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要点提示_第1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要点提示_第2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要点提示_第3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要点提示_第4页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要点提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要点提示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答案: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②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答案:2、“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③“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答案: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齐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答案:“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⑥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答案: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⑦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答案: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细柳营填空:本文选自《史记》,本文的作者是西汉(朝代)的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本文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1、根据要求,写出答案

(1)“天子先驱”被阻的心理活动:周亚夫好大胆,竟敢如此放肆!

(2)“既出军门”“群臣”的心理活动:这个周亚夫如此狂妄,皇上竟表扬他!文中将细枊军与霸上、棘门军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善于治军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加以分析。答:一是文帝到前两处军营时长驱直入;而在细柳营却两次不得入,直到天子诏书,才进去,这突出了细柳军军纪严明;二是天子在前两个军营“直驰入”,而在细柳营却“不得驰入”,“按辔徐行”,这表现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三是天子到前两次军营时,“将以下骑送迎,讨好文帝,而周亚夫却“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这突出了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因此汉文帝称赞他是“真将军”。桃花源记1、文学常识:作者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本文原是《桃花源诗》的序言。记,古代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本文叙述的故事是作者精心虚构的,整个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文章最后写众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4、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一是活动(往来种作),二是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渔人说了些什么?为什么皆叹惋?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中人叹惋的是: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6、本文的语言简洁而含蕴丰富,试举一例进行说明。如在叙述渔人与村人相互问话时的语言就是一个证明,作者不正面叙述,而用“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来概括。但简洁中还有丰富,一切问话的内容尽在其中,又见其丰富。7、作者陶渊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8、后人根据《桃花源记》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他的含义是什么?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9、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10、第三段文字哪两方面内容?答:(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的经过。11、为什么桃源中人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这个“绝境”,避免战乱,不愿让外人知道。12、你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答:躲避战乱,这里民风淳朴,不受压迫,自由快乐。13、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14、刘子骥与陶渊明是同时代的人,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答:使人觉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给桃源增添了奇异的色彩。15、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16、作者虚构的这个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也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17、《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答:(1)环境奇美。(2)与世隔绝多年。(3)待渔人如此热情。18、“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答:不能,“具”有详尽的意思,而“咸”没有,所以不能换。19、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答: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源桃花林小溪尽头。20、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答: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安定,快乐。21、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22、结合文章,谈一谈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

答:它代表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和平安宁,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3、桃花源”是自然美景,更是人世佳境,是对人类大同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的梦幻。请描写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并说说如何实现?答:先写心中圣景,后叙实现途径。24、本文出现的成语: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5、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26、对联:美好理想寄桃源,黄发垂髫享太平岳阳楼记1、作者,作品: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的范仲淹。文章用精当优美的笔法描写了登楼观洞庭湖浩荡无际,阴暗变化,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象;用凝练笔触叙写了登临者或悲或喜的不同情绪;再将这两种“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对比映衬,从而抒发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4、联系当前的社会现实,说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重要意义。作者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应该充分肯定,表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5、迁客骚人两种览物之情: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物而悲的感情;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6、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8、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9、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巴东三峡巫陕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0、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中“二者”具体指的是:(用原文回答)迁客、骚人12、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人?(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13、“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本质区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4、“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古仁人)。15、本文中心:通过描写洞庭湖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16、本文线索:事——景——情——理17、两种情(阴冷、晴明)激发(感极而悲和喜洋洋)之情。18、表达方式:⑴段记叙;⑵、⑶、⑷段描写抒情;⑸、⑹段议论。19、五六段:议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情相异的原因,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20、作者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1、“予观夫巴陵胜状,以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句22、滕子京重修岳阳楼都作了哪些事情?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23、从空间角度写岳阳楼总貌的句子: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24、从时间角度写岳阳楼总貌的句子: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与“前人之述备矣。”的关系是:前句为铺垫,后句为照应。26、“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句式特点及作用: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强调了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之“异”。2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统领三、四段,是三、四段的总起句。28、二、三、四段的结构关系:结构为总分,三、四段是并列。29、二、五段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二段是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之"异";五段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的异。30、古人旷达胸襟的实质:忧国忧民31、迁客骚人胸襟的实质:忧己。32、哪句话表现了作者揣测古仁人说什么却反而说自己:微斯人,吾谁与归?33、表明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4、作者写迁客骚人情随景迁的目的:为后文与古仁人之心比较作铺垫。35、作者为了表示自己政治上孤独苦闷没有志同道合者的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36、《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乐其乐"意境相同的句子:后天下之乐而乐。37、第五段概括三、四段两种景物所激发的两种感情的句子:二者之为。38、本文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9、作者用"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为人应心胸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