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期末自我评估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下列有关他们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已经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他们都生活在北京的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C他们都过着个体生活,单独劳动,自己获取食物 D.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使用磨制石器【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北京的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地区,B正确;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掌握人工取火技术,A排除;他们都过着群居生活,C排除;他们都使用打制石器,属于旧石器时代,D排除。故选B。2.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这个是不符合此时间的,因为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的繁荣时期,ABC选项排除,D选项符合题意。3.《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这句话表明了我国古代哪两种制度的更替A.封建制代替奴隶制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C.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D.奴隶制代替禅让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的制度为“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正确;ACD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故选B。4.“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族()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C.由名为华夏的巨人创立 D.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融合中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知,华夏族是诸族错居渐化合以成族,而不是单一的民族,D项正确;材料为设计华夏族的发祥地,排除A想;材料主旨是华夏族的形成,二维设计其文明成就,排除B项;材料为设计华夏族的创立人,排除C项。故选D项。5.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朝,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殷 D.平王东迁【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商朝的都城所在地,商朝的建国者是商汤,后来盘庚迁都到殷,商的都城稳定下来,所以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商。根据题意,C项正确;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排除A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排除B项;平王东迁,建立东周,排除D项。故选C项。6.在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墨子“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传递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下观点同属于墨子的是A.“民贵君轻” B.“以法治国”C.“非攻”,提倡节俭 D.“实行礼治”【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C项符合题意;“民贵君轻”和“实行礼治”是儒家学派的主张,AD项不符合题意;“以法治国”是法家学派的主张,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7.汉字是中华文明重要载体。能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考古发现是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甲骨文 D.铁农具和牛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8.《史记》记载:“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这反映的是()A.武王伐纣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争霸 D.战国七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武王……封功臣谋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周朝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因此B项符合题意;武王伐纣、春秋争霸、战国七雄等都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CD三项。故选B。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王室衰微,进入春秋时代,周王朝出现了“礼坏乐崩”的动荡局面,诸侯国势力崛起,一些大的诸侯竞相争霸。下列对“霸”的理解准确的是A.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B.统一整个国家C.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控制权 D.推翻周王室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故C符合题意;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表述片面,故A不符合题意;统一整个国家,与史实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推翻周王室的统治,与史实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国 B.齐国 C.秦国 D.燕国【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可见齐国在最东面,楚国在最南面,秦国在最西面,燕国在最北面,韩赵魏三国在中间,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在战国时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应该是()A.不隐瞒犯法行为 B.当兵立军功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的秦国实行了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奖励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所以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劳役和免受惩罚,最好的办法应该是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D项正确;不隐瞒犯法行为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当兵立军功,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重农抑商的,合法经商致富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2.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哪些人能够受到政府的奖励?()①勤奋苦读的人②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③军功卓著的人④经商致富的人。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大变革的时代的相关内容。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国家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题中受到政府的奖励的是②和③。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1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公元前221年是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3世纪早期C.公元前2世纪晚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的计算是:在100年之内都为一世纪,满100年在百位数字上加1就是几世纪,据题意,公元前221年即为公元前3世纪20年代,公元前纪年是倒着数,数字越小,年代越晚。因此,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三世纪晚期。选项中D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和文明史观上来看“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C.修筑长城 D.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结合所学可知,“秦,虽死犹存”从政治上和文明史观上来看是指统一国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用至清朝,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是经济方面的措施,排除AB项;修筑长城是军事上的措施,排除C项。故选D项。15.历史学家黄仁宇将秦汉时期称为中国的“第一帝国时代”。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此后的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因此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对应的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对应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对应是隋唐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6.唐代诗人章碣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有()A.秦统一全国的历程和刘邦、项羽起兵反秦B.秦朝“焚书坑儡”和刘邦、项羽起兵反秦C.秦朝修筑万里长城和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D.秦朝派兵进攻匈奴和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可知指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属于秦朝暴政的表现;据“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可知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选项B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A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17.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汉高祖时期 B.汉文帝时期 C.汉景帝时期 D.汉武帝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D项正确;ABC项时期并没有达到鼎盛,排除ABC项。故选D项。18.中央巡视组的成立如同一把利剑,为反腐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汉武帝时期设立的负责监督和检举地方官员以及皇族不法行为的官职是A.御史大夫 B.丞相 C.太尉 D.刺史【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郡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抵制和打击地方豪富。故正确答案为D。丞相管理行政,辅佐皇上处理国家大事;太尉掌管军事,是军事最高长官;秦朝设立的御史大夫是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负责监察朝中文武官员。ABC均与题意不符,故选D。19.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西汉初年刘邦采取的统治政策是A.严刑峻法 B.焚书坑儒 C.休养生息 D.重文轻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经过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为了改变这一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故C正确;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故A错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的历史事件,故B错误;重文轻武发生在宋朝,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C正确。20.使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 B.开辟丝绸之路C.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昭君出塞【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21.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A.社会安定 B.民族矛盾尖锐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答案】C【解析】【详解】题中材料的大意是: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佞臣奸徒,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这是对当时的吏治腐败的讽刺,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故C符合题意;社会安定,与材料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民族矛盾尖锐,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不符合题意;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与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之所以说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其依据是A.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B.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D.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魏蜀吴三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为后来的重新统一奠定基础。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这就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排除;故此题选B。23.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 B.江南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C.北方人口南迁并带来先进技术 D.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更多北方人迁到江南。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劳动力、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都是江南能够开发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C。24.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造纸术是利用树皮等废物制造而成,同时又促进了文化的传播,A项正确;BCD项的发明与主旨不符合,排除BCD项。故选A项。2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A.华佗──麻沸散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D.祖冲之──“五禽戏”【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的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成果领先世界近1000年,“五禽戏”是神医华佗创作的健身体操,故D搭配不正确,符合题意;华佗研制沸散,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BC搭配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看图,请回答。材料一: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以上两种住房分别对应我国农耕时期什么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此图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影响是什么?【答案】(1)图一半坡居民;图二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粟;河姆渡居民水稻。(2)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图二干栏式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因此图一半坡居民;图二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粟;河姆渡居民水稻。(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确立分封制。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社会等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因此此图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该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27.中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做出重要贡献,例如:周武王、秦始皇、汉武帝,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篇》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见下图)材料三: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材料四: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引自教材(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行该制度的目的。(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3)材料三中的这些问题秦始皇是怎样解决的?(4)材料四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5)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1)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中央: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中央设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地方:实行郡县制。(3)统一货币、度量衡。(4)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的问题。(5)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王侯的爵位,解决王国问题。【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初年,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通过分封制,西周形成了层层分封的等级序列。最高等级的是周天子,下面依次是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通过分封制,西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2)根据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开创了此后外国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由材料“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裤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各国货币会度量衡不统一的现象。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和货币。(4)根据材料四“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诸侯王势力膨胀,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的问题。(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上实现了大统一,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位时期,政治上,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种层层分封的办法使王国的力量分散、削弱,难以同中央对抗。后来汉武帝还采取有力的措施,取消了一些王和侯的资格。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点睛】解答本题注意掌握西周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知识点。第5小问汉武帝如何解决诸侯国威胁中央集权的措施,只能回答政治方面。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魏书·咸阳王禧传》(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3)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商鞅变法。秦的国势日趋强盛。(2)北魏孝文帝改革。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或:迁都洛阳、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本问答出三点即可)(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顺应了历史潮流。【解析】【详解】(1)改革:据材料“……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可知,商鞅变法冲击了奴隶主贵族利益,其被“车裂而死”,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其法令犹存。说明:据材料“……秦的国势日趋强盛。”可知,秦的国势日趋强盛。(2)改革:据材料“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可知,说汉话,禁鲜卑语,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内容:据材料“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可知,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改穿汉服、改用汉姓(或:迁都洛阳、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本问答出三点即可)(3)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据所学可知,无论是商鞅变法,还是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1)识读材料一的历史人物,图片中间的d人物属于哪个学派?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怎样的学术繁荣局面?
(2)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主张最先在哪个国家实现?(3)材料三反映的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在古代无论哪家思想其目的是相同的,他们相同的目的是什么?【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
-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2024年新型防腐木建设协议范本
- 2024年委托管理权限规范协议细则
- 2024年新轿车租赁协议规范
- 2024年食品配送服务协议细则
- 2024年度品牌宣传合作协议
- 观察循证护理在ICU脑卒中患者床旁盲插螺旋形鼻肠管中的应用
- 多人股权转让协议样本:修订
- 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 电子小报社团教案
- 八大特殊作业安全试题题库
- 标签打印管理办法及流程
- 五四制青岛版2022-202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生物的栖息地》课件(定稿)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有创意的书》人教版
- 否定词否定句课件(PPT 38页)
- 水力学第12章 相似理论-2015
- 第7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
- 藏传佛教英文词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