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李白《送友人》课件35张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李白《送友人》课件35张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李白《送友人》课件35张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李白《送友人》课件35张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李白《送友人》课件35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送友人李白李白1.我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2.我能品读诗句,体会作者感情,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3.我能准确流畅完整地默写。学习目标壹学习活动一知诗人解诗题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走近作者

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多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之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北望二十公里处九仙山嶂列,合“青山横北郭”。泗水从曲阜向西流来,入兖州境即转向南,又朝西南流,是谓“白水绕东城。”写作背景

顾名思义,这是一道送别诗。友人不详是何人,但从诗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笃。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有侠肝义胆、仙风道骨。平生浪迹天涯,交游甚广,从天子以至于无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就有许多送别诗、酬答诗。李白的送友诗,除绝句《赠汪伦》之外,以这首五言律诗最为有名。解题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送别诗中也有一些常用的意象:知识链接知识链接(一)习俗类意象:1、柳(折柳送别)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喜欢折柳送别,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折柳送别的习俗产生于汉代,产生原因大体有三点:一则,千丝万缕的柳条随风舞动与离人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非常相似。二则,“柳”与“留”谐音,因此折柳送别有挽留、惜别、不舍之意。三则,柳枝有随地而生的习性,折柳相赠还有祝愿友人在异地他乡生活顺利、欣欣向荣之意。知识链接2、酒(饮酒饯别)“问人间,谁管别离愁?杯中物。”(辛弃疾《满江红》)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所以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浓浓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知识链接(二)时间意象:3、日暮送别诗中常出现“日暮”、“斜阳”、“夕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并非诗人喜欢傍晚时分送别,而是别离这种忧伤的情感与暮色朦胧中的苍茫感相协调。并且,傍晚时分会伴随着飞鸟归林、鱼沉潭底,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征夫来说,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离情别绪。知识链接4、月亮月亮也是送别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月光给人的感觉是朦胧、迷离、苍凉的,这与深邃悠长、委婉忧伤的离情别绪是一致的;再则,月亮含有思乡、思亲的象征义,因而古人常借月抒怀。通过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别情更显得动人深长。贰学习活动二抓字眼明诗意划分诗歌朗读节奏1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读懂诗歌2【1】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2】白水:清澈的水。【3】一:助词,加强语气。名做状。【4】别:告别。【5】孤蓬:诗人用“孤蓬”喻指远行的朋友。【6】征:远行。【7】浮云游子意:以浮云飘飞无定喻游子四方漂游。【8】兹:声音词。此。【9】萧萧:马的呻吟嘶叫声。【10】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读懂诗歌3全诗各联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首联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颔联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颈联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颈联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叁学习活动三想意象悟诗情鉴赏诗歌1作者围绕送别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青山、北郭、白水、东城、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萧萧马鸣“青山、北郭、白水、东城”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诗人将友人已经送到了城外,很远他们仍不愿分离,体现友情之深。“孤蓬”中的“蓬”指蓬草,它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鉴赏诗歌2作者围绕送别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浮云”“落日”一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比作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离开大地,比作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班马”指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离情。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肆学习活动四析写法品语言品味诗歌1首联中“横”、“绕”表达作用?改成“矗”、“屹”或者“流”如何?(1)“矗”、“屹”写出了山的挺立、高耸,却少了雄伟壮阔的气势。“横”写出山的横亘、绵延,写青山横亘外城北面的雄壮气势,突出山的静态美。(2)“流”用得过平,没有写出送别地点的地貌特征。“绕”字却写出了波光粼粼的流水,曲曲折折流过城东的特征,突出流水动态美。品味诗歌2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此联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诗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品味诗歌3赏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诗人内心的感受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用一个“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是鬼斧神工的手笔。小结壹1.主题思想:作者通过写送友远行时的景物环境,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与离情别绪之意。2.写作手法(1)对偶工整,动静结合(2)比喻形象,衬托显情伍学习活动五诵诗句背诗文诵读送/友人

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陆学习活动六会迁移重积累拓展送柴侍御

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拓展11.赏析第1-2句,说说诗人为何“送君”却不“离伤”?“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拓展22.赏析“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的写作手法。“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运用灵巧的笔法,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也承接了一二句,表达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积累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积累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积累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积累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积累和董传留别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人物简介·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TOP-PPT20XX.X.X目录CONTENTSMORE01人物生平02主要成就04人物评价03个人作品PART01人物生平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1、人物生平与李白合称“李杜”家世背景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1、人物生平与李白合称“李杜”年少优游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江舟长逝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为官时期于乾元元年(758)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PART02主要成就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2、主要成就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2、主要成就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三吏”和“三别”《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PART03个人作品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3、个人作品与李白合称“李杜”作品名称作品出处作品体裁《春望》《全唐诗》五言律诗《北征》《全唐诗》五言长篇叙事诗《新安吏》《全唐诗》五言古诗《潼关吏》《全唐诗》五言古诗《石壕吏》《全唐诗》五言古诗《新婚别》《全唐诗》五言古诗《无家别》《全唐诗》五言古诗《垂老别》《全唐诗》五言古诗PART04人物评价ENTERTHETRANSLATIONOFTHEDIRECTORYHERE4、人物评价与李白合称“李杜”——清《全唐诗》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4、人物评价与李白合称“李杜”——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鲁迅对杜甫的评价:“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