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高一上期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高一上期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高一上期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高一上期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高一上期1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公元963年起,宋朝推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使文臣逐渐掌握地方权力;并规定当地人不得在当地做官,而是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州县官。此举旨在()A.加快文化发展 B.分散地方权力C.防范地方割据 D.减轻财政负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推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使文臣逐渐掌握地方权力;并规定当地人不得在当地做官,而是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州县官”可知,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并不涉及文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文臣掌握地方权力,并未提及分散地方权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财政,排除D项。故选C项。2.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宋代这些变化()A.使官僚素质下降 B.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C.降低了行政效率 D.阻碍了学校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与“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革科举制,加快了社会流动,许多出身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B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选拔者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使官僚素质下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科举制选拔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效率”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宋代改革科举制后,学校教育发展进一步发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3.西夏永安年间(1098—1100年),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乎儒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这两位官员争论的本质是()A.国家统一之争 B.专制集权之争 C.社会转型之争 D.主流思想之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夏(中国)。材料中的御史中丞薛元礼强调重视儒学,以文治国,其实质是学习汉族封建制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则仍坚持以武立国,固守传统的游牧传统,所以,二人争论的本质是社会转型之争,C项正确;国家统一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西夏汉化趋势”,而专制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主流思想之争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时朝廷建库房两个事例。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时间缘由建库房数/座元丰元年(1078年)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32元丰五年(1082年)“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20A.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B.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旨在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 D.助推朝廷财政状况好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政府因为收取“摘山煮海等利”和“苗役羡财”而增加了财政收入,为了存放这些钱财,朝廷共修建了52座库房,D项正确;修建库房的目的是存放钱财,并非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大大发展手工业的信息,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5.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A.与实践结合紧密 B.是早期白话小说C.作者都来自民间 D.深受理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说明元杂剧与实践结合紧密,A项正确;宋代的话本是早期白话小说,元杂剧不是早期白话小说,排除B项;“作者都来自民间”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理学对于元杂剧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6.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A.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 B.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C.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 D.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的倭患和抗倭斗争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关于筹海、海防的撰述,这说明明代的抗倭斗争影响深远,A项正确;“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海防撰述传统的持续,据此得不出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的,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明朝抗倭斗争影响”,所述不是海洋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所示为部分徽商的言行。这说明徽商()歙县人许承尧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徽商张佩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盛泽镇东肠圩建立了新安义学,以课徽商子弟读书A.在各商帮中实力最强 B.重视发展慈善事业C.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 D.热衷从事民间教育〖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徽商谈到的“义庄”和建立的“义学”都属于慈善事业,这说明徽商重视发展慈善业,B项正确;材料中缺乏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比较信息,排除A项;“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徽商重视发展慈善事业,排除C项;建立“义学”属于慈善事业,但这并不等于徽商热衷从事民间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亿亩人均耕地/亩1753年1.037.086.871766年2.107.413.531784年2.867.172.511812年3.627.061.95A.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D.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期(中国)。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人地矛盾日益显露,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情况,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状态下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无法断定清朝中期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的信息,所以无法推断出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排除D项。故选C项。9.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B.垄断现象较为严重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生产融资较为普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后期(中国)。据材料“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反映的是瓷商通过融资垄断了瓷器,即制瓷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B项正确;材料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制瓷业的资本来源和销售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说的是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没有体现普遍,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代时,小说仍为一般文人所不齿。冯梦龙则不然,并将其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取名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让它们发挥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冯梦龙这一做法()A.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B.说明小说服务于统治的需要C.彻底改变了文学主流形态 D.有利于推动小说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冯梦龙的小说集有着劝喻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这一做法有利于推动小说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市民阶层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统治阶层有何需要才促使冯梦龙的小说有如此的用意,排除B项;彻底改变了文学的主流形态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魏源在《圣武记·武事余记》“议武五篇”之“军政篇”中称:“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这说明魏源()A.未能突破“贵华夏,贱夷狄”观念 B.努力推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借助传统文化探索御辱之道 D.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总结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现状提出抵御外来侵略的策略——“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这说明魏源借助传统文化探索御辱之道,C项正确;材料主旨“救亡图存”,“贵华夏,贱夷狄”主要表述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努力推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的是林则徐,而不是魏源,排除D项。故选C项。12.1858年,清政府在准备与英、法等国会商通商税则时,两江总督何桂清建议,会商税则和通商章程时,“不准(其)将内地货物即在内地各口往来运销”,如此则“小民衣食有资,大局尚可维持”。这说明何桂清()A.主张武力抵抗侵略 B.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固守传统外交理念 D.力图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不准(其)将内地货物即在内地各口往来运销’,如此则‘小民衣食有资,大局尚可维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何桂清主张保持内地的经济发展,限制外国商人的经济往来,这说明其主张维护国内经济秩序,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近代经济”,而“主张武力抵抗侵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打破,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固守传统外交理念”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诗句。这些诗句反映出()安得雨连朝,一为兵戈洗《西坡寓斋作》读到新诗怀旧雨,兵戈无处问平安《读润生纪难草书,此代跋,兼寄澹斋》A.太平天国重视军事 B.民众渴望社会稳定C.太平天国逐渐衰败 D.农民阶级思想保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安得雨连朝,一为兵戈洗”“读到新诗怀旧雨,兵戈无处问平安”可知,诗句阐明了民众对于战事的反感,渴望社会稳定安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对于战事的态度,并未反映太平天国政权对于军事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太平天国政权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对于战事的态度,并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统计,1862—1895年洋务派创办的各类学堂有20余所。这些学堂不太重视四书五经,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技术的能力。据此可知,这些学堂的创办()A.导致科举制度遭到废除 B.代替了传统教育体系C.服务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D.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62—1895年洋务派创办的各类学堂有20余所。这些学堂不太重视四书五经,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技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建立学堂其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可知其服务于洋务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科举制度遭到废除”在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代替了传统教育体系”夸大了洋务学堂的作用,排除B项;洋务学堂创办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而不是“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所示为19世纪末俄国部分报纸的内容摘编,俄国此举意在()时间报纸名称内容1894年10月彼得堡报纸“俄不如合英、法二国剖分而食之”1895年年初《新闻报》鼓吹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新时代》“在横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建成以前,我们现有的边界绝不是固定不变的界线……为什么俄国就不能在太平洋沿岸取得一个立足之地”。A.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C.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政府 D.营造瓜分中国的舆论氛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与“为什么俄国就不能在太平洋沿岸取得一个立足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媒体上打造瓜分中国以及殖民扩张的舆论,其目的是营造瓜分中国的舆论氛围,D项正确;德国抢占胶州湾,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不是俄国,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俄国的扩张”,而“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政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所示为1900年上半年有关义和团的记述。据此可知,义和团()四月直隶涞水义和拳(义和团)焚教堂及教民房屋毁琉璃河、长辛店铁路五月毁丰台铁路清廷命聂士成派队伍保护卢保、津卢两路电线、铁道A.盲目排外 B.拒绝招抚 C.扶清灭洋 D.势力强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涞水义和拳(义和团)焚教堂及教民房屋”与“毁丰台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破坏教堂与铁路等一切与西方有关的实物,这体现义和团盲目排外的特点,A项正确;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其成因接受了清政府的招抚,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义和团是民间组织,势力有限,“势力强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明人批注曰:“元末各省专恣不相救援,以底于亡。大明革省立布政司,与公言相合云。”——摘编自[元]程钜夫《雪楼集》材料二程钜夫所言行省官“骄倨纵横,无敢谁何”“伸缩由己”的情形,仅适合于某段时期。若以此概言元代的行省,未免有失偏颇。从“今江南平定已十五余年”可以窥知,该文撰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左右。此前,忙古台、阿里海牙分别专权于江浙、湖广二行省,程钜夫所言大抵符实。但此后,行省官不复是“无敢谁何”“伸缩由己”了。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代行省权力的演变,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实行行省制的意义。〖答案〗(1)演变:初期,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至元二十八年后,行省权力受到削弱;在元末,行省权力有所提升。原因:行省制度的完善;社会治理的需要;中央集权的发展。(2)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为后世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一“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与材料二“此前,忙古台、阿里海牙分别专权于江浙、湖广二行省,程钜夫所言大抵符实。”可知,在元朝初期,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根据材料二“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元二十八年后,行省权力受到削弱,形成“大而不专”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在元朝末年。行省的权力有所提升。综合以上可知,元代行省权力的演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的完善;根据材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治理的需要;根据材料二“ 但此后,行省官不复是‘无敢谁何’‘伸缩由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的发展。综合以上可知,演变的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并且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后世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的边疆治理思想主要是在朱元璋时期确立,此后诸帝未有大的变动。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最大的特点在于: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明朝集聚重兵防守北方“重北轻南”不同,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另外,明朝前期为了解决元末战乱所造成的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的问题,强制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而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这推动了西南边疆的移民活动和边疆开发。同时,明朝统治者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模糊而又弹性的边疆观念。而到清朝,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摘编自杨永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思想之比较》材料二清前期疆域辽阔,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创新出东北和西北内容不同的军府制度。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清前期对疆域及对边疆的有效管控上也基本定型,对之后中国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政府“内中国,外夷狄”的传统偏见很淡漠,只积极致力于“华夷一家”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收纳边疆各地,践行完成着“大一统”的传统治边思想,与此同时,清朝的统治政策也带有局限性,如民族压迫、禁止满汉通婚等。清前期带有中国“居天下之中”的自大心理,对边疆的统一与治理便是依据这样的理念,只顾内部的管理与防范,在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督促开垦,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但是与之前的汉唐等几代相比,清初统治者更多的是着眼于稳定,视发展为其次。这也使得清代时边疆与内地省份的发展并不同步,并最终渐渐落后于内地省份。——摘编自孙守朋、乔金航《浅论清代前期的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策略与明朝相比有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答案〗(1)变化:清朝对外政策的闭关自守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北部边疆防御的重点由国内游牧民族转向国外的沙俄;清朝在统治后期与前期相比治边策略有明显变化,走向软弱投降;对待向边疆地区移民问题由明朝的强制转向因势利导;清朝对待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展开了交涉和斗争。(2)特点:治边方略内容丰富,因俗而治;“大一统”思想定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奉行“华夷一家”观念;治边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边疆地区重防范,轻开发。〖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可得出清朝对外政策的闭关自守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清朝在统治后期与前期相比治边策略有明显变化,走向软弱投降;根据材料“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可得出北部边疆防御的重点由国内游牧民族转向国外的沙俄;根据材料“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可得出对待向边疆地区移民问题由明朝的强制转向因势利导;根据材料“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可得出清朝对待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展开了交涉和斗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创新出东北和西北内容不同的军府制度”可得出治边方略内容丰富,因俗而治;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清前期对疆域及对边疆的有效管控上也基本定型,对之后中国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清朝的统治政策也带有局限性”可得出“大一统”思想定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奉行“华夷一家”观念;治边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材料“清初统治者更多的是着眼于稳定,视发展为其次”可得出对边疆地区重防范,轻开发。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剧作家魏明伦说,过去说“康乾盛世”,其实那是自封的,是当时的御用文人拍马屁的说法。他们夸大了康乾时期在经济复苏、疆土开拓方面的业绩。事实上,每个朝代的开始都有一段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然后是腐败,走向衰落,这是朝代更迭的规律。康乾时期当然有其繁荣的一面,但远没有唐朝的思想开明,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负面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康乾时代对统治者而言可能是盛世,而对人民来说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摘编自《“康乾”不应称“盛世”》根据材料,概括魏明伦对“康乾盛世”'的说法表示异议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魏明伦说法的认识。〖答案〗原因:“康乾盛世”之说夸大了统治者的业绩;每个朝代的初期都有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康乾时期思想文化专制严重;康乾时期人民处境艰难。认识:魏明伦勇于质疑传统观点的精神值得肯定;质疑“康乾盛世”的有些理由符合史实,但是对康乾时期存在的负面现象过于夸大;不能因存在一定的朝代盛衰规律就否定“康乾盛世”的客观存在。〖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清朝前中期的中国。原因:可根据材料“他们夸大了康乾时期在经济复苏、疆土开拓方面的业绩”可得出“康乾盛世”之说夸大了统治者的业绩;根据材料“每个朝代的开始都有一段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可得出每个朝代的初期都有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根据材料“清朝最突出的是思想禁锢,其对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是空前的”可得出康乾时期思想文化专制严重;根据材料“对人民来说则是非常残酷的灾难岁月”可得出康乾时期人民处境艰难等。认识:根据材料主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明伦对“康乾盛世”的说法表示异议,这体现出了魏明伦勇于质疑传统观点的精神;质疑“康乾盛世”的有些理由符合史实,但是对康乾时期存在的负面现象过于夸大;不能因存在一定的朝代盛衰规律就否定“康乾盛世”的客观存在。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帝、后(慈禧)两党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光绪帝决定利用不断高涨的维新运动来推行新政。1898年6月11日,他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光绪帝命康有为参赞新政,并任命谭嗣同、刘光第等帮助主持变法事务。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矿务铁路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还开办邮政,编制国家预算。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军事方面:裁减旧式军队,训练海陆军。文教方面:改科举,废八股;设学堂,学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自由创立报馆和学会;派留学生出国。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外,其他督抚大都推诿敷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经过变法宣传和百日新政,“变亦变,不变亦变”“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思想日益在统治集团中产生“酵化”作用。可以说,若没有维新思想在统治层面的“酵化”,就不可能从封建专制集团中分化出一个主张政体变革的开明官僚群体;若没有这个群体对清末新政及预备立宪的热心支持和积极推行,就难以出现两次新政的惊人相似。戊戌维新第一次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过程从技术层面拓展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层面,但是这种理念上的深化转变为社会事实上的进步,到清末新政时才真正体现出来。——摘编自沈渭滨《戊戌维新与中国社会走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答案〗(1)特点:内容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封建顽固势力较为强大;缺乏群众和社会基础,执行效果差;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的可能;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2)意义: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经济方面:设立农工商总局,保护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矿务铁路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还开办邮政,编制国家预算。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提倡官民上书言事。军事方面:裁减旧式军队,训练海陆军。文教方面:改科举,废八股;设学堂,学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准许自由创立报馆和学会;派留学生出国。”可知,内容基本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根据材料“随着维新运动的高涨,帝、后(慈禧)两党的斗争也日趋激烈”可知,封建顽固势力较为强大;根据材料“对于新政诏令,除湖南巡抚陈宝箴认真执行外,其他督抚大都推诿敷衍。”可知,缺乏群众和社会基础,执行效果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的可能,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不彻底。【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意义:根据材料“戊戌维新第一次把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过程从技术层面拓展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层面,但是这种理念上的深化转变为社会事实上的进步,到清末新政时才真正体现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同时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从公元963年起,宋朝推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使文臣逐渐掌握地方权力;并规定当地人不得在当地做官,而是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州县官。此举旨在()A.加快文化发展 B.分散地方权力C.防范地方割据 D.减轻财政负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宋朝推行‘以文臣知州事’制度,使文臣逐渐掌握地方权力;并规定当地人不得在当地做官,而是由中央委派文职京官出任州县官”可知,宋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范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中的做法并不涉及文化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只涉及文臣掌握地方权力,并未提及分散地方权力,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财政,排除D项。故选C项。2.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宋代这些变化()A.使官僚素质下降 B.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C.降低了行政效率 D.阻碍了学校教育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代科考应试者,‘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不讲门第身份。”与“一直被排斥在仕途之外的‘工商’‘杂类’出身的士人,只要有:‘奇才异行’,亦可应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改革科举制,加快了社会流动,许多出身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有利于增强政治活力,B项正确;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标准,选拔者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使官僚素质下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科举制选拔有一定文化的知识分子进入政府,这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了行政效率”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C项;宋代改革科举制后,学校教育发展进一步发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B项。3.西夏永安年间(1098—1100年),御史中丞薛元礼上疏说:“士人之行,莫大乎孝廉,经国之模,莫重乎儒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上疏说:“吾朝立国西陲,射猎为务。今国中养贤重学,兵政日弛。”这两位官员争论的本质是()A.国家统一之争 B.专制集权之争 C.社会转型之争 D.主流思想之争〖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夏(中国)。材料中的御史中丞薛元礼强调重视儒学,以文治国,其实质是学习汉族封建制度;而御史大夫谋宁克任则仍坚持以武立国,固守传统的游牧传统,所以,二人争论的本质是社会转型之争,C项正确;国家统一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西夏汉化趋势”,而专制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主流思想之争只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4.下表所示为王安石变法时朝廷建库房两个事例。据此可知,王安石变法()时间缘由建库房数/座元丰元年(1078年)将摘山煮海等利“悉归朝廷”32元丰五年(1082年)“取苗役羡财为元丰库”20A.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B.大力推动手工业的发展C.旨在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 D.助推朝廷财政状况好转〖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宋政府因为收取“摘山煮海等利”和“苗役羡财”而增加了财政收入,为了存放这些钱财,朝廷共修建了52座库房,D项正确;修建库房的目的是存放钱财,并非以基建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大大发展手工业的信息,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打击地方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故选D项。5.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据此可知,元杂剧()A.与实践结合紧密 B.是早期白话小说C.作者都来自民间 D.深受理学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因为剧本只是杂剧艺术的一部分,作家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与以往纯文学创作最大的不同是作家个体无法独立完成,必须与艺术家通力合作,通过唱念做打的舞台表演,符合观众审美,才能实现其完整过程,说明元杂剧与实践结合紧密,A项正确;宋代的话本是早期白话小说,元杂剧不是早期白话小说,排除B项;“作者都来自民间”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理学对于元杂剧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6.明代嘉靖末年以后,以郑若曾编撰的《筹海图编》为代表,一些士大夫也相继编撰了一系列筹海、海防论著,这些著作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倭寇事件的记忆,也表达了他们对海洋事务的见解。在随后的近三百年里,这种撰述传统被后人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筹海”话语。这反映出()A.明代抗倭斗争影响深远 B.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C.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 D.明清时期逐渐开发海洋〖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的倭患和抗倭斗争引发了持续几百年的关于筹海、海防的撰述,这说明明代的抗倭斗争影响深远,A项正确;“明末中国开始建立海防”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海防撰述传统的持续,据此得不出明清时期海洋事务停滞的,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明朝抗倭斗争影响”,所述不是海洋开发,排除D项。故选A项。7.下表所示为部分徽商的言行。这说明徽商()歙县人许承尧吾徽人笃于乡谊、又重经商,商人足迹所至,会馆、义庄遍各行省徽商张佩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盛泽镇东肠圩建立了新安义学,以课徽商子弟读书A.在各商帮中实力最强 B.重视发展慈善事业C.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 D.热衷从事民间教育〖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徽商谈到的“义庄”和建立的“义学”都属于慈善事业,这说明徽商重视发展慈善业,B项正确;材料中缺乏徽商与其他商帮的比较信息,排除A项;“受封建思想严格束缚”所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徽商重视发展慈善事业,排除C项;建立“义学”属于慈善事业,但这并不等于徽商热衷从事民间教育,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所示为清朝中期农村经济的部分数据。这些数据可用来说明当时()时间人口数量/亿耕地面积/亿亩人均耕地/亩1753年1.037.086.871766年2.107.413.531784年2.867.172.511812年3.627.061.95A.重农抑商流于形式 B.农业生产出现衰退C.人地矛盾日益显露 D.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期(中国)。据材料表格信息可知,清朝中期人口迅速增加,耕地面积也在不断减少,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因而人地矛盾日益显露,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的执行情况,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状态下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无法断定清朝中期农业生产出现衰退,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粮食产量的信息,所以无法推断出土地利用效率的高低,排除D项。故选C项。9.明代后期,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这反映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A.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B.垄断现象较为严重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生产融资较为普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后期(中国)。据材料“景德镇制瓷业中的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作为制瓷的资本),但其生产的产品只能卖给瓷商,他们只能靠赚取部分差价来维持生产”反映的是瓷商通过融资垄断了瓷器,即制瓷业垄断现象较为严重,B项正确;材料里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制瓷业的资本来源和销售问题,排除C项;材料只说的是一些小作坊主接受瓷商的贷金,没有体现普遍,排除D项。故选B项。10.明代时,小说仍为一般文人所不齿。冯梦龙则不然,并将其三部短篇小说集分别取名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让它们发挥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冯梦龙这一做法()A.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 B.说明小说服务于统治的需要C.彻底改变了文学主流形态 D.有利于推动小说进一步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冯梦龙的小说集有着劝喻劝喻世人、警戒世人、唤醒世人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这一做法有利于推动小说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市民阶层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并未说明统治阶层有何需要才促使冯梦龙的小说有如此的用意,排除B项;彻底改变了文学的主流形态说法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魏源在《圣武记·武事余记》“议武五篇”之“军政篇”中称:“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这说明魏源()A.未能突破“贵华夏,贱夷狄”观念 B.努力推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C.借助传统文化探索御辱之道 D.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总结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依据社会现状提出抵御外来侵略的策略——“以彼长技御彼长技,此自古以夷攻夷之上策。”,这说明魏源借助传统文化探索御辱之道,C项正确;材料主旨“救亡图存”,“贵华夏,贱夷狄”主要表述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努力推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的是林则徐,而不是魏源,排除D项。故选C项。12.1858年,清政府在准备与英、法等国会商通商税则时,两江总督何桂清建议,会商税则和通商章程时,“不准(其)将内地货物即在内地各口往来运销”,如此则“小民衣食有资,大局尚可维持”。这说明何桂清()A.主张武力抵抗侵略 B.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固守传统外交理念 D.力图维护国内经济秩序〖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不准(其)将内地货物即在内地各口往来运销’,如此则‘小民衣食有资,大局尚可维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何桂清主张保持内地的经济发展,限制外国商人的经济往来,这说明其主张维护国内经济秩序,D项正确;本题主旨为“近代经济”,而“主张武力抵抗侵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后被打破,时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B项;“固守传统外交理念”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表所示为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诗句。这些诗句反映出()安得雨连朝,一为兵戈洗《西坡寓斋作》读到新诗怀旧雨,兵戈无处问平安《读润生纪难草书,此代跋,兼寄澹斋》A.太平天国重视军事 B.民众渴望社会稳定C.太平天国逐渐衰败 D.农民阶级思想保守〖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安得雨连朝,一为兵戈洗”“读到新诗怀旧雨,兵戈无处问平安”可知,诗句阐明了民众对于战事的反感,渴望社会稳定安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对于战事的态度,并未反映太平天国政权对于军事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太平天国政权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民众对于战事的态度,并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思想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统计,1862—1895年洋务派创办的各类学堂有20余所。这些学堂不太重视四书五经,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技术的能力。据此可知,这些学堂的创办()A.导致科举制度遭到废除 B.代替了传统教育体系C.服务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D.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862—1895年洋务派创办的各类学堂有20余所。这些学堂不太重视四书五经,不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而是着重培养学生接受新事物和学习技术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建立学堂其目的在于为洋务运动培养人才,可知其服务于洋务运动的开展,C项正确;“科举制度遭到废除”在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代替了传统教育体系”夸大了洋务学堂的作用,排除B项;洋务学堂创办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而不是“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15.下表所示为19世纪末俄国部分报纸的内容摘编,俄国此举意在()时间报纸名称内容1894年10月彼得堡报纸“俄不如合英、法二国剖分而食之”1895年年初《新闻报》鼓吹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新时代》“在横穿西伯利亚的铁路建成以前,我们现有的边界绝不是固定不变的界线……为什么俄国就不能在太平洋沿岸取得一个立足之地”。A.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C.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政府 D.营造瓜分中国的舆论氛围〖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与“为什么俄国就不能在太平洋沿岸取得一个立足之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在媒体上打造瓜分中国以及殖民扩张的舆论,其目的是营造瓜分中国的舆论氛围,D项正确;德国抢占胶州湾,率先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不是俄国,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俄国的扩张”,而“与英法两国结成军事同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通过社会舆论监督政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6.下表所示为1900年上半年有关义和团的记述。据此可知,义和团()四月直隶涞水义和拳(义和团)焚教堂及教民房屋毁琉璃河、长辛店铁路五月毁丰台铁路清廷命聂士成派队伍保护卢保、津卢两路电线、铁道A.盲目排外 B.拒绝招抚 C.扶清灭洋 D.势力强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涞水义和拳(义和团)焚教堂及教民房屋”与“毁丰台铁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破坏教堂与铁路等一切与西方有关的实物,这体现义和团盲目排外的特点,A项正确;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其成因接受了清政府的招抚,排除B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但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义和团是民间组织,势力有限,“势力强大”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名称太过,威权太重。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明人批注曰:“元末各省专恣不相救援,以底于亡。大明革省立布政司,与公言相合云。”——摘编自[元]程钜夫《雪楼集》材料二程钜夫所言行省官“骄倨纵横,无敢谁何”“伸缩由己”的情形,仅适合于某段时期。若以此概言元代的行省,未免有失偏颇。从“今江南平定已十五余年”可以窥知,该文撰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左右。此前,忙古台、阿里海牙分别专权于江浙、湖广二行省,程钜夫所言大抵符实。但此后,行省官不复是“无敢谁何”“伸缩由己”了。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元代行省权力的演变,并说明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实行行省制的意义。〖答案〗(1)演变:初期,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至元二十八年后,行省权力受到削弱;在元末,行省权力有所提升。原因:行省制度的完善;社会治理的需要;中央集权的发展。(2)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为后世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第一小问演变,根据材料一“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与材料二“此前,忙古台、阿里海牙分别专权于江浙、湖广二行省,程钜夫所言大抵符实。”可知,在元朝初期,行省权力过重,弊端丛生;根据材料二“至元二十八年( 1291 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至元二十八年后,行省权力受到削弱,形成“大而不专”的特点;根据材料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在元朝末年。行省的权力有所提升。综合以上可知,元代行省权力的演变。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的完善;根据材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治理的需要;根据材料二“ 但此后,行省官不复是‘无敢谁何’‘伸缩由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集权的发展。综合以上可知,演变的原因。【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元朝的中国。根据材料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前后,元廷制定了一整套比较严密的政策,将行省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并且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根据材料二“至于明人批注,只能反映元末行省被允许便宜行事以后的情况,并非元代通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后世的国家治理与边疆治理提供良好的借鉴;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的边疆治理思想主要是在朱元璋时期确立,此后诸帝未有大的变动。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治边思想及其治策最大的特点在于: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与明朝集聚重兵防守北方“重北轻南”不同,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另外,明朝前期为了解决元末战乱所造成的部分地区人烟稀少的问题,强制全国性的大规模人口迁徙,而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这推动了西南边疆的移民活动和边疆开发。同时,明朝统治者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模糊而又弹性的边疆观念。而到清朝,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摘编自杨永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思想之比较》材料二清前期疆域辽阔,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创新出东北和西北内容不同的军府制度。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到了清前期对疆域及对边疆的有效管控上也基本定型,对之后中国的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清政府“内中国,外夷狄”的传统偏见很淡漠,只积极致力于“华夷一家”的理念,最大限度地收纳边疆各地,践行完成着“大一统”的传统治边思想,与此同时,清朝的统治政策也带有局限性,如民族压迫、禁止满汉通婚等。清前期带有中国“居天下之中”的自大心理,对边疆的统一与治理便是依据这样的理念,只顾内部的管理与防范,在西北和蒙古地区的督促开垦,促进了边疆的经济发展。但是与之前的汉唐等几代相比,清初统治者更多的是着眼于稳定,视发展为其次。这也使得清代时边疆与内地省份的发展并不同步,并最终渐渐落后于内地省份。——摘编自孙守朋、乔金航《浅论清代前期的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治理策略与明朝相比有哪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特点。〖答案〗(1)变化:清朝对外政策的闭关自守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北部边疆防御的重点由国内游牧民族转向国外的沙俄;清朝在统治后期与前期相比治边策略有明显变化,走向软弱投降;对待向边疆地区移民问题由明朝的强制转向因势利导;清朝对待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展开了交涉和斗争。(2)特点:治边方略内容丰富,因俗而治;“大一统”思想定型,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奉行“华夷一家”观念;治边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边疆地区重防范,轻开发。〖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前半期积极巩固和经营边疆地区,后半期治边政策中的内收倾向,以及所反映的闭关自守意识日渐凸显,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可得出清朝对外政策的闭关自守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清朝在统治后期与前期相比治边策略有明显变化,走向软弱投降;根据材料“清朝防御的重点已经不是以往传统的草原地带的游牧民族,而是正在向东扩张的沙俄帝国”可得出北部边疆防御的重点由国内游牧民族转向国外的沙俄;根据材料“康熙中叶以后,清朝人口出现持续空前增长,政府允许农民到人口稀少的地区垦荒种地”可得出对待向边疆地区移民问题由明朝的强制转向因势利导;根据材料“随着西方殖民者的东来,边界问题渐渐凸显,涉及西南沿边国界的交涉和斗争渐趋尖锐”可得出清朝对待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展开了交涉和斗争。【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承袭了元明的土司制度和历史上的羁縻政策,并将之因地制宜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