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项目规划设计_第1页
土地项目规划设计_第2页
土地项目规划设计_第3页
土地项目规划设计_第4页
土地项目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综合说明..............................................................1

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1

1.2项目基本特性...................................................2

1.2.1项目类型..................................................2

L2.2项目性质...................................................2

1.2.3项目范围..................................................2

1.2.4项目规模..................................................2

1.2.5项目任务目标..............................................2

1.2.6项目工期..................................................3

2项目概况..............................................................4

2.1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4

2.2整理区基本情况.................................................4

2.3自然条件........................................................5

2.3.1气候......................................................5

2.3.2水文......................................................5

2.3.3地质......................................................5

2.3.4地形......................................................5

2.3.5土壤......................................................6

2.3.6自然灾害..................................................6

2.4社会经济条件...................................................6

2.5农作物种植情况.................................................6

2.6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7

2.6.1交通设施...................................................7

21•2a**************************************************

2.6.3电力设施...................................................9

2.6.4其他.......................................................9

2.7土地利用现状....................................................9

3设计原则、依据、任务和过程...........................................11

3.1设计原则........................................................11

3.1.1基本原则..................................................11

3.1.2规划原则..................................................11

3.2设计依据......................................................12

3.2.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12

3.2.2相关规划及报告...........................................12

3.2.3图件资料.................................................12

3.2.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意见.................................13

3.2.5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13

3.3设计任务........................................................13

3.4设计过程........................................................14

3«♦1月U**•*■***•••*•••••*•*■•**(••*•••••*•*■***•••*•••••*1

3.4.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16

3.4.3项目目标和任务确定........................................16

3.4.4项目总体布置确定..........................................16

3.4.5规划编制..................................................16

3.4.6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16

3.4.7检查校核阶段.............................................16

3.4.8项目上报审批与实施........................................17

3.4.9成果内容及提交............................................17

3.5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17

3.5.1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17

3.5.2规划方案选择.............................................18

3.5.3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情况.....................................19

4.1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结论......................................20

4.1.1自然条件优越.............................................20

4.1.2项目区社会经济基础好.....................................20

4.1.3土地开发整理技术方案可行..................................20

4.1.4效益可观.................................................20

4.1.5项目资金来源有保障.......................................20

4.1.6项目有上级的重视和支持...................................20

4.2基础分析.......................................................21

4.2.1水土资源分析..............................................21

4.2.2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4

4.2.3土地利用问题分析..........................................25

4.2.4项目实施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分析...........................26

4.2.5公众参与分析..............................................26

4.3工程布局.......................................................27

4.3.1土地利用布局.............................................27

•3•21^-/)*■«■*(«■«(*■*■*■**«(«(«(***■*■«■*■«■*(«■«(*■*■*■*2

4.3.3道路布局..................................................28

4.3.4农田水利工程布局..........................................28

4.3.5农田防护工程布局..........................................29

4.3.6水土保持工程布局..........................................29

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30

5工程设计.............................................................31

5.1土地平整工程设计..............................................31

5.1.1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31

5.1.2田间土方调配.............................................34

5.2灌排工程.......................................................34

5.2.1灌溉工程设计.............................................35

5.2.2排水工程设计..............................................40

5.2.3建筑物工程设计............................................43

5.3道路工程.......................................................49

5.4电力工程......................................................49

5.5其他工程......................................................49

5.5.1农田防护林工程............................................49

5.5.2水土保持工程..............................................50

5.5.3项目拆迁补偿..............................................50

5.6典型田块设计50

5.7工程量汇总..50

6.1施工条件......................................................53

6.2施工布置.......................................................53

6.2.1区内交通.................................................53

6.2.2生产、生活区域...........................................54

6.2.3水电线路.................................................54

6.2.4建筑材料与废料堆场.......................................55

6.3.1土地平整工程施工..........................................55

6.3.2沟渠开挖工程.............................................56

6.3.3舲及钢筋於施工..........................................57

6.3.4砌体工程施工.............................................58

6.3.5道路工程施工.............................................58

6.3.6水土保持工程.............................................59

6.4质量管理......................................................59

6.5施工进度......................................................59

7投资预算与效益分析...................................................61

7.1投资预算......................................................61

7.1.1编制依据.................................................61

7.1.2费用计算标准.............................................61

7.1.3投资结构.................................................63

7.1.4分年度投资...............................................64

7.2耕地质量评价...................................................64

7.3.1社会效益..................................................64

7.3.2生态效益..................................................65

7.3.3经济效益..................................................65

8工程实施与后期管理建设...............................................67

8.1工程实施.......................................................67

8.1.1实施机构..................................................67

8.1.2管理制度..................................................67

8.2后期管理建议...................................................68

8.2.1土地权属调整...............................................68

8.2.2工程管护..................................................69

附表1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71

附表

2项目区工程任务汇总表...........................................74

附表

3项目施工总进度横道图...........................................84

附表

4渠道参数表......................................................85

附表

5排水沟参数表...................................................94

附表

附表6道路参数表.....................................................99

7梯田田坎护砌工程量表............................................104

1综合说明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要求我们在新农村的建设

中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因地制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对土地需求

量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特别是其中的耕地资源日显珍贵,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土地的利

用。土地整理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提高耕

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活动,它以土地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为最终目标,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县****乡乡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普遍低下,农业基础设

施非常落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为了协调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坚持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性利用;有效改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有效地解决县****乡乡的三农问

题的原则,****国土资源局在征得了****委、县政府的同意与支持后,于2006年1

月向国土资源部提交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报批材料,并已立项为土地整理项

目,为了更好地开展该项目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加强对项目区土地整理工作的规划管

理,特编制本规划。

1.1项目批复及调整情况

2006年1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局向国土资源部申请实施“湖南省****县****

乡乡土地整理项目”,并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报批材料。国土资源部委托湖

南省国土资源厅对其进行了认真审查评估,并由省国土资源厅派专业人员进行了实地

踏勘,认为该项目符合土地整理项目申报条件,技术经济可行,建议批准该项目立项,

并确定该项目性质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项目类型为土地整理,批复项目建设规模

802.28公顷,新增耕地41.5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5.18%。

本次项目设计初步设计建设规模为802.28公顷,新增耕地41.81公顷,新增耕

地率为5.21%。

1.2项目基本特性

1.2.1项目类型

本项目类型为国家投资重点项目。

1.2.2项目性质

本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郴州市****县****乡乡,由两片组成,分别命名为胡家田片和贝溪片。

胡家田片南临老水江,北接南溪村,西临西山林场,东接马塘村,范围涉及了拔

昌村、禾鱼村、胡家田村、邱家村和勤俭村5个行政村。项目区地跨东经112°31'

07"-112°32'58",北纬25°14'40”~25°15'43"。

贝溪片南临沙湾村,北接****,西临茶林塘,东接延上,庄田江横穿该片区,范

围涉及了南冲村、沐塘村、大岭村、贝溪村和金盆村5个行政村。项目区地跨东经

112°31'25"-112°33'38",北纬25°12'30〃~25°14'40"。

1.2.4项目规模

项目区建设规模802.28公顷。预期项目建设总投资2302.35万元,每公顷投资

2.87万元。

1.2.5项目任务目标

a)贯彻落实新《土地管理法》,特别是《土地管理法》中第四十一条的精神,即

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

耕地面积,最终达到保护耕地的目标。

b)项目区建设面积为802.28公顷,其中耕地587.52公顷,通过农田的整治、

改造,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实现净增加耕地面积41.81公顷,

占建设面积的5.21%。

c)改善项目区自然条件,创造良好的适合高产农业的生态环境,对项目区各种

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2

d)满足项目区群众迫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愿望。

1.2.6项目工期

项目工期计划一年,从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

3

2项目概况

2.1整理区所在县(市)简况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南部,武水上游,东邻宜章县和北湖区,南连广东省连州

市,西接永州市蓝山县,北毗桂阳县、嘉禾县。地处南岭山脉东端北缘,以山地、丘

陵为主。东北有天地岭,北有香花岭,南有天头岭,西有三峰岭,海拔均在1000米

以上。主要河流是武水,属珠江水系。

全县现辖22个乡镇,299个村(居)委会,242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1.10

万人,土地总面积为1375.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132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

的9.66%,人均耕地0.043公顷,低于全省0.062公顷/人的平均水平。

2004年,****全县GDP为273454万元,比2003年增加54704万元,为近6年

来增速最快的一年。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9349元,比2003年增加1996元。

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9.6:49.5:30.9o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龙

头企业完成总产值10500万元,增长49.6%;上缴税金170.52万元,增长0.9%;龙

头企业带动基地总产值达到9824万元,增长42.3%o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市

化水平为26.41%,比2003年高2.23个百分点。

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和全县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区建设的不断扩大,建设用地的

需求将不断增加,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且多数是位置较好、质量较佳的耕

地。因此,****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形势严峻。此外,受自然因素和地

形条件的限制,****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由此可见,实施湖南省郴州市****

县****乡乡土地整理项目是十分必要、十分紧迫的。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确保****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需要,而且对实现郴州市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也具有重要作

用。

2.2整理区基本情况

项目区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3.3公里。胡家田片地跨东经112°31'

07"-112°32'58",北纬25°14'40"-25°15'43",贝溪片地跨东经112°

31'25"-112°33'38〃,北纬25°12'30〃~25°W40"。项目区内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日照、水源充足,无霜期较长,地形相对较平缓,土地肥沃,质地松软,

4

是****主要的水稻、香芋生产基地。区内交通便利,胡家田片和贝溪片内各有南北方

向的一条通乡公路贯穿整个片区,且有通村公路与项目区内居民点相通,原有一定基

础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但由于近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现

象明显,农业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项目区人多地少,人地矛

盾日益突出。

2.3自然条件

2.3.1气候

项目区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既有光温丰富的大陆性气候,又有雨

水充沛,空气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降雨充沛,无霜期长,严寒

期短,光能潜力大,四季分明,生长季节长,对农业发展有利。项目区年平均气温

18℃,最低温度一6.8℃,最高温度38.9℃;年平均降水量1415mm;气候温和,年平

均无霜期265天,大于10℃的积温为5300℃;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数1615小时,

雨热同季,适合农作物水稻、香芋及蔬菜的生长种植。

2.3.2水文

项目区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15mm,但时空分布不均,地表径流丰富,可

用量比重少。项目区属于人民河源引蓄小型水利区。人民河系武水河一级支流,全长

44.1公里,集雨面积345.99平方公里,该水利区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550万立方米,

因此该项目区水资源丰富,能满足作物的正常灌溉。

2.3.3地质

项目区地处于东南地洼区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北缘与耒临经向褶皱带的复合部

位,地层出露较全,岩浆岩分布较广,是有色、稀有金属矿藏形成的有利地区,矿产

资源丰富。

2.3.4地形

项目区位于武水河及其支流流域两侧的一、二、三级阶地。地面相对高差小,地

形相对较平缓,岗丘多呈圆浑顶面。由于经受长期流水侵蚀,土壤形成以流水堆积作

5

用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引灌溉,适宜机耕,宜种植双季稻和香芋。

项目区内地面切割深度不大,密度也不大,地表除低岗外,比较平整。进行土地

整理,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较小。

2.3.5土壤

项目区成土母质多样,主要为板页岩、石灰岩、砂岩、紫色页岩等。土壤类型为

由砂岩红壤、灰岩红壤发育而成的砂性红壤,pH值适中。土壤质地粘重,土壤肥沃,

保水保肥,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达2.8〜3.4%,表土耕作层较薄,植被覆盖好,适

耕适种性强。从土壤地质条件来看,适宜进行土地整理。尤其希望通过土地整理,建

立完善的灌排体系,改善项目区土壤条件。

2.3.6自然灾害

项目区内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水源充足,旱灾是项目区内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十年八旱”之说,以秋旱为主;涝灾也时有发生,大约两年一遇;风害、冰雹、霜

害发生的频率较低,危害较小。项目区地形起伏较小,四周低岗地坡缓且植被发育较

好,地质灾害危害性较小。

2.4社会经济条件

本项目共涉及十个行政村,胡家田片涉及拔昌村、禾鱼村、胡家田村、邙家村和

勤俭村5个行政村。贝溪片涉及南冲村、沐塘村、大岭村、贝溪村和金盆村5个行政

村。

据统计,县****乡乡总人口为16173人,土地总面积为80.39平方公里,其中耕

地面积为752.33公顷,人均耕地占有量为0.047公顷/人,低于全省0.062公顷/人

的平均水平。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323.27公顷。

2.5农作物种植情况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光能、热能充足,为种植业提供

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农作物种植以水稻、香芋、红薯为主,其次为玉米、豆类、花生、

茶叶等。

6

2.6整理区基础设施状况

项目区内原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生产配套设施,但由于近年来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

足,农业基础设施老化现象明显,导致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2.6.1交通设施

项目区交通十分便利,胡家田片和贝溪片内各有南北方向的一条通乡公路贯穿整

个片区。整个项目区内村村都有村道与乡镇公路相通,但年久失修,路面狭窄、部分

路段路基坍塌,只能勉强通行拖拉机。雨季路况更差,积水严重,通行不便。农民的

生产、生活多靠手提、肩挑,走田间阡陌,给区内农民生产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尤

其是小型耕田机需要人工抬至田间作业,农民反映强烈,迫切希望改善交通设施,以

促进小型机械的推广使用。

项目区现有道路情况如表2.6.1所示:

表2.6.1现有道路调查表单位:米

名称路面材质路面宽路基宽路肩尺寸路况

胡家田片

现有道路一1泥结石4.04.5无一般

现有道路一2碎石4.04.5无良好

现有道路一3泥结石4.04.5无一般

现有道路一4泥结石4.04.5无一般

现有道路一5泥结石4.04.5无一般

现有道路一6泥结石4.04.5无一般

贝溪片

现有道路T水泥4.04.5无良好

现有道路-2泥结石3.54.0无一般

现有道路-3泥结石4.04.5无一般

现有道路-4泥结石4.04.5无一般

现有道路-5土2.02.5无较差

现有道路-6土2.02.5无较差

现有道路-7士1.52.0无较差

现有道路-8土1.52.0无较差

现有道路-9土2.53.0无较差

7

2.6.2水利设施

为项目区服务的水源工程有水库、山塘、溪沟等。具体分布情况:

胡家田片:该片区内水系发达,武水流域的支流老水江位于项目区南,自西向南

再向东北方向延伸,连接老水江的小溪贯穿整个项目区,该小溪水流常年不断、流量

较大、水质好、适宜于农作物的灌溉,同时,该小溪也是整个项目区的主要排水设施。

贝溪片:该片区北有上好水库的南干渠,南有庄田江,均呈东西走向,贯穿整个

项目区,水源丰富,能满足整个项目区的灌溉与排水,同时项目区外的四好水库也可

通过引水渠对项目区进行灌溉。

经调查,项目区内现有渠道、排水沟和灌排两用渠多为土渠土沟,渗漏、淤积严

重,部分已丧失其灌排功能,亟待整修。

经统计,项目区现有渠道情况如表2.6.2所示:

表2.6.2现有渠道调查表单位:米

胡家田片

名称断面形式护砌材质底宽顶宽渠深现状备注

现有排水沟-1矩形无护砌1.50.5土沟

现有排水沟-2矩形无护砌3.01.2土沟

现有排水沟-3矩形无护砌1.00.5土沟

现有渠道T矩形无护砌1.20.5土渠

现有渠道-2矩形无护砌2.01.0土渠

现有渠道-3矩形无护砌2.51.2土渠

现有渠道-4矩形无护砌4.01.5土渠

现有渠道-5矩形无护砌2.00.5土渠

现有渠道-6矩形无护砌2.00.5淤积严重丧失功能

现有渠道-7矩形无护砌2.00.5淤积严重丧失功能

现有渠道-8矩形护砌4.01.5水泥砖护砌

现有灌排两用渠T梯型无护砌2.00.5土渠

现有灌排两用渠-2梯型无护砌1.20.5水泥砖护砌

现有灌排两用渠-3梯型无护砌2.00.5土渠

现有灌排两用渠-4梯型无护砌2.00.5土渠

贝溪片

名称断面形式护砌材质底宽顶宽渠深现状备注

现有灌排两用渠T梯型无护砌0.70.5

现有灌排两用渠-2梯型无护砌1.00.5

现有灌排两用渠-3梯型无护砌1.50.5

现有灌排两用渠-4梯型无护砌2.01.0

现有灌排两用渠-5梯型无护砌1.40.8

8

续表2.6.2现有渠道调查表单位:米

名称断面形式护砌材质底宽顶宽渠深现状备注

现有灌排两用渠-6梯型无护砌1.51.0

现有渠道-1矩形无护砌2.01.0

现有渠道-2梯形无护砌1.51.2

现有渠道-3矩形无护砌2.00.8土渠渗漏严重

现有渠道-4矩形无护砌2.51.0

2.6.3电力设施

据实地调研,项目区电网改造已经完成,电力设施配套完善,电力充足,每年除

电路检修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停电现象。项目区有220V和380V输电线连接各个村组,

完全可以保证整个项目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

2.6.4其他

a)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属丘陵地区,周边林地面积较大,历年来无较大风害,

内未设置农田防护林体系。项目区内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农业生产小气候优越,无需

专门布置防护林体系。

b)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属于丘陵地区,农田小气候优越,水分充

足,植物生长繁茂。项目区内无工业生产,环境污染因子主要是农民的生活污水,农

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基本上不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项目区紧临乡政府驻地,随着小城镇的建设,在今后要注意城镇生活污水的无害

化处理及排放。

c)其他设施状况。县****乡乡对教育、科技、卫生、通讯等方面的投入较高,

现有学校、医院多所,先后建立了有线和无线通讯网络,人民生产和生活水平有大幅

度的提高。

2.7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总面积为802.28公顷,其中耕地587.52公顷,占建设面积的73.23%(灌

溉水田574.89公顷,占建设面积的71.66猊望天田0.66公顷,占建设面积的0.08%;

旱地2.91公顷,占建设面积的0.36%;菜地9.06公顷,占建设面积的1.13%);牧草

9

地3.25公顷,占建设面积的0.41%;其他农用地207.26公顷,占建设面积的25.83%

(农田水利用地20.54公顷,占建设面积的2.56%;农村道路10.71公顷,占建设面

积的1.33%;田坎176.01公顷,占建设面积的21.94%);未利用地4.25公顷,占建

设面积的0.53%o

胡家田片建设规模为323.49公顷,其中耕地258.29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

79.84%;牧草地2.01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0.62%;其他农用地59.13公顷,占

建设规模面积的18.28%;未利用地4.06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1.26虬

贝溪片建设规模为478.79公顷,其中耕地329.23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

68.76%;牧草地1.24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0.26机其他农用地148.13公顷,

占建设规模面积的30.94%;未利用地0.19公顷,占建设规模面积的0.04%。

说明:在项目总规模面积统计时已扣除交通用地(原有公路)面积。

详见附表1(附表1T、附表1-2)。

10

3设计原则、依据、任务和过程

3.1设计原则

3.1.1基本原则

a)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b)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c)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d)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土地整理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中

心,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e)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

f)因地制宜、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

析、适宜性评价和限制性因素分析等,充分预测各种比选方案将带来的后果,合理确

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局和工程布局,应使其朝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

g)分步实施的原则。土地整理工作涉及面广、利益重大,组织实施十分具体复

杂。因此,在进行土地整理规划时,一定要切合实际。按照土地整理工艺,分期确定

不同的整理内容和整理方向,然后分步实施。

3.1.2规划原则

a)合理及可持续利用土地。要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适宜性评价和限

制性因素分析等,充分预测各种比选方案将带来的后果,合理确定项目区土地利用布

局和工程布局,应使其朝有利于长期利用的方向发展。

b)规划方案切实可行。项目规划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种条件,采取符合实

际的工程技术,并保证在经济上合理。

c)与农业产业结构有机结合。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应根据土地适宜性和农业生产

需要合理确定。

11

3.2设计依据

3.2.1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f)《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g)《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h)《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i)《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

j)《关于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耕发[2000]

007号);

k)《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m)《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

64号);

n)《关于认真做好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2]57号)。

3.2.2相关规划及报告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专题规划》(1997—2010年)

b)《****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年)

c)《****县****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3.2.3图件资料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b)****县****乡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0000)

12

c)****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

d)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

e)项目区实测电子图(1:2000)

3.2.4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意见

主要包括《湖南省****县****乡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农业、

水利、林业、环保、财政等部门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评审意见。

3.2.5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a)《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

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

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d)《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50162—92);

e)《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f)《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1996);

g)《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h)《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T/T118-1991);

i)《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95);

j)《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k)《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

1)《水工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ST/L191-96);

m)《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

n)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05年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暂行规

定》。

3.3设计任务

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指导下编制的。项

目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根据项目区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项目规划的

13

目标和任务,落实土地整理指标;

b)分析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条件,作出土地适宜性评价;

C)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基础设施状况为依据,分析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

d)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农业现代化要求,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e)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情况,配套和完善各项工程设施,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

措施;

f)综合评价初步设计方案;

g)提出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3.4设计过程

3.4.1前期准备

项目规划前期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实地踏勘、

搜集整理资料等。

a)成立工作小组

1)成立领导小组

****县****乡乡土地整理项目为国土资源部审批、国家投资重点项目,项目取得

来之不易,****县委、县政府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为使项目规划合理,****成立了

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

部门领导和县****乡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项目的组

织与协调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是合理规划****县****乡乡土地整理项目的前提条件。

项目领导小组在国家、省、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土地开发整理中心的指导下,

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按照市场机制,具体负责项目运作,负责确定监理公司进行监

理,使工程建设得到有效的监控和管理,保证项目施工质量。

2)确定技术小组

确定技术小组是项目运作的关键,也是优质、高效完成本次规划,使本项目效益

最大化的保证。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本项目的具体初步设计和预算编制工

作由湖南省测绘科技研究所承担。

b)制订工作计划

根据项目立项批准书,并结合具体实际,项目规划领导小组会同技术承担单位制

14

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与方法、

日程安排、人员组成与经费预算等,以确保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

C)实地踏勘

为了保证规划设计人员的设计与项目区的实际紧密结合,因地制宜,设计出高质

量的方案。项目设计组在2005年11月和2006年3月两次到项目区踏勘,并在当地

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陪同下,赴项目区实地进行调查。了解了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地

利用现状、道路、灌排工程等基础设施、灌溉水源与排水承泄区、项目的合法性、项

目的安全性、具体划定项目区边界等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确保了规划的真实性,

为本次项目规划奠定了基础。

d)搜集整理资料

1)资料搜集

项目设计组每一成员在项目区进行现场踏勘的同时作了大量的记录工作。根据国

土资源部颁布的《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要求,初步设计组将

初步设计所需要的各种文字资料和图件列成清单,由项目领导小组指派人员到相关单

位收集,具体包括:①项目区基本概况,包括行政辖区、地理位置、土地面积、人口

等;②自然条件,包括项目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水文、地质、植被及自然灾

害等情况;③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产业发展、市场状况、收入水平、民族习惯等;④

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各类土地的数量、土地权属、土地生产能力、土地利用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等;⑤土地开发整理法规政策及农业、水利、林业、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技

术规范与标准;⑥土地资源、水资源调查报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

划等;⑦项目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权属界线图、项目所在乡镇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等,为设计项目规划方案提供了充实、可靠的数据

来源。

2)资料汇总整理

通过对项目的实地踏勘,规划技术人员将记录和搜集的详实资料数据进行及时的

整理汇总。对于目前欠缺的资料,通过由当地主管部门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公章的方

式加以解决,并就项目区初步设计中可能涉及的具体问题向当地基层领导征求意见,

与当地农业、水利等部门专家共同确定了规划思路。

15

3.4.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本项目对确定为整理项目区的土地,根据2005年10月变更的土地利用现状建库

数据的基础上,编制1:5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对项目区实地勘查情况和搜集的

资料,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并通过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土地适宜用途和适宜程

度。

3.4.3项目目标和任务确定

本项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是在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

指导和控制下,通过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问题、适宜性和土地整理潜力的调查、

分析,根据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要求及项目所在区域的土地质量、自然及社会经

济条件、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确定的。

3.4.4项目总体布置确定

在对项目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水利设施状况以及土地适宜性评价结合

的综合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本次项目规划的水田、旱地等的布置和交通道路、林带走

向和配套的水利渠系、电力等单位工程设施的位置和规模。

3.4.5规划编制

根据规划目标和项目区的社会、经济、自然和技术条件,以及土地适宜用途和项

目总体布局,合理确定该项目区各类用地的数量,各项工程设施和生物措施所要实施

的位置和用地规模,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地块。

3.4.6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

本项目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经济效益评价、

生态效益评价和规划方案确定五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规划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参数的

指标及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最后规划方案,进行工程投资预算,

并撰写土地整理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划图件。

3.4.7检查校核阶段

初步设计完成后,技术小组对初步设计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与校核,征求

16

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后初步设计组对初步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

3.4.8项目上报审批与实施

本项目属国家投资重点项目,在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后,应由初步设计组将成果提

交国土资源部审核批准后,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技术要求,建设质量检验体系,按市

场机制进行运作实施。

3.4.9成果内容及提交

a)主要成果内容:

1)规划文本,包括项目工程设计报告;

2)图件资料,包括项目区现状图、项目工程布局图、项目土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及调配图、项目工程设计图等图件资料;

3)项目预算资料,包括预算编制说明和预算总表;

4)项目附件。

b)提交成果:

规划完成后,初步设计技术承担单位提交相关初步设计成果,并由湖南省国土厅

上报国土资源部进行审核。

3.5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3.5.1规划标准与有关技术问题

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标准,保证项目实施所采用的技术能够为当地农民接受

以及各种工程技术设施维护管理的方便性和使用的长期性,在项目规划领导小组统一

协调下,规划工作小组曾多次与****国土资源局、该县各直属部门及相关的县****

乡乡项目区涉及各村就本次规划标准及有关技术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论证,广泛征求

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还组织项目区的部分群众代表开展座谈,最终确定了项目规

划标准,解决了有关技术问题。

本规划标准和技术方案是在满足土地开发整理初步设计相关规范、规程、标准要

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劳动技术水平以及劳动者综合素质的

前提下制定的,能够为项目的实施起到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项目整理过程中既切

17

实可行,又经济合理,节省投资,为当地农民接受,有利于各种工程技术实施的维护

和长期使用。为了提高项目建设决策的科学性,确保项目建设切实可行,运转高效,

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积极联系省内有关土地、农业科研、农业咨询机构参与项目建设

的规划、设计、咨询和建设全过程的科技服务。

3.5.2规划方案选择

a)土地平整方案择优:

土地平整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即完全平整和局部平整。完全平整是将整个项目

区作为一个平整单元,按某一设计高程进行土地平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