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七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1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七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2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七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3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七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4页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七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举措;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缘由和意义;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及影响)课程标准命题点考题取样核心素养解读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相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2024湖北T3;2024北京T16;2024.1浙江T7;2024海南T4;2024湖南T6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秦汉至明清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以及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历程。2.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探究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缘由和意义。3.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成因,相识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2024广东T5;2024.6浙江T6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2024北京T10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新课标卷T42;2024广东T10;2024江苏T10;2024广东T10;2024海南T11命题分析预料1.分析:本讲内容考查频率较高,以选择题为主,兼有非选择题,难度中等,多考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及对外交往、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外交成就。2.预料:汉唐至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仍为基本考查点。古代中国的朝贡体制与天朝上国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同时期外交的变更及其缘由可能为考查热点及难点。学问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1)中心机构:设典客、[1]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2)边疆管理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②南抚夷、越,设立了[2]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汉朝政治中心设[3]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地方北面和亲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军事打击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西北行政管辖①在河西走廊设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合称“[4]河西四郡”。②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经济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3.隋朝(1)管理机构: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2)民族关系①周边民族: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②岭南: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百越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三次派人抵达流求。(3)边疆管理:推行[5]郡县制,往往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4.唐朝(1)民族关系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6]天可汗”。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南诏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2)边疆管理:主要机构是大都护府、[7]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当,由大都护府干脆管辖,上统于中心政府。都督府与大都护府的不同分布格局不同都督府在唐朝边疆防卫体系中处于内层,设立在内地比较重要的地区,而大都护府则居于都督府的防卫之外。职能存在差异都督府管辖的多是内附的边疆民族,而大都护府则处在边疆地区,是管辖边疆民族的特地性机构。5.两宋(1)多民族政权并立。先后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2)封建制度拓展。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取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阅历和文化。6.元朝(1)民族关系:“[8]行汉法”,同时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2)边疆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9]宣政院事,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设行省,征发赋役。7.明朝(1)中心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育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四夷馆。(2)修筑长城,并沿长城布置一系列军镇,号“九边”。(3)开展贸易:开放马市,与蒙古、女真各族开展贸易。(4)边疆治理①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女真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②西藏: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司等机构,并通过贡赐、[10]茶马贸易进行经济沟通。8.清朝(1)管理机构:设立[11]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2)管理方式①通过满蒙联姻,加强对漠南蒙古的限制。②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回来祖国。③册封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为“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在青海、西藏地区设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④在西南,沿袭土司制度,后来渐渐进行“改土归流”。明清“改土归流”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始于明代中后期,是指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心政府派任流官。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退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心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理藩院与宣政院的区分(1)存在时间不同:宣政院存在于元朝,理藩院存在于清朝。(2)职能不同:宣政院是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是清朝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也管辖部特殊交事务。(3)机构设置不同:宣政院下设同知、副使、院使等各二人,理藩院则分院司两级。二、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1.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沟通。2.汉朝陆路通道经河西走廊向中亚、西亚延长。97年,甘英出访[12]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海路通道从合浦郡徐闻县动身,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对日关系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刘秀赐“汉委(倭)奴国王”金印一枚。汉朝中西陆路通道打通的缘由(1)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2)汉武帝时战胜匈奴,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建了安定的沿途环境。(3)西汉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4)秦汉文化的魅力以及以丝绸为主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3.隋唐陆路沟通畅通①与西域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②唐朝与大食国接触,造纸术等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海路沟通活跃①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②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唐朝文化被带到日本。4.宋朝: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不仅复原了唐朝由广州动身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拓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5.元朝: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13世纪,马可·波罗经西亚、中亚抵达中国,由泉州经海路回到威尼斯,留下了《马可·波罗行纪》。6.明清(1)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13]朝贡贸易体系,但民间贸易和走私屡禁不绝。(2)1689年,中俄订立《[14]尼布楚条约》。(3)18世纪,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但清政府关上了对英交往的大门。学问点二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外交一、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①历史渊源: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长期交融发展形成多元一体格局。②近代现状:很多少数民族长期遭遇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卑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③党的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2)历程1941年《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依据[15]民族同等原则,“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1945年中共中心提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区域自治。”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新中国成立后,它成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同等,实行团结互助”。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1)历程时间概况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颁布实施。1990年中共中心提出“[16]三个离不开”,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2)意义: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同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现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解决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问题上的一个宏大创举,具有显明的中国特色。详细表现在: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结合;自治机关的二重性(即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较之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相应机关有共性,也有特性);自治权的广泛性。3.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1)“五个认同”的提出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旺盛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实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宏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提出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意义①赐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②有利于加强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旺盛发展。③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宏大目标。(3)中共二十大对将来五年的民族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决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二、当代中国的外交1.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①外交方针方针内容“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限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一边倒”中国坚决地站在[17]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②外交成就(2)20世纪50年头末至60年头初的中国外交成就①中国支持和救济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赢得了这些国家的友情和信任与良好的国际声誉。②1964年,中国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特点中国对外关系史上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中国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3)20世纪70年头的中国外交成就①自1970年起,中国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复原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③1972年,中美关系起先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④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特点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建交高潮。2.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1)改革开放初期的外交调整①方向调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②世界主题: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③外交关系: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89年,中苏两国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2)21世纪初的外交:中国主动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主动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3.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习近平外交思想:党中心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19]习近平外交思想。(2)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外交实践与外交布局(3)中共十九大以来的外交理念和外交实践①外交理念“一坚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三推动”推动建设相互敬重、[20]公允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涵、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外交实践主动推动构建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A.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B.多项推动中外增进互信、扩大合作的新文件、新举措相继出台。就世界和平发展的诸多议题提出中国方案A.中国一贯提倡、支持并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B.在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中国主动探究解决方法。C.中国主动促进[21]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D.中国倡议和推动“[22]一带一路”建设。4.中共二十大提出: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允、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情境1秦朝的边疆管理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摘自《汉书》指出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心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答案在中心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情境2冼夫人下图所示为中国古代百越首领冼夫人的画像,她被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主要缘由是什么?答案冼夫人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促进了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概念羁縻政策“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限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中心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情境3唐朝的和亲政策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上书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唐朝和亲政策的主动影响。答案促进了汉族与吐蕃间的友好交往;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推动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沟通,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情境4少数民族政权模式下图为中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一种模式,举例说明与其匹配的历史时期。答案该模式下,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深化中原,其统治范围不仅包括内地,还有边疆地区,如元朝和清朝都属于这种模式。概念卫所制度卫所制度是明朝重要的军政制度。明朝全国普设卫所,卫所作为明朝基本的军事单位,管辖确定数量的军户,担当军役。卫所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军事性质的地理单位,涉及明帝国的版图、管理体制、土地、户籍制度、人口迁移等一系列问题。情境5清朝的边疆治理清代既继承了历代王朝的治边思想,又有创新和发展,逐步形成以“因俗而治”为核心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摘编自苏德毕力格《晚清政府对新疆、蒙古和西藏政策探讨》概括清朝对边疆治理是如何“因俗而治”的。答案如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等。情境6清朝的对外交往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特遣使恭赍表章……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摘编自乾隆皇帝给英国国王的敕谕材料体现了清朝怎样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学问,概括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趋势。答案政策:清政府固守传统的朝贡体系,自认为是“天朝上国”。趋势:由汉唐时期的开放渐渐走向明清时期的闭关自守。概念朝贡体系与朝贡贸易朝贡体系体现了古代中国“天朝上国”的国家定位。“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其影响下,东亚地区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学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朝贡贸易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来中国进行贸易。明代实行贡舶制度,在通商口岸设市舶提举司,管理朝贡和朝贡贸易。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的产物,是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易错民族区域自治不等于“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详细表现为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利,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情境7民族政策的原则下图是1953年版3元人民币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民族政策的哪些原则?答案民族团结、民族同等和敬重少数民族的原则。情境8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中国的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相互交叉的……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相互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斗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情,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