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重点中学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碱基对改变引起的DNA中基因结构的改变是基因突变B.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自然条件下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属于基因突变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2.千岛湖中的主要鱼类及食性如下: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主要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鳡鱼等为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研究人员于2000年在千岛湖实施保水渔业,即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调查1999、2000年主要鱼类的生物积累量(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可能是由于实施保水渔业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B.食碎屑鱼类的增长有利于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C.实施保水渔业,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D.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一和第二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减少了能量损失3.人体蛋白质被水解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的水解只发生在细胞外,如消化道内B.该过程中酶分子可发生可逆性形变C.该过程为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合成ATPD.可用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代表酶活性4.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如下(部分染色体,无突变发生)。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为前期I,不会使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B.乙为中期I,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2套遗传信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核膜凹陷形成环沟5.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ATP主要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的B.胰腺腺泡细胞转运氨基酸的载体并不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肾小管重吸收水的结构基础是其细胞膜上存在较多转运水的物质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效应T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引起了靶细胞凋亡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衰老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7.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3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分别为t4和t6D.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8.(10分)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分子中含H比糖类多,是主要的能源物质B.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的糖是葡萄糖C.ATP、核酸、抗体、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D.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二、非选择题9.(10分)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裂翅与直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现有两只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果蝇眼色中的______________为显性性状。(2)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②白眼裂翅、③红眼直翅。请从上述品系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只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10.(14分)已知某种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受若干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依次用A/a,B/b,C/c……表示)控制。现用该植物中开红花的植株甲与开黄花的纯合植株乙杂交,F1都开黄花,F1自花传粉产生F2,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37。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伴随着________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2)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种。F2的红花植株中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______。(3)将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并用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培育成植株群体(M)。理论上,该植株群体(M)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4)现有一株基因型未知的黄花植株(N),请通过实验来判断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出最简单的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删除小鼠母本基因组的相关印记区域,培育出了由母本单倍体干细胞融合发育而来的孤雌生殖小鼠,为探索生殖奥秘作出了贡献。过程见下图:(1)上图孤雌小鼠的获得,用到动物细胞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胚胎移植等生物技。(2)孤雌小鼠培育过程中需要用基因编辑技术删除母本基因组的相关印记区域。为了检测删除是否成功,在分子水平需要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3)常用的基因编辑系统是crispr-cas9,其过程为:先让一段RNA与特征DNA序列结合,由此引导Cas9酶对特征DNA序列切割。因为“一段RNA”能与特征DNA序列_________,才能特异性结合。Cas9酶作用于特征DNA序列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DNA分子的相关结构)。(4)上图中的“卵母细胞”应处于________________(时期)。应用卵母细胞培育孤雌小鼠容易成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由上述卵母细胞发育而来的胚胎能在代孕母鼠体内存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12.为了获得治疗癌症效果更好的抗体,科学家对鼠源抗体进行了如下的改造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通过基因________,对现有的鼠源抗体进行改造,这项技术称为___________。(2)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图中给出的结构外,还应具有_______、________。(3)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浆细胞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需要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受体细胞的____________DNA上。(4)让浆细胞与______________细胞进行杂交,并通过选择培养基以及____________和抗体检测,才能获得足够数量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嵌合抗体的细胞。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正确;B、若一对相对性状是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控制,则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C、自然条件下淀粉分支酶基因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改变了基因结构,属于基因突变,C正确;D、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B。2、D【解析】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由题干可知千岛湖的生产者主要是藻类,初级消费者是浮游动物、鲢鱼和鳙鱼,次级消费者是银鱼、鲢鱼和鳙鱼,最高级消费者是鳡鱼,鲤、鲴和华鳊为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的一部分,结合题干所给的柱状图,对所给选项进行逐项分析解答。【详解】由题干可知银鱼、鲢鱼和鳙鱼在以浮游动物为食物中它们是竞争关系,由于人们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加剧了银鱼与鲢、鳙之间的竞争,结果使得银鱼生物积累量大幅度下降,A正确;食碎屑鱼类是该生态系统分解者的一部分,分解者能够把有机物还原成无机物,促进了千岛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水质的净化作用,B正确;由图可知,大规模放养人们日常食用的鲢鱼和鳙鱼,并且大力捕杀鳡鱼,提高了鲢鱼和鳙鱼的产量,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可增加经济效益,C正确;大量放养的鲢、鳙增加了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D错误。【点睛】从题干中梳理出相关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生态系统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酶促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底物浓度的减小量或产物浓度的增加量来表示;4、分析题图:酶的活性中心往往与底物分子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特殊的匹配关系,当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后,便启动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发生,反应结束后,酶分子的数量和性质不发生改变。【详解】A、蛋白质的水解可发生在细胞外,如消化道内,也可发生在细胞内,A错误;B、题图中蛋白酶的活性部位与蛋白质结合后其空间结构会发生形变,催化反应完成后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又可恢复,即酶在催化化学反应的过程中酶分子可发生可逆性形变,B正确;C、该蛋白质的水解反应不能释放能量用于合成ATP,用于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C错误;D、用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可代表酶促反应的速率,单位时间内分解蛋白质的量不能代表酶活性,D错误。故选B。4、B【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病均匀的移向两级;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甲为前期I,会因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而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A错误;B、乙为中期I,各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每两个未分开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分别与从细胞相对的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相连,此时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方式已确定,B正确;C、丙为后期I,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和4套遗传信息,C错误;D、丁为末期I,细胞两极距离变大,细胞膜凹陷形成环沟,D错误。故选B。5、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凋亡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等,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详解】A、神经细胞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该过程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A正确;B、细胞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有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和细胞质中的tRNA,tRNA的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B正确;C、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水的能力强,是因为其细胞膜上存在某种协助转运水的物质即水通道蛋白,C正确;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引起靶细胞凋亡的是靶细胞自身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D错误。故选D。6、D【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如血红蛋白基因只在红细胞中表达。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A正确;B、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寿命不同,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白细胞的平均寿命很短,约7-14天,C正确;D、恶性肿瘤细胞有无限增殖的特性,但也容易被化疗药物杀死,D错误。故选D。7、B【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的纵轴为“种群增长速率”,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如果坐标的纵轴改为“种群中个体的数量”,则类似于课本中讲的“S"型增长曲线;t2和t5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值,t4和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此时对应的甲乙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详解】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表示为S型曲线,A正确;B、t3时,

甲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为增长型,B错误;C、t4和t6相当于“S”型曲线中的K值,t4和t6分别为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达到最大的时刻,C正确;D、据图分析,t3时刻之前甲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大于乙种群,t2时刻差值最大;t3时刻之后,甲种群的种群增大率小于乙种群,说明甲乙两个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为弱→强→弱,D正确;故选B。【点睛】结合种群增长曲线分析题图。8、B【解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中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蛋白质、核酸、脂肪等)的元素组成、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脂肪分子中H的含量比糖类多,而氧的含量低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多于糖类,因此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A错误;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而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可见,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B正确;ATP、核酸、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抗体属于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C错误;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识记和理解细胞中的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核酸(含DNA)、脂肪、ATP的元素组成,识记和理解蛋白质与核酸的结构、糖类的分布等相关知识,并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建立联系,据此分析判断各选项。二、非选择题9、常红眼DdXBXb、DdXBY2/9实验思路:选取品系③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子代中雌果蝇全为红眼,直翅:裂翅=1:3,雄果蝇中白眼:红眼=1:1,直翅:裂翅=1:3,可推知控制果蝇眼色的B/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果蝇翅型的D/d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由题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无论子代雌、雄果蝇中均表现为裂翅:直翅=3:1,由此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雌果蝇只有红眼,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2)结合(1)中的推断可知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DdXBXb和DdXBY。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看翅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看眼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因此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9;(3)三个纯合果蝇品系①红眼裂翅、②白眼裂翅、③红眼直翅,只有品系③可用来与判定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选取品系③的雄果蝇与该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将图形数据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分离定律比例来判断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然后考查遗传相关的计算,同时也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判断基因型的能力。10、同源染色体AaBbCe80黄花:红花=1:7实验思路:让该黄花植株(N)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花色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植株都开黄花,则N为纯合子;若子代植株出现红花(或出现黄花和红花),则N为杂合子【解析】

由题干信息“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花:红花=27:37”,红花占27/(27+37)=(3/4)3,因此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详解】(1)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可以在解题时借助“假设法”进行判断。首先,假设花色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应为3:1,这与题中的比例27:37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再假设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由此可推知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应为9:7,这也与题中的比例27:37不相符,因此假设不成立;接下来假设花色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由此可推知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为27:37,这与题中的分离比相符,因此假设成立,即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F2中黄花和红花的分离比为27:37,推测F1的基因型为AaBbCc。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2×2=8(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中至少有一对等位基因是隐性纯合的,因此,红花植株的自交后代仍为红花,即子代都不会发生性状分离。(3)将F1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后并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育成植株群体(M),由于F1的基因型为AaBbCc,产生的配子有8种,其中只有基因组成为ABC的配子经单倍体育种以后开黄花,其余开红花;理论上,该植株群体(M)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花:红花=1:7。(4)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C_时开黄花,其余开红花。黄花植株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子代都为黄花。黄花植株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其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有黄花和红花两种。因此,最简便的实验思路是让该黄花植株(N)自交,单株收获种子,种植后观察子代植株的花色即可判断黄花植株N是否为纯合子。【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1、基因工程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DNA分子杂交技术碱基互补配对磷酸二酯键MⅡ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卵母细胞体积大,易操作;含促使细胞核表达全能性的物质;卵母细胞所含营养物质丰富代孕母鼠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解析】

1、孤雌生殖也称单性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2、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1)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2)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形成后,在一定时间内不会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出于游离状态,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3)受体子宫不对外来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4)移植入受体的胚胎能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移入受体的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不会受到影响。【详解】(1)识图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用基因编辑技术删除相关的基因印迹区域,该过程中使用的Cas9酶类似于限制酶的作用,因此属于基因工程的操作,经编辑后的细胞用动物细胞培养成多个细胞或组织,利用核移植技术使卵母细胞与新核融合,体外培养胚胎至桑椹胚或囊胚后移植胚胎进入代孕母鼠体内。(2)验证基因是否删除成功,需要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进行检测。(3)让一段RNA与目标特征DNA序列的碱基互补配对后两者才能结合。Cas9酶与DNA的基因靶点结合时发生了构象变化,酶功能区对靶标DNA的反向链进行定位切割DNA分子的磷酸二酯键,删除基因。(4)传统的细胞核移植技术中,受体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