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备课情况备课人X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备课分类新教师后优教师优秀或老教师主要内容本单元教学长度单位的认识。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更加尊重知识形成的本源、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学会画线段。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单元重点、难点重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用厘米和米进行测量;认识线段。难点: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教与学建议1.准备必要学具,如尺子、米尺、多媒体。2.提倡方法多样化。互动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单元课时分配课题课时数练习数辅导时间1.认识厘米1课时1课时1课时2.认识米1课时1课时1课时3.线段1课时1课时1课时4.解决问题1课时1课时1课时单元教学策略本单元教学策略:1.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长度单位,如用尺子量课桌长度,认识厘米、米等基本单位。2.通过互动游戏,如“找一找,量一量”,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知识。3.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培养操作能力。4.定期复习,巩固所学,确保学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换算及应用。

二、个人备课情况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1课时认识厘米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1、例2、例3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尝试估测物体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厘米尺、纸条等(学生自备)。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选出身高不同的三名同学来到讲台前,让同学们观察谁高、谁矮。教师:同学们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高多少?矮多少?你能比画一下吗?课堂预设:学生可能会用手比画高多少或矮多少,合理即可。教师:“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的身高,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例1。(1)课件出示例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根据上面的这三幅图,谁能说一说古代的人们最初用什么进行测量?教师:上面图中的长度单位分别是庹、拃和脚长。谁能说一说古人是怎样用庹、拃和脚长作为长度单位来量长度的?(3)动手操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教师:大家把手张开,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教师用手势示范)。请每人用拃作单位,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是多少拃。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我量的课桌长是4拃,同学们量的是几拃?课堂预设:学生量的课桌长可能是5拃、6拃。教师: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学生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对了,大家都想到了,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测量的结果就有可能不一样。那该怎么办呢?大家讨论一下。(4)结果汇报教师:大家讨论的怎么样啦?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学生: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的讨论结果非常有意义,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就会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为了得到同样的测量结果,同时也为了便于交流,我们在测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使用同样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2.学习例2.教师:虽然有了统一的长度单位,但如果每次测量都用单个长度单位一次一次来测量,很不方便。为了测量方便,人们发明了标有统一的长度单位的测量工具——尺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样的尺子——厘米尺,请拿出你的厘米尺,观察观察。(1)认识尺。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厘米尺吗?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2)课件出示厘米尺的图片,同时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尺。教师:①刻度线。一条一条的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②数字。测量时,一般从“刻度0”开始测量。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③“厘米”或“cm”字样。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是“cm”。(3)认识1厘米。教师: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学生分别找出1厘米并展示(0~1之间、2~3之间、3~4之间……)。教师(小结):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4)建立1厘米长度的直观表象。教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①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画1厘米;②闭眼想象1厘米的长度;③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便利贴等文具的宽等;④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课堂小结:

教师:“厘米”是较小的长度单位,也可以用“cm”表示。在厘米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所对的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3.学习例3.教师:我们认识了尺子,也认识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那我们能不能用尺子来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呢?(1)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商量怎样量出纸条的长度。学生分组进行量纸条活动。教师:谁来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课件演示:用厘米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教师:注意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就是几厘米。三、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4“做一做”。(1)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2)让学生回答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课件出示教科书P8“练习一”第1题。(1)学生实际测量,教师注意指导从哪里量到哪里。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研究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尺子测量某些物体的长度,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课本第8~11页练习一1题、2题、6题、10题。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在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物体就长几厘米。教后反思长度单位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习一些计量长度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一是通过介绍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以及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二是通过比画、比较、实际测量等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表象,积累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2课时认识米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4、例5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3.能合作测量出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厘米尺、米尺、绳子等(学生自备)。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谁愿意拿着自己的厘米尺来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课堂预设:测量时,学生发现尺子太短了,需要多次移动尺子进行测量,感觉很麻烦,而且测量结果不准确。教师:有没有更快、更方便的方法来测量黑板的长度?课堂预设:学生会想到用更长的尺子测量。教师:拿这把米尺试试(拿出米尺)。待学生测量完成后——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认识米)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例4。(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或课件)这是一把米尺,也就是长度是1米的尺子。让我们一起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吧!课堂预设:教师演示测量过程,学生观察。测量时教师要强调一边测量一边标记,做到不重不漏。学生会发现用米尺测量比用厘米尺测量快多了,而且也准确多了。课堂小结:

教师: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2)认识1米。教师:拿一把米尺,在身上量一量,看看什么地方的长度是1米?(同桌之间互相测量)课堂预设:学生测量后回答,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站直后脖子以下的长度大约是1米……教师:在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用米尺量一量。(小组活动,并交流测量结果)课堂预设:学生测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如教室门的宽度、讲台的高度等。(3)结果汇报。教师:大家测量的怎么样啦?谁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结果,教师要给予鼓励。2.学习例5.(1)课件出示米尺。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给学生充足的数的时间,再交流。(2)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数法?课堂预设:学生1:一个格一个格地数,1米是100厘米。学生2:从1到10之间有10个小格,是10厘米,10厘米、10厘米地数。课堂小结:教师:通过刚才大家数的结果,发现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那就是说1米=100厘米。(板书)设计意图:通过米尺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既直观又简便。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经历“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三、当堂训练教科书P4下面的“做一做”。(1)拿一根绳子,请两名同学互相配合,把这根绳子慢慢拉开。(2)请一名同学用米尺测量1米、2米……的长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米”,还学会了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方法,知道1米=100厘米。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课本第8页练习一3题、4题;第10页9题。板书设计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教后反思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课始,运用让学生用厘米尺量黑板感受到太麻烦和太累,从而产生学习用大长度单位量长度较大的物体的兴趣。接着出示米尺,让学生直观感受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然后采用小组合作用米尺测量物体等活动,通过比较,建立1米的表象,在学生头脑中留下1米到底有多长的深刻印象。再让学生比比看看,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3课时线段内容教科书第5~6页例6、例7及“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1.观察、感知线段,掌握线段的特征。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观察、想象、操作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细绳等(学生自备)。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拿出我们已经准备好的细绳,随意放在课桌上。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这条细绳是弯的。教师:(拿起细绳,两手把它拉紧)看看现在怎么样了?学生:现在它变直了。教师:把细绳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可以看作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手拉一拉、比一比,体验并得出线段“直”的特点,为新课的教学打下基础。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例6。(1)认识线段。教师:你能说说线段有什么特点吗?学生通过比较,确认线段是直的。教师:线段可以这样表示(课件出示线段的图形),看看线段还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线段有两个端点)教师:我们用手掐住细绳的两头,两头也叫两端,两端的点叫作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现在同学们能完整地说一说线段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教师:同学们,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作线段?(课件出示从黑板的边、桌子的边、书的边抽象出线段。)课堂预设:学生会说出各种各样的物体上的线段,只要说得正确,都要予以肯定。(2)动手测量。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5页,量一量教材上三条线段的长度,注意测量方法要正确哟!学生尝试测量,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进而认识到线段的可测量性。课堂小结:

教师: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板书)2.学习例7.(1)任意画一条线段。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你们会画线段吗?请在作业本上画一条线段。学生自由画线段,教师巡视。教师:你们是怎样画的?谁来说一说?课堂预设:很多学生习惯沿着直尺画一条线,不知道线段要画上两个端点。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线段是有长短的,为了表示线段只有这么长,在线段的两端都要点上一个点。也有学生先画了两个端点,再用直尺把两个端点连接起来。无论学生用哪种方法去画,只要是对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2)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师:看来任意画一条线段难不住你们,那你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画一条线段吗?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课件出示例7)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的。学生1: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到刻度3的地方就是长3厘米的线段。学生2:可以先画一条直线,然后用尺子从直线上截取3厘米长的线段,画好两端的端点,把多余的线擦掉就可以了。课堂预设:学生积累了对线段的认识后,鼓励学生尝试画线段。经历画线段的过程后,自己得出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课堂小结: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用尺子画线段的方法吧!画线段时,通常从尺子刻度0的位置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上刻度几的地方;也可以先在尺子的对应长度处画两个端点,再连线。三、当堂训练1.教科书P5下面的“做一做”。(1)通过线段与曲线的对比,帮助学生认识线段“直的”特点。(2)学生自主连接两个点,并数一数线段的条数。2.教科书P6下面的“做一做”。(1)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出和它同样长的线段。(2)以趣味的形式让学生量、画(做标记)线段。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还学习了画线段的方法,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作业设计五、布置作业课本第9页练习一7题;第10页11题。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画线段: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教后反思线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实际,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观察比较。通过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体会线段的特征,形成表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试着根据自己感知到的线段特征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具体长度的线段,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和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备课人XX备课学科数学备课年级二年级备课时间2024年X月辅助备课2022版新课标、教材、PPT课件、练习题课题第4课时解决问题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8及“做一做”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将单位和数据相结合判断物体长度的方法,能结合实际估测物体的长度。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学会思考、学会比较,逐步提高估测能力。教学重点学会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判断物体的合适单位。教学难点学会借助参照物判断和估测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厘米和米。教师:一般情况下,“厘米”用来表示较短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米”表示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距离。你能举出例子吗?如果学生举出的例子合适就要给予表扬肯定;如果学生没有说出恰当的例子,教师可以说:“老师的食指(伸出来给学生看)宽是1厘米;咱们的课桌长是1米,也就是100厘米。”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情况下用“厘米”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米”作单位。过程(教与学)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例8。(1)课件出示例8。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2)理解题意。教师:要解决什么问题?课堂预设:学生通过读课件上的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判断旗杆高13厘米还是13米。(3)解决问题。教师:你们认为旗杆高13厘米还是13米呢?你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课堂预设:预设1:排除法: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