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复习任务三议论要有针对性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复习任务三议论要有针对性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复习任务三议论要有针对性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复习任务三议论要有针对性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写作复习任务三议论要有针对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任务三争辩要有针对性[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任务解读]争辩文是针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评论、辩驳析理和逻辑推演的一种文体。争辩文假如没有显明的针对性,就会陷入随意散漫、泛泛而谈的状态,会缺乏犀利的力气和深刻性,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2024·新高考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本手、妙手、俗手”是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对于初学者而言,应当从本手起先,本手的功夫扎实了,棋力才会提高。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而忽视更为常用的本手。本手是基础,妙手是创建。一般来说,对本手理解深刻,才可能出现妙手;否则,难免下出俗手,水平也不易提升。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1)在下围棋的三种术语中,本手虽简洁质朴,却是根基;妙手虽出神入化,却是以本手为依托。正所谓,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过硬的本手技能,便只能以俗手入局,落得满盘皆输的结果。其实,人生如棋,世界亦如棋,小小棋局,方正之间的哲学也道出了人世间一个普遍的真理,那就是唯有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胜景。(2)从个人层面来讲,放眼天下,治学者谁不是废寝忘食,刻苦攻读,终以过硬的基本功,达满腹经纶之境?(3)朱熹曾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便是根基,这清澈便是妙境。做学问亦如此。只有阅历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磨砺,将全部技能烂熟于心,才能具有扎实的功底,灵敏地组合运用各种手法,从而跻身游刃有余、目无全牛的妙手之林。(4)君不见,古有苏秦,以刺股之痛,习纵横之术,终挂六国相印,捭阖天下;君不见,今有江梦南,以无声之苦,学唇语之技,终至沟通无碍,问鼎名校;君不见,外有达·芬奇,以乏味之烦,练画蛋之法,终成绘画大师,名满全球……(5)正因为练就了过硬的本手之法,这些人才能以妙手之技,登峰造极,创建辉煌。(6)否则,便只能如揠苗者,以俗手造败局,白费劲气;如方仲永者,以俗手转人生,欲速则不达。(7)从国家层面来讲,纵观古今,治国者孰不是脚踏实地,励精图治,终以坚实的根基,至国富民强之盛?(8)孟子曾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根基不是权力和金钱,而是民心和民生。只有脚踏实地为百姓做实事,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才能用民心托起国家这艘大船,才能劈波斩浪,扬帆远航。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9)我们可以看到,古有唐太宗,他以载舟覆舟的本手理论和实践,终用妙手开创了贞观之治,也成就了千古美名。今有党和国家,为国为民,不遗余力,从“三农”政策,到医疗教化改革,从全面小康,到宏大复兴梦,无一不是以民生为主,以民心为念,于是百姓成家立业,华蜜美满。(10)正是得益于这种夯实根基、踔厉奋进的本手理念,我们的党和国家才具有了坚不行摧的群众基础,以妙手之法解决了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题,创建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同时,我们的党和国家秉持着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大胸怀,小国不欺,大国不媚,友爱互助,赢得了良好的睦邻关系和国际口碑。(11)令人欣慰的是,从古至今,由内到外,我们从未放弃做人做事的根本,始终老醇厚实践行本手之法,从无俗手之念,方至今日妙手之境。(12)反观如今的国际局势,有些国家为了达到一方独大或几方共荣的目的,刻意制造贸易摩擦,甚至不惜挑起争端,借此耗费他国资源,减弱他国实力。眼前似乎一时得意,殊不知这种一味投机取巧、自私狭隘的俗手之法,只是缘木求鱼,与妙手之境南辕北辙罢了。(13)所以,无论怎样的奇思妙想,无论怎样的巧计绝技,都须要过硬的基础为大厦奠基,方能创建奇迹。否则便只能是偷工减料、敷衍潦草的俗手之辈,只会弄巧成拙。下棋如此,治学如此,治国更是如此。(14)让我们靠着这腔融入民族的本分做人、踏实做事的基因的热血,练就过硬的本手之技,汇成亮眼的妙手之招,去描绘出无边的春色吧!(15),(1)题目嵌入材料中的关键词,论点有针对性。(2)从命题材料切入,拓展到人生、世界,观点的提出有针对性。(3)有身份意识,从“个人”角度论证。(4)从名言警句和学习实际动身,有现实的针对性。(5)排比事例,古今纵横。(6)因果思维分析与归纳分析相结合,针对性强。(7)反面分析,增加争辩的针对性。(8)有身份意识,从“国家”角度论证。(9)“纵观”,显现比较思维,现实针对性强。(10)古今形成类比。(11)因果思维分析,现实性强。(12)总结前文,重申观点,紧扣“本手”“俗手”“妙手”,针对性强。(13)举反面现实事例论证前文论点,“国际局势”提升文章的高度。(14)“所以”总结前文,又用“基础”“俗手”紧扣命题材料,凸显针对性;由“下棋”到“治学”“治国”,拓展思维。(15)结尾紧扣命题材料关键词发出呼吁,首尾呼应。争辩的针对性主要包括针对现实问题、现象,以及观点发问,探究问题的根源,针对特定对象进行论证以及针对观点绽开论证的思维过程等。思维方式一针对命题材料的意识有的学生写作时抛开材料本身,行文中只字不提题目涉及的材料,凭空生发一个论点,给人“假大空”的感觉。为避开此类状况发生,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引述或概述材料切入,增加争辩的针对性。从材料切入后,要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是写好争辩文的前提与保证,它可以使文章说理更具有深刻性、逻辑性。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呢?(1)须要对命题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现象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根源,推理出事务信息的言外之意,形成自己的相识与思索等。(2)须要对问题聚焦。对材料进行分类、整合、聚焦,在共性问题与特性问题的比较、权衡中提炼出贴合学生实际、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以此作为论题。关联高考:2024年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开篇从材料切入。思维方式二针对现实的意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篇好的争辩文总是有其现实针对性,不空发争辩,不自说自话,这样文章才能有内涵,有价值,有情怀,有温度。一、选择现实性素材为论据(1)要选择与社会相关的内容,包括时政热点、文化现象、民族精神、传统思想等。(2)要选择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内容来写,如个体如何对待荣辱得失、小我与大我、现实与志向、自我与外物等。这些也是我们平常积累素材的主要方向和着力点。二、运用一些技巧吸引阅卷者眼球一般来说,“联系现实”段落,主要集中在文章的最终几个段落。这一部分联系现实能在前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起一个开阔视野和凸显亮点的作用。当然,无论怎样联系现实,与前文的基本论证观点要保持一样。方法一:从反面现实论证前文论点,提升文章的高度基本思维流程:第一步:运用必要的转折性提示词语。如“反观当下……”“如今的……”“时代的洪流泥沙俱下……”等或者联系名人名言过渡。其次步:指出现象。(用简短概括性的语言)第三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四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方法二:对前文的论点进行必要的补充,体现思想的辩证性、逻辑的严密性基本思维流程:第一步:重申上文观点,为下文补充观点蓄势。其次步:提出补充论点。第三步:概括指出现象。第四步:揭示实质或明确危害。第五步:提出对策或引起反思。思维方式三针对性分析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分析旨在加强论据或现实性问题的针对性。分析要定点、定向,并多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缘事析理,挖掘问题的本质。不仅要明确“为什么”,还要明确经过确定概括、抽象、推理、推断“得出什么”。有针对性分析的方法:(1)要选取一个角度。论据或现实往往有多个运用角度,写作时选取最符合观点(分论点)的那个角度。(2)要在对论据或现实的概述分析中引出观点、缘由或结论。深化分析论据的本质、根源,分析各方观点。分析时可以运用以下思维:①比较思维。或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如《师说》中,将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比较,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比较,突出今之众人与士大夫之族的愚昧,表明从师求学的必要。②假设思维。如《拿来主义》中,分析“送去主义”时讲,假如奉行“送去主义”,那么子孙就得乞讨,国家主权就会丢失,民族就会出现危机。③因果思维。如2024年新高考卷Ⅰ优秀作文《本手过硬,方可妙手绘春》,“正因为练就了过硬的本手之法,这些人才能以妙手之技,登峰造极,创建辉煌”。④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不能只关注其中一面。如《拿来主义》中,在社会主流都认为送古董、办画展、送艺术家是“发扬国光”的时候,作者看到了“送去主义”的危害。⑤归纳思维。如《拿来主义》中,由众多“送去主义”的行为归纳“送去主义”的本质,进而揭示其危害。(3)在正反对比中凸显反面现实,增加争辩的针对性。思维方式四针对身份的意识1.作者意识——身份代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作者意识是指写作者要明确自己在题干所给出的特定情境中的身份,以此身份来对具体问题发表建议或提出解决策略。身份代入构建了交际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