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沭县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临沭县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新高考生物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①②分别表示不同的细胞,A表示相应物质。不符合该模型的是A.①效应T细胞②靶细胞,A抗体B.①传出神经元②肌肉细胞,A神经递质C.①胰岛B细胞②肝细胞,A胰岛素D.①甲状腺细胞②垂体细胞,A甲状腺激素2.下列与染色体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变化判断有丝分裂所处时期B.可选择分化程度高、体积大的动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染色体C.可选用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卡诺氏液等碱性染料对染色体染色D.可在低倍镜下找到分裂期细胞后再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种病原体只能被一种抗体特异性识别B.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上含有抗原—MHC复合体C.巨噬细胞吞噬处理细菌后能形成抗原—MHC复合体D.一个记忆B细胞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4.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甜菜里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B.乳汁中的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C.发芽小麦种子中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果糖D.枯枝落叶中的纤维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调查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C.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控制害虫的数量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6.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其中a1~a4的浓度不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组别123452,4-D溶液浓度0a1a2a3a4根的平均数目(条)1.82.43.83.81.3A.2,4-D既能促进生根又能抑制生根B.2,4-D溶液浓度最高的是组别5对应的a4C.2,4-D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a3之间D.2,4-D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植物激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柳树为常见的阳生植物,绿萝为常见的阴生植物,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光照强度)一般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请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素分布于绿萝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______________过程。(2)实验过程中,给柳树浇灌H218O,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经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___(填“大于0”“等于0”或“小于0”)。(3)若将柳树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该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中除第一阶段有少量ATP生成外,第二阶段并没有ATP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土壤含盐量过高对植物生长、生理造成的危害称为盐胁迫。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提高CO3浓度对盐胁迫下的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图示和表格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3的固定)。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处理方式实验结果CO3浓度(umol/mol)NaCl浓度(mmol/L)叶绿素A(m/gFW)电子传递速率净光合速率Pn(umolm-3·s-l)干重(g/株)40001.80330193.50801.65186173.0380001.69330304.50801.5330118?(1)上图为采用叶龄一致的黄瓜叶片,在__________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RuBP羧化酶活性结果图。由图可知,当__________时,RuBP羧化酶的活性减小。(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遭受盐胁迫时黄瓜叶片会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A.水的光解加快B.色素对光能吸收减少C.C3的还原加快D.(CH3O)积累速率下降(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O3浓度为800μmol/mol时,盐胁迫环境中生长的黄瓜幼苗植株的干重最可能为__________。A.3.7B.5.0C.1.0D.3.8(4)高浓度CO3可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由题中信息可知,盐胁迫条件下提高CO3浓度,一方面可使黄瓜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升,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__________,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9.(10分)2019年6月17日,新华社发布《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硏究获新突破》,屠呦呦团队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方面取得新进展。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让青蒿素合成过程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素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酶1和酶2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为了破坏DNA分子中的_________键。(2)在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质粒的__________________中,在目的基因前需要添加特定__________________。重组质粒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质粒转入农杆菌后,需要利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对农杆菌进行初步筛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过程图分析,农杆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素植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1)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三类植物在b~f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型曲线。(2)b~f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过程往往从图2中的______阶段开始,结果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欲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丰富度宜采用________法。(4)该森林中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5)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为探究寡霉素和NaHSO3,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针对某种水稻进行下列有关实验,水稻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h后再分组进行干旱胁迫和非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测得未胁迫和胁迫8h时的光合速率如图甲所示。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图乙b为ATP合成酶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本实验中喷施蒸馏水组的作用是_________。实验中测量光合作用速率的指标是_________。由图甲可知:喷施寡霉素和NaHSO3,对水稻光合速率的影响是_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且_________能减缓干旱胁迫处理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2)若图乙为寡霉素作用于叶绿体的部位,则其上产生的产物还有_________;若图乙为寡霉素作用于线粒体的部位,则该膜代表的是_________。(3)科学家还研究发现,水稻叶肉细胞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比率(黄-绿比)与其P(光合作用)/R(细胞呼吸)值呈现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如图丙所示。在缺镁的土壤中,水稻叶肉细胞的P/R值和黄-绿比的关系应位于图中_________点(用下图中的字母表示),理由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抗体不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且效应T细胞直接与靶细胞结合,A错误;在反射弧中,传出神经元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效应器(肌细胞),B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细胞中物质的氧化分解和肝糖原的形成,C正确;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时,可以作用于垂体细胞,抑制其分泌活动,D正确。2、A【解析】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详解】A、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各有不同,所以能根据这些特点来确定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A正确;B、分化程度高的细胞,一般分裂能力弱,而要观察染色体则一定需要分裂期才能看到,因此要选择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它们分裂旺盛,容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B错误;C、卡诺氏液不是染色剂,它是固定剂,C错误;D、教材中观察染色体的实验中,因为解离、固定等原因,细胞均处于死亡状态,所以无法观察动态行为,D错误。故选A。3、A【解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一种病原体含有多种抗原,一种抗原只能被一种抗体特异性识别,A错误;B、体细胞被感染后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这种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呈递出来,B正确;C、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由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形成抗原-MHC复合体,被T细胞识别,C正确;D、受体具有特异性,一个记忆B细胞膜上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只有一种,D正确。故选A。4、C【解析】

A.蔗糖、乳糖、麦芽糖都是二糖。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B.乳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B正确;C.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全部为葡萄糖,C错误;D.纤维素是多糖,经含纤维素酶的微生物分解可产生葡萄糖,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中化合物——糖类的知识,属识记水平的基础题。5、A【解析】

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B、调查某区域趋光性昆虫类群的丰富度可用黑光灯诱捕然后再进行分类统计方法进行,B正确;C、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据此可知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有效控制害虫的数量,C正确;D、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是适应性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A。6、D【解析】

分析表格:该实验的自变量是2,4-D浓度,因变量是根的平均数目,以2,4-D溶液浓度为0的一组作为对照组,其他组为实验组.从生根数可知,a1、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详解】A、从生根数可知,a1、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a4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有抑制作用,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

B、与第1组相比可知,a1、a2、a3浓度的2,4-D对植物生根具有明显促进作用,a4浓度的2,4-D抑制生根,根据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两重性原理,组别5对应的a42,4-D溶液浓度最高,B正确;

C、据表格数据可知,a2与a3促进生根的作用相同,故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a2与a3之间,C正确;

D、2,4-D是一种常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D错误。

故选D。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类囊体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小于0ATP的合成需要ADP、Pi、能量。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所以可以合成少量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没有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解析】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光合作用固定的二氧化碳,可来自于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和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可用净光合作用来表示。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反应式如表所示。光反应暗反应水的光解:H2O→H++O2+e-CO2的固定:CO2+RuBP→三碳酸ATP的合成:ADP+Pi+能量→ATP三碳酸的还原:三碳酸→三碳糖NADPH的合成:NADP++H++能量→NADPHRuBP的再生:三碳糖→RuBP能量转化:光能→电能→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能量转化:ATP、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1)叶绿素分布于真核细胞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2)H218O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二氧化碳(C18O2),二氧化碳(C18O2)再参与暗反应(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CH218O)]。由于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大于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因此,当绿萝的净光合速率为0时,柳树的净光合速率小于0。(3)将柳树密闭在无O2、遮光的环境中培养,其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有少量能量释放出来,而植物细胞中有ADP和Pi,则可以合成少量ATP,但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没有ATP生成。【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常见的考点也是重难点,特别是对于净光合作用的理解。学生在学习和作答时,应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总反应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质变化。8、光照强度、温度土壤含盐量增加,CO3浓度减小BDARUBP羧化酶活性有所增强,从而使暗反应速率加快【解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反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强度主要受光照强度、CO3浓度、温度等影响。【详解】(1)据图分析可知,图示是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是否有盐胁迫,因变量为RuBP羧化酶的活性,其余为无关变量,故需要采用叶龄一致的黄瓜叶片,在相同且适宜的光照强度下测得的RuBP羧化酶活性。据图可知,当土壤含盐量升高(80mmol/L)、CO3浓度减小(400umol/mol),RuBP羧化酶的活性减小。(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遭受盐胁迫时黄瓜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所以导致植物光反应减弱,光反应中吸收光能减少,水的光解减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光合速率下降,有机物的积累减少,故选BD。(3)分析表中的数据,在低二氧化碳浓度、盐胁迫下净光合速率为17,低二氧化碳浓度、无盐胁迫时净光合速率为19,高二氧化碳、无盐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18,所以盐胁迫环境中生长的黄瓜幼苗植株的干重最可能介于这两组之间,即3.7。故选A。(4)据实验结果可知,高浓度CO3可缓解盐胁迫对黄瓜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原因可能是盐胁迫条件下,提高CO3浓度,黄瓜幼苗的电子传递速率有所提升,从而使光反应速率加快;同时RUBP羧化酶活性有所增强,从而使暗反应速率加快,进而使光合速率上升。【点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两大重要的代谢活动,净光合作用是常见的考点也是难点,对于光合作用的考查,通常结合图形、实验来考察,要注意对图形、表格信息的处理能力的培养。9、逆转录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氢T-DNA启动子在重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的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农杆菌中导入的不是重组质粒,而是普通质粒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青蒿素产量【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据图示可知,酶1促进逆转录的过程,故为逆转录酶,酶2用于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故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加热至90-95℃,目的是破坏了DNA分子中的氢键。(2)构建重组Ti质粒的过程中,需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中;在目的基因前需要添加特定启动子;重组质粒上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质粒转入农杆菌后,需要利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对农杆菌进行初步筛选,原因是在重组质粒导入到农杆菌的过程中,可能有部分农杆菌中导入的不是重组质粒,而是普通质粒。(3)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由图可知,农杆菌的作用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若产量增高,则说明达到了目的。【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等,掌握各步骤中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解答。10、水平结构SD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样方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分析曲线图1:图示为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后,首先出现草本植物,其次是灌木,最后是乔木。分析图2:A是裸岩阶段,B是灌木阶段,C是苔藓阶段,D是草本阶段,E是森林阶段,F是地衣阶段。【详解】(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图中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镶嵌分布,体现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三类植物在b~f段的生物量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加后趋向平衡,数量增长方式近似于S型曲线。(2)b~f段,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从各种植物出现的先后时间可推断演替的过程是从草本植物阶段开始,对应图2中的D。其演替过程为: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植物生长位置固定,可以用样方法调查该生态系统植物物种的丰富度以及物种分布的均匀度。(4)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有两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消耗,二是由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体内。(5)鼬能根据田鼠的气味捕猎后者,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