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余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鹰潭市余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鹰潭市余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鹰潭市余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鹰潭市余江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作业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1.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右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①它的南北两端分别是涿郡和余杭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它的开通,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促进了我南北经济的交流,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的是长城,排除含④的CD项。故选B项。2.当你看到“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的词语时,当你读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诗句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A.分封制 B.郡县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金榜题名”“状元及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榜题名”是指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隋炀帝创立的科举制度,D项正确;分封制,是指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与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不符,排除A项;郡县制,是秦朝在地方上实行的管理制度,与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不符,排除B项;察举制度是由地方长官向中央推荐人才,与通过考试而获得功名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蒙曼老师在《百家讲坛》中点评隋炀帝这个毁誉参半的悲情帝王时指出,隋炀帝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之所以顶着“最差的谥号”,是因为他()①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②纵情享乐,奢侈无度③营造东都洛阳,耗费人力④三征辽东,使徭役繁重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统治时期,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建东都洛阳,徭役繁重;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最终导致隋朝灭亡。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隋炀帝时期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①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含①的ABD项。故选C项。4.“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下列与唐高祖李渊有关的是①开通运河②太原起兵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结合所学可知,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炀帝开通运河;唐太宗重用魏征。仔细审查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是解题的关键,,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5.下列唐朝皇帝中,按其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唐太宗→唐高祖一唐玄宗→武则天→唐高宗B.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C.唐太宗→唐高祖→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D.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高祖建立唐朝,后神位给唐太宗,唐太宗传位给唐高宗,唐高宗之后经历两个皇帝后出现武则天掌握,之后唐玄宗上位,开创开元盛世,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6.纺织业在唐朝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A.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B.闻名全国、色彩艳丽的蜀锦C.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素纱禅衣 D.棉纺织业在海南地区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唐代,纺织业在唐朝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蜀锦闻名全国、色彩艳丽,就是其中的出色代表,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唐代,不是商周、汉代,排除AC两项;棉纺织业在海南地区兴起,刚兴起,就没有重要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7.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注重与外国发展友好关系,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说明了唐朝重视中外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欣赏下图,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A.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B.行官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稹诗《行宫》“寥落古行宫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与其表达了相似情感的诗句是白居易的《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唐玄宗思念杨贵妃,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痛苦,说明唐玄宗重色误国。因而B符合题意。ACD与题干图片诗句表达的情感不相似,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9.盘点中国古代繁荣强盛的时代,唐朝当应列其中。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开元时达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A.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没有提拔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可知关于“开元盛世”的相关表述不准确的是“姚崇、宋璟、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能干廉洁、办事效率高”,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开元盛世”时期,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开元盛世”时期,唐玄宗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没有提拔,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开元盛世”时期,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分析】【点睛】10.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日本在支援湖北高校捐赠物的包装箱上附了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此诗句出自唐玄宗时期日本长屋亲王《绣袈裟衣缘》,当时唐朝一位高僧有感于长屋亲王的一片赤诚。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这位高僧是()A.玄奘 B.鉴真 C.蔡伦 D.毕昇【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毅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大唐文化”可知,这位高僧是鉴真。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754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排除;C项是改进了造纸术,排除;D项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排除。故选B。11.“杯酒释兵权”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位皇帝用这种办法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这位皇帝是()A.嬴政 B.刘彻 C.李世民 D.赵匡胤【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一些大将和节度使的兵权,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故事,D项正确;秦王嬴政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创建者,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刘彻就是汉武帝,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李世民是唐太宗,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材料史这一举措()①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②削弱了军队的作战能力③导致官僚机构的精减④不利于士人受到尊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可知,与重文轻武政策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但是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支出。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③导致官僚机构的精减,不符合史实,因为会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④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3.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贡献。“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所述的民族是()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B项正确;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与题干信息“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没有联系,排除A项;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与题干信息“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没有联系,排除C项;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建立了蒙古政权(蒙古国),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与题干信息“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4.《射雕英雄传》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取名郭靖和杨康。“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你认为丘处机所说“国耻”是指()A.金灭北宋 B.金灭辽 C.蒙古灭西夏 D.蒙古灭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可知这指的是靖康之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127年,金军攻陷北宋的都城东京,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多人,于是北宋灭亡,历史上称这一变故为“靖康之变”。因此丘处机所说“国耻”是指金灭北宋,A项正确;916年辽建立,1125年被金所灭,可知金灭辽与靖康之变不符,排除B项;1227年蒙古灭西夏,与靖康之变不符,排除C项;1234年蒙古灭金,与靖康之变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5.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把杭州作汴州”的是()A.南下灭宋的女真人 B.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北宋统治者C.被金和北宋共同夹击的辽国人 D.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儿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题临安邸》,白话文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一味言和、不思进取、苟且偏安的愤慨。因此诗中“把杭州作汴州”的是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者,D项正确;金于1127年南下灭北宋,与诗中“把杭州作汴州”没有联系,排除A项;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北宋统治者,与赵匡胤建立宋朝相关,与诗中“把杭州作汴州”没有联系,排除B项;被金和北宋共同夹击的辽国人,与诗中“把杭州作汴州”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16.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开封运送的粮食有六百万石,主要是由于()A.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B.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C.唐朝盛世的影响 D.民族交融的加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可知,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这说明南方地区农业得到开发,A项正确;材料强调“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自淮河以南地区”,而未涉及“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南方经济的开发,其原因是安史之乱后北民南迁的影响,与唐朝盛世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南方经济的开发,而不是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7.关于英文称呼中国国名为“China”的来历,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来源于瓷器,因为在英语中,中国的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联系在一起。这主要反映出古代中国()A.是世界政治经济中心 B.手工业技术发达C.与英国贸易往来繁盛 D.对世界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中国的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联系在一起”可知,古代中国瓷器、丝绸在世界上闻名,反映出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信息“中国的瓷器都是“China”;也有人把“China”与丝绸联系在一起”是解题的关键,古代中国瓷器、丝绸在世界上闻名,反映出古代中国手工业技术发达。18.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史料记载,1279年,我国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受中央政府委派,对国家领土进行测绘,黄岩岛就是其中的一个测绘点。郭守敬可能是受哪个政权的委派进行此次活动()A.元 B.南宋 C.西夏 D.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27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改为大都;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的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灭亡南宋的残部完成统一。因此,1279年,我国处在元朝时期,A项正确;当时南宋、西夏、金已经灭亡,排除BCD项。故选A项。19.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引用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经典诗句,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虽然在抗击元朝中被俘,但他依然坚守自己这颗爱国之心,他是()A.岳飞 B.卫青 C.辛弃疾 D.文天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诗句出自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文天祥之口,D项正确;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卫青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排除B项;辛弃疾是南宋时期抗金将领,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0.下列有关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北京③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隋朝和元朝都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前者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者结束了两宋以来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故①符合题意。隋朝定都长安,即今西安,元朝定都大都,位于今天的北京,故②不符合题意。元朝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但是隋朝不是,故③不符合题意。隋朝和元朝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如前者创建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后者创建了行省制度,故④符合题意。①④符合题意。故选D。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9分,22题11分,23题12分,24题8分)21.阅读下列材料,请写出对武则天的评价武则天与无字碑公元705年12月,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病逝。她的生前身后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最为著名的就是乾陵的无字碑。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着两块巨大的石碑,西侧的一块叫“述圣碑”(或称述圣纪碑),东侧的就是武则天的无字碑。“述圣碑”是武则天为高宗歌功颂德而立的碑,她还亲自撰写了碑文,黑漆碑面,字填金粉,光彩照人。无字碑因最初碑上未刻一字而得名,清乾隆年间《雍州金石记》记载:“碑侧镌龙凤形,其面及阴俱无字。”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墓碑上为何无字?人们一直觉得是因为难以评定武则天的是非功过,所以碑文上不知该写什么,所以就干脆不写一个字,留给后人来评说。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引自孙宝义《毛泽东的读书生涯》现在你作为一名小小历史学家,谈谈你对武则天评价。【答案】(1)评价:武则天善于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姚崇等中兴名臣。武则天在位期间,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打击敌对势力,所以她又有残暴的面。(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评价即可)【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武则天的相关史实,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评价即可。如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善于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姚崇等中兴名臣。武则天在位期间,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也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她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打击敌对势力,所以她又有残暴的面。【点睛】2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至始皇……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过秦论》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举一实例说明。材料二:如下图(2)图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图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少数民族的交往?两幅图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共同意义?材料四: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比较成熟的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方式:战争和亲、设置机构等举例:昭君出塞(2)北魏孝文帝改革。唐与吐蕃的交往。共同意义:促进了民族交融。(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4)认识: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方式:依据材料一中的”却匈奴“和材料二中的“烽烟”、“一曲琵琶”可知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战争、和亲、设置机构等。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使用战争的例子有蒙恬北击匈奴、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和亲有昭君出塞等。【小问2详解】改革:依据图一《北魏帝王出御图》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少数民族:依据图二中的内容可知,松赞干布是唐朝吐蕃的首领,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交往。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两者都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小问3详解】办法:依据材料中的“真心相待”、“亦君亦友”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小问4详解】认识:材料反映的是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国古代汉族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其中和平是主流。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续资治通鉴长编》(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契丹”“党项族”分别是指什么政权?根据材料回答:这两个政权的建立有什么共同之处?材料二:从历史的后端看来,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可是这种看法必须全部放弃当事人的观感……他们无法承认这种妥协为事理之当然。中国历史之中,从无一个统一天下的大帝国卑躬屈节地向一个文化程度低的边区国家进贡。——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是指什么?这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材料三: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元吴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吴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每年以“岁币”的名义,给夏银、帛、茶。(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变化及变化产生的原因。(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积极作用?【答案】(1)分别是辽和西夏。共同之处:仿效中原王朝。(2)“代价”是指北宋与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辽撤军,北宋给辽岁币。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3)关系变化:先战后和。原因:①西夏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②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西夏人民也反对战争;③西夏和北宋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4)作用: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各自都有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与贸易繁荣,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小问1详解】政权: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可知“契丹”“党项族”分别是指辽和西夏。共同之处:根据材料一“……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政权的建立的共同之处,都是仿效中原王朝。【小问2详解】代价:根据材料二“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比战费来得低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1005年,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可知“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是指北宋与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辽撤军,北宋给辽岁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之间签订了澶渊之盟,辽撤军,北宋给辽岁币;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北宋民众的赋税负担。【小问3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三“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元吴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可知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变化是先战后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西夏的关系变化是先战后和,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是西夏虽然在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战争也破坏了双方的正常贸易,西夏人民也反对战争;西夏和北宋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小问4详解】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使中原与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各自都有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促进了边疆的开发与贸易繁荣,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增进了各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元文类》卷四十(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书省”是什么机构。负责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是什么?材料二:元朝疆域辽阔,行省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摘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