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渝北区前河“一河一策”方案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基本情况1.1项目背景党的二十大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高标准农田是立足于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撬动金融资本建设高标准农田,探索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新路径,进一步提升农田建设标准和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2022年6月13日,重庆市第五届人民政府第18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重庆市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市农业农村委在改造提升一期示范项目即将全面完成的良好背景下,印发《关于开展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二期)竞争比选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23〕7号),启动我市第二期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竞争比选工作。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收到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开展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二期)竞争比选工作的通知》(渝农发〔2023〕7号)(以下简称《通知》)》后,第一时间向区政府汇报,并同步开始前期踏勘、调研工作,确定重庆市涪陵农林水利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项目实施主体,按照“粮油为基、集中连片、整村整镇、示范带动”原则,初步确定在产业有方向、工作有基础、积极性高的江东街道、焦石镇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并开展项目前期立项申报工作。涪陵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对江东街道、焦石镇进行了踏勘走访和项目宣讲,组织镇、村、社干部召开了项目建设意愿摸底会、社员大会后,拟定在江东街道朝阳村、营盘村、焦石镇永丰村为本次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实施范围,该范围内群众支持率在95%以上,土地流转情况良好,参与本项目土地流转的合作社、农业公司等经营主体运行良好,且主营产业均为粮油菜类种植。1.2地理位置涪陵区2023年江东街道等2个乡镇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涉及江东街道朝阳村、营盘村和焦石镇永丰村。江东街道,位于长江与乌江两江交汇处的乌江东岸,地处重庆市涪陵城郊结合部,城市建成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辖区幅员面积73.57平方公里,境内有金帝纺织工业园区和金帝集团、太极国光等区属重点企业;有浙江苏富丽化工等5户对口支援企业和本科院校长江师范学院。江东街道北与江北街道隔长江相望,西与荔枝街道、敦仁街道隔乌江相望,与白涛街道、清溪镇、焦石镇、罗云镇山水相连。朝阳村、营盘村位于江东街道北部,有朋乐路从项目区横穿而过,与各村级道路连接,项目区距江东街道场镇约13公里,距涪陵城区15公里左右。焦石镇位于主城东部,地处涪陵区东部边缘,东与丰都县包鸾镇接壤,南与涪陵区白涛街道相连,西与江东街道为邻,北与罗云乡毗邻,距涪陵区政府驻地20千米,区域总面积166.44平方千米。有耕地面积4.8万亩,人均1.5亩,林地面积37.8万亩。下辖3个社区、11个行政村。焦石镇境内有白焦、丰江等5条县道交会,总长46千米。永丰村位于焦石镇西南部,东邻新井村,南邻板栗村,西倚光华村,北接楠木村,由原永丰、土溪两村合并而成,永丰因一座清朝拱背桥而得名,全村幅员面积9平方公里,辖村民小组6个。1.3自然条件1.3.1地形、地貌及土壤江东街道地处河谷浅丘低山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分为河谷、浅丘、低山3种类型;主要山脉有插旗山、大堡梁子山;境内最高点位于凉水村2组的老虎堡,海拔986米;最低点位于长江边马道子,海拔175米。焦石镇地处浅丘低山地带,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形分为溶蚀槽谷平坝、浅丘、低中山三大类型;主要山脉有北西走向的铜矿山、大顶山、耷耳山、金竹林山;境内最高峰大顶山主峰位于白鹿村境,海拔1372米;最低点位于瓦窑村两汇口,海拔264米。1.3.2气象水文江东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季多雨,夏秋多旱;多年平均气温18.0℃,1月平均气温5.0℃,极端最低气温-3.℃(2008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33.0℃,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27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1.0℃,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期年平均298天,最长达310天,最短为28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90.0小时;常年降水量950—11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6月最多。焦石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5℃,1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2.7℃(1962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3.2℃(2006年8月15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1.6℃,生长期年平均354天,无霜期年平均315天;年平均日照1297小时,年总辐射82.6千卡/平方厘米;常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以6月最多。1.3.3土壤与耕地资源条件(1)土地权属项目区内土地的所有权均属各村集体所有,土地已经承包到户,由公司、农户经营。各公司、农户承包经营的土地坐落、四至、面积、期限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在承包协议书中均有登记。目前,项目区村、各社、各农户之间的土地权属关系清晰、界线分明。土地所有权归各村集体所有。项目区土地不存在权属争议。(2)土地利用结构本项目范围为江东街道朝阳村、营盘村、焦石镇永丰村,共计2个镇3个村社。根据涪陵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项目区总面积32800.20亩,其中耕地面积12465.75亩,占项目区总面积的38.01%,具体详见下表1.3-1。项目区水田主要集中在6-15°,占水田面积比例为58.06%;旱地主要集中在10-20°,占旱地面积比例为82.69%。1.4基础设施1.4.1水利设施现状1、灌溉排水设施朝阳村、营盘村共有大小山坪塘108口,水资源丰富,村内主要为山坪塘蓄水,沟渠、管道引水,溪流提水以满足生产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永丰村境内有土溪水库小(二)型水库1座,大小山坪塘12口,灌溉渠道较为完善,可利用水源较丰富。项目区内灌溉排水设施通过已建项目修建排灌沟、布设灌溉管网等措施基本完善,仅少量农田有排水不畅情况,存在行洪隐患,需要进一步整修。灌溉水源设施充足,分布广但位置普遍较低,田间配套灌溉设施缺乏,导致有效灌溉面积不足,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远低于0.9。因此需要新修高位蓄水池,配套提灌设施及田间管网,实现项目区内高效节水灌溉的全覆盖。图1.4-1现状水源设施照片1.4.2交通设施现状朝阳村、营盘村朋乐路从项目区经过,辅以村社级干道,构成片区路网骨架。朋乐路为省道105,沥青砼路面,宽度为6.0m,村社级干道为砼路面,宽度4.0-6.0m;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快捷,地理条件较优越。永丰村内基础设施油化村道路4公里、硬化社道路9公里、泥结石路16.3公里。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村主干道均已硬化,路面较好,内部交通主要为村社道路及地块间的道路。图1.4-2道路交通照片经过前期高标准农田、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项目区道路系统大部分能满足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出行,但部分区域,尤其是前期高标准农田未覆盖区域局部地块与地块间无机耕路,路面质量尚不能满足产业发展要求局部生产路较为缺乏,部分道路仍为碎石路面或土质路面,且狭窄难行,雨季道路泥泞,日常生产极为不便。总的来说,项目区主要交通较为完善,但要实现机械化耕作尚有欠缺,需根据项目区生产生活需要,合理配套田间道和生产路,实现相邻田块之间、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互联互通,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100%。1.4.3项目区宜机化情况近些年来随着项目区农业发展和国家农村补贴的优惠政策下,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认识逐渐提高,对先进实用的小型农机具购买热情较高。大户以及个体户现有大型打田机4台,收割机3台,小型犁田机50台,小型割谷机3台。由于坡耕地和冲田地域位置受阻,田坎分布错乱无序,田面宽度窄,月亮湾突出,无土质通道连通,实行机收率45%。项目建成后,增加田块农机进出土质通道和下田通道,田块宜机化率达到100%。小型梨田、收割机示意图2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水田整治2789.55亩,旱地整治2205.64亩,修建临时农机通道35370m,改建3.0m宽道路15512m,新建3.0m宽泥结石机耕路11670m,整治山坪塘13口,新建泵站4座,新建200m³蓄水池3口,安装De250-1.6Mpa-985m,安装De200-1.6Mpa-2355m,安装De160-1.6Mpa-3245m,安装De125-1.6Mpa-510m,安装De110-1.6Mpa-900m,安装De90-1.6Mpa-500m,安装De75-1.6Mpa-23662m,安装De50-1.6Mpa-2689m,新建1.0m×1.0m排水沟431m,整治0.4m×0.4m灌溉渠1240m,新建0.4m×0.4m灌溉渠297m,土壤酸性改良133.55公顷,土壤改良333.01公顷,新建公示牌1块、工号牌51块。3编制依据(1)《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2)《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财农〔2019〕46号);(3)《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农村部令2019第4号);(4)《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20〕27号);(5)《重庆市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渝农发〔2020〕55号);(6)《重庆市农田建设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渝财农〔2020〕19号);(7)《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8)《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DB50/T761-2017);(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8-2018);(10)《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4-2013);(11)《防洪标准》(GB50201-2014);(12)《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GB/T50600-201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5)《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17);(16)《重庆市农业用水定额》(2017年修订);(17)《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19)。4工程设计4.1田块整治工程根据《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50/T795-2017)、《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重庆市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四改一化”技术要求》(2023年修订)、《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NY5116-2002)、《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NY/T5361-2016)、《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文件要求,田块整治以改大为目标。1、具体目标:将高差较小和形状不规整的田块进行合并或调整,适应全程机耕机种机收。改造后农田宜机化率应达到100%。2、工程措施:对水田和旱地进行田块整治,主要包括田块合并、田块调整、田面平整、田坎修筑等工程措施。3、技术要求(1)田块合并指对相邻且高差较小的水田、旱地进行归并。一般相邻水田高差不超过0.5m,相邻旱地高差不超过0.8m时,可进行合并。合并后的田块应以条带状分布为主,田块长边应根据实际地形条件布设,尽量延长机械作业线路,减少机械折返频次。(2)田块调整指对尖角、弯月形等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不规则田块,按照截弯取直或等宽顺弯布局原则进行局部调整,消除耕作死角。(3)合并、调整后田块布局应符合下列要求:坡度6°以下的水平条田区域,以排灌沟渠或机耕道路作为骨架,宜按(100-150)×(40-60)m布局长方形条田,有条件的平坝区域可进一步扩大;坡度6-15°的梯田区域,按高程和等高线布局从高往低按近似长方或等宽弧形梯田布局,梯田田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16—10m;坡度15~25°的梯田区域,考虑梯田稳定性,以原田坎为基础,因地制宜顺弯布局,田面宽度宜为2m的倍数。坡度6~10°的旱地区域宜按缓坡地块进行布局,单个地块坡度应相对一致,单个地块纵坡小于10%,横坡小于3%。坡度10°以上的旱地区域宜按梯台进行布局。一面坡宜布置等高梯台或Z字形梯台,馒头山宜布置螺旋形梯台;坡度15°以下的单个地块长度不宜低于50m,地块宽度不宜低于6m,坡度15~25°的单个地块宽度不宜低于5m;单个地块纵坡小于6%,横坡小于3%。(4)田面平整后,水田平整度应保持在+3cm以内,旱地平整度应保持在5cm以内。回填高度大于0.5m的,耕作层以下的土层应分层压实回填,按10%高度预留沉降系数。(5)田坎修筑包括边坡防护和田埂修筑,应符合下列要求:田坎边坡一般宜采用土质坎。在土质稳定性较差、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可结合石块、砾石的清理,就地取材砌筑石坎、土石混合坎。不宜采用砖砌体或混凝土田坎。田坎边坡应按土力学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稳定性验算,确保田坎稳定。田坎边坡高度不宜超过1.5m,边坡坡度宜为1:0.3~1:1。新筑田坎边坡高度大于1.5m时,应根据边坡高度和土质情况对土坎分级放坡(设“二马台”)、设置石坎护脚、内植木(竹)桩,或采用石坎、土石混合坎。田坎边坡修筑和加固前应对原田坎表面杂质进行清理并对表面拉毛处理。土坎应分层夯筑,每层虚铺厚度不应大于20cm,压实度不应小于93%;石坎砌筑使用的石材中,粒径30cm以上石块占比不应少于70%。水田田坎修筑时应取用心土层土壤,并在田块范围内均匀取土,局部取土挖深不宜超过犁底层以下0.3m,土中不应夹杂有砾石、树根、杂草等杂物,不得取用耕作层土壤。水旱轮作水田田埂宜高于田面0.3m~0.4m,顶宽0.4m~0.8m(坡度6°以下顶宽宜取0.4m,6°-15°顶宽宜取0.6m,15°以上顶宽宜取0.8m)。(6)有条件的区域,宜采取农田净空措施,优化农村电力、通信等线网空间布局,为智能农机作业创造条件。4、重点工艺工序要求(1)旱地(梯台、缓坡)整治1)工程工序:①清杂,首先清除待实施田块区域内的杂草、矮小灌丛、石块等杂物,露出田块表层。②梯台放线。以原有自然台位为基础,分台放线;台位不明显、地坡破碎、坡度大的地方,沿等高线放线;撒灰线,定台位,确定筑埂、表土堆放位置,以及起土开箱边线;③揭表土,表土保护。办法有三:一为横向中带聚土法,把地块横向等分三带,中带为不动土区,把上下两带的表土聚于中带;二为竖向分厢聚土法,竖向分厢,厢宽3~5m,每两厢为一组,相互翻土;三为逐台下翻法,从下台改起,首台不留表土,将二台土置于首台,以此逐台下翻,最末一台表土,采用客土或深啄石骨块风化补给。剥离的表土运至实施田块外平整空地堆放,平均运距30—40m;④等高筑台,砌筑地埂。事先将基础内的泡土、泡石、杂草、树根等彻底清除,直到露出坚硬的底土层,并满足宽度要求。土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等杂物,修筑时分层夯实,每层约20cm,夯实后约15cm;⑤深啄底土,切高垫低,增厚土层。方法有二,一为下切上垫法,适用于横向中带聚土法,也叫下台上翻法,切下台土直接砌筑上台地坎;二为上切下垫法,适用于竖向分厢聚土法和逐台下翻法,也叫啄高填低法,将高处土深啄下翻垫于低处;⑥表土复位。采用逐台下翻或逐台上翻的办法,将表土均匀铺于整个地面上,将集中堆放的表土进行回覆,并进行精细平整。(2)土地平整中降坡平整土方量计算6°~25°坡式梯田的挖土方量计算利用横断面法分别计算坡改梯移动土方量。运用“截面法”计算出每种典型坡度的横断面。具体计算公式和示意图如下:

(2)水田(条田、梯田)整治1)通过消坎、填沟、搭接等方式,完善田间耕作道,连通地块,实现地块与耕作道、耕作道与外部路网互联互通,满足农业机械作业和进出通行需要。2)对半岛、交错等影响农业机械作业的异形地块,采用截弯取直和上下左右归并方式整治,实现地块顺直。3)并小为大。对走向相同、高差相近的地块进行并整,实现小变大、零变整。4)优化布局。遵循条带状布局原则,改变短蹙状布局,尽量延伸农机作业线路,以利连续作业。5)贯通沟渠。根据规划设计的汇水走向,合理设置背沟。(3)宜机化条田(梯田)设计本项目条田(梯田)合并工程主要是将地形坡度小于6°的建成水平条田,地形坡度6°-25°的建成水平梯田。把水田整治区部分原弧形田坎进行截弯取直设计,并将田块不规则、面积小且散乱,相对高差不大的田块进行归并,形成规整的面积较大的田面,提高机械化适用率,方便耕作,降低生产成本。合并区为新修土质田坎,根据设计平整后田面高差进行土坎砌筑,新修土坎均是从田面下重新砌筑。水田区条田(梯田)整治具体施工工序如下:1)开缺放水:放干后进行挖沟滤水,开挖土沟规格为0.8m(宽)×1.0m(深),开挖密度为500m/hm²,田块内开挖土沟呈树枝状均匀布置,待田面水彻底滤干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2)挖除田埂:将拟进行田块归并的田块内田埂挖除,运到指定地点堆放;3)表土剥离:在指定水田区域内,对挖填高差大于20cm的田块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为20cm,剥离的表土堆放在指定区域,由于堆放时间短,对堆放高度、形状不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4)深层土方移动:将挖方区域的土推运至填方区域,使合并后田块内的田面平整度基本一致;5)犁底层夯实:在深层土方移动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犁底层结构,因此在完成第4步工序后,需对平整的深层土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犁底层土壤容重控制在1.8~2.0g/cm³之间;6)田埂修筑:新修田坎为土质田坎,采用生土分层夯实,根据实际情况每个田坎设置1到3处放水口,修筑好的田坎具有囤水功能;7)泡田打浆:在第8、9工序完成后,对田块进行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d,最后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人工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1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搅动产生的泥浆将向犁底层下渗,填满犁底层中的缝隙,如此形成人工再造犁底层。8)表土回填: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合并后的田块内,均匀摊铺;并进行田面平整,检查田面是否达到水平,田面高差应在±3cm以内;9)人工细部平整:机械实施平整后的田块土质不够疏松,和部分区域田面高差问题,需要细部平整后才能达到耕作要求。整个条田(梯田)整治中挖填土方量计算方法如下:将待归并的田块面积为S1、S2……、Sn,高程(若田面平坦,则为有代表性的一点的高程,若田面有均匀坡度,则为平均高程)分别为H1、H2、……、Hn。设平整后的田面高程为Ha,则各田块的挖填高度为:H1-Ha、H2-Ha、……、Hn-Ha。根据土方平衡原则,填挖方量总和应等于零,即:S1(H1-Ha)+S2(H2-Ha)+……+Sn(Hn-Ha)=0Ha=(S1H1+S2H2+……+SnHn)/(S1+S2+……+Sn)平整后的田面高程Ha计算出来后,即可逐个求出各田块的填高或挖深值,并计算出土方量。(由于单个实施区域较多,每块田块工程量表列入条田整治工程布局图中)。(4)恢复地类整治本项目对项目区部分工程恢复和即可恢复地类进行整治,采取除杂,翻耕,土方移动及地力培肥的措施,使其恢复地力以满足项目区耕种需求。(5)下田坡道设计当田坎与上级田坎结合时,应作相应处理以便于耕作通行,结合部应设置下田坡道。在田块归并中,应设置下田坡道,且采取就低、靠右的原则布局,主要方便中大型机械进出场,下田坡道有效宽度不低于2.5m,采用喇叭口设计。具体设计详见单体图。5、下田坡道为了实现项目区宜机宜耕的目标,在完善田间道路设施的同时,配套田块整治,增加耕作道与地块、地块与地块的搭接新建下田坡道,下田坡道宽3.0m,长度根据搭接高差决定,下田坡道路面坡度不大于20°,采用素土夯筑,现时缓坡、梯台充分利用地面坡度,形成自然通道,满足机械下田作业要求。6、清杂(1)对影响生产的竹林地、灌木林地及部分乔木和经果林需要整治为耕地,同时,因田间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纳入规划整治地块有撂荒和地块周边生长乔木,在整治前应进行清杂。本项目清杂采用人工清杂与机械清杂相结合,对乔木和竹林,采用人工伐树、截断、砍枝,就地堆放,由农户自行组织外运,机械统一对树根进行开挖,土地整治范围内不能残留树根,特别是能萌芽的树根,如竹根、刺槐等。荒草地、灌木林地由机械统一除杂,对杂草、藤蔓进行切碎后就地深埋于旱地中。(2)坟地和电杆等处理。田块整治工程需对进行土方移动,会原有坟地、电杆、已硬化道路及其他建筑造成影响,为保障相关建筑安全,一边开挖距离大于3m,对有蓄水及其他重要设施应大于5m,开挖边坡不小于1:1。4.2灌溉与排水工程4.2.1小型水源工程1.整治山坪塘工程设计(1)清淤扩容待维修的山坪塘淤积较深,影响正常使用,对山坪塘进行清淤。(2)护坡整治在护坡底部机械开挖工作面,开挖坡度1:1.5,开挖土石比8:2;浇筑50cm×100cm的C20砼镇脚,该基础埋入塘底的深度不得小于0.8m;坡面采用双层10cm厚沙壤土垫层,中间夹土工膜放水,在铺设10cm厚砂石垫层找平后,铺设10cm厚C20砼六棱块。(3)坝顶工程山坪塘顶部安装1.2m高砖砌围墙;坝顶路面现浇10cm厚C20砼路面。(4)防护措施在山坪塘护坡整治段顶部安装1.2m高砖砌围墙,显眼位置焊接警示牌(0.8m×1.0m的警示牌),上书“水深危险,注意安全”字样。2.蓄水池设计蓄水池布设在坡面雨水汇流处或由冲沟引水进入,充分利用有利的汇水地形和接水渠将天然降雨汇至蓄水地点。蓄水池的大小以其所在位置的汇流水量确定,因地制宜的修建。根据如下公式计算不同集流面积下蓄水池的可蓄水量:P=W/(a×h)V=KW则导出可蓄水量计算式为V=ahPK式中:P—汇水面积(m²);W—径流总量(m³);a—径流系数(取0.45计算);h—选取85%频率的一次降雨量(m);V—蓄水池设计容积(本设计未计算泥沙淤积量);K—安全系数,取1.2。根据项目区灌溉需要,结合汇水面积,确定项目区的蓄水池设计容积为200m³,采用全埋式。部分水池汇水面积有限,拟通过农户自己配套提灌站将水提至水池。蓄水池池底抗压计算:蓄水池池底所受压力为水压力N底--池底所受水的重力;γ--水的容重,100KN/m³;V--水的体积,即蓄水池容积;P--池底压强;S--池底面积。C25砼轴心抗压强度fck采用13.5N/mm²池底所受压强为规格满足抗压要求。蓄水池池壁抗压计算:由于池壁采用矩形设计,故抗压标准参考重力坝设计准则,正常载荷组合式允许压应力为10.58MPa。按最不利受力情况考虑,池壁受到破坏应力主要为静止土压力,按墙体单位长度1m进行计算:其中:――池壁受到压应力,;――作用于池壁墙体静止土压力;――单位长度池壁墙体受压面积;池底所受压强为经计算得满足抗压要求。根据上述公式设计蓄水池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下,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0.5Mpa。蓄水池采用嵌入式修建,以防止蓄满水后水压力对池壁安全造成威胁。水池设计使用年限3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Ⅲ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0,蓄水池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以下,抗渗等级P6,基础夯实后,基础垫层采用10cm厚C15砼浇筑,底板为20cm厚C25钢筋砼,池壁为30cm厚C25钢筋砼,池底设置DN100出水管和冲砂管。蓄水池设置下池钢筋砼梯步(200mm×500mm),水池周围设置1.2m高砖砌护栏,以防闲人、儿童进入,并设立安全警示牌。3、提灌泵站(1)泵站站址选择根据项目区地形分布,施工方便,且满足防洪要求。(2)泵站设计1)设计流量灌区内的灌溉采用轮灌,每个区域独立运行,互不影响,以最大灌溉片区的灌溉流量作为灌区的最大流量,则灌区最大灌溉流量为144.2m³/h,灌溉时间10h,日灌溉用水量为1442m³/d。本次拟定水泵日运行时间为10h,则水泵提水流量为1442÷10=144.2m³/h。2)水泵台数比选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泵站装机台数与泵站设计流量、扬程的变化幅度及年运行小时数有关,流量变化幅度大、年运行时间多的泵站,水泵台数宜多,流量比较稳定和年运行时间小时数低的泵站,水泵台数宜少,主泵台数最少可为1-2台,根据以上原则,本次设计泵站水泵1台,不设置备用泵。3)管材比选常用的上水管材有钢管、球墨铸铁管、PE管等,各管材的特性如下:①钢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不透水性,适用于任何水头和较大管径,钢管的强度较大,可以承受内压高,管件加工方便,使用性强,缺点是钢管的防腐要求严,必要时需作阴极保护,施工过程中现场焊接施工安装不方便。②球墨铸铁管:球墨铸铁管是广泛应用的供水管材,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延伸率大、耐腐蚀等特点,内壁衬水泥磨光防腐,外壁采用喷锌后涂沥青防腐,采用柔性T型接口,适应变形能力强,止水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供水管材,缺点是重量大、二次运输较为不便,接口易漏水。③PE管:特点是粗糙系数低,过水能力大,耐腐蚀性好,对水质不产生二次污染;管材质量轻,运输及装卸费用低,安装方便,施工费用低,但在暴露段易老化,人为破坏性较容易,大管径成本比刚性管造价高。对各种管材技术经济性能的综合评价见下表:表4.2-1各种管材的技术经济性能管材耐压柔性耐蚀接口管材施工粗糙工程应用状况能力特征性能形式重量难度程度造价PE管中优优中优中优大管径造价高中球墨铸铁管良中良差差中中中优钢管良中差中中中优中优经综合比选,结合本工程上水管的管线布置和已建供水工程的成功经验,本工程上水管采用PE管。4)上水管管径计算项目区铺设的管道为种植作物服务。管道大小的选择须根据所控制区域的作物在全年中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来推算。根据《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首先利用公式(1)计算灌水定额,在根据灌水定额、种植结构利用公式(2)计算系统的设计流量,再根据公式(3)计算下级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后根据公式(4)确定管道的理论管径,再根据现有的管材规格选择管径。在无资料地区,灌水定额按下式计算m=1000rsh(β1-β2)(1)式中:m—灌水定额,m³/hm²;rs—计划湿润层土壤容重,KN/m³;h—土壤计算湿润层深度,m;β1—土壤适宜含水量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85~1.00;β2—土壤适宜含水量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60~0.65。管道系统的设计流量按公式(2)进行计算(2)式中: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m³/h;αi—灌水高峰期第i种作物种植比例;mi—灌水高峰期第i种作物的灌水定额,m³/hm²;Ti—灌水高峰期第i种作物的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通常按15d考虑;t—灌溉时间,h/d,按每天20h考虑;η—输水利用系数,取0.95。管径通过下式进行计算由Q=пR2Ve=0.785D2Ve得D=(3)式中:D——计算出的理论管径,m;Ve——管道经济流速,1.0m/s。2)水头损失验算本次管道灌溉主要依靠项目区现状水池及现状山坪塘,利用高差来实现自流灌溉,因此要实现自流灌溉,进水口的高程与出水口的高程之差要大于管道的水头损失。管道的水头损失分为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分别按式(5)和式(6)进行计算:(5)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f——管材摩擦系数;Q——管道设计流量,m³/h;L——管长,m;D——管内径,mm;m——流量指数;b——管径指数;通过查表对于PE管f取0.948×105,m取1.77,b取4.77。(6)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ξ——局部水头损失系数;V——管内流速,m/s;g——重力加速度,m/s2;根据经验,局部水头损失一般为沿程水头损失的5%。 表4.2-2管道水力计算表泵站位置节点水压节点高程节点自由水头/m全程水头损失/m局部/m沿程/m管道长度/m流量m³/s管径内径流速m/s水鸭湾一级泵站668.77557111.776.230.575.675750.050.20461.564二级泵站741.3367566.334.670.424.254100.050.20461.606大石盘439.5236772.528.480.777.713600.020.111.6084.2.2排水工程设计排水沟主要呈纵向布置,与原有排水沟道相连,以便将坡面径流顺利引向承泄区,减少水土流失以及对田坎的冲刷。冲田排水沟沿沟谷走向布置,排到下游河流和水库。1)设计排涝流量设计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采用“中小流域暴雨洪水”公式计算排涝模数,排水沟设计排涝流量按下式计算:Q=0.278×K×I×F式中:Q-设计排涝流量(m³/S);F-排水沟控制的排水面积(km²),根据实际面积分别确定F为0.28km²与0.25km²。K-径流系数;I-10年一遇1小时最大暴雨量.径流系数K约0.45;10年一遇1小时最大暴雨量为37mm。2)排水沟断面设计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过水流量计算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Q=AC式中:Q-渠道的设计流量(m³/S);A-渠道过水断面面积(m²);R-水力半径(m);i-渠底比降(0.005);C-谢才系数(C=1/nR1/6)。说明:排水沟比降i根据实际地形确定,为安全考虑选取最小比降0.005进行计算;n根据渠床糙材料和养护情况取0.017。经以上计算确定排水沟过水断面为1.0×1.0m。1.0×1.0m排水沟采用C20混凝土沟,墙厚20cm,沟底板为10cm厚C20混凝土。排水沟底板每隔5m设置一处伸缩缝,缝宽2cm。4.3田间道路工程1、田间道路田间道路设计为3.0m宽1种规格,与乡、村公路连接,用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的田间主干道。(1)平面设计据总图路线控制点进行设计,设计采近似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次设计田间道路:道路路线应满足其运输和集散功能,并结合实际地形和等高线走向以及避让周边居民房屋和重要设施等因素确定,平曲线最小半径15m。(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基本依现状地形和在满足路面排水及居民出行的前提下,按照尽量减小填挖方、节约投资、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拉坡设计,最大纵坡9.75%。1)新建泥结碎石路新建3.0m宽泥结石机耕道,分为旱地段和水田段;机耕道施工时,应压实地面后再进行路基和路面施工,对不同结构层进行压实,用8-10t的内燃压路机进行碾压;路基、路面的压实度均不小于93%;机耕道路面结构为泥结石,厚80mm,基础需压实;当机耕道过水田时,先外运400mm厚土夹石(4:6)换填水田软土,在夯实200mm厚手摆片石垫层,再路面施工;机耕道在遇到村庄、坟墓、桥涵等处而无法满足设计宽时按原路宽进行铺筑;机耕道施工时手摆片石垫层和泥结石路面需放坡,坡比1:1,旱地段部分需同时开挖土质排水边沟。2)混凝土路面机耕路施工时,先压实地面后再进行路基和路面施工,对不同结构层进行压实,用8-10t的内燃压路机进行碾压,路基、路面的压实度均不小于93%,过土质松软段需对路基进行处理。路面采用现浇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下铺5cm厚碎石垫层,路面每5m设一伸缩缝,采用锯缝机锯缝,锯缝深度不小于路面厚度的2/3。遇路基土质松软区,先换填20cm厚片石基础,再铺设碎石垫层,采用人机配合,该部分施工时据实计量,机耕路在遇到村庄、坟墓、桥涵等处而无法满足设计宽度时按原路宽进行铺筑;根据路基情况在道路两侧夯筑土路肩,并开挖土质排水边沟。2、错车道错车道选择位置为平坦且通视条件好的路段,原则上200-300米设置一处;主要工作内容:找点、放线、平土、路基碾压、路基路面铺设。机耕道错车道40m²,耕作道错车道20m²。3、回车场主要工作内容:找点、放线、平土、路基碾压、路基路面铺设。回车场均采用圆形回车场,机耕道回车场半径7.5m,面积176.63m²。4、交叉路口交叉路口由T型和Y型,机耕道弧形半径10m,耕作道弧形半径3.5m。4.4其他工程1.工号牌工号牌设置为机耕道、机耕道、排水沟、沟带路的首端、尾端,蓄水池、山坪塘、田块整治的前端。本次拟设计工号牌51块。2.公示牌公示牌正面、背面及侧面采用1:2.5水泥砂浆贴10mm厚白色瓷砖,用于介绍项目相关内容及标志采用烧字工艺;白色瓷砖规格为60×30×1cm。公示牌地面以上其余面釆用1:2.5水泥砂浆20mm厚深咖大理石;主体采用M7.5浆砌砖砌筑,主体表面大理石包边结合处要求完全咬合;立于项目重点区域,交通方面视野开阔的适当位置。详见单体设计图。4.5农田地力提升工程设计4.5.1土壤改良工程根据涪陵区2021年度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可知项目区PH质小于5.5的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朝阳村与营盘村,本次实施项目区共涉及133.55公顷酸性土壤改良,共实施200.33吨土壤酸化剂,亩均施用量100kg。4.5.2障碍土层消除工程田块整治工程中,耕地进行砾石清理,水田进行犁底层压实,旱地进行深翻平整,不单独设计和计算工程量。4.5.3土壤培肥工程施用固态农家肥:农家肥料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其养分完全,可改良土壤,减少或消除土壤中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并提供给植物营养,改善农产品质量等作用。本项目设计第一年在产业需要地块,旱地增施施用固态农家肥:0.5吨/亩、水田增施施用固态农家肥:0.5吨/亩,以增加土壤肥力,本项目实施地力培肥工程面积4995.19亩,包含旱地整治区域和水田整治区域,具体分部情况见下表:表4.5-1地力培肥工程布局表序号地类整治类型整治内容整治面积(亩)1水田地力培肥施撒有机肥、翻耕覆土2789.552旱地地力培肥施撒有机肥、翻耕覆土2205.645施工组织设计5.1施工条件5.1.1施工场地条件项目施工区属低山丘陵及低山坡地区,局部地形落差较小,有利于施工现场平面布置,部分区域存有空置地,有利于施工过程中材料临时堆放、现场构件预制等。5.1.2自然条件江东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季多雨,夏秋多旱;多年平均气温18.0℃,1月平均气温5.0℃,极端最低气温-3.℃(2008年1月19日);7月平均气温33.0℃,极端最高气温43.5℃(2006年8月27日);平均气温年较差31.0℃,生长期年平均300天,无霜期年平均298天,最长达310天,最短为28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90.0小时;常年降水量950—11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10月,6月最多。焦石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5℃,1月平均气温7.1℃,极端最低气温-2.7℃(1962年1月3日);7月平均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43.2℃(2006年8月15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1.6℃,生长期年平均354天,无霜期年平均315天;年平均日照1297小时,年总辐射82.6千卡/平方厘米;常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以6月最多。5.1.3交通条件朝阳村、营盘村朋乐路从项目区经过,辅以村社级干道,构成片区路网骨架。朋乐路为省道105,沥青砼路面,宽度为6.0m,村社级干道为砼路面,宽度4.0-6.0m;项目区对外交通方便、快捷,地理条件较优越。永丰村内基础设施油化村道路4公里、硬化社道路9公里、泥结石路16.3公里。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内村主干道均已硬化,路面较好,内部交通主要为村社道路及地块间的道路。5.1.4水电供应条件本次项目范围内大部分地段有电网覆盖,施工用电量不大,可在当地农户和变压器上搭接;对部分工程用电较困难的,可采用自备柴油发电机解决。项目区水源较为丰富,工程施工期生产用水量不大,可通过水池、水塘调节解决,工人生活用水采用当地村民饮用水。5.1.5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根据实地踏勘调查,项目建设所需水泥、钢筋、碎石、砂(特细砂、机制砂)在丛林购买,运距40km。5.1.6劳动力条件项目区当地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村内留有少量劳动力资源。可为工程提供部分的劳动力,需劳动力由承建单位自行组织附近区域打工人员。5.1.7汽修、机修本工程汽修、机修以江东街道汽修、机修企业为依托,项目施工区内不再设置机修、汽修厂,只设置简单机械修理场。5.2主要施工工序及工艺要求5.2.1材料及施工要求1.土建工程(1)主要建筑材料①水泥选用P42.5级水泥。②块石为合法石厂开采的灰岩块石,厚度应大于20㎝,长度为厚度的1.5~3倍,其抗压强度不小于30Mpa;砖强度采用M10。③砂采用灰岩砂,细度模数在2.1~2.8之间,含泥量不得大于3%。④用于砼浇筑的碎石采用灰岩碎石,碎石含泥量小于1%。⑤钢材采用正规钢厂生产的定型规格产品,须具有出厂合格证。(2)砂浆及砼拌制①本工程砂浆拌合采用机械拌合,拌合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各标号砂浆的配合比经试配确定。②本工程砼拌合采用机械拌合,拌合质量应满足规范要求。各标号砼的配合比经试配确定。(3)浆砌工程①各类砌体采用挤浆法,均自下而上,逐层依次砌筑,砌筑时高低相差不大于1米。材料必须冲洗干净,干燥材料要用水浸泡,使其粘结牢固。②砌筑时,要求垂直错缝,面平浆满,砌缝密实紧靠。砌缝要求:块石砌体为1.5~2.5㎝,砖砌体为0.8~1.2㎝。③在已砌好而尚未达到规定强度的砌体上,一律不准用锤敲,钻击及拖动重物等。(4)砼工程①浇筑砼前应检查模板是否牢固及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模板清洗干净。浇筑时,砼捣固要求密实无气孔,表面光滑平整。②砼浇筑,应按砼标号配料、搅拌,控制坍落度,模板支撑必须牢固,振捣必须密实,杜绝砼表面有蜂窝,麻面,变形现象。(5)土方夯填土方夯填严禁用垃圾、有机土、耕表土、淤泥质土作填料。回填土的含水量应按土类和采用的压实工具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并采取分层夯实方法(每层填土厚度200mm~300mm)。回填土密实度要求不小于90%。(6)土石方开挖基础开挖应每隔一定位置设集水井,采用5.5KW水泵2~3台抽水,以保证施工正常进行;土方(淤泥),孤石部分采用机械开挖、汽车运至指定的弃渣堆场处理。渠道、管道的基础开挖采用人工作业。2.施工放线要求(1)工程施工放线以设计图及甲方现场施工代表要求相结合的形式,放线点及建筑物型式一旦确定,施工方不得随意变更,造成工程量及工程造价随意增减。(2)道路及排灌沟渠走线应顺直,不能顺直的应采用曲线光滑连接,要求线型美观。5.2.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1.田块整治工程(1)水田改造工程具体工序如下:1)地表除杂:是指现状水田上因常年未耕作而生长的1.0m高以上的杂草、灌木和乔木,需要进行机械清除。①杂草或树木在1.0m高以下的耕地,不考虑除杂;②杂草1m以上、灌木、乔木胸径<10cm的,按照“杂草清除”处理;③乔木胸径≥10cm的,按照“树木清除”处理。清除后的杂草,直径小于10cm杂木应粉碎后还田,10cm以上树木应将树枝、树叶清理粉碎后分段堆码在项目区周边或由当地群众自行处理。2)开缺放水:先将水田放干后再挖沟滤水,开挖土沟规格及开挖间距根据水田现状情况确定,沟深一般不宜低于60cm,放水主沟间距不高于20m,待田面水彻底滤干后再进行一下步操作;3)打桩定线:严格按照图纸规划田坎线放线,利用高精度GPS仪器定起始及关键节点,拉线或撒石灰粉等方式确定田坎线路,大弯随弯、小弯取直,做到平直或顺滑4)挖除田埂,将拟进行田块归并的田块内田埂挖除,就近地点集中堆放;5)表土剥离:挖填方采用机械作业,针对挖填方超过20cm的区域在挖填土方前应剥离耕作层表土20cm,集中堆放,堆运半径10~20m,妥善保存;采用表土逐台下移法,整个坡面梯台逐台从上向下修,先将最上面一台梯台修平,表土单独堆放,再将第二台拟修梯台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台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二台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最后一台修平后再将第一台剥离表土转运至下面梯台,均匀铺好;6)挖高填低:本设计田块整治移动土方采取机械开挖,挖掘机应边填边压,按照不小于30cm的厚度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不低于93%。不同田块的挖填方量不同,根据工程量表确定每块田的挖方与填方量,尽量做到本田挖填平衡;7)田埂修筑:新修田坎为土质田坎,采用黏土夯筑,20cm每层分层夯实,压实度不小于93%。根据实际情况每条田坎设置1~3处放水口,修筑好的田坎稳固密实,不垮不漏;利用老田坎加固的应先清理原田坎表面杂草树枝等有机质,再加高加宽。8)犁底层夯实重构:在深层土方移动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犁底层结构,因此在完成第7步工序后,需对田块整治区表层生土进行压实,重构犁底层,压实后的土壤容重控制在1.8~2.0g/cm^U3^U之间,犁底层厚度不小于10cm;9)表土回铺与细部平整:在以上步骤完成后,回铺先前剥离的表土,田块内平整度通常不能一次性满足设计要求,因此需要通过进行细部平整,保证田面的平整度达到±3cm;10)一次泡田打浆:在以上工序完成后,对田块进行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天,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机械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3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搅动产生的泥浆将向犁底层下渗,填满犁底层中的缝隙,使犁底层更加密实;11)二次泡田打浆:在一次泡田打浆完成静置5~10天后,对田块进行再次蓄水(一次蓄水后未渗漏的除外),翻耕打浆,翻耕深度控制在2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保证田面平整和防渗效果,田内蓄水深度基本一致;12)绞田边糊田坎:待土壤充分浸润后,采用旋耕机将田块边缘翻耕绞碎,人工使用耙锄将泥土捣碎。泥土捣碎后,按从下到上的次序,使用捣细的泥浆对田埂表面进行人工细抹(抹泥),在田坎表面形成致密泥结构,防止田坎渗漏,糊田坎厚度>5cm,厚度可根据田块蓄水情况作相应的调整,第一次糊田坎结束后静置2~3天,使糊在新坎面上的泥浆完成填缝,然后再次糊田坎。糊田坎应在翻耕耙田期间进行。(2)旱地改造工程具体工序如下:1)地表除杂:是指现状旱地上因常年未耕作而生长的1.0m高以上的杂草、灌木和乔木,需要进行机械清除。①杂草或树木在1.0m高以下的耕地,不考虑除杂;②杂草1m以上、灌木、乔木胸径<10cm的,按照“杂草清除”处理;③乔木胸径≥10cm的,按照“树木清除”处理。清除后的杂草,直径小于10cm杂木应粉碎后还田,10cm以上树木应将树枝、树叶清理粉碎后分段堆码在项目区周边或由当地群众自行处理。2)打桩定线:严格按照图纸田坎线规划路线,利用高精度GPS仪器定起始及关键节点,拉线或撒石灰粉等方式确定田坎线路,做到平直或转角顺滑。3)表土剥离(含表土集中堆运):挖填方采用机械作业,在挖填土方前应剥离耕作层表土25cm,集中堆放,堆运半径10~20m,妥善保存;采用的是表土逐台下移法,整个坡面梯台逐台从下向上修,先将最下面一台梯台修平,不保留表土,将第二台拟修梯台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一台台面上,均匀铺好,第二台梯台修平后,将第三台拟修梯台台面的表土取起,推到第二台台面上,均匀铺好,如此逐台进行,直到各台修平。4)心土层挖高填低:本设计土地平整移动土石方采取机械开挖,挖土深度不宜超过60cm;回填时,应边填边压,按照不小于30cm的厚度分层碾压密实,压实度不低于90%。不同田块的挖填方量不同,根据工程量表确定每块田的挖方与填方量,尽量做到本田挖填平衡。5)表土恢复:回填的表土不应带有5cm以上大粒径砂卵石、杂木等影响后期耕作的杂物;在挖掘机进行摊铺作业基础上,采用平地机进行土地平整作业。6)开挖土沟:应按照相关图纸要求进行砌筑。待田坎砌筑完成后根据设计需要开挖旱地背沟,背沟距离边坡脚的距离不应少于0.2米。2.田间道施工(1)新修机耕路施工要求1)机耕路施工流程:施工准备→测量放样→路基开挖→涵管施工→挡墙砌筑→路床压实→路肩浇筑→边沟施工→路基铺筑→路面摊筑→验收2)路基开挖①挖方路基在路堑开挖前作好坡顶截水沟,并视土质情况作好防渗工作。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开挖边坡坡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当边坡为石方时,采用液压岩石破碎锤进行开挖,本项目不采用爆破开挖。②填方路基填方边坡坡比为1:1.5。路基应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土方路堤不大于30cm,土石路堤不大于40cm,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且用不同土填筑的层数宜少。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不得含杂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土块应打碎。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为填料,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路基填方若为土石混和料,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路基填土高度小于80cm时,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基底松散土层厚度大于30cm时,应翻挖后再回填分层压实。③路基排水路基施工时应注意排水,必须合理安排排水路线,充分利用沿线已建和新建的永久性排水设施。路基分层挖填时应根据土的透水性能将表面筑成2~4%的横坡度,并注意纵向排水,经常平整现场,清理散落的土,以利地面排水。当地面水排除困难而无永久性管道收集可利用时,应设置临时排水设施。3)涵管施工①施工前准备A、在已清表的路基上用全站仪放出涵洞的中心桩及其轴线,并在适当位置进行保护,据此进行涵洞的施工放样。B、根据放出的轴线与现行的排灌系统进行现场核对,如有涵管位置、标高与设计意图不相符的地方立即上报监理工程师。待经有关部门批复后方可进行施工。C、在涵管附近路基范围以外不易碰到的地方加密一水准点,以此进行施工标高的测量和复核。D、如果涵管所在位置处在现有排灌水系处,应将原有水系进行改道或必要时进行围堰处理,采用沙袋进行围堰,然后进行基坑开挖和清淤。②测量放样在基坑开挖前,精确定出圆管涵轴线控制桩并报验测量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③垫层施工A、基坑开挖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上精确放样立模后进行管基第一层砼和端墙基础砼的浇注,砼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使用溜槽进行浇注,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在振捣密实后用木抹子仔细找平。B、在圆管涵管节安装前安排专人对已施工完毕的管底以下管基砼进行凿毛处理。④涵管端墙施工在圆管涵管节安装、抹带完毕后,进行涵洞端墙施工。涵管进水端设置沉沙井,出水端按设计端墙施工。⑤回填A、砼强度及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后可进行回填,采用5%灰土在涵洞两侧对称分层填筑,在靠路基填土一侧按1:0.3边坡开挖向上形成台阶状。B、回填时采用行走式夯机进行夯实,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15cm。压实度达到95%。4)挡墙施工本工程挡墙均采用M7.5浆砌块石挡墙,挡墙应分层自下而上进行砌筑,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用做镶面的块石,应选择表面较平整、尺寸较大者,并应稍加修整。石料在使用前要浇水润湿,表面有泥土、水锈等杂物时要清洗干净,严禁使用风化块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挡墙上设置泄水孔。5)路肩在现浇路肩安装模板前应清理路槽表面杂质,如遇基底土质松散,应人工夯实。模板拼缝应严密,不得大于1.5mm。模板根部采用水泥砂浆抹缝,避免出现烂根缺陷。混凝土浇灌前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并根据天气变化测定大堆料的实际情况(如含水率等),认真调整配合比。两段路肩间的沉降缝处理:每段路肩浇灌长度约100米,两段路肩间沉降缝采用3cm泡沫隔离。砼浇筑完后,应在12小时内覆盖浇水养护。保证不少于7天的淋水养护。养护用水的质量与拌制砼相同。每天浇水的次数,以能保持砼表面经常处于湿润状态为宜。模板拆除:侧模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砼强度达到1.5N/mm²),方可拆除。模板拆除必须小心谨慎,由专人指挥保证不碰伤砼表面,以免影响外观质量。每次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加以清理、校正、修补、打油等维护,未经养护的模板不得重复使用。6)路床压实土质路基土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起皮、积水及表面不平整等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其轮迹不得大于5mm,路床平整度±20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7)路基铺筑块(片)石路基,机耕路块(片)石层厚度设计为300mm,据石料形状大小人工摆插,大面朝下,尖面向上,石与石之间竖向紧密靠拢。遇有过大石料用石工锤改制成25~35cm才能使用;铺砌中,块石与块石之间产生的空洞,缝隙用小块石填塞,并用石工锤敲击密实。8)路面泥结碎石路面采用拌和法施工程序为:摊铺碎石→洒水铺土→拌和→整型→碾压。①路基开挖成形后,按虚铺厚度(约为压实厚度的1.2倍,本项目为12cm)摊铺碎石。石料等级不应低于三级,最小粒径不小于2㎝,最大粒径不大于5㎝。人工摊铺碎石可用厚度块控制,上料要大小颗粒分布均匀,料底杂土清除干净。②在碎石层上洒水,使碎石全部湿润,然后将规定数量的土(碎石重量的20%)均匀地摊铺在碎石上,作为泥结碎石粘结料和磨耗层用土塑性指数以15~25为宜,粒径不大于2㎝,不得含有大于2㎝的土块、杂草及其它杂物。③拌和一般用拖拉机牵引多铧犁,每段长度不小于100m,第一遍从路两侧环形向路中翻拌,第二遍反转,由中心向外翻拌。翻拌遍数应为双数,一般四遍或六遍。翻拌过程中要洒水,使粘土粘结在碎石表面,个别拌和不匀处可用人工铺拌。④泥结碎石整形一般用人工铁锹、齿耙操作。混合料按厚度、平整度、拱度铺装成型。⑤在整型的面层上,以6~8t压路机从两侧向中间碾压,保证路拱形成。一般碾压2~4遍,压实到碎石无松动,表面出泥浆为止(当6~8t压路机碾压一至二遍后,发现平整度、拱度或厚度不合格时,可在其上铺撒碎石和粘土混合料找平)。表面泥浆稍干后,采用12t压路机进行收浆,碾压1遍,随即撒嵌缝料,再碾压2~3遍,达到表面密实、稳定,无明显轮迹为止。⑥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技术情况,泥结碎石路面可采用灌浆法或拌和法施工,无论哪种施工方法均要求施工完成后碎石镶嵌紧密,路面平整。(2)整修机耕路施工要求1)施工工序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场地清理→路基平整夯实→碎石垫层铺摊→混凝土路面浇筑。2)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取土场、弃土场、料场确定,原材料送检试验,材料机械进场)→配合业主指定的测绘部门把导线点水平高程点引至现场做好闭合复测工作。为加快工程进度,防止雨天对路基的影响,在施工作业面上形成流水作业,各工序穿插施工,缩短工期。3)路基施工要求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采取分层填筑、压实。填方在0.8m深度范围内,零填及挖方在0.3m深度范围以内,其压实度必须达到93%;填方在0.8m深度范围以上,其路基压实度必须达到90%以上。若压实度达不到要求,则必须经过1~2个雨季,使路基相对沉降稳定后,才能硬化路面。质量要求:土必须拌和均匀,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松散、弹簧等现象。用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面层与其他构筑物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施工完的路面外观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4)碎石垫层:用CA25D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原则上碎石不应松散。5)混凝土路面浇筑: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记录。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工作缝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在老混凝土表面用压力水、风砂枪或刷毛机等加工成毛面并清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铺一层2~3cm的水泥砂浆,砂浆的水灰比应较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0.03~0.05。一次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混凝土必须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宜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顺序依次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在浇筑仓内,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如止水片、止浆片等周围,应辅以人工捣固,使其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最大厚度和允许间歇时间不得大于规范中的允许值。(3)机械作业通道施工要求机械作业通道为土路,作为田块整治区域内部连接通道,路面宽3m,根据地形高差进行合理选线,施工时先进行路基土石方开挖,选线尽量使得挖高填低工程量相当,路基开挖成形后进行夯实,开挖侧边坡设置顶宽0.8m,底宽0.4m,高0.4m的土边沟。3.排水沟施工(1)排水沟的施工流程:施工放线→沟槽开挖→沟底浇筑→沟壁砌筑→压顶与抹面→回填夯实(2)施工放线:根据沟渠中线及护坡道高程放出两侧坡角线,再根据边沟流水高程坡比及护坡道宽度,放出排水沟中线及边线,并测出相应标高,在地面上标出里程桩号以及标高,经相关人员检测符合要求后再进行下道工序。(3)沟槽开挖:注意沟底的坡降,避免排水不畅或倒排水。人工夯实,各处遍数要相同,不能漏打和少打。沟槽土方开挖工作已含必要的放坡和预留施工间隙的土方开挖量。(4)沟底砌筑:沟底夯实后,现浇砼。(5)侧墙砌筑:采用浆砌砖、浆砌石进行砌筑。(6)排水沟经过水田区域时,每块水田至少设置一个放水口,位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放水口和渗水孔在沟壁砌筑时预留。4.蓄水池施工(1)施工程序分为:基坑开挖→地基处理→钢筋制安→池底现浇→池壁砌筑→原土回填→围栏等附属设施修筑。(2)基坑开挖:基坑开挖应作好排水处理,防止地表水流入施工现场,冲刷基坑边坡;下大雨时应暂停土方施工。因开挖深度达到2m,必须按规定在基坑边沿设置防护栏杆。(3)基坑底土处理:因本项目未做地质勘探,在基坑底土处理时应首先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的承载力,并在现场进行坑探试验。如土基承载力不够时,应根据设计提出对基坑底土的要求,采取加固措施,如扩大基础,换基夯实等措施。(4)钢筋制安:底板下层钢筋网绑扎时,先排好南北向钢筋再排东西向钢筋,绑扎完下层钢筋后,再放钢筋马凳,成梅花状,马凳应架于底板下层钢筋网上,不得直接放在平衡层混凝土上。上层钢筋网片架于马凳上,钢筋网片每一交叉处都要进行绑扎,不得出现落扣和跳扣。钢筋绑扎完成后,池壁钢筋采用钢管脚手架临时固定,以使钢筋骨架不能松脱变形;钢筋的规格、数量、接头、间距、保护层厚度等均要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5)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时依次推进,形成整体,一次灌筑完成,并要及时收面三遍,表面要求密实、平整、光滑,达到设计强度80%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6)池壁施工完毕,混凝土经养护达到一定的强度,且具备一定的回填作业面时,即开始墙背土体的回填。回填前,应清除沟槽内的垃圾等各种杂物。回填土过程中,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回填采用原土回填,夯实度90%以上。5.输水管网施工(1)管道沟槽开挖:管道采用人工开挖沟槽,沟槽呈倒梯型,埋设深度为0.5m,开挖时底板预留10~15cm,管道安装时进行清底。(2)PE管道安装:管道安装按照主干管、支干管、支管的顺序进行,安装前先对管道质量进行检验,质量符合要求方能进行施工。管道采用热熔连接,施工时严格按照热熔器使用规范进行施工。(3)管道水压试验:施工安装期间应对管道进行分段水压试验,施工安装结束后应进行管网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方能验收。(4)沟槽回填:管网管件安装完毕,应填土定位,经试压合格后尽快回填。回填前应将管沟清理干净,木料、草袋等物不得留在沟内,排除沟底积水,严禁带水回填。5.3施工进度项目计划工期为6个月。1.施工总进度编制原则工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用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配置适当的施工设备,确定合理的施工工序,减少施工干扰,使工程施工协调有序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尽量均衡生产,提高人员和设备的利用,以降低工程造价,使该工程早日发挥其效益的原则进行编制。2.工期进度安排工程施工分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和工程完工验收期3个建设阶段,具体安排是:①工程准备期第1个月,完成项目工程公开招投标;施工方项目部成立、进场与镇村协调、其他临时设施配套等工作。②主体工程施工期初步拟定第2个月正式破土动工,4个月全面完成。③工程完工验收期最后1个月,全面完成工程的竣工资料整理和验收工作。6安全文明施工管理6.1安全组织管理一、组织机构1.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明确岗位责任,奖罚兑现。安全文明施工保证组织机构。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公司要求,结合工地实际情况,制定工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制度的奖罚办法。3.凡安全防护措施不齐备,存在严重隐患。或管理人员盲目指挥,安全无保证一时,安全员有权令其停工,坚持一票否决制。二、安全管理目标1.无死亡事故。2.无重伤事故,全年轻伤率不超过3‰。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