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_第1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_第2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_第3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_第4页
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真题专练15区域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题专练十五区域发展一、选择题(2024·江苏卷)考古探讨发觉,从距今6000年到距今2200多年,欧亚大陆东西方沟通和农牧业扩散先后形成了“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两个主要通道。下图为“欧亚大陆农牧业扩散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距今4000多年以前,“草原之路”成为东西方农牧业扩散主要通道的缘由是其(D)A.地广人稀有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扩散B.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C.与东西方农牧业中心生产条件相像D.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2.距今2200年以前,随着“绿洲之路”贯穿,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据此可推断出(B)A.“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B.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C.中亚地区的适农生产区域整体向东移D.西亚种植业规模超过畜牧业生产规模3.早期农牧文明交融过程中,“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是(A)A.人口扩散迁移 B.交通工具变更C.文化语言沟通 D.聚落规模扩大[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欧亚“草原之路”,沿线没有高大的山脉,地势相对平坦,地理环境对东西方农牧业扩散的阻碍小,D正确;地广人稀,不利于东西方农牧业沟通,A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不是距离东亚和西亚农牧业中心位置近的路途上,B错误;由图可知,“草原之路”以畜牧业为主,而东亚农牧业中心以种植业为主,其生产条件并不相像,C错误。故选D。第2题,随着“绿洲之路”贯穿,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使得河西走廊以东农业生产类型更加多样,模式更多,B正确;由图可知,“绿洲之路”相比“草原之路”较近,随着“绿洲之路”贯穿,东西方农牧业进一步交融,与“草原之路”农业生产规模达到极限关系不大,A错误;中亚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降水稀有,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农生产区域受气候的影响不会向东移动,C错误;西亚气候干旱,降水稀有,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以畜牧业为主,只是在绿洲地区发展种植业,其规模较小,D错误。故选B。第3题,人口扩散迁移,是文化语言沟通、聚落规模扩大的缘由,所以“草原之路”和“绿洲之路”沿线人地关系演化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的扩散迁移,A正确,C、D错误;交通工具变更不是其主要驱动力,B错误。故选A。(2024·河北卷)晋北山区一煤矿地处某河流源头汇水区,因煤质高硫,污染严峻被关闭。关闭后遗留较大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使地表基本稳定,但采空区积水污染物超标,威逼水环境平安(下图)。近年来,当地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进一步实施了回填塌陷坑,封堵地裂缝和修建污水处理设施等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据此完成4~5题。4.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主要是为了防止(A)A.地表再塌陷 B.裂缝持续扩大C.地表水下渗 D.地表植被破坏5.为防患于未然,新矿山开发首先应做好(D)A.生态环境修复 B.智能开采设计C.矿山平安监测 D.资源环境评价[解析]第4题,依据材料可知,采空区致地表产生塌陷坑,当地利用碎石、煤矸石等充填采空区,目的是使地表基本稳定,防止地表再塌陷,A正确;回填坍塌坑、封堵地裂缝并不能防止地表水下渗,C错误;采矿时矿坑上覆植被已经被破坏,回填措施只能使地表植被复原,D错误;防止裂缝持续扩大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地表再塌陷,B解除。故选A。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晋北山区煤矿开发后造成地面塌陷、水污染等,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为防患于未然,新矿山开发首先应做好资源环境评价,D正确;生态环境修复是出现问题之后的补救措施,没有防患于未然,A错误;智能开采设计和矿山平安监测是针对矿山开采作业中的措施,不是防范矿区开采带来的整体问题的措施,B、C错误。故选D。(2024·河北卷)华北某国家级新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于2017年启动“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2.9万公顷,并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图),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打造数字森林。据此完成6~7题。6.“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为了(A)A.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B.提高林地利用率C.提升苗木成活比例 D.提高植被覆盖度7.打造数字森林对“千年秀林”的意义重在(D)A.记录林木生长信息 B.评估森林经济效益C.降低风沙灾难程度 D.探讨森林演替规律[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可知,“千年秀林”工程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主要是增加了植被类型,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可以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好的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A正确;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并不会提高林地的利用率,B错误;苗木成活比例主要与水热条件有关,与森林种类无关,C错误;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与提高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7题,结合材料可知,“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是记录生长信息,用来探讨森林演替规律,D正确;记录生长信息并不是打造数字森林最主要的意义,A错误;数字森林主要是以生态效益为主,而不是经济效益,B错误;打造数字森林并不能降低风沙灾难程度,C错误。故选D。(2024·江苏卷)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了多座大坝,用以调整流量的季节支配。下图为“埃布罗河流域位置及其某支流上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更图”。据此完成8~9题。8.该支流大坝调整流量季节支配的主要目的是(A)A.浇灌 B.航运C.防洪 D.发电9.多座大坝调整了埃布罗河下游的流量,这有利于下游地区种植(B)A.茶叶 B.水稻C.咖啡 D.甜菜[解析]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埃布罗河是西班牙第一大河,流域内修建多座大坝,这些大坝用以调整流量的季节支配;从某支流水文站月平均流量变更图也可以看到,在建坝前流量冬季较大,夏季较少,流量的季节变更大,但在建坝后流量相对较为平稳,同时建坝后的径流总量较建坝前的径流总量削减;西班牙北部内陆地区主要为旱作农业,农业对水源的需求较多,河流径流量削减,说明此部分水源可能用于农业浇灌,A正确。建坝后该河流整体流量减小,不利于航运的开展,B错误。大坝若起到防洪作用,应在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但埃布罗河整体流量在建坝后均下降,故其大坝主要的功能并非防洪,C错误。发电主要看流量及落差,从材料可知,埃布罗河的大坝用以调整流量的季节支配,并非用于发电,D错误。故选A。第9题,大坝调整下游的流量,使得河流季节流量变更较小,可为农业发展供应浇灌水源。茶叶种植在排水条件较好的坡地,下游地势平坦,且茶叶对水源的整体要求并不高,A错误。水稻种植业对水源的需求较大,而埃布罗河下游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燥热干燥,水源较为缺乏,通过调整径流,可为水稻种植供应更稳定的水源,B正确。咖啡属热带作物,对热量要求较高,该地相对纬度较高,不适宜咖啡种植,C错误。甜菜喜温凉,适合种植在中高纬地区,该埃布罗河下游位于亚热带地区,其气温相对较高,不适宜甜菜种植,D错误。故选B。(2024·山东卷)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A)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1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C)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③增加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第10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双核结构是以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两类不同功能定位的城市为主构建的。沈阳和大连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两大城市,两座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城市功能比较齐全,其区位和功能可以互为补充,形成双核结构可发挥最大作用,A正确;沈阳和大连均在辽宁省内,两城市间地域文化差异较小,B错误;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近都是两城构建双核结构城市的有利因素,但都不是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A。第11题,依据目前的发展规划,沈阳是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而大连不是,①错误;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大连以及沿线地区的沟通,能够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②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可以促进沈阳市的技术、人才等向辽中南地区流淌,增加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③正确;沈阳—大连双核结构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传统工业的比重不利于两地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④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12.(2024·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4个县级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均超100万,跃居我国大城市之列。材料二下表为“2024年4个县级市人口与经济指标统计表”。项目昆山晋江慈溪义乌常住人口(万人)211.2206.9185.9188.5GDP(亿元)4748.12986.42379.2173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亿元)4.342.712.251.47优势产业电子信息体育鞋服小家电小商品(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简述4个县级市优势产业形成的相像条件。_对外开放早,产业起步早(产业区位好);产业基础好,产业发展快;专业化生产协作好,生产效率高;产业集聚强,产业创新环境好。__(2)依据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优势产业类型,分析其人均GDP较昆山存在的差异及其主要缘由。_相对较低。三市均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较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__(3)说明优势产业对4个县级市发展成为大城市的促进作用。_产业规模大,产业集聚;对第三产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强,容纳劳动力多,城镇化进程快。__[解析]第(1)题,依据所学学问可知,江苏昆山、福建晋江、浙江慈溪和义乌对外开放时间较早,产业起步较早,产业区位较好,劳动力足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基础较好;区域经济发展专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协作条件较好,生产效率较高;区域产业集聚,便于信息的沟通与融合,产业创新水平较高。第(2)题,依据表格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人均GDP低于昆山。晋江优势产业为体育鞋服,慈溪优势产业为小家电,义乌优势产业为小商品,均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昆山优势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水平较高,附加值较高;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晋江、慈溪和义乌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低,昆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较高,说明三地的企业规模较小,小于昆山的企业规模。第(3)题,优势产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促进城镇化进程;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四地的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集聚效益较强,能够发挥集聚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13.(2024·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头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主动作用。_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__[解析]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产业转移可以将城市污染严峻的产业转移,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并优化城市的产业布局,使得城市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同时产业的转移,也会迫使城市内产业进行升级、技术研发,适应城市的发展而自主创新。14.(2024·全国乙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图1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图2显示青藏高原南部(针对风蚀)采样点粗化指数的分布。(1)说明风蚀粗化过程中地表松散层风蚀强度的变更。_随着风蚀粗化指数变大,粗颗粒物增多,风蚀强度慢慢减弱。__(2)指出图2所示区域风蚀粗化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其缘由。分布特征:北大南小,西大东小。缘由:南部和东部受到确定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植被较为茂密,风力侵蚀作用较弱,风蚀粗化程度较小;北部和西部受高原内部冬季风影响较为猛烈,降水较少,植被以高寒草甸草原和荒漠为主,风力侵蚀作用猛烈,风蚀粗化程度较大。(3)分析耕作对风蚀和风蚀粗化指数的影响。耕作会产生耕作层,对表土的耕作会造成土壤结构松散,风蚀作用增加,耕作层造成地表松散层变深,造成风蚀深度增加;耕作层表层和深层颗粒物较为匀整,风蚀粗化指数变小。(4)提出图2所示区域因地制宜的风蚀防治措施。_构建区域生态平安格局;建设和管理自然疼惜区;利用高原水资源和能源资源植树种草建立植被防护体系;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禁牧措施,规范采药等乱采滥挖行为。__[解析]第(1)题,由材料“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和“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比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可知,随着风力侵蚀作用慢慢带走地表松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