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探究7600字(论文)】_第1页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探究7600字(论文)】_第2页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探究7600字(论文)】_第3页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探究7600字(论文)】_第4页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探究7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问题研究摘要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依靠的是创新,而每一个创新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为了保护劳动成果,国家制定了知识产权法予以保护,但是在这个创新力和商业利益至上的时代,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对知识产权予以滥用,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垄断,破坏了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进一步保护消费者利益,本文从竞争法角度出发探讨了滥用知识产权如何规制,首先第一部分写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对知识产权滥用以及表现形式进行界定;第三章写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四章是我国在反垄断法制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立法和执法的不足进行描述;第五章对这些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包括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指南、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平衡举证责任、确保反垄断执法的灵活性、保证相对独立性等,用来完善这些不足。关键词:反垄断法;滥用知识产权;行政处罚目录TOC\o"1-3"\h\u1前言 前言在注重知识的现代社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社会进步有着无法估量的作用,因此,赋予拥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一定的垄断权是社会因其创造性而给予的奖励,是现代社会实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必须付出的代价。但是,一切事物都必须要有一个界限。因此,保护知识产权不能绝对化、神圣化,必须有一个适度、合理的界限,规制知识产权滥用也因此变得刻不容缓。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情况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反垄断法在规制知识产权垄断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怎么平衡好知识产权反垄断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事关知识产权制度的价值和全人类的福祉,其意义相当深远。2相关理论基础2.1知识产权滥用的界定滥用知识产权是滥用民事权利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过了法律规定的界限或者是法律设定该权利的目的,并且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它是一种对法律赋予的正当权利界限的逾越以及对法律规定的目的的违背,因此是受到法律禁止的。构成滥用知识产权行为的要件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主体是行使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客体是社会的、国家的利益以及他人的合法利益和权利;主观方面是权利人的故意;客观方面是有危害或者可能危害他人权利和利益后果的行为。2.2知识产权滥用的表现形式2.2.1拒绝许可狭义上的拒绝许可不附加任何其他条件,广义上的拒绝许可是有附加条件的拒绝许可,以拒绝许可相要挟进行搭售、垄断高价等行为。既可能是权利人的合法权利也可能因为权利人滥用而成为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2.2.2搭售行为搭售行为是指商品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违反民法中的平等自愿原则,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违背消费者的意愿,将无关商品进行捆绑销售或者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的行为。在进行交易时,商家会要求消费者购买与该产品无关的其他产品,若不购买,则消费者无法获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搭售行为随处可见,例如,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就有商家将防疫用品及生活必需品与其它无关商品进行搭售,妄图大发“国难财”受到市场监管局的严厉打击。以及同程网络与艺龙旅行网在销售机票时默认搭售航空意外险案件等。2.2.3差别待遇差别待遇是指在交易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异质型客户实行差别对待,在涉及知识产权案件中大多是与成本无关的价格上的差别对待。构成价格上的差别待遇需要具备以下要件:权利人拥有支配地位;具有价格歧视的行为;价格歧视不具备正当性;价格歧视破坏了竞争。在国家贸易中,与价格有关的差别待遇是跨国公司凭借知识产权优势打响“贸易战”的一种方式。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差别待遇的常见情形主要是,在知识产权许可过程中对于各方面资质和要求一样的被许可人制定不同的许可费标准。典型的案件如华为诉案件中公司向华为收取的专利许可费远高于三星、苹果等公司。由明显的差别待遇的嫌疑。2.2.4利用专利池进行反竞争专利池是专利制度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结果,中国的“专利池”概念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进来的。实践中,几个专利持有人组成联盟,使得所有成员都能共享彼此之间的专利成果,在促进技术发展得到同时也带了反竞争效应,欧盟和美国也在不断完善自己的竞争法规制这种行为带来的不利影响。3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3.1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必要性首先,依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人能够不受阻碍的进行个人权利的转让以及在专利中拒绝许可。倘若反垄断法不加以限制,知识产权人可能不受约束的达成垄断协议,实施垄断行为。这种不加以规制的结果会导致知识产权人滥用手中的权利,去追逐更大的利益,从而影响了市场有序的竞争。其次,依据知识产权的权利属性,属于法律赋予的合法的垄断权,绝对的权利会引诱人类的欲望,使得知识产权人会积极的通过各种方式攫取利益,比如与其他一样具有相应市场份额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来夺取市场支配地位从而进行滥用行为,限制竞争,享受垄断带来的利益。这样会带来科学技术的发展遭受阻碍,社会进步的脚步迟缓。最后,市场地位差异明显,具有知识产权的权利人能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附加各种不公平的条件来榨取其它经营者的利益,从而自由控制游戏规则,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3.2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合理性一方面,经济民主是反垄断法推崇的重要基本内涵,但是要实现经济民主,市场经济是不可代替的先决条件。没有经济民主也就不存在竞争。但是知识产权滥用本身就是与公平竞争违背,滥用权利的行为破坏了经济民主,所以运用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行为进行规制是经济民主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具体而言,通过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知识产权人可以自由行使自己的权利比如和谁交易,是否拒绝许可,在这情形下,假如反垄断法不进行约束,则大概率会导致前面章节中所列举的如拒绝许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倘若熟视无睹,必将导致权利人随意扩大自己权利行使的界限,相应的市场秩序也一定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相关领域的准入方面,反垄断法的作用就是平等对待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之上,通过各自的探索,创造在市场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只有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中才能激发个人的创新激情和动力。投入更多的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创新、掌握更多的专利等高科技技术来占领市场竞争中的制高点。技术产品的不断升级对于推动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知识产权法对权利人的保护,赋予智力劳动成果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合法垄断"的地位,可能会诱使一部分拥有者想要保持这种现状,釆取各种超出法律界限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垄断地位,以便达成自己不用通过创新便能不断攫取资本的目的。4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不足4.1立法上存在的不足4.1.1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严格意义上说,反垄断法对于知识产权滥用的行为只规定了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虽然涉及到刑事责任的反垄断法第52条由规定了垄断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在仅仅实施垄断行为而没有拒绝或提供虚假材料、信息的前提下是无需承担刑事责任的,只会承担民事或行政上的责任。所以不能很好的起到防止其再犯的效果。并且在专利法中,即使权利人不充分行使权利,对满足要求的申请许不积极应对,法律也仅规定权利人强制许可,且无需承担金钱上的处罚。并且一些案件中违法人通过滥用行为从中获取了大量的非法利益,金钱上的处罚相比其获取的非法利益是微不足道的,罚款不能够产生足够的震慑效果。本文认为,我国目前对于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责任处罚方式上仍亟需进一步完善。4.1.2处罚力度较轻虽然在现行的《反垄断法》第50条①中确立了“填平规则”的民事责任,被侵权人也能够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来维权,索要民事赔偿,但鉴于维权成本过高,反垄断法律司法程序较为繁琐,花费时间过长,因此现实中大多被侵权人都会放弃这项权利。并且,本条规定过于原则性,对于赔偿数额也只能依据侵权责任的规定来适用,难以起到震慑违法人的效果。在行政责任中,大多通过没收违法所得,停止侵害行动以及罚款,而且罚款数额大多在五十万元以下,相较于利用滥用知识产权获取了大量非法利益的违法人而言,这种惩罚微不足道。4.1.3缺乏基本适用原则由于我国国家经济体制等原因,对于反垄断法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对于“舶来品”的知识产权的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也是处于劣势地位的。但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以来,特别是成功加入以后,祺极的学习国外的优秀经验,通过法律移植,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不断的立法修法,填补了我国许多领域的法律空白,通过颁布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比较快的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是在国际贸易中,一些跨国公司建立贸易壁垒,凭借拥有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实施垄断,严重危害了我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但是对于这些问题,我国的反垄断法是没有像民法等学科有一个基本适用原则规定的。只是在55条中规定滥用知识产权限制、排除竞争适用本法,但是具体如何进行适用,从而更好的进行规制,这方面是存在空白的。应当注重发挥发垄断法的指导价值。4.1.4举证规则不合理最高人民法院在2012年出台的司法解释,对于滥用知识产权进行垄断的民事责任内容进行进一步明确,这为我们消费者和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但也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为现实中垄断行为具有复杂性和隐秘性,并且在垄断案件中最常见的受害者往往都是普通消费者,与垄断方相比无论是在专业程度还是经济实力都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可能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原告当事人自行搜集证据难度很大。如果由原告承担举证责任,那么根据《侵权责任法》中的相关规定,原告需要向法院证明,被告实施了垄断行为,自己遭受了损失,损失与被告的行为之间二者具有因果关系。上述证明事项的举证难度可见一斑,所以要搜集这些证据,对于原告来说“难于上青天”。第二,反垄断诉讼的诉讼成本较高,反垄断诉讼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物力成本都是高于普通的民事诉讼的,这些困难在现实中大都会成为个人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的“拦路虎”。4.2执法上存在的不足首先,三个不同部委通过过去十多年的执法实践,已经适应了各自独特的执法领域,能力分化明显。商务部的反垄断局在国际贸易,外资并购等方面专业化程度很高。原工商总局下属的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局作为一个反垄断法的执行者,其实更偏好行使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通过保护私益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与保护公益的反垄断法的宗旨是不同的。发改委的下属部门价格监督检査与反垄断局更熟悉价格法,在其以往的执法案例中很少见到竞争和市场界定的经济分析。而且由于市场监管局的管辖范围太过宽泛,从企业注册,产品监管,消费者权利保护,反正当竞争到反垄断和如今食品,药品。在合并之后能否保持相对独立发挥自己原有的优势是存在疑问的。而且在我国政府机构部委排序上,市场监督总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局,排位靠后并且作为前身的工商总局的部门视野,会不会进一步限制统一后的原三个部委呢?其次,统一之后的协调问题更需认真对待。合并前,主管贸易的商务部和主管计划的发改委,序列排名靠前,管辖范围宽,几乎和大多数产业监管部门都存在交集,在协调上具有较好能力,加上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的存在,相对而言,执法部门和产业监管之间的衔接、切割、配合等方面,比较容易完成。现在合并之后隶属于市场监管总局,其过去较少协调产业规划、发展、监管,能否履行好这项职责?5完善我国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的建议5.1完善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滥用法律体系5.1.1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指南首先,在制定专门的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指南时,应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规制滥用行为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权衡好知识产权人的权利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在激励创新的同时,维护好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其次,明晰反垄断法中的抽象概念。反垄断指南需要对存在的抽象模糊的概念进行具体的解释。例如在本次反垄断法修订的草案中对于互联网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依据倒的进一步细化,有利于改善根据目前电商行业“二选一”和市场支配地位认定难的问题。最后,确立反垄断指南中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对于反垄断指南具有统帅的作用,也是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相应的处罚等行政行为时的重要依据。并且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实现执法的“国际化”标准,指南需要和国际上该领域的反垄断执法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与知识产权法保护权利人利益鼓励创新和反垄断法维护市场有序的竞争环境相一致。5.1.2加大行政处罚力度之所以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就是要改变现有的处罚力度较轻的现状。提高违法人实施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使得滥用权利人在以后想再滥用权利之时有更多的顾虑。其中,我国可以学习美国在这一方面的做法。美国首创的三倍损害赔偿制度,即要求反垄断案件中的侵权行为人赔偿三倍实际损失的数额。最早规定在《谢尔曼法》之中,旨在以较高的数额来增加侵权行为人的违法成本,提高法律对于侵权行为人的震慑作用,同时也能鼓励被侵权人以诉讼的方法来逬行维权,提高赔偿数额,值得我国在相关的行政立法工作中学习和借鉴。井H三倍赔偿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现实和理论上的积极意义。细化到我国的相关制度安排,赔偿的数额可以为三至五倍之间,不但能够提升法律的震慑效果,也有利于法秩序的统一,实现与相关行政处罚数额的对接。5.1.3平衡举证责任在特定行业,需要我们权衡原被告双方的地位差异。例如互联网领域内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举证责任,应当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方式。类比侵权责任法中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让拥有优势地位的公司承担举证主要的责任。比如,在360与腾讯的大战中,成都互联网协会某会员起诉腾讯强制用户作出“二选一”的行为,属于腾讯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案中,面对明显处于优势地位的被告,在举证责任上若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由普通的网民承担举证证明腾讯公司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责任,弱小的原告是无法完成的。这种举证责任的安排无疑于在原告起诉时就大概率的确定了原告败诉的结果。本文认为,在一些知识产权领域,像上述的互联网之中,对于举证责任的设置更加应当综合权衡到各方的举证能力,该领域的举证能力主要指相关证据获取的难度大小等方面。在最高院颁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一百一十二条类似于“文书提出命令”。加大了证据控制人的责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原告方的举证难度。在本次反垄断法修改之时对于互联网经营者支配地位认定的细化,启示了我们在这种特殊领域的举证责任的安排上也应当配套的予以细化,使当事人举证责任更为合理,,使实体法与程序法相衔接,将有利于提高司法公信力。5.2完善反垄断执法机构设置5.2.1确保反垄断执法的灵活性反垄断作为国家在面对严重破坏有序、自由的竞争行为时实施的一种干预手段和竞争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当下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走势,从而作出相应的政策性调整,所以反垄断执法应当保持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要求。反垄断执法的灵活性要求:第一,在反垄断政策的制定上,应当定期进行市场调研,举行座谈会听取企业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形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制定反垄断政策。第二,在反垄断案件进入诉讼阶段后,赋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比如可以把公共利益和合理性原则等进行考量。我国应立足于基本国情,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以上述基本原则为基础建立反垄断法专门的执法机构。从而使反垄断执法机构能够有效的打击垄断行为,维护有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保驾护航。5.2.2保证相对独立性本文认为要保证执法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应从一下两方面着手:一是执法机构自身应当具备独立性。第一由专门的执法机构统一行使执法权,对于案件的立案,审査等环节由执法机构独立负责,不受其它行政机关和人员的干预;第二,执法机构的办案经费由国家设立专项资金予以发放,在财政上避免和其它机构以及行政机关产生利益联系,从而保证执法活动的独立性。二是执法机构中的具体执法人员须具有独立性。第一,遴选执法人员的过程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实行“双随机,一公开",被选拔上的执法人员经国务院批准后由国务院总理对其任命;第二、执法人员应当终身任职,并实行高薪养廉。但是严重违纪违法和因自身身体原因等因素不能继续工作的除外;第三,执法人员应保证任职的专一性,即只能担任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务,不得在其它行政机关担任或兼任公职。6结论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良法”促“善治”。是我国站在新的历史定位和背景下重大决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特别是一些核心技术和知名品牌欠缺,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此次《反垄断法》修订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反垄断法的执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