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民族居住地分界线与古长城重合,当气候出现显著变化时会影响长城南北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状态。阅读下列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阶段历史现象第一寒冷期(前1000—前850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第二寒冷期(公元初年到600年)“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第三寒冷期(1000—1200年)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宋长期对峙。第四寒冷期(1400—1900年)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帝国。论题:气候变迁与经济重心南移

阐述:每当寒冷期到来,会造成北方少数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在第二寒冷期,北方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大量人口向南迁移,为南方带去大量劳动力与先进生产技术,推动南方经济发展;在第三寒冷期,女真族南下,北民南迁,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过程完成。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重心南移阶段与寒冷期的时间段基本吻合。气候环境影响王朝兴衰气候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宋元明末战国秦汉明中魏晋游牧世界农耕世界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13世纪蒙古人西征逐水草而居,社会结构简单,长期狩猎,性格剽悍,机动性强。世界游牧安土重迁,社会结构复杂,细密的社会分工,城市、文明、财富。世界农耕亚欧大陆的农耕与游牧文明分界线:中国兴安岭-蒙古高原-中亚-喀尔巴阡山生活:南农北牧经济:南富北贫军事:南弱北强第6课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课程标准】1.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

2.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印欧人(游牧民族)、亚欧游牧民族游牧文明VS农耕文明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或称东欧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高大壮硕的马匹,制造了轮式车——马拉战车。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一)特点:1、时间漫长:前21世纪初开始延续数百上千年印欧人BC2000巴尔干半岛希腊人约BC2300欧洲北部日耳曼人BC1900小亚细亚赫梯人BC1500印度恒河雅利安人BC1200西欧北部凯尔特人BC600伊朗高原波斯人2、范围广阔:西到欧洲东到印度3、方式多样:武力征服与被征服者融合4、影响深远:区域文化的形成发展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二)影响:1、形成了新的民族印欧人欧洲北部日耳曼人巴尔干岛希腊人小亚细亚赫梯人伊朗高原波斯人印度恒河雅利安人2、推动了新的区域文明的形成与发展(1)赫梯帝国文明建立:前17世纪,入侵两河流域鼎盛:前14世纪,与埃及争霸衰落:前13世纪末,陷于内战赫梯人是西亚乃至全球最早发明冶铁技术和使用铁器的国家,也是世界最早进入铁器时代的民族。印欧人赫梯人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二)影响:1、形成了新的民族2、推动了区域文明形成和发展(1)赫梯帝国文明(2)波斯帝国文明建立:前6世纪于伊朗高原范围: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北部(含埃及)地位:第一个地跨亚、非、欧帝国影响:首次统一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西亚文明希腊文明深入广泛交流灭亡:前330年,马其顿王国印欧人波斯人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形成:前2000年左右,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希腊人;影响: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被认为是西方欧美文明之母。印欧人希腊人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二)影响:1、形成了新的民族2、推动了区域文明形成和发展(1)赫梯帝国文明(2)波斯帝国文明(3)古典希腊文明文学神话、悲剧、喜剧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印欧人吠陀时代: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列国时代:公元前600年左右,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文明成就:种姓制度和佛教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二)影响:1、形成了新的民族2、推动了区域文明形成和发展(1)赫梯帝国文明(2)波斯帝国文明(3)古典希腊文明(4)古代印度文明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特点:①民族成分复杂(是地中海东部成分复杂的移民)②没有建立自己的国家,没有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化;无文字。③对东部地中海区域的民族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影响:1、形成了新的民族2、推动了区域文明文明形成和发展一定程度造成了地区的动荡、文化的浩劫,摧毁了旧的文明。如克里特文明、西亚的巴比伦文明;赫梯人灭掉古巴比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波斯人多次入侵希腊。

促进了不同种族、区域之间交流,推动文化融合。如冶铁技术传播、马拉战车和骑兵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方式。波斯首次将西亚和北非文明区域统一起来;雅利安人把马和铁带到印度,种姓制度和佛教对周边地区产生重大影响。3、摧毁了旧的文明4、促进了文化融合一、印欧人为主体的迁徙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1、第一轮:时间:前2世纪—公元2世纪表现:匈奴势力扩张大月氏人西迁日耳曼人南下两汉贵霜匈奴扩张日耳曼南迁大月氏人西迁罗马2、第二轮:(1)时间:公元3-6世纪(2)表现:中国:北方民族南迁,中原人民南下。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后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西哥特王国。之后,日耳曼人其他部落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苏维汇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撒克逊人也相继进入罗马帝国境内。476年西罗马皇帝被日耳曼雇佣军首领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2、第二轮:(1)时间:公元3-6世纪(2)表现:欧洲:日耳曼人建国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保存并传播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把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传入中国。3、第三轮:(1)时间:公元7-8世纪(2)表现:西亚:阿拉伯人扩张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3)影响:改变了亚欧大陆政治格局(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促进了区域文化形成发展(阿拉伯文化、拜占庭文化等)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走上了农耕文明)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希望用哥特人的制度文化来取代罗马的制度和文化经济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罗马帝国的制度文化相对先进。意图笼络人心、巩固统治;态度原因探究一:认识人口迁徙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①气候变迁使其生存环境恶劣②农业文明强大的吸引力③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较强④游牧民族好战的天性及忧患意识探究二:分析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气候变迁、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破坏土地不足、人地矛盾尖锐战乱和社会动荡赋役沉重、实边屯田原因影响经济: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文化:推动了文化融合与认同

改变了民族结构自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探究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古代农耕民族迁徙的原因有哪些?

对移入地产生哪些影响?自然:经济:政治:课堂小结影响:形成新的民族新的区域文明摧毁了旧文明推动文化融合影响: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区域文化碰撞交往交融变化促进了各民族文化融合发展公元前2世纪,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凭借马、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向欧亚大陆迁徙,如图所示。这次大迁徙引发了()A.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

B.欧洲文化优势地位确立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

D.亚欧文化的碰撞与发展D课堂检测公元前2000年前后,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使用青铜武器,乘着马拉战车从小亚细亚等地来到希腊半岛的中部和南部。他们完全接纳了发展程度较高的希腊克里特岛文明。这说明印欧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