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1页
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2页
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3页
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4页
南京市(栖霞、雨花、江宁)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情分析样题七年级历史(开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项共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先后发现了6个头盖骨、大量牙齿和肢骨碎块的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由此可以推断,北京人()A.过群体生活 B.使用打制石器C.会钻木取火 D.烧制彩色陶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属于40多个男女老幼个体”可知,北京人集体共同生产生活,过着群居生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打制石器信息,排除B项;山顶洞人会钻木取火,排除C项;半坡人会烧制彩色陶器,排除D项。故选A项。2.《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位”这表明()A.华夏族开始形成 B.禅让制正式确立C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D.夏朝灭亡商朝兴起【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史记·夏本纪》记载:‘及禹崩、启遂即天子位。’”结合所学知识,题干说明禹死后,启继承他的位子,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代替公天下,C项正确;华夏族的形成与炎黄部落联盟有关,排除A项;禅让制正式确立于原始社会末期,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夏朝灭亡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3.“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A.夏商时期 B.战国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为秦朝统一奠定了基础”说明这一时期是秦朝以前的时期,秦朝以前的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故“材料中的”这一时期“是战国时期,B项正确;夏商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奴隶制王朝,与“兼并战争不断”不符,排除A项;三国时期、南北朝都是秦朝以后的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4.“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A.周王实行分封制 B.秦国的商鞅变法C.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 D.北魏孝文帝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战”的内容符合“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B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孝文帝改革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不符合“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排除D项。故选B项。5.西周时,“一人既(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磨制石器的使用 B.井田制的瓦解C.封建制度确立 D.铁农具、牛耕的推广【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所给材料中“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揭示的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及推广,还有小农经济兴起,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等。磨制石器的使用是在新石器时期,不是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出现的原因,A项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BCD项。故选A项。6.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由此可知他主张()A.“兼爱”“非攻” B.实行仁政C.治国要顺其自然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韩非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结合所学知识,韩非子是法家集大成者,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制度,“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大意是大权集中在中央,圣明的君主独掌大权,四方的官员都来效力,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题干反映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兼爱”“非攻”是墨家主要思想主张,排除A项;实行仁政是儒教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治国要顺其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示反应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治:商鞅变法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思想文化:百家争鸣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社会大变革时代C.统一国家的建立 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士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B项正确;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在史前时期,排除A项;统一国家的建立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并立不符,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民族关系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8.“秦王扫六台,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的“秦王扫六台”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尺的哪一阶段A.A B.B C.C D.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用人才,采取了远交近攻的军事策略,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灭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公元前230是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21年也是公元前3世纪。A项正确;“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公元3世纪”都与“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9.为了沟通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秦人()A.修建都江堰 B.修筑长城 C.开凿灵渠 D.开通大运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C项正确;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排除A项;长城是防御工程,不是水运工程,排除B项;隋朝开通大运河,排除D项。故选C项。10.考古发现的《睡虎地秦基竹简》中,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早期国家的产生 B.分封制度的实行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考古发现的《睡虎地秦基竹简》中,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土竹简为秦朝时期,而材料描述的是地方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向上汇报的事情,这反映的是秦朝地方基层管理制度,D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法律制度的严酷,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描述正确的是()A.起义爆发地点在咸阳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C.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D.爆发的原因是匈奴的大举进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秦的暴政,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B项正确;起义爆发地点是大泽乡,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没有推翻秦王朝的统治,排除C项;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排除D项。故选B项。12.《新全球史》载:在古典时代,一些个人也完成了长途旅行,张骞历尽艰险从长安到达了遥远的西方,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A.打击匈奴 B.开拓疆域 C.管理西域 D.开通商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西域各国受到匈奴的控制,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张骞“长途旅行”的主要目的是打击匈奴,故此题选A。13.《汉书·食货志》载:“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用“元狩”作为年号的皇帝是()A.秦始皇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汉书·食货志》载:‘元狩五年,三官初铸五铢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用“元狩”作为年号的皇帝是汉武帝。为了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D项正确;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排除A项;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没有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BC项。故选D项。14.下图是东汉时期“陶院落(模型)”,在这个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这反映出当时()A.聚落发展 B.诸侯割据 C.社会动荡 D.外戚专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可知反映了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大族割据的局面,造成阶级对立,社会动荡不安,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聚落发展、诸侯割据、外戚专权的信息,排除ABD项。故选C项。15.“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句话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A.经济重心的南移 B.民族融合的加强 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D.中外文明的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通过这条路,中国的丝调、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体现了中外文明的交流,D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但是题干没有体现,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交流而非民族融合,也没有体现大一统局面的形成,BC排除。故选D。16.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管辖西域36国的最高长官是()A.太尉 B.郡守 C.刺史 D.西域都护【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36国,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这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D项正确;“太尉、郡守、刺史”都与“管辖西域36国的最高长官”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7.蔡伦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大功绩是()A.发明了弓箭 B.创造了文字 C.改进造纸术 D.发明麻沸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C项正确;远古时代就已发明了弓箭,排除A项;相传仓颉造字,排除B项;华陀发明麻沸散,排除D项。故选C项。18.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百家争鸣②刘徽的“割圆术”③《史记》的写成④道教的兴起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百家争鸣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②3世纪中期,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首创割圆术。③《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④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④②,A项正确;而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9.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8年的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巨鹿之战中,项羽的军队大败秦军主力,排除A项;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排除B项;淝水之战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排除D项。故选C项。20.“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大诗人韦庄对“六朝”古都南京的感慨。第一个定都于此的是()A.刘备 B.孙权 C.司马炎 D.司马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韦庄对‘六朝’古都南京的感慨。第一个定都于此”结合所学知识,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今南京),孙权是历史上第一个在南京定都的皇帝,B项正确;刘备定都于成都,排除A项;司马炎定都于洛阳,排除C项;司马睿定都于南京,但是在孙权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

21.与“淝水之战”相关的历史典故是()A.退避三舍 B.破金沉舟 C.揭竿而起 D.草木皆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83年,前秦王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D项正确;退避三舍源自晋楚争霸,排除A项;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排除B项;揭竿而起源自陈胜吴广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22.下列砖画生动反映了魏晋时期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它们可以用来直接研究()A.农业产生 B.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江南开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砖画生动反映了魏晋时期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因此,本题中这组生动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B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体现的是饮食文化,不能反映出政权并立,排除B项;魏晋时期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与农业生产、江南开放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D项。故选C项。23.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九章算术》 D.《水经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为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地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医学著作,排除A项;《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张苍、耿寿昌撰写的数学专著,排除C项;《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排除D项。故选B项。24.“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广泛应用。世界上第一次将其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是()A.华佗 B.钟繇 C.祖冲之 D.郦道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利用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即“π”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C项正确;北华佗是东汉名医,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帮助人民强身健体,排除A项;钟繇是曹魏著名的书法家,独创楷书书法,排除B项;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排除D项。故选C项。25.下图中书法作品的字体是()《兰亭集序》(教本·局部)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兰亭集序》”结合所学知识,《兰亭集序》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故图中作品的字体是行书,D项正确;图中书法作品的字体不是篆书、隶书、楷书,排除AB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35分。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情况简表文化类型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分布范围黄河中游辽河上游长江下游特色文物彩陶盆玉龙玉球材料二中国耳熟能详的传说:盘古开天地、神农开始农业、黄帝创制度、尧舜禹举贤禅让…,来自不同的来源,却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编织为共同的传说系统。——许值云《万古江河》材料三鼎在先秦时代是重要的礼器…“九鼎”“七鼎”等构成的周代“列鼎制度”,分别标志着天子、诸侯、大夫和士的身份。四五千年前的古文字与已经成熟的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文字…汉字的五千年不断裂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保证。——刘庆柱《不断裂的文明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推断半坡遗址属于哪种文化类型?结合所学,“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良潜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长江中下游地区何时进入文明社会?(2)材料二中的“神农”指的是谁?他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材料认为“共同的传说系统”是在什么过程中形成的?(3)材料三中“列鼎制度”与哪一制度有关?结合所学,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其使用的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哪些特性?【答案】(1)仰韶文化;距今5000年左右(2)炎帝;人文初祖;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3)分封制;是中国已发现的古老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象形。(4)多元一体;大一统;连续性等。

【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情况简表”结合所学知识,半坡遗址分布在黄河流域,故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类型。根据所学知识,“良渚文化”遗址的核心--良潜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良渚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二“神农开始农业”结合所学知识,传说中的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人称神农氏。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根据材料二“舜禹举贤禅让……来自不同的来源,却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编织为共同的传说系统”可得出,材料认为“共同的传说系统”是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形成的。【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三“鼎在先秦时代是重要的礼器……周代‘列鼎制度’,分别标志着天子、诸侯、大夫和士的身份”可知,材料三中的“列鼎制度”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根据所学知识,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老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小问4详解】根据材料一“中国新石器时代部分文化情况简表”中“分布范围”“文化类型”“特色文物”可争鸣中华文明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根据材料二“来自不同的来源,却在逐步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编织为共同的传说系统”可得出特性:追求大一统理念。根据材料三“四五千年前的古文字与已经成熟的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古文字…汉字的五千年不断裂是中华五千年不断裂文明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不间断的连续性。27.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巩固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许多领域的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朝代秦朝西汉政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①制度,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②制,有效保证了中央王朝对广大疆域和人民的统治。武帝采纳主父偃的“③”建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经济秦朝以④作为统一货币,又统一⑤制度,改变了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汉初实行⑥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⑦”,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文化秦始皇命人制定笔画规整的⑧,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董仲舒把⑨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⑩,培养儒学人才。(1)把表格补充完整。(2)综上所述,归纳实现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答案】(1)①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②郡县;③推恩令;④圆形方孔半两钱;⑤度量衡;⑥休养生息;⑦文景之治;⑧小篆;⑨儒家;⑩太学。(2)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定了合理的政策;思想文化统一。【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有效保证了中央王朝对广大疆域和人民的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令”建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又统一度量衡制度,改变了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为汉武帝大一统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命人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创建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培养儒学人才。【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国家强盛的主要因素有: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制定了合理的政策;思想文化统一。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A十六国B东魏北齐隋西魏北周蜀吴东晋宋齐梁陈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以汉语代替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烟;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魏政治制度…其一系列举动推动了北魏发展,有效地缓解了民族隔闻,促进了文明进步和民族融合。——摘编自《孝文帝改革》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那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A政权的名称和建立B政权的民族。指出“魏”的建立者和“陈”的都城。(2)材料二中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哪一年?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列举该现象出现的原因。(4)综上所述,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有哪些?【答案】(1)A:西晋;B:鲜卑族;魏: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