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单元检测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检测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木剌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剌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确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材料反映了蒙古西征()A.灭掉花剌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D.折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2.欧洲文化能整个地迁移到南北美洲,是因为原住民或者被歼灭,或者已被撵走。但印第安文化的影响照旧存在,例如披在肩上的塞拉普毛毯起源于印第安部落。日常菜肴中的玉米粽子、玉米粉圆饼和各种辣菜都是以印第安两大名产蚕豆和玉米为基本原料。据此可知美洲文化()A.融合多种文化具有多元性B.完全来自欧洲文化的迁移C.照旧是印第安文化占主导D.不受干扰自成体系的发展3.“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折服便起先了。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惟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折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以下对这种深刻的经济根源带来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A.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B.实行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C.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折服D.对科技文化的沟通赐予包涵的看法4.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斗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5.“我是宏大的折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世。即便人们遗忘我的功绩的时候,看到亚历山大城,他们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斗争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6.《希腊化时代探讨的历史与现状》中指出:“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假如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袤的空间争相怒放。由此可知希腊化时代()A.突出的表现为暴力冲突与政治联姻B.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沟通和交融C.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打击D.希腊文明对其他文明接受排斥方式7.蒙古西征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不断通婚,慢慢融合而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蒙古统治下实现了民族间的自由同等B.蒙古西征加强了不同民族的沟通交融C.回族是蒙古西征时各民族交融形成的D.色目人主要是自东向西迁徙的欧洲人8.1793年,雅各宾派成立救国委员会,鼓舞群众参加英勇的行动,通过无情的恐怖统治来镇压抗拒。许多人因叛国罪和爱国精神不够而被送上断头台,革命起先“吞灭它自己的儿女”。反映出当时法国()A.共和政体得到进一步巩固B.权力斗争影响革命进程C.经济危机对社会破坏严峻D.封建残余势力照旧强大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763年以前)在西非,土著酋长们基本上把欧洲商人限制在沿海贸易站。在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各土著民族正如人们预料的那样,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由此可以看出()A.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影响较小B.早期欧洲殖民扩张对亚非土著文化没有影响C.18世纪以前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D.18世纪以前欧洲文化已经融入亚非各国文化10.1895年之前,中国的公开出版物多数由教会或传教士发行,主要服务于商业机构或宗教团体。1895年后民间的政论报刊快速兴起,1895年至1898年出版的中文报纸杂志大约有114种,其中约82%归国人全部。这一时期报刊创办热潮的出现反映出()A.报刊成为新的大众媒介B.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C.民众参加政治的环境改善D.西方观念对中国的影响减弱11.印度政治理论家梅达断定:“每个民族的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支离裂开的印度社会不能以西方的面貌重新创建。印度必需找到适合自身特殊状况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战略。”此种观点()A.坚持独立发展拒绝东西交往B.提倡经济全球化深化亚非拉C.过分夸大了意识形态的对立D.坚持民族主义维护国家权益12.在拿破仑斗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对君主确定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据此可知,德国()A.是融合了君主制与现代民主因素的混合体B.君主制作为权力的核心受到了根本性触动C.行政制度变革的程度和方式与英法相同D.国家构建过程中脱离欧洲发展的基本模式13.独立后的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对其形成缘由说法不正确的是()A.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B.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C.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D.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成为独立斗争后拉美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14.韩国前总统金泳三(1993~1998年任韩国总统)说:“科学技术时代,国力不是来自武器,而是来自学问和科学技术。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沦为殖民地。”这一言论()A.推动韩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B.促使韩国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C.表明韩国重视发展科学技术D.指出韩国没有构建独立的科学体系15.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运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留意吸取西方文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第三世界崛起变更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16.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写道:“以美国为中心的当代资本主义体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基础上,资本的流淌和世界市场的拓展不再局限于原来的领土范畴,而是更多地表现出超地域的全球网络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对世界经济的限制已不须要以有形的殖民地为前提。”据此说明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缘由是()A.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树立民族自决的原则B.现代工业的新发展超越了殖民主义旧形式C.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D.二战后两大阵营对峙格局有利于民族独立17.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促进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下列关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法国的民族大起义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快速赢得民族独立C.埃塞俄比亚最终击败意大利侵略军复原了国家独立D.墨西哥通过民主改革而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8.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其余的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处理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变更19.1791年,法国女性奥兰普·德古热写出了女权运动的标记性文献——《妇女与女公民权利宣言》,结果被送上了断头台。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黑奴的公民权属于奴隶主,并且按白人的五分之三折算。这说明()A.性别和种族卑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B.启蒙思想没有得到广泛传播C.西方的人权思想完全停留在理论层面D.欧美资本主义经济尚不发达20.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斗争让文明更加文明。关于斗争的影响,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下列理解精确的有()A.斗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B.斗争导致了人口的削减与生产的破坏C.斗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D.斗争促进了文明的碰撞、沟通与重构二、非选择题(40分)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斗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材料二敬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中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复原。——1941年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的《大西洋宪章》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平安、自由与普遍的福利,要依据民主的原则解决获得解放的各国人民的迫切的政治与经济问题。——摘编自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通过的《关于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材料三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拒绝斗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世界酷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声。美苏“冷战”加剧,严峻破坏了世界和平,使整个世界覆盖在斗争的阴云下。战后,亚非拉国家纷纷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但由于领土纠纷、民族宗教冲突及西方大国的强权政治等,这些发展中国家之间时常爆发局部斗争和武装冲突,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了威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家之间相互依靠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气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许多有良知的科学家反对斗争,尤其反对核斗争,他们纷纷投入到反战和平运动中,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85年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宣言》,要求“各国人民与联合国一起共同努力,捍卫和平与保障人类的将来”,2001年联合国大会确定从2002年起先,每年9月21日为纪念国际和平日。——摘编自陈新慧《对反战和平运动问题的分析》(1)指出材料一中“亚洲本身都变了”的具体含义,请结合具体的史实加以说明。(2)材料二中处理战后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缘由。(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反战和平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798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在埃及登陆……拿破仑的真正目的是打击英国在东部的地位,但是……它也是西方对阿拉伯世界中心地区的一次文化入侵。拿破仑打击了马木路克势力,把他们的权势减弱……他除了将说明古代象形文字的科学家……带到埃及外,还给埃及带来了第一台印刷机……拿破仑在其所折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全部公民的同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同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溢热忱,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编写一幕发生在拿破仑斗争期间或战后的埃及的人物对话场景。(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当时埃及的重大事务;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绽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拿破仑斗争对被折服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的影响。第五单元检测卷1.答案:B解析:材料“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确定远征波斯”等,反映了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的第三次西征,故B项正确;ACD与材料无关,解除。2.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美洲文化融合了欧洲文化和印第安文化,具有多元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均解除。3.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蒙古以草原畜牧业为经济基础,不能自给自足,又加之须要长期维持强大军事实力应对其他部族侵略和对农耕地区进行掠夺,以获得必需物资,故A、C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草原游牧生活的专业化和单一化特点,使生产生活资料无法自给自足,因此蒙古激励商业发展并对科技文化沟通持包涵看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符合题意。4.答案:D解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故D项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亚历山大通过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间接推广了希腊文化,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时代,表明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故选D项;和平往来与材料中远征等不符,A项错误;文明衰落与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不符,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解除。6.答案:B解析:由材料“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使分散的希腊、埃及、西亚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可知,希腊化时代推动了不同地区文明的沟通和交融,故B项正确;材料“它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袤的空间争相怒放”说明希腊化时代并没有对不同地区的文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更没有接受排斥的方式,故C、D两项错误;A项中的政治联姻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7.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蒙古西征后,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和汉、蒙古等不同民族不断沟通,慢慢交融,故B项正确;蒙古统治下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实行四等人制度,故A项错误;回族是蒙古西征后各民族慢慢交融形成的,故C项错误;色目人是自西向东迁徙的移民,故D项错误。8.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许多人因叛国罪和爱国精神不够而被送上断头台”可知,雅各宾派通过恐怖统治清除异己,对革命造成负面影响,说明当时法国的权力斗争影响革命进程,故选B项,解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恐怖统治对革命进程的影响,不是经济危机对社会的破坏,解除C项;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与封建残余势力无关,解除D项。9.答案:A解析:“中东、印度和中国古老的文明中心……对欧洲入侵者的文化根本没有印象”说明欧洲文化入侵对亚非文化影响较小,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确定,解除;材料并未表明世界其他地区无视欧洲文化存在,故C项说法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解除。10.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1895年后政论报刊快速兴起,这主要是由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峻,国人通过办政论性的报刊宣扬救亡图存之道,反映了国人救亡意识的高涨,B项正确;A项中现象发生于这一时期之前,故解除;由材料不能得出民众参政环境改善,解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解除。11.答案:D解析:据材料“印度必需找到适合自身特殊状况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战略”,可知每个国家都应当遵循国情来制定适合的发展战略,坚持民族主义来维护国家的权益,故选D项;材料中的观点并没有表明要坚持独立发展就要拒绝与西方的交往,故解除A项;材料强调全球化下印度如何制定发展战略,并未针对亚非拉地区,故解除B项;印度与西方同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涉及意识形态的对立,故解除C项。12.答案:A解析:材料提到,在拿破仑斗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变革,对君主确定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事实上,这是普鲁士将君主制和现代民主因素融合的体现,君主仍驾驭实权,议会是民主的象征,A正确。13.答案:D解析: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是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其形成的缘由,表述错误,故D项符合题目要求;各地文明的历史发展进程各异,文化上表现出的特征亦不相同、不同的种族构成使各地区的文化呈现出了各自的特色、各地区地理、自然环境不同,导致了各自文化所具有的特色,这些表述都是正确的,故解除A、B、C。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金泳三担当韩国总统时认为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这表明韩国政府重视发展科学技术,故C正确;金泳三担当总统时,韩国已经实现国家经济的复苏,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韩国总统重视发展科学技术,不能体现政府工作重心发生转移,故B错误;材料“没有自己的技术,只能沦为殖民地”强调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非韩国没有构建独立的科学体系,故D错误。15.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二战后的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对世界的开放性,也立足于本土的发展传统,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没有体现出西方国家的优势和第三世界崛起变更了世界格局,故A、C两项解除;各国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故解除D项。16.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发展更多的表现出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市场的须要已经超越了殖民主义的旧形式,这是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缘由之一,故B项正确;民族自决原则在一战后就已经明确提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和两大阵营的对峙尽管也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缘由,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C、D三项错误。17.答案:C解析: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41年埃塞俄比亚最终击败意大利侵略军,复原了国家独立,故选C;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发动了反对荷兰的民族大起义,解除A;印度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B中“快速”表述不符合史实,解除;墨西哥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解除D。18.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波兰复国后,波兰国内民族成分较为困难,存在许多其他民族的人,这主要是由于战胜国依据自身意志对波兰进行领土划分所致,故C正确;A说法过于确定,解除;波兰的复国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故B不正确;波兰复国已经成为了独立主权国家,故D不正确。19.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法国大革命期间,打击、压制女权运动,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承认奴隶制度等现象,说明性别和种族卑视是当时西方的普世价值,A项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斗争都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B项错误;以《人权宣言》为纲领的法国大革命和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中的代议制等,都体现了资产阶级对人权的追求,C项错误;法国压制女权运动和美国的奴隶制度都没有干脆体现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发达,D项错误。20.答案:D解析: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分析可知,“斗争让文明更加文明”的观点是在强调斗争使不同文明相互碰撞、沟通与重构,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故D项正确;“斗争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优胜劣汰”体现的是进化论观点,解除A项;“斗争导致了人口的削减与生产的破坏”与“斗争让文明更加文明”不符,B项解除;“斗争促进了疆域的开拓和帝国的形成”不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的,C项不符合题意,解除。21.答案:(1)含义:亚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具体史实:在中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主权的外交努力失败,促使中国先进学问分子觉醒,起先接受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中国起先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法属印度支那,胡志明领导人民以民族解放斗争来争取国家独立;在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2)原则:民族自决原则。缘由: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方法识的广泛传播;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确立的原则;各国人民的抗拒斗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3)影响:有利于限制军备竞赛,推动裁军进程;有助于推动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有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建和平环境;有利于推动联合国和平发展工作的进行。解析:(1)含义:依据材料一“1926年”“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唤醒……人民的独立意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其残酷的方式,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独立的思想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推动各殖民地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故“亚洲本身都变了”指的是亚洲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说明:结合所学学问从中国收回主权的斗争、胡志明领导印度支那的民族解放斗争和甘地领导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分析作答即可。(2)原则:结合材料二“敬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要依据民主的原则……政治与经济问题”可知,二战后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民族自决原则。缘由:其次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结合所学学问,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缘由有:二战中反法西斯同盟确立的有利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