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1页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2页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3页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4页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专题过关)-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部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5说明文阅读(一)(2022春·辽宁本溪·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地球高空范图很大,但是垃圾也很多,弃用后仍漂浮在太空中的人造航天器碎片高达50万件,它们的速度达到2.8万千米/小时——子弹速度的10倍。被碎片击中一次,还在使用的航天器基本就报废了。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漂浮着一台人类历史上造过的最昂贵的机械装置: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不独属于哪个国家,它是国际合作的产物,美国、苏联、加拿大、日本、巴西和欧洲航天局等共16个国家和地区的宇航局参与研制。因此,保证空间站的安全和正常运营也是各国的共同责任。②这个总重量达460吨的庞然大物要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生存呢?③在美国战略司令部的空军基地中,记录着一份《字宙垃圾名录》,里面记载着所有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太空垃圾的名字。每天,工作人员会在早中晚不同时间,将这些太空垃圾的运行轨道和空间站的轨道进行对比,总共的进行40万次核对,用于判断空间站被“击中”的风险有多大。通过比对和计算,如果判断出碎片即将进入空间站的安全距离(距离空间站上下各1.6千米,两边长24千米的区域),空军基地就会向美国宇航局发出警报。④每年宇航局都会接到几十到上百次的碰撞警告,但不是每一次警告都需要做出闪避的决定,美国宇航局的专家们将进一步计算碰撞的可能性并与俄罗斯的专家们共同决定空间站是否需要闪避。如果碰撞几率有十万分之一,除非和太空任务有冲突,否则空间站就必须避开。一旦碰撞几率达到万分之一时,即使需要中止太空任务,空间站也必须移动。⑤空间站虽然重,事实上它是个相当灵活的“胖子”。空间站由四个控制力矩陀螺仪来调控受力方向和大小,可以改变轨道高度和运动方向。空间站还有几组推进器,可以做出翻滚和腾挪的动作。在进行躲遵动作时,陀螺仪是首要的“方向盘”。⑥除此以外,弹道专家们还将使用附在空间站上的飞船推进系统来改变位置。前来运送补给的太空船也可以帮忙,推上一把空间站。2015年,弹道专家们就利用来送货的“进步号”飞船的推进器将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了约1千米,成功避开一枚火箭碎片。在这一系列的躲闪操作后,空间站会以0.5~1米每秒的速度移动。⑦以上的一切是在提前数天发出预警,有充足的反应时间的情况下做出的应对,如果专家们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碎片来袭怎么办?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他们只能启动名为“碎片来袭的预定躲避特技”的方案,即省略前期所有沟通环节,不管不顾地启动推进器,以0.5米每秒的高速向前冲,让空间站到达另一个地点。⑧当然,这个方案本身已经是很危险的保底方法了,不仅不一定奏效,还可能撞上前方的其他碎片。而一旦被碎片击中,不仅空间站可能坠毁,里面的字航员和实验中的科学家也会丧命。因此,在加速计划执行时,空间站中的人员需要躲到附属的“联盟号”太空飞船中去,做好随时逃难的准备。2011年,“联盟号”就立了一次大功,当时发现太空碎片过晚,连最后的躲避方案也没能生效,空间站中的所有人只好躲到了“联盟号”里面去。所幸最后那枚碎片就在距离空间站仅725米的上方掠过,一场危机有惊无险地落幕了。⑨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建立了专门的预警机制,不间断地监控太空碎片,随时准备紧急避险。万一逼到危险,技术人员会在地面向“天宫”发出指令,改变其飞行轨道及速度,避开危险物后,再回到预定的轨道继续飞行。⑩此外,工程师们还给“天宫”打造了一副“钢筋铁骨”,即通过优选表面材料、改变结构和增加厚度来提高航天器抵御太空碎片撞击的能力,还在太空站的薄弱部位安装了防护板,可以遮挡微小碎片对它的撞击,将脆弱经不起撞击的关键部件安置在中心地带中,处于层层保护之下。当然还有更先进的,比如把航天器防护屏幕做成了网状,并在防护屏外涂了一层特殊材料。当碎片与其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能与太空垃圾发生爆炸式的化学反应,促使碎片变成粉末。⑪最后,“天宫”系列还配备了完美的“自杀”方案,确保退役的飞行器不会产生新的太空垃圾。“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太空空间实验室,2018年,在完成使命后,“天宫一号”主动离轨,绝大部分器件在空中分解并烧蚀销毁,剩余残骸陨落在了南太平洋中部海域,既没有对地面造成任何威胁,也没有制造太空垃圾。1.选文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说说选文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选文⑤段中的加点词“首要”替换成“重要”行不行?为什么?4.概括说明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为防范太空垃圾采取了什么措施?5.选出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还在使用的航天器只要被漂浮在太空中的航天器碎片击中一次,就会报废。B.为保证国际空间站的安全,美国战略司令部的空军基地对所有太空垃圾进行监测。C.国际空间站是否需要闪避太空垃圾,由美国宇航局根据空军基地的警报研究决定。D.太空飞船在关键时刻不但能帮助空间站改变位置,还可以为宇航员提供避难场所。【答案】1.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漂浮在太空中的人造航天器碎片数量多,强调了碎片的漂浮速度快;进而说明它们对正在使用的航天器危害很大。

2.概括并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国际空间站如何闪避太空垃圾;用设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

3.不行。“首要”强调说明了在空间站躲避太空垃圾时,陀螺仪这个方向盘不但是重要的,而且是最重要的;而替换成“重要”只能表达出前者意思;首要能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因此不能替换。

4.建立预警机制(或不间断监控太空碎片,随时闪避);优选表面材料、增加防护板,提高抗撞击能力;在防护屏上加特殊材料,粉碎撞击上来的太空垃圾。

5.D【解析】1.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50万件”“2.8万千米/小时”是列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漂浮在太空中的人造航天器碎片数量多。“是子弹速度的10倍”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强调了碎片的漂浮速度快。结合前一句“地球高空范围很大,但是垃圾也很多”可知,这两种说明方法,说明了太空垃圾数量多、速度快。结合下一句“被碎片击中一次,还在使用的航天器基本就报废了”,可知进而说明它们对正在使用的航天器危害很大。2.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选文第②段“这个总重量达460吨的庞然大物要如何在‘枪林弹雨’中生存呢”是一个疑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用国际空间站如何闪避“枪林弹雨”,概括并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一一国际空间站如何闪避太空垃圾。3.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在进行躲避动作时,陀螺仪是首要的‘方向盘’”中的“首要”强调说明了在空间站躲避太空垃圾时,陀螺仪不但是重要的“方向盘”,而且是“最”重要的;如果把“首要”替换成“重要”,则只表达出“重要”,但体现不出它的至关重要的地位。“首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因此不能替换。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结合第⑨段中“中国载人空间站‘天宫’建立了专门的预警机制,不间断地监控太空碎片,随时准备紧急避险”可得:建立预警机制(或不向断监控太空碎片,随时闪避);结合第⑩段中“通过优选表面材料、改变结构和增加厚度来提高航天器抵御太空碎片撞击的能力,还在太空站的薄弱部位安装了防护板,可以遮挡微小碎片对它的撞击,将脆弱经不起撞击的关键部件安置在中心地带中,处于层层保护之下”可得:优选表面材料、增加防护板,提高抗撞击能力;结合第⑩段中“当然还有更先进的,比如把航天器防护屏幕做成了网状,并在防护屏外涂了一层特殊材料。当碎片与其发生碰撞时,碰撞产生的能量能与太空垃圾发生爆炸式的化学反应,促使碎片变成粉末”可得:在防护屏上加特殊材料,粉碎撞击上来的太空垃圾。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有误,第①段中原文是“被碎片击中一次,还在使用的航天器基本就报废了”,并非“就会报废”;B.有误,第③段中原文是“所有直径超过10厘米的太空垃圾”,并非“所有太空垃圾”;C.有误,结合原文第④段中“每年宇航局都会接到几十到上百次的碰撞警告,但不是每一次警告都需要做出闪避的决定,美国字航局的专家们将进一步计算碰撞的可能性并与俄罗斯的专家们共同决定空间站是否需要闪避”可知“由美国宇航局根据空军基地的警报研究决定”错误;故选D。(二)(2022春·贵州铜仁·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人类演化史就是一部与疫情打交道的历史,特别是近百年来,人类因病毒而死去的人口远超过因战争死去的人口。肆虐于第气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流感病毒,感染了10亿人,保守估计死亡人数超2000万。2003年春季,非典型肺炎(SARS)暴发。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8月发布数据显示,非典疫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病例共8422例,死亡人数919人。2014年寨卡病毒暴发,感染了巴西百余万人,造成几千例新生儿小头畸形症。进入21世纪以来,仅因冠状病毒就引发三次全球瘟疫:一是SARS病毒;二是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三是新冠病毒。它们的传播、扩散均和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密切相关。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1970年至今,新发和再发传染病中超过75%为人兽共患。以冠状病毒家族为例,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500多种。蝙蝠也是许多病毒的原始宿主,比如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宗,那么,这些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先了解一下,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为何会在人类社会中传播?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类和野生动物接触增多,导致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和人类密切接触,增加变异和在人群中传播的风险。例如,全球非法和合法野生动物的贸易估算在每年3000亿美元,意味着每年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流入人类社会。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导致人兽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亚马孙流域,森林覆盖率下降4%,疟疾的发病率会提高50%。只要没有打开这个“魔盒”,人类就是安全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并不是野生动物的“错”,根源还在于人类。我们经常说要保护野生动物,在很多人眼里:它们弱小、无助、可怜,需要人类的保护。其实,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类开始重新思考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从流行病传播的角度来说,只有真正找到病毒的中间宿主,才可能彻底切断疫情的传播链。同样,只有真正意识到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才能杜绝类似悲剧的发生。6.本文题目有什么妙处?7.以冠状病毒家族为例,科学家已在近200种蝙蝠身上发现超过500多种。说说加点词不能去掉的原因。8.文中画线的句子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2)只要没有打开这个“魔盒”,人类就是安全的。9.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请提两点建议。【答案】6.以问句的形式,既揭示了全文的说明对象,又引发读者的思考。

7.首先,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去掉,则过于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其次,加点词语也突出地说明了蝙蝠是许多病毒的原始宿主的事实。

8.(1)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以具体的数字准确说明了人类传染病的病毒大多来自动物,并且动物传染病大多可传染给人类的事实。(2)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野生动物比作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形象地说明了野生动物是很多病毒的宿主,也说明了只要人类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不和它们有过多的接触,就是安全的事实。

9.示例:(1)加强立法,对猎杀、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2)建立野生动物名录,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言之成理即可)【解析】6.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妙处。文章的标题为“野生动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吗?”,以问句的形式作为题目,设置悬念,吸引读者;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野生动物与病毒的关系),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吸引力。7.本题考查加点字的作用。加点词含义:“近”是“接近”的意思,“超过”是“超越、超出”的意思。所起作用:“近”“超过”都表范围,起修饰限制作用。带词解句:以冠状病毒家族为例,科学家已在差不多200种蝙蝠身上发现高于500多种。若删掉,意思为:以冠状病毒家族为例,科学家已在200种蝙蝠身上发现500多种,过于绝对,不切合客观实际,与原意不符。语言特点:突出地说明了蝙蝠是许多病毒的原始宿主的事实,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根据句子“据统计,人类传染病60%来源于动物,50%的动物传染病可传染给人类”可知,这句话中列举了具体的数字“60%”“50%”,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人类传染病的病毒大多来自动物,并且动物传染病大多可传染给人类的事实。(2)根据句子“只要没有打开这个‘魔盒’,人类就是安全的”可知,这句话将野生动物比作病毒的“潘多拉魔盒”,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野生动物是很多病毒的宿主,也说明了只要人类注意保护野生动物,不和它们有过多的接触,就是安全的事实。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并提建议。根据第五段“全球非法和合法野生动物的贸易估算在每年3000亿美元,意味着每年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流入人类社会。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导致人兽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七段“我们之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是因为野生动物也在保护我们人类”可知,非法捕猎野生动物和人类活动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都是导致人兽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国家要加强立法,对猎杀、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等非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和打击;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同时还要加大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我们应该和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三)(2022春·内蒙古呼和浩特·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别躲了,我认识你江山①灯光暗下,音乐响起,人群沸腾,“天王”张学友的演唱会即将开始。负责现场安保的民警李劲背朝舞台,向看台腹地一名男子走去。这位涉嫌经济犯罪的嫌疑人敖某浑然不知,直到肩膀被轻轻一拍。②在4月8日的南昌国体中心演唱会主会场,这场抓捕悄无声息,没波折,没惊险,从锁定对象到嫌疑人落网,前后不过10分钟,嫌疑人被戴上手铐时一脸茫然。③从6万观众之中认出敖某的,是体育场入场处设立的电子摄像头。在演出开始前,它就向公安机关发出警报④“如果没有人脸识别,抓捕会更加困难。”红谷滩派出所李劲告诉记者。为了不惊动敖某,从收到警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敢大意。“不能让他跑,附近的歌迷不知道什么情况,也会跟着跑,容易引起踩踏。”警方要仔细比对识别信息,一步步锁定位置,缩小范围,慢慢包抄,最后出击。⑤“就像手机导航一样。”虽然不太明白背后的原理,从警7年的李劲还是服气地表示,“人脸识别用技术替代了人力,识别更快,效率更高。”⑥如果你记性还好,也许记得还在几年前,社交媒体会在集体大合影中框出每一张可识别的人脸,请你耐着性子一一标识。⑦没过几年工夫,人脸识别已成“日常”。过门禁、上班打卡、机场安检……都可能扫一扫脸。⑧支持人脸识别的手机无惧指纹识别按钮的误差。在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系统既用来排查可疑人员,也能找到和父母走散的孩子。⑨在上海,闯红灯的行人会收到当地交警发来的短信提醒,提示行为已违法且被记录,请自觉接受处理。即使戴上口罩,藏身黑夜,只要没遵守交通规则,你依然无法躲避高分辨率摄像头的“目光”。⑩“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无法忘掉你容颜。”短短的几秒钟背后,是一个十分强健的电子大脑。上亿张面孔,即使只有最细微的测量差别,也能被区分开来。当未知的面孔载入时,通过比对就能找到最接近测量数值的那张已知的脸。技术越发达,比对越精细。⑪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在全球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这个数值是162亿美元。⑫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免受可能侵犯隐私的质疑。脸书(Facebook)刚曝出5000万用户数据被泄露丑闻,又在欧洲因一项人脸识别选择性测试而遭谴责——它不符合欧盟推出的一般数据保护法案(GDPR)。⑬“与所有其他特征(如指纹识别、血液样本和视网膜扫描)不同,面部识别大部分时候未经同意就可触发识别任务。”维拉诺瓦大学教授托马斯·拉布雷克在《福布斯》杂志上评论道。⑭“你的脸上有很多数据:年龄、性别……”美国面部识别技术研发商首席营收官道格·艾利说。⑮那只“眼睛”观察着,辅以社交网络交叉印证,你的身份、性格、地址、消费习惯、所患疾病、最近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都将暴露无疑。⑯最近,新加坡政府计划在10万个路灯柱上安装监控摄像头,这些电子眼背后将配备更完善的“大脑”,监控人群行为,预防紧急情况发生。这些摄像头3秒能识别18亿张人脸。⑰尽管新加坡政府和合作企业都宣称会对隐私保密,人们依然忧心忡忡。“这项技术也许会被用来攻击政治异见者,或施压于和平抗议者,让他们无法享有言论自由。”美国电子前沿基金会高级律师亚当·施瓦特兹认为。⑱一家美国科技公司还声称将开发出识别面部情绪的设备,在未来,也许只要戴着一副特制的眼镜,你就可以马上知道对面的相亲对象是在假笑还是装牙疼了。⑲悲观的我,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只是一行行准确的数据、密密麻麻的标签,而不是“一个美丽的秘密”。在那个可能荡尽犯罪和危险的未来世界,不确定性的美好,还会存在吗?(选自2020《中青在线》,有改动)10.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1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人脸识别技术,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B.支持人脸识别的手机即使指纹识别按钮有了误差也不会受到影响。C.面部识别与指纹识别、血液样本和视网膜扫描等其他特征最大的不同就是未经同意就可触发识别任务。D.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就算有上亿张面孔,只要有了测量差别,就能被区分开来。12.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请结合文章分析说明思路。13.文章最后说“悲观的我,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只是一行行准确的数据、密密麻麻的标签,而不是‘一个美丽的秘密’。”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0.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或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迅速,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隐患。)

11.C

12.逻辑顺序。首先用故事引出说明对象人脸识别技术,接着说明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和用途,最后写对它可能有的隐患的质疑。

13.人脸识别技术让你的脸上有了很多的数据,让人的年龄、身份、地址等信息都暴露无疑,失去了个人隐私和神秘感。说明人脸识别技术优势虽然明显,但也存在隐患,表现了作者的担忧。【解析】10.本题考查说明内容的概括。结合本文第④段“如果没有人脸识别,抓捕会更加困难”,第⑤段“人脸识别用技术替代了人力,识别更快,效率更高”,第⑧段“支持人脸识别的手机无惧指纹识别按钮的误差。在公共场所,人脸识别系统既用来排查可疑人员,也能找到和父母走散的孩子”,第⑫段“人脸识别技术不能免受可能侵犯隐私的质疑”,第⑰段“这项技术也许会被用来攻击政治异见者,或施压于和平抗议者,让他们无法享有言论自由”等内容可知,文章主要说明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利与弊,或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迅述,优势明显,但也存在隐患。1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C.结合本文第⑬段“与所有其他特征(如指纹识别、血液样本和视网膜扫描)不同,面部识别大部分时候未经同意就可触发识别任务”可知,面部识别并不是总是未经同意就可触发识别任务,只是大部分时候会如此;故选C。12.本题考查说明顺序以及说明思路分析。阅读全文可知,①到⑦段引用警察抓嫌疑人的故事引出说明对象“人脸识别技术”;然后⑧到⑩段说明人脸识别技术的优点和用途;接着⑪到⑲段说明人脸识别技术优势虽然明显,但也存在隐患,表现了作者的担忧。所以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结合本文第⑭段“你的脸上有很多数据:年龄、性别……”,第⑮段“你的身份、性格、地址、消费习惯、所患疾病、最近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都将暴露无疑”等内容可知,“悲观的我,害怕自己在别人眼中只是一行行准确的数据、密密麻麻的标签,而不是‘一个美丽的秘密’”这句话说明人脸识别技术优势虽然明显,但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可能会被泄露,因此人脸识别技术也存在隐患,因而作者对此感到担忧。(四)(2022春·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科技助力北京冬奥会主火炬①奥运史上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各有创新,但北京2022年冬奥会主火炬仍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展现在全世界亿万观众面前,在科技助力下,冬奥会主火炬实现冰与火的完美结合!②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③之所以微火设计,是为了更好展现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冬奥会将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微火设计可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北京冬奥会主火炬须长时间燃烧,对环境适应性、稳燃性以及抗低温、火焰显色等方面均提出很高要求。而且,氢气的供给需要达到安全、稳定,设计团队将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使储存、减压、输送、控制集成起来。由于特定的使用场景突破了氢气使用规范的现有要求,最终,撬装结构作为航天专有产品提供给了北京东奥组委。④火焰本身太小,如何使之壮观?创意团队给出设计,采用“微火+视频显示”技术方案。视频显示技术成熟,但是用在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屏”技术,从设计到制造再到保证系统的可靠性都存在诸多挑战。设计团队奖结构高度集成并实现轻量化,结构变得不显眼,屏显做到轻薄,让大家只关注到唯美的火炬,感受主火炬晶莹剔透的效果。⑤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着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保证各个环节万无一失!设计团队不光在结构的稳定性、承载力、空中姿态方面为主火炬找到最优方案,还在供电、信号、燃烧、机电、播控等方面都进行了冗余设计,确保主火炬在鸟巢上空美轮美奂地呈现。⑥主火炬壳体材质采用耐热不锈钢,这种选择是为了耐受长时间的燃烧和室外环境对它的影响,而且主火炬的焰色实现方法与固化方式也都做了针对性设计。⑦航天产品讲求高可靠性、可验证性,因此测试检验过程必须做到系统性能指标和工作流程的全覆盖性。2021年10月末,经历了近10个多月的设计、研制,在航天综合测试场,成型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亮起来、动起来、转起来了。⑧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成功点燃。北京冬奥会主火炬从无到有、惊艳现身是中国设计者和全体中国人的自豪。1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氢气供给系统设计为撬装结构,撬装结构是航天专有产品。B.火炬的核心装置内,复杂的造型就需要大量采用“异形屏”技术。C.这篇说明文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D.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是中国人的自豪。15.⑤段加横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这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提出要求——保证各个环节万无一失!”句中加点字“这”指代的内容是______。16.阅读选文,写出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有哪些?【答案】14.C

15.作比较,打比方

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

16.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解析】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C.有误,这篇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不是“时间顺序”。故选C。1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分析。第一空,“与以往火炬最大的不同还在于”运用的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运用的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第二空,结合“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可知,“这”指代的是:主火炬悬挂在鸟巢上空,宛如飘舞在空中的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筛选和概括。本题可结合第②段“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研发,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百年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可概括为: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五)(2022春·山东烟台·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茵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内制品的保质期。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⑥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⑦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⑧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17.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18.本文的第①段什么作用?19.第③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择其中的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20.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几乎”的作用。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答案】17.逻辑顺序

总分总

18.引用俗语和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出说明对象食品添加剂;设问句的运用,引发读者的思考。

19.作比较、列数字。作用示例:将食品安全要求的跟不用防腐剂的每克食品细菌总数对比,具体准确、突出说明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20.“几乎”差不多、都的意思,说明绝大多数食品都是添加成分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解析】17.考查对文章结构和说明顺序的理解。通读文章可知,第①段主要是引出说明对象——食品添加剂;第②段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种类;第③—⑥段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的功能(或作用);第⑦⑧段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据此可知,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说明结构是总分总。18.考查句段作用。联系第①段中“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的内容可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是引用俗语。“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是近年的食品安全事件,“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引出说明对象食品添加剂;同时,运用设问修辞,引发读者的关注、思考。19.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做假设、引资料等。说明方法的应用是为了让文章更加具体、准确,让读者更好的理解。联系第③段中“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茵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内制品的保质期”的内容,根据“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可知,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食品安全要求的跟不用防腐剂的每克食品细菌总数进行对比,具体准确、突出说明了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20.考查说明语言。解题时,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几乎”,一指差一点,二指差不多,接近。联系“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的内容可知,“几乎”在句中起了限定作用,准确地说明了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这些限制性的副词往往都能准确地说明事物或事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六)(2022春·四川资阳·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诸葛亮”借西风王金宝①诸葛亮真有呼风唤雨的神通吗?你看他在东吴修道坛,择吉日上坛,手持宝剑,披头散发,口中念念有词,装神弄鬼,还真把东风给“借”来了。其实,正如小说所描述,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装神弄鬼,目的是麻痹周瑜,他好趁火烧曹操80万大军之机逃脱。②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和现代气象科学相比,真是差得太远了。由于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电子计算机、激光等先进技术在气象研究上的广泛应用,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③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地面要求必须有西风,而所在场区却常年盛行东北风,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于是有关部门当机立断,决定在那天14时试验。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④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需要良好的气象条件。可是5月17日,试验海域气象条件十分恶劣,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18日的天气到底怎样?负责气象保障的气象工作者,在缺乏海域和广阔洋面天气预报资料的情况下,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作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他们为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做出了贡献。⑤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⑥但以上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有人设想,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有冰雪覆盖的地方,撒播大量炭黑粉末,使冰雪融化;也有人设想,把大西洋的温暖海水用人工办法压进北冰洋中,使北极的冰层消失;还有人设想,在北半球北方的白令海峡筑一条大坝,阻止北方的冷海水进入北太平洋,由此改变北半球的气候。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当代的‘诸葛亮’不仅能借东风,而且能借西风”一句中,“当代的‘诸葛亮’”指当代的气象科技人员。B.现在,人工影响天气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C.人们对改变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办法,提出了一些设想并开始付诸行动。D.到下世纪,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进而改变整个地球的气候。22.第③④段举了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23.本文是介绍气象学知识的,却从诸葛亮借东风谈起,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4.全文主要说明研究气象学的两个目的:_________,_________。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_________25.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答案】21.A

22.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2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4.

天气预报

人工影响天气

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

25.如:(1)层次清楚;(2)材料准确丰富;(3)语言生动准确;(4)过度自然,衔接紧密等【解析】21.B.“几千年来人们呼风唤雨的神话早已成为了现实”说法不当,原文是第⑥段:这些人工影响天气的办法,目前还只能改变局部地区的天气。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了一些设想;C.“并开始付诸行动”错误,结合第⑥段“至于对大范围天气或气候的控制,只能提出一些设想”“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可知,还未开始行动,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D.结合第⑥段“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可知,“我们人类一定可以改变大范围的天气或气候”的说法太绝对;故选A。2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作用。第③④段,“1976年1月的一次核试验,……”“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海域试验发射运载火箭,……”列举两个例子,结合“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作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说明第②段“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台风、暴雨、寒潮等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提高更快”,也就是说明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23.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的作用。说明文开头的作用有:引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提出问题或引用传说、故事、诗歌以及生活中的某种现象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第①段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诸葛亮只不过根据自己懂得的气象知识和看天经验,预计这日可能要刮东风”引出说明内容——气象学的研究。24.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⑤段“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可回答第一、二空;第②-④段“我国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气象科技人员通过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寻找出现偏西风的规律,预计23日13时可出现偏西风,……结果,12点钟这个地方还在刮东风,一到13时果然转为西风”“根据卫星云图分析,并结合他们多年的预报经验,慎重而果断地作出18日‘气象良好,可以发射’的预报。结果第二天试验海域果然天气晴朗”写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因此,“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承接上文。结合第⑤段“目前,人工影响天气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人工降雨、人工消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消雷电,以及用人工办法在短时间内消弱台风中心的最大风速,等等”可知,“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引起下文。因此,把这两部分内容连接起来的过渡句是“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25.本题考查文章的写法。示例:(1)层次清楚。第①段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引出说明内容——气象学的研究,第②-④段写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第⑤⑥段写人工影响天气。(2)材料准确丰富。如为了说明现代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第③④段举了两个例子。(3)语言生动准确。第④段“时而乌云滚滚,时而大雨倾盆”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第⑥段“这样大范围的天气控制和气候改造,牵涉到巨大的工程以及改造对全球气候效应的准确预测,因此估计要到下个世纪才有可能进行”中“可能”一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4)过度自然,衔接紧密。第⑤段“气象学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天气预报,而是人工影响天气,使几千年来人们的呼风唤雨神话变成现实”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七)(2022春·河北承德·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天坑”是如何形成的①2010年5月31日,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②2008年3月25日凌晨,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③2010年3月以来,广西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④想起这可怕的一幕幕,我们会忍不住去思考: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⑤至于“天坑”的说法,有时候是不正确的。当人们发现了地面无缘无故出现一个大坑时,因不解其因便称其为“天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国从事洞穴科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朱学稳指出,“天坑”是指宽度和深度不小于100米的塌陷漏斗,并由直立的周壁构成陡峭的剖面。此外,从观赏方面来说,是否壮观、雄奇、险峻,而且具备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属性,也往往被认为是鉴别天坑与一般漏斗、洼地或竖井的重要标志。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⑥那么,真正巨大的“天坑”是如何形成的呢?⑦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因此,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⑧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⑨当这种地质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能成为一种地质灾害,即为“天坑”。如果发生在无人居住区,则一般不具有危害性。倘若人们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利用,还能成为风景优美、魅力无穷的旅游胜地,吸引大批学者和“探洞”爱好者前往探险,寻找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喜欢探秘的朋友一定要在当地导游或向导的指引下前往,千万不要独自行动,毕竟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26.前三段文字写到可怕的“怪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7.指出下面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文中将“2010年5月31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的形成归因为“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28.“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请简述真正“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来揭开其神秘面纱。29.怎样来科学防御人为的假“天坑”的出现?请结合文意简要谈谈你的认识。【答案】26.生动地引出说明对象——“天坑”和下文的科学解释,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7.说明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这只是一种猜测,未经科学家分析和论证,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8.在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发生岩溶现象;在特定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下,并在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形成真正的“天坑”。

29.不要过量抽取地下水以致地面沉降、塌陷,不要滥采滥挖将地下掏空以致地表塌陷,曾经开挖过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地下排水系统要不断完善。【解析】26.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段落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以事例开头,其作用一般可以从提出说明对象、激发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内容、丰富文章内容等方面来概括。联系第①段中“濒临加勒比海的中美洲国家危地马拉发生了一桩骇人听闻的怪事:其首都危地马拉城出现一个巨大的深坑,深度达到60米!有目击者称当时一幢3层建筑坠入坑中,造成至少1人死亡”、第②段中“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五阁村突然出现3个形状大小不等的巨型塌陷坑,呈直线展开,目击者称这些塌陷坑足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此后,类似事件不断出现,在附近又出现多个大大小小类似的塌陷坑,共计11个”、第③段中“广西省东兰县武篆镇那论村的稻田中多处泥土下陷,出现大大小小十多个新坑,加上前几年已经出现的,总共超过30个。不过这些坑规模不大,小的直径1米,大的有6米,深度最大的为6米。因不解其因,人们习惯称之为‘天坑’”的内容,可知前三段文字以这些怪异的事例引出了说明对象“天坑”,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27.考查对文章内容得理解。联系第⑤段中“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的内容可知,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有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但并未得到科学证实,只是一种猜测,未经科学家分析和论证,“很可能”体现说明语言的严谨和准确。2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抓住重点语句进行提取概括。通过第⑦段中“这就要说到‘喀斯特’一词,这词源于欧洲南斯拉夫境内的石灰岩高原,该地名为喀斯特,那里岩溶地貌发育得比较典型,于是,人们便用‘喀斯特’一词来代表岩溶地貌。在自然界中,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最容易发生岩溶现象,即构成这类岩石成分的碳酸钙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作用下,溶解为钙离子和重碳酸根离子而被水带走”的内容,可概括为:“喀斯特”地貌区域,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发生岩溶现象;通过⑦段中“碳酸盐类岩石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易于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的内容,可概括为: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气候条件下,并在诸如流水浸蚀和沉积、重力崩塌等各种机械作用下,产生大小不一的空洞和各种形态的岩溶地形;通过第⑧段中“在岩溶作用强烈的地方,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所以说,天坑就是发育成熟的一种喀斯特地貌”的内容,可概括为:长年累月的发展,地下形成的空洞一旦造成顶部岩层坍塌,便会在地表形成坑的形状,若规模和形状达到一定程度,便可称为“天坑”;据此总结作答即可。2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解答时,阅读第⑤段,了解假“天坑”出现的原因,即文段中所表述的“有时候……有时候……有的……”,根据这些原因来说明人们应该如何做防止假“天坑”的出现。通过第⑤段中“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天坑’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坑。有时候可能是因为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有时候是人工采矿活动将地下掏空诱发的地表塌陷,也有的是因为曾经开挖过地面而在回填时未填实,当流水渗入地下时带走泥沙,结果导致上部土体陷落。而此次危地马拉城的巨大塌陷坑,很可能是由于热带风暴‘阿加莎’带来的持续暴雨和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所致”的内容可概括为:不能过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面沉降或地面塌陷;不能过度采矿,以免将地下掏空诱发地表塌陷;开挖过的地面在回填时要填实;完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八)(2022春·云南普洱·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5G,连接美好未来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园时间。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C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讯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教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号存在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中国迈入5G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想象。(根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30.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1.第④段画线句中加点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2.联系全文概括5G网络的特点。【答案】30.示例:作比较、列数字。列出了20、25等数字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31.示例: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若删去则变成手术画面没有延迟,说法与事实不符,“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2.示例:(1)网络速度快;(2)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3)信号无处不在;(4)有巨大的商能,前景广阔。【解析】30.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第③段“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中可知,把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列举具体数字,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用手机在线玩AR、VR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可知,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准确具体、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1.考查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对策: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一般都起修饰限定的作用;③带词解句;④删词解句,与原意是否相符;⑤最后表明说明文语言特点。表态:不能删除;“几乎”指差一点,差不多,接近;起修饰限定的作用;带词解句: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接近没有延迟,即便是有也是极其细微的;删词解句: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一点延迟也没有,是完全同步的;与事实(原文)不符;说明文语言特点:“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概括。通读文章,学会找段落中心句和隐含关键信息的词句,在此基础上提炼概括。从第③段“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可以提炼概括出:网络速度快;从第④段“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可以提炼概括出: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低延迟;从第⑤段“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可以提炼概括出:信号无处不在;从第⑥段“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可以提炼概括出:有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九)(2022春·吉林白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北京冬奥会火炬的文艺范和科技心①2月4号,北京冬奥会迎来倒计时一周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飞扬”在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惊艳亮相。文化蕴:一叶的灵感,透射东方之美②宛如两条飘带在风中飘绕,擎于手心,凝而不发。这把被寄望于点燃激情、驱散阴霾的冬奥火炬,灵感却始于一片叶子。③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火炬修改专家组专家林存真在研究商议时,随手把玩起办公果面绿植落下的一片叶子,突然发现这枚叶片贝动优美,十分接近要表达的形态。这一片落叶,瞬间点燃了设计师们的灵感。终于,经过40余版团队内部修改方案、11版正式提报方案,确定了现在的火炬设计方案。④“飞扬”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波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火炬交接时,两只火炬的顶部可以紧密相扣,如两只于相握,代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世界更加相融的冬奥会愿景。科技“心":⑤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的看点不仅在于具有中国古典之美和现代时的律动的外观造型,他的“内心”也蕴含着十足的科技力量。⑥火炬“飞扬”采用氢作为燃料,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除了满足环保需求,设计者还充分考虑到冬奥会火炬接力需要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现实状况,氢燃料的特性保证了火炬能在极寒天气中跃动不息。火炬安全可靠性高,能抗风10级,同时还兼顺了轻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要求。“飞扬”的另一大技术亮点是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碳纤维专家黄翔宇介绍,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壳呈现“轻、固、美”的特点。“轻”——碳纤维复合材料与相同体积的铝合金相比,轻了20%以上;“固”——这一材料具有高强度、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耐紫外线辐射等特点;“美”——应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高性能纤维编织成且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整体。⑦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对此次火炬的设计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设计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是中国文化艺术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又一次精彩碰撞和完美融合。33.请提炼概括选文第二部分说明内容的主要特点,把小标题补充完整。科技“心”:_______________34.第⑥段画线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说说采用这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5.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进行说明。B.第③段“突然发现这枚叶片灵动优美,十分接近要表达的形态”句中加点词语“十分”可以用同样表程度的副词“几乎”替换,而不改变原意。C.第④段主要说明了“飞扬”火炬的外观和寓意。D.结尾第⑦段既是全文的总结,又与选文题目相呼应。36.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答案】33.示例:氢和碳纤维,绿色环保安全。(符合题意即可)

34.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把“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壳”的特点分成三类,然后按照“轻"“固”“美”这三类逐一加以说明,条理清晰,使读者有清晰认识。

35.B

36.交代了要说明的对象是冬奥会的火炬,及它所展现的意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33.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的补充完善。仔细阅读相关内容,根据文中的语句来理解。由第⑤段“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的看点不仅在于具有中国古典之美和现代时的律动的外观造型,他的‘内心’也蕴含着十足的科技力量”可知所写的对象是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火炬,“心”指的是火炬蕴含的科技力量,再结合第⑥段“火炬‘飞扬’采用氢作为燃料,燃烧时的碳排放为零”“‘飞扬’的另一大技术亮点是火炬外壳采用了重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材料,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材质为主”可知“心”概括为:氢和碳纤维,绿色环保安全。3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摹状貌等。根据标志性语言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上下文及该段的说明中心,分析其说明作用即可。句中“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的外壳呈现‘轻、固、美’的特点”表明作者把特点分为三类,运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将火炬的外壳呈现出“轻”“固”“美”的三类特点,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将复杂的事物说的清楚明白、有条理,便于读者理解。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B.有误,“十分”的意思是很,甚,非常。句意是“非常接近要表达的形态”,“几乎”的意思是差一点,差不多,接近的意思。句意是“差不多接近要表达的形态”,“几乎”比“十分”的程度要深,表示更接近,句子意思还是有区别的,说明文语言一定要做到准确、严密,是不能替换的。故选B。36.本题考查说明文题目的作用。说明文题目能点明说明对象、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的揭示说明对象、概括说明内容、如问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