认帝国主义在中国已取得的特权和不平等条约,1924年则明确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历史因素: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具体分析可知,影响孙中山思想转变的主要历史因素是,斗争的屡次失败,孙中山接受苏俄的建议与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了带有反帝反封建内容的新三民主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受气候、棉花生产特性等自然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主要产区集中于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浙江、江苏、陕西等省。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如1914年,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为4124千亩.1937年增至12760千亩。近代中国棉花的消费对象主要是.上海、天津、汉口以及华北4省的华商纱厂、日本纱厂以及日本本土纱厂。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由此可见,棉花种植所引发的农村经济结构变动是区域性的。——摘编自王建《市场导向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材料二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民国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有利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植棉改良行动进行评价。〖答案〗(1)有利条件: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近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交通便利。
(2)评价:传播传播植棉改良知识,引入并推广了优良品种,提高了棉花的产量,有助于棉花种植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改良行动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
〖解析〗(1)有利条件:根据材料“民国时期,这些省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可知,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原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近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根据材料“这一时期新增的棉花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毗邻纱厂或近代交通线的地方,如山东棉花种植集中在黄河以北、小清河流域、津浦沿线一带”可知,交通便利。(2)评价:根据材料“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一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可知,传播传播植棉改良知识,引入并推广了优良品种,提高了棉花的产量,有助于棉花种植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改良行动不能从根本上挽救中国。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长: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华文明起源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多元一体 B.领先世界 C.范围广泛 D.历史悠久〖答案〗A〖解析〗根据“以中原为核心……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可知,中华文明在多个地域起源,本身又是一个以中原为核心的完整的个体,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点,A项正确;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范围广泛的特点,排除C项;D项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D项。故选A项。2.夏启发兵讨伐有扈氏,大战于甘。战前,启作《甘誓》,称“有扈氏,威侮五行,息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夏启此举旨在A.维护君主专制的政治伦理 B.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C.宣扬其“敬天保民”的思想 D.强化鬼神在人们心中的神秘感〖答案〗B〖解析〗材料“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体现的是夏启讨伐有扈氏的誓词是借助天命而为之,主要是为了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威性,B正确;君主专制是秦始皇首创,A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3.西周崇尚军礼,以礼、仁、德、信为原则,强调“鸣鼓而战”“正大不诈”;东周诡诈战法被普遍运用,偷袭、出奇、设伏等军事行为受到推崇。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尚未成为主流思想B.社会变革影响价值取向变化C.宗法礼乐制度已然不复存在D.诸侯争霸削弱周天子的权威〖答案〗B〖解析〗从西周到东周,由崇尚军礼到诡诈战法被普遍运用,说明传统的礼乐制度和信仰遭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价值取向的变化,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与儒家思想和诸侯争霸无关,排除AD;“不复存在”的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4.某同学设计了一份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主题手抄报,备好了以下素材,请选择出与这一主题相符的()①任用酷吏治理地方②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③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A.扩大尚书台的权力 B.轻徭薄赋,约法省禁C.尊奉黄老无为思想 D.分设刺史到13个州部〖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武帝时期(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实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政治上任用酷吏治理地方,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思想上接受董仲舒建议,尊崇儒术,D项分设刺史到13个州部属于汉武帝时期政治上加强对地方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符合题意,D项正确;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尚书令作用提升,东汉时期,尚书台的作用增强,且尚书令和尚书台作用的上升属于加强专制主义,并非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轻徭薄赋和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5.钱穆先生在多种论著中谈到“北朝胜于南朝”:“(北朝)到底很快便建立起一个统一政府来。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据此可知,北朝胜于南朝在于()A.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 B.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C.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 D.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而且这一个政府,又不久便创设了许多极合传统理想的新制度……将来全都为隋唐政府所效法与承袭”可知,北朝胜于南朝的原因在于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反映的是自身体制的不断创新,“民族交流趋势的凸显”、“皇权与世族相互依赖”、“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在材料信息中均没有体现,排除A、C、D项。故选B项。6.某史学家指出,宋代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简单地说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下列可佐证这一说法的是()A.加强对少数民族政权的防御 B.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C.改革科举制度扩大统治基础 D.发展工商业以富国强兵〖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应当说是以消极的方式,防止统治出现弊病”可知,宋代以消极的方式,设计中央集权制度。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地方权力,强干弱枝,造成地方实力较弱,难以抵御少数民族进攻,B项正确;采取措施抵御少数民族政权进攻,属于较为积极的方式,排除A项;宋代改革了科举制,扩大了统治基础,这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属于较为积极的方式,排除C项;发展工商业只可以富国,强兵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7.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下列属于他们所作的努力的是()A.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B.“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C.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D.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可以看出是宋朝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的方法论,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思想,排除A项;“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反映的是宋朝时期社会阶层观念的淡化,排除B项;“反对重农抑商”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8.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君主专制 B.“文字狱” 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B正确;A是根本原因,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在明朝,排除。故选B。9.如图是根据付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而成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影响图中经济发展指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政策 B.赋税政策 C.政治形势 D.自然灾害〖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体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如东汉末年、安史之乱等时期下降,而唐朝前期、北宋时期和明清等时期上升,说明经济指数发展变化主要受政治形势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东汉末年、隋朝末年和安史之乱等历史时期并没有明显的土地、赋税政策变动,AB两选项错误;自然灾害会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指数,但在生产力水平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并不是造成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因素,D选项不符合题意。10.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在《中国总论》(1848年出版)书中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在世界史中,一个非基督教的君主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这是唯一的一个实例。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也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这段描述A.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烟决策B.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辩护C.对林则徐虎门销烟大加赞赏D.对中国禁烟运动横加指责〖答案〗A〖解析〗从材料“宁愿销毁损害他的臣民的东西,而不愿出售它来装满自己的腰包”可以看出作者充分肯定了道光皇帝的禁烟决策,故D项错误,A项正确。这段材料是对禁烟的肯定而非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辩护,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肯定的是道光帝而非林则徐,故C项错误。11.某学者曾说:“他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位学者评价的是A.魏源 B.曾国藩 C.郑观应 D.康有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魏源的著作《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历史地理情况,其中就包括政治制度等情况,因此有此评价,故A正确;曾国藩并未主张学习西方政体,排除;郑观应和康有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CD排除。故选A。12.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士报》称;“清帝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该战争产生的后果是A.中国的社会形态开始变化 B.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 D.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答案〗C〖解析〗材料“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是对甲午中日战争影响,这次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排除A项;B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排除;D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是八国联军侵华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光荣革命”,是一场失败了的“光荣革命”。该观点主要着眼于辛亥革命A.没有从根本上使中国社会转型 B.以温和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C.使中国开始走上民主共和之路 D.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答案〗A〖解析〗根据“失败了的‘光荣革命’”可得出,其强调的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改革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A项正确;B项只是强调其是“光荣革命”,没有突显出其失败的主旨,排除B;CD项与“失败”的主旨不符合,排除。14.陈独秀认为,五千年来,中国文化本质上是畸形的文化,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那么也一定能帮助中国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他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旨在()A.宣传民主科学思想 B.推动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C.推动中国文化复兴 D.启迪民众思想以改造社会〖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既然民主和科学能把西方引到高度发达的社会……主张以科学改造中国社会”可知,陈独秀认为民主和科学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那么用在中国也可以改造中国社会,反映了其目的在于改造社会,D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反对旧道德,且材料信息与中国文化复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郁达夫曾经说道:“五四运动的最大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其言论表明五四运动A.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C.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 D.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答案〗D〖解析〗题干中强调了五四运动最大成功是“个人”的发现,“晓得为自我而存在了”,表明五四运动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意识,D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五四运动对个人主体意识提升的作用,促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增强了民众的民族自信、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在题干信息未体现,A、B、C项说法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BC;故选D项。16.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这说明()A.意识到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 B.实事求是进行革命策略调整C.确立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 D.总结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并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在客观分析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国情的基础上,认清了革命的敌人,从而在中共二大上提出了符合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更改了中共一大不符合国情的革命纲领。这说明实事求是地进行革命策略调整,B项正确。1922年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A项;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1922年时国共尚未合作,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是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后提出与实践的,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影响。〖答案〗(1)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认识:①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③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⑤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的理解和认识。(1)从材料一中的“……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一处可以看出材料一着眼于思想观念,认为戊戌变法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从材料二中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处可以看出材料二着眼于政治体制,认为戊戌变法触动了封建专制体制,为建立现代国家做出了有益尝试,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2)该题属于相对开放的试题,在回答时要注意所谈认识要紧紧围绕本题的中心思想——戊戌变法作为现代化起点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不可以一味地乱谈,具体例如:①促进了民主意识的觉醒和爱国运动的发展;②有利于中国经济、政治的近代化;③在当时的中国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⑤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这种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一个时期调整得快一点,整个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也就会快一点。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据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阐述: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围绕材料,结合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具体史实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据材料“政治体制、政治机构适时的调整,是政府活力的表现,也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和“这在汉武帝时期、唐前期表现得尤为突出”及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推动汉唐社会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而概括得出论点:汉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在阐述过程中主要结合汉朝的政治制度建设及这些制度对巩固汉朝统治的作用、唐朝的政治制度建设及这些制度对巩固唐朝统治的作用进行阐述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汉唐时期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制度建设,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上实行中外朝制度,任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人为中朝官,形成了决策和执行的两套行政机构,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地方上,实行推恩令和刺史制度,解决了王国问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选官用官方面,汉朝实行察举制,重视官员品行,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构建。唐朝时期,三省六部制度走向成熟,三省之间相互牵制,既加强了君主专制,又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科举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加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综上所述,汉唐时期进行一系列制度建设,推动了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19.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材料一(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1911年《军政府宣言》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 2024年柔性树脂版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法律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三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集锦
- 2024年车辆购买协议模板
- 2024限量啤酒销售协议模板
- 2024年度日本商业协议模板集锦
- 2024企业间紧急无偿借款协议样本
- 2024年度毕业生见习就业协议范本
- 公园保洁服务投标方案
- 食品保质期延长技术研究
- 初中数学试题大全(六十九)尺规作图难题
- 2024-2030年中国索道缆车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经营模式分析报告
-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2024-2025学年达标测试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 SHT+3413-2019+石油化工石油气管道阻火器选用检验及验收标准
- 09BJ13-4 钢制防火门窗、防火卷帘
- 初二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上册期中测试试题及答案
-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单身证明书12篇
- 备战2024年高考英语考试易错点12 名词性从句(4大陷阱)(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