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鱼我所欲也》教学预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鱼我所欲也》教学预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鱼我所欲也》教学预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鱼我所欲也》教学预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 9《鱼我所欲也》教学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鱼我所欲也》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思路

学习目标

i.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2.探究本文的论证思路,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4.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学会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1.理解作者论证思路,学习本文论证方法。

2.领悟作者思想情感,,审视作品当代意义。

一、新课导入

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

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

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

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L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1)不为(w6i)苟得也

(2)为(wei)宫室之美为(wei)之

(3)使人之所恶(wu)莫甚于死者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y①

2.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C1)通假字

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辟”通“避",躲避

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得”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吗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一词多义

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词,“吗”。

蹴尔而与之:给予。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而:蹴尔而与之:表修饰。

乡为身死而不受:表顺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接。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表并列。

则: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在句首,连接句子,那么。

入则无法家拂士:如果。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就。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去队

为:故不为苟得也:wei,动词,做。

为宫室之美:w©i,介词,为了、对,向。

乡为身死而不受:为了。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由是:由是感激:因此。

由是则生:采用这些手段。

由是先主遂诣亮:于是。

苟:苟富贵,无相忘:如果。

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人皆有之:代词。

宫室之美:的。

3.翻译下列句子。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交流点拨】

(1)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

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

也不愿意接受。

(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

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4)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朗读指导。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己乎

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

(一)读通文意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下来,准

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小组交流互相指正,不能解决的向教师质疑。(教师点拨并用多媒体显示归类)

(二)整体感知

L课文第一段可分为几个层次?简要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

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

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

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

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故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先从正面来讲,又从

反面来申述。

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贤

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2.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

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四、拓展延伸

1.嗟来之食

语出《礼记•檀弓上》: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屣,贸

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2.美味“鱼”

鱼是古代的佳肴之一。古代的北方人,鱼是上等佳肴,所以孟子把“鱼”和“熊掌”相提

并论。北方少河流,当然鱼也不多,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食有鱼是富贵人家的生活。《冯谖

客孟尝君》一文中,冯谖不满意在孟尝君门下吃粗劣的食物,就唱道:“长铁归来兮,食无

鱼!”

3.钟

钟,古代的容量单位。古代计容量的单位由小到大排列:最小的是“勺",相当于今天的

一小汤匙;10勺为一合(g爸),10合为一升,10升为一斗,10斗为一斛,6斛4斗为一钟。按此

计算,“万钟”是6.4万斗,这个年俸是相当大的。当然,在本文中,孟子仅仅是用“万钟”

来表示优厚的俸禄而已。

第二课时深入鉴赏悟内涵

一、新课导入

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上下交征利”的战国时代有

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

一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

“利”指一己之私利。新时代的“舍生取义”是指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以至

民族利益。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不为苟彳尊也w6i,动词,做,干。

(2)所点有甚于死者w£i,动词,厌恶。

(3)为宫室之美w©i,介词,为了。

(4)一量食dan名词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5)酶尔而与之cti动词用脚踢。

(6)乞人不屑也xi©动词认为值得,这里是接受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C)

A.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春也所识穷乏者裔我与

C.非独贤者有息心由戛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专呼尔而后之

3.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正义的事业,如:为人民谋解放,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2)“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应指不正义的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等。

(3)“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4)“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L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交流点拨】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

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

“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

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交流点拨】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

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

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

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

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

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教师小结】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

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3.在论证论点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道理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是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如使人

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

也?”这是从反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这

是从客观事实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

生乙:运用了事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

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用“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说明了人们把义看得比

生更为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就会舍生取义。

生丙:运用了比喻论证。鱼与熊掌的比方就是比喻论证;运用了对比论证。不吃嗟来之食

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比,论证的舍生取义的可贵、见利忘义的可耻。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

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二)思路探究

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交流点拨】生甲:这个说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

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

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

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生乙:这个说法没有道理。第一段提出论点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了观点的

正确性;第二段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摆事实,论证了观点的正确性。先讲道理,再摆事实,符合

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道理和事实分做两段,比较合适。

(三)语言品析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交流点拨】生甲:运用了比喻。“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

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

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

“生”,突出了主题。

生乙:运用了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

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

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生丙:运用了排比。课文通篇皆是排比,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

论辩力量。

(四)主旨探究

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观点是一致的,请结合历史事实谈谈孔孟的观点对后世

仁人志士的影响。

【交流点拨】在面临生死考验时,在利益面前,要经受住考验,要舍生取义,要有羞恶廉

耻之心,不要丧失了人的天性,本心。文天祥面对元朝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为所动,慷慨就义;

谭嗣同在变法维新失败后,不肯逃亡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恻刀宁死也不肯

泄露党的机密,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些民族英雄正是从孔孟的学说里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才为民族、为祖国、为人民而舍生取义的。

四、板书设计

鱼、熊掌一-►生、义一-►舍生取义人

正生、欲一-►甚于生一-►不为苟得应

面死、恶一-►甚于死一-►不避祸患义重保

反欲----►莫甚于生-----►何不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