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卷I(选择题)

、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为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甲、乙、丙、丁为采样点。读图完成(1)〜(2)

题。

下列关于四处采样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沉积物厚度较乙处大

B.丙处沉积物颗粒较丁处大

C.丁处沉积物颗粒较丙处大

D.甲、乙、丙、丁四处沉积物无分选性

2.下列是某同学经过地貌观察绘制的四幅地理素描图,读下图完成。四图中,最有利

于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城市的地区是()

3.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地区多火山,主要原因是该地区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B.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2)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板块交界处的是()

A.A点B.B点C.C点D.D点

4.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C1)北美洲的西部有高大的山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处

B.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处

C.山脉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D.山脉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2)我国地震灾害频繁,原因是位于()

①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②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

③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

④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试卷第2页,总33页

5.山区的道路常建成"之"字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B.气候C.河流D.地形

6.如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公路线路分别示意图,该地北高南低,地表起伏较大,影响图

中M处公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

丙T

(1)关于上图描述正确的是()

A.甲一一海蚀拱桥、乙一一风蚀蘑菇、丙一一海蚀平台、丁一一雅丹

B.甲一一海蚀拱桥、乙一一海蚀柱、丙一一海蚀平台、丁一一雅丹

C.甲一一海蚀拱桥、乙一一风蚀蘑菇、丙一一海蚀平台、丁一一风蚀洼地

D.甲一一海蚀拱桥、乙一一风蚀蘑菇、丙一一海蚀崖、丁一一雅丹

(2)以上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甲、乙一海浪侵蚀;丙、丁一风力侵蚀

B.甲、丙一海浪侵蚀;乙、丁一风力侵蚀

C.甲、乙一海浪侵蚀;丙、丁一风力堆积

D.甲、丙一冰川侵蚀;乙、丁一风力侵蚀

8.某地理兴趣小组用下列模拟实验说明山前冲积扇的形成:将书本打开倾斜放于桌面

上,将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中,书本的中缝代表的地理事物是()

A.山峰B.山脊C.河流D.河床

(2)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细沙下滑作用是受流水的冲击力

B.该实验不能模拟出冲积扇的形态

C.该实验能大致反映出冲积扇的山前位置

D.该实验能反映出不同颗粒沉积物分布规律

9.据哥伦比亚《时代报》报道,当地时间2019年12月24日,哥伦比亚中部地区梅

塔省的一个乡村发生两次分别为6.2级和5.7级的地震,多个城市有明显震感。下图为

梅塔省的地理位置图,造成此次地震的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

试卷第4页,总33页

A.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

B.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C.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

D.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10.读图,2017年11月13日伊拉克、伊朗边境地区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

米。此次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

B.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

卷II(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聚落形态呈带状分布必然是受河流的影响。(判断对错)

1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会影响聚落形态及其扩展方向。(判断对错)

13.花岗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一种岩浆岩。

14.干旱地区没有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判断对错)

15.读图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C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ABDF

(2)东非大裂谷成因。

(3)阿拉伯半岛属于板块,红海成因。

(4)喜马拉雅山成因。

16.由于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易受侵蚀,常常形成谷地.(判断

对错)

17.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不断减弱.(判断对错)

18.科技进步使地形不再是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因素。(判断对错)

19.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变质作用等..(判断对错)

20.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

、、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0分,)

试卷第6页,总33页

21.根据"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见下图)发生

了8.9级地震。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7"*甲—乙

(1)12月26日的印度洋地震发生在板块和板块交界处。

(2)图例甲、乙表示板块边界类型,其中甲是边界(填"生长"或"消亡")。

2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代表板块分界线的字母及对应的边界类型和D处的地貌名称。

(2)分析日本、菲律宾等国多火山的原因,并说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

(3)简要描述B地的地形特点。

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宜兰平原(位置见下图)是台湾岛上第三大平原,全年多雨,三面环山,东面向海。

沿海分布着长约23千米、高约10米的连绵沙丘和沙滩。平原上不少河流在接近入海

口处流向改为与海岸线平行,最终在某处入海。

(1)说出宜兰平原全年多雨的原因。

(2)简析宜兰平原沙滩的形成过程。

(3)分析宜兰平原上某些河流在人海口处流向与海岸线平行的原因。

24.读"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乡村聚落总体形态及其影响因素是()

A.团状地质因素B.团状地形因素C.带状气候因素D.带状河流因素

(2)一般情况下,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

A.甲B.乙C.丙D.T

25.山区某中学组织学生调查公路选线原则,下图是他们从有关部门得到的设计方案图。

试卷第8页,总33页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路方

图•例

(1)该地区计划修建b镇到a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线路方案中,比较合

理,理由是。

(2)为了达到线路的技术要求,a、e处修公路往往需要前进,这样可以降

低公路的o

(3)聚落a与聚落d相比,更容易发展为大城市,原因是。

26.如图为我国西北某农业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类农业区所在地形属于()

A.冲积扇B.河流沿岸平原C.河边滩地D.河口三角洲

(2)此类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流水侵蚀

(3)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

A.分散在山区

B.集中于山前地势较高的地方

C.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岸

D.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27.读板块分布示意图(甲图)及板块碰撞示意图(乙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图乙图

(1)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板块。(填名称)

(2)板块边缘地壳比较,板块的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3)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和板块相撞而成的。(填数字)

28.下图为某地岩层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

(1)图中A处的地质构造为,判断理由是

(2)对B山地的形成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3)图中①、②、③三地中岩层形成时间较老是;图中信息能直接反映出

的内力作用有、o

(4)C地修建水库大坝,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黄河含沙量高,年输沙量大,在入海口附近受流速减慢和

海水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淤积,形成黄河三角洲I。黄河三角洲湿地也伴随而生,同时

也不断变化,大片的芦苇成为这里最高的自然植被类型,也吸引了众多北方野生鸟类

到这里的芦苇荡产卵孵化。现在这里已成为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中转站"。下图为

黄河三角洲湿地分布图。

试卷第10页,总33页

(1)说明海水顶托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2)推测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鸟类迁徙"中转站"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未来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的变化及其原因。

(4)有人建议以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为原料建造纸厂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你是否赞

同,并说明理由。

3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11日,著名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朱显谟先生因

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朱显谟先生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

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

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2016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壶口瀑布水色明显变清,呈现出有别于往常的

“清流飞瀑"景观(如下图)。

(1)材料一中所说朱显谟先生"黄河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改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

重,黄河含沙量大的状况。形成黄土高原的外力作用一般认为是,黄河含沙

量大造成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外力作用是,并在河口形成(地貌名称),

由于含沙量大,此地貌不断向外扩展,这种地貌随着河水泥沙含量减少会受到

(外力作用名称)作用而可能缩小。

(2)材料二所示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场面极为壮观",该

瀑布不断加深的原因是受到强烈的("下蚀”"侧蚀"或"溯源侵蚀")作用。

(3)流经黄土高原的河流在流出山口的时候往往形成冲积扇,简述其形成过程。

31.波河横贯意大利产量最丰富的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读图,回答问题.

。案常

匕n水域

榭诔

200米以下

2(XH000米

10002000米

2000米以上

3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

被称为河流阶地。随着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天山地区遭受了强烈的挤压缩

短和间歇性隆升,气候也越来越干旱。受其影响,天山山麓北坡的奎屯河冲出天山后

使河谷两岸形成多级阶地(图中Tl—T6,表示不同时期的阶地分布,数字越大,年代

越久远),并深切早期的泥沙质岩,形成约200米深的奎屯大峡谷。峡谷谷壁近直立,

谷壁上的冲沟将两岸雕凿成石林状。谷底宽100—400米,河滩上砾石遍地,流水时合

(1)描述奎屯河东西两岸河流阶地差异。

试卷第12页,总33页

(2)分析奎屯大峡谷谷壁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

(3)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据此推测未来奎屯大峡谷的谷壁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

阅读树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预计在2030年前后建成通车的川藏铁路,东起四川成都,西至西藏拉萨,建成

后全程耗时只需8小时。2014年开始分段施工,其中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是康定到林

芝段。

下图为川藏铁路示意图。

拉萨④

(1)图中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板块和板块的结合处,由两大板块

("碰撞"或"张裂")形成断裂带,再由雅鲁藏布江的(外力作用)作

用而成。

(2)康定到林芝段施工难度最大是因为沿线多、、崩塌、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

(3)图中青藏高原人口容量较(大或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4)成都有"巴山夜雨”之说,该地多夜雨的原因与附近山坡夜晚降温________(快/

慢),盛行(上升/下沉)气流有关。拉萨早期城市形成的主导社会区位因素

是o

(5)川藏铁路沿线①〜④段,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段(填数码),原因是

。③路段附近河流参与了水循环中的(海陆间/陆地内)循环。

3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类型属于循环,三峡大坝属于人类改造

水循环中的环节(填序号),塔里木河参与的是循环。

(2)乙地的地质构造是,丁地的地质构造是,丁地的地貌类型为

,形成原因是。

(3)丙处地貌类型为,主要形成原因为(填地质作用类型)。

(4)如果该图的陆地地处亚欧板块,东部的海洋地处太平洋板块,则这两个板块交界

为(填"生长"或"消亡")边界,易形成、

35.读"某沿海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形成图中①②两处岩层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判断①处地质构造并说明判

断理由。

(2)指出乙处地貌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有人提议在丙处修建水库,你认为可行吗?说明理由。

36.河西走廊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

读"该地区地质剖面图”,回答(1)〜(2)题。

(1)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的地质作用是()

试卷第14页,总33页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风力沉积

(2)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岩浆喷出-外力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外力侵蚀

37.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建公路和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

交通运输干线类型最大限制坡度

公路7°〜9°

铁路3°

材料二交通线示意图。

(1)与平原比较,山地相对高度比较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的选择、交

通运输的分布和延伸方向影响比较大。

(2)一般来说,在山区修建铁路和公路时,人们通常优先修建,在线路选址

时,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原因是。

(3)该交通线绕道经过甲、乙两地,原因是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为我国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及各岩层新老关系示意。

河渔

等新线(m

(1)目前图中主要的地质构造是。该地质构造形成之前,该地区的地质构造

是O

(2)说明图中河流的成因,并简析该河沿途居民点很少或居民点规模很小的主要原因。

(3)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A地区地下水可能较丰富的原因。

3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点是岩石圈板块之下提供炽热岩浆的固定源地,火山喷发是热点在地表的重要表现。

美国西部的黄石国家公园位于北美大陆下面的热点上方,在过去的200万年间,黄石

公园发生了由同一热点引发的三次大型火山喷发,如下面左图所示。下面右图示意在

肖松尼湖和刘易斯湖位置发生的一次火山喷发,在这里只喷发了火山灰和火山碎屑,

并未形成火山体,在那之后,经过地质变迁,最终形成两个火山湖。

(2)说明右图所示湖泊的形成过程。

试卷第16页,总33页

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设,其中,

"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

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刘东生(1917〜2008)被誉为"黄土之父”。他在黄土研究中,在陕西洛川县

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断面的最

下边,土壤中包含着大量鹅卵石。

风向

(1)如用如图表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过程示意图。则在戈壁、沙漠、黄土三者中,

图中A代表,B代表,C代表,风向主要是风。在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水平变化规律是。

(2)刘东生院士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这个120米厚

的黄土之前,这里最可能曾是()(填字母)。

A.荒漠B.草原C.森林D.水乡

(3)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的主导外力作用是,而现代

的主导外力作用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山地的形成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

【答案】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流速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河流上、中游因坡降大,流速快,沉

积物颗粒大;下游坡降和流速均小,沉积物颗粒细小。河流中心流速大,岸边流速小

(特别是凸岸),岸边的沉积物颗粒较中心的小。在时间上,洪水期间因流速大,沉积

的物质颗粒粗大;平水期流速小,沉积的物质颗粒细小,结果表现在沉积物垂直剖面

中,粗、细沉积物成层分布。

【解答】

读某河段沉积物研究采样图,该河流为长江,自西向东注入东海,甲处沉积物厚度较

乙处小;丙处沉积物颗粒较丁处大;丁处沉积物颗粒较丙处小。

2.

【答案】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发展城市需要地形、水源、气候、交通、资源等要素进行分析。读图,图中甲是流水

侵蚀作用形成的峡谷,乙是流水堆积作用

形成的三角洲,丙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丁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

图中乙为河口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最有利于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城市,B对。故选B。

3.

【答案】

C

D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板块构造学说和板块构造示意图。

本题主要考察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解答】

(1)根据经纬度和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故选

Co

(2)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界线应位于海沟附近。

试卷第18页,总33页

故选D。

4.

【答案】

D

C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1)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

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

又包括海洋。

(2)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答】

(1)北美洲的西部有高大的山脉,是落基山脉,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

成的。

故选Do

(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

界处,地震灾害频繁。

故选Co

5.

【答案】

D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略。

6.

【答案】

A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

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尽量少占农田耕地。

【解答】

从图中可以看出,M处的公路呈"之"字形弯曲,说明该处坡度较大,故影响图中M处

公路呈"之"字形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

故选Ao

7.

【答案】

A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甲为海蚀拱桥,受海水侵蚀而形成;乙为风蚀蘑菇,

受风力侵蚀而形成;丙为海蚀平台,是海蚀

崖形成后,继续受海蚀作用不断后退,结果在海蚀崖前出现一个平台状地形;丁为雅

丹地貌,受风力侵蚀而形成。故选A.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甲为海蚀拱桥,丙为海蚀平台,受海浪侵蚀而形成;乙为风

蚀蘑菇,丁为雅丹地貌,受风力侵蚀而形成

,故选Bo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8.

【答案】

D

C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书缝相当于地势地处,而山峰、山脊地势高,不会成为泥沙搬运的路径,AB错。

由于该实验模拟的是冲积扇的形成,实验中细沙沿中缝滑下,细沙是在河床上流动,

故中缝代表河床而不是河流,C错,

D对。故选D.

(2)实验中没有用到水,A错。

细沙在桌面上书缝前端堆积,其位置和形态与冲积扇相似,B错、C对。该实验中没有

用到水流,无法模拟流速对沙粒的搬运能

力,故不能反映颗粒物沉积规律,D错。

故选C.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9.

【答案】

C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0.

【答案】

B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试卷第20页,总33页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

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

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解答】

由题中材料可知,该次地震发生位置是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产生的原因是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引发地震,B对。

故选Bo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

【答案】

x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

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山区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

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解答】

聚落呈条带状,可能受河流影响,也可能受地形或交通线的影响。

12.

【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镇分布及其扩展有重要影响。

【解答】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成及其发展方向;如株洲是火车拉

来的城市,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扬州。

13.

【答案】

错误

【考点】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岩石的转化与岩石圈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特征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岩浆岩。

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故错误。

14.

【答案】

B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

和含沙量的控制,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因此,当流速、流

量增加,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产生侵蚀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

就发生堆积.

【解答】

由题,干旱地区虽然降水少,但是夏季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形成河流,故也会有流水

地貌.

15.

【答案】

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内部长裂形成印度洋板块非洲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亚欧板块和印度

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的名称、形成地貌、和板块的位置,试题较为基础。

【解答】

(1)图中板块的名称是A南极洲板块、B是太平洋板块、D是印度洋板块、F是亚欧

板块。

(2)东非大裂谷成因是非洲板块内部的板块张裂而成。

(3)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红海成因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而成。

(4)喜马拉雅山成因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16.

【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

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

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

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

形成山岭.

【解答】

解: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曲变形,它包括背斜和

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

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

地.

故答案为:对.

17.

【答案】

试卷第22页,总33页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各种交通线路建设与发展中都会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的影响和

制约.

【解答】

随着科技的发展,复杂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会被解决,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不断减弱.

18.

【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家包括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自然环境等因素。交通运输是社

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需要,杜会经济因素决定交通运愉点、线和网的布局,

交通线的建设应考虑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影响,应趋利避害、减

少工程量,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解答】

自然因素是影响交通建设的基本因素,随着科技进步,自然因素如地形也是影响交通

线路布局的因素,所以上述说法是错误。

19.

【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

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

表趋于平坦.

【解答】

外力作用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20.

【答案】

太阳能,风化,侵蚀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产生的热能,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它使得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

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

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解答】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主要作用要素有温度、流水、

风、海浪、冰川等,主要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

岩、重力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得地表趋于平坦.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20小题,每题10分,共计200分)

21.

【答案】

(1)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2)生长边界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1)本大题以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及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板块分布、

类型、名称及影响,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

掌握程度。

【解答】

(1)读图可知,12月26日的印度洋地震发生地东北侧为亚欧板块,西南侧为印度洋

板块,因此该地震发生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

板块交界处。

(2)读图可知,甲类板块边界类型两侧箭头表示的方向相离,板块处于张裂状态,应

属生长边界;乙类板块边界类型两侧箭头

表示的方向相对,板块处于碰撞挤压状态,应属消亡边界。

22.

【答案】

(1)边界类型:D—消亡边界。E—生长边界。地貌名称:海沟。

(2)原因:均位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壳薄弱地带。不利影响:破坏田园、村镇;引

发地震,造成建筑物倒塌;飘浮的火山灰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利影响:会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黄资源。

(3)B地位于大陆架上,地势较平坦,其海床为沉积层所覆盖,深度一般不会超过

200米。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

来源于网络

【解答】

(1)找出海岭和海沟等板块分界线即可。

(2)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要一分为二地分析。

(3)B地为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其地形特点可从地势、深度等方面进行描述。

23.

【答案】

(1)夏秋季节,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多;冬春季节,盛行东北风,多地形雨,

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2)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水流速减慢,

泥沙在沿岸沉积;海水涨潮过程中,海

水携带泥沙向陆地流动,受到陆地抬升影响,海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试卷第24页,总33页

(3)宜兰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向易受地形影响;南北走向的沙丘阻挡河流入海,因

此河流流向与海岸线平行。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考查地理成因分析,考查对地理事物的探究和论证能力。

【解答】

(1)夏秋季节,受东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多;冬春季节,盛行东北风,加上三

面环山,一面向海,海上的气流受地形抬

升,多地形雨,降水较多;沿岸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增加了降水量。

(2)河流携带泥沙入海,由于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加上海水的顶托

作用,泥沙在沿岸沉积;海水涨潮过程中

,海水携带泥沙受到陆地抬升影响,使海水流动速度减慢,泥沙沉积。

(3)宜兰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向易受地形影响;南北走向的沙丘阻挡河流入海,因

此河流流向只能沿沙丘的方向流动,使河

流与海岸线平行。

24.

【答案】

D

A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一般形成城镇的主要条件有: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的交汇处,也就是交通便捷的

地区.人口更多的地区.

一般形成城镇的主要条件有:位于河流的交汇处,交通的交汇处,也就是交通便捷的

地区.人口更多的地区.

【解答】

学生读图可知:该地区的聚落是呈带状沿河流分布的,因此形成该地区的聚落的因素

是河流。

A、甲地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和交通更为便利,这里人口更为密集,故

正确;

B、甲地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和交通更为便利,这里人口更为密集,故

不符合题意;

C、甲地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和交通更为便利,这里人口更为密集,故

不符合题意;

D、甲地区位于河流的交汇处,有充足的水源和交通更为便利,这里人口更为密集,故

不符合题意。

25.

【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26.

【答案】

A

B

C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

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

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河漫滩

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往往在凹岸侵蚀,

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逐步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

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河水淹没,继续接受沉积.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

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

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I.若干个三

角洲连在一起,便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图中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农业区,图中有河流,说明该处的水资源较多,附近有山脉,

农业区在山下季节性河流的下游出山口附近,所以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此题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图中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农业区,图中有河流,

说明该处的水资源较多,附近有山脉,农业区在山下季节性河流的下游出山口附近,

所以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聚落的分布特点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岸.

【解答】

A、图中是我国的西北地区农业区,图中有河流,说明该处的水资源较多,附近有山脉,

农业区在山下季节性河流的下游出山口附近,所以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

故正确;

B、河流沿岸平原是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图中是西北地区的山区,故不符合题意;

C、河漫滩平原一般是在中下游地区,图中是西北地区的山区,故不符合题意;

D、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

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I,故不符

合题意。

A、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故不符合题意;

B、图中有河流,说明该处的水资源较多,附近有山脉,农业区在山下季节性河流的下

游出山口附近,所以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故正确;

C、冰川作用一般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此题是我国的西北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

故不符合题意;

D、在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故不符合题意。

A、根据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判断,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

岸。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判断,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

岸。故不符合题意;

试卷第26页,总33页

C、根据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判断,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

岸。故正确;

D、根据图中的聚落分布特征判断,这里聚落的分布特点成条带状分布于山麓或河流两

岸。故不符合题意。

27.

【答案】

(1)太平洋板块

(2)活跃,碰撞挤压

⑶①,③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2)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3)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解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把全球的岩石圈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完全位于海洋的是

太平洋板块。

(2)全球共有六大板块,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

地带,地壳活跃,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3)读图可知,喜马拉雅山脉是由①亚欧板块和③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

28.

【答案】

(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

(2)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而形成山岭。

(3)①,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4)不合理,地处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地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

和漏水现象。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

(2)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成因。

(2)本题主要考查岩层新老关系判读及地质作用。

(4)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

【解答】

(1)由所学知识知,地质构造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其中岩层的

变形称为褶皱,褶皱按岩层弯曲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岩

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读图可得,图中A地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

(2)读图可得,图中B处为向斜构造,地貌为山地。其成因为:向斜槽部受挤压,岩

层坚硬,不易被风化侵蚀而形成山岭。

(2)关于岩层新老关系判读方法:1、先判断沉积岩新老关系,自下而上,由老到新;

2、判断侵入岩、喷出岩与沉积岩关系,可根据岩石的"切"和"被切"关系判读;3、变质

岩:一般是侵入岩、喷出岩附近形成的,范围小,在其形成以后形成。读图,图中①

和③为沉积岩,其中①岩层在下,故①岩层比③岩层老,②岩石为侵入①岩层中,

岩石年龄比①岩层新。综上分析,①、②、③三地中岩层形成时间较老是①岩层。

由所学知识知,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其中内力作用的表现

形式有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读图分析,图中信息反映的内力作用有岩浆

活动和地壳运动。

(4)由所学知识知,断层附近由于地层不稳定,所以工程建设要避开断层,以免发生

地质灾害。图中C处为断层,故在C地修建水库大坝,不合理。因为地处断层附近,

岩层破碎,地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漏水现象。

29.

【答案】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0.

【答案】

(1)风力堆积,流水沉积,三角洲,海浪侵蚀

(2)下蚀

(3)河流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大量泥沙,河流在流出山口的时候,由于地势低平,流

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本题考查瀑布不断加深的原因。

(3)本题考查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解答】

(1)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搬运沙尘,由于风力减弱沙尘沉积形成的,即是风力堆积;

黄河在中游携带了大量泥沙,在中下游由于地形变得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大量的堆

积下来,是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地上河;河口地带地势更加平坦,泥沙大量堆积,加

之海浪的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I,由于含沙量大三角洲会不断向外扩展,这种地貌当海

浪侵蚀增大时,三角洲可能缩小。

(2)瀑布处势能强大,流水的不断冲击,下蚀作用强,使得瀑布也不断的加深。

(3)河流流经黄土高原时携带大量泥沙,冲积扇的形成是河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低

平,流速减慢,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

31.

【答案】

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地区,下游及沿海地区较少;支流地区分布较多,干流

地区分布较少;多分布在海拔200-1000米地区.

试卷第28页,总33页

【考点】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解析】

影响城市区位因素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现代社会有影响力

的特大型城市往往位于温带沿海地区,较大河流附近,尤其是中下游,以及平原和盆

地以及低矮的高原.

【解答】

解: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特点要结合图例先在图上找出聚落,从分布的疏密,不同地区

的多少,以及与地形、河流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描述.

32.

【答案】

(1)东岸的阶地数比西岸少;相对于西岸,东岸多为早期阶地,缺少近期阶地;东岸

的阶地形态比较完整、连续,西岸除T6外,其他阶地都比较破碎。

(2)印度洋一亚欧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发生抬升,奎屯河流水下切侵蚀,峡谷谷壁

陡峻;该地为松软的易被侵蚀的泥沙质岩层;天山冰雪融水流水侵蚀强,易形成密集

的、大大小小的冲沟,状如石林。

(3)天山冰川量减少,奎屯河水补给减少,流水侵蚀减弱;风力作用增强,岩层风化

作用变强,加速石林状谷壁的崩解,谷壁趋于平缓;谷壁的坡面侵蚀作用减弱,石林

状地貌消失。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奎屯河东西两岸河流阶地差异。

(2)本题主要考查了奎屯大峡谷谷壁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

(3)本题主要考查了随着气候不断变干,未来奎屯大峡谷的谷壁地貌可能发生的变化。

【解答】

(1)读图可知,东岸的阶地数比西岸少;相对于西岸,东岸多为早期阶地,缺少近期

阶地;东岸的阶地形态比较完整、连续,西岸除T6外,其他阶地都比较破碎。

(2)奎屯大峡谷谷壁多石林状地貌的原因可以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方面分析,内力

作用,地处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带,地壳运动活跃;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

用强,该地岩层比较松软,容易被侵蚀。

(3)随着气候不断变干,天山冰川量减少,奎屯河补给量会减少,河流的径流量减少,

河流的侵蚀作用会减弱,岩石的风化作用会增强,所以坡度会变得平缓,石林状地貌

有可能会消失。

33.

【答案】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34.

【答案】

(1)海陆间,④,陆上内

(2)断层,背斜,山谷(谷地),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被侵蚀

(3)冲积扇,流水堆积作用

(4)消亡,海沟,岛弧

【考点】

板块及板块运动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1)试题考查板块构造学说、褶皱山、断块山、冲积扇

【解答】

(1)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联系了海洋和陆地,属于海陆间循环。三峡大坝

是人类在河流上建设大坝,改造的是④地表径流

环节。塔里木河是内流河,参与的是陆上内循环。

(2)图中乙地两侧岩层出现断裂位移,地质构造为断层。丁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

丁处的地貌为谷地,形成原因是背斜顶

部受张力,易被侵蚀。

(3)从图中看,丙处位于出山口,呈扇状,地貌为冲积扇。形成原因为流水堆积作用。

(4)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消亡边界,易形成鸟弧和海沟。

35.

【答案】

(1)内力作用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2)河口三角洲

乙地入海口处坡度平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河流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在河口前

面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

(3)不可行理由:丙处有断层会产生渗漏,地层不稳定,大坝易受损。

【考点】

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根据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②两处岩层分别为向斜、断层,两处地质构造均为

地壳运动形成,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

,故形成图中①②两处岩层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内力作用。①处岩层向下弯曲但

岩层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