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2)(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2)(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2)(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2)(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2)(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衔接讲义(二)(有答案解析)【考点回顾】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理解、概括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内涵、写作技法等。主要考查方式有概括事件、分析形象、梳理情节,把握主旨。【衔接新知】初中文言文阅读要求:(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之、其、是、尔、何、孰、安、者、而、虽、乃、且、也、则、焉。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考点解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之、其、而、已”等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之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

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

1.第三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乐阳子妻》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例题精析】例: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①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②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③入两股间。今乃④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曝:晒。②拊(fǔ)掌:拍手。③搐(chù):抽缩。④乃: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好书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尾搐入两股间/屠自断其股

C.处士笑而然之/舍然大喜

D.不可改也/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

(1)C

(2)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这则故事来说明实践出真知,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解析】【分析】(1)A选项中“好”都是“喜欢”;B选项中的“股”都是“大腿”;C选项中的“然”分别是“认为是对的”和“的样子”;D选项中的“也”都是“表判断”的意思。故选C。

(2)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的意思是:(杜处士)尤其珍爱,用玉做了画轴并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3)本文叙写了著名画家戴嵩的画遭到牧童的拍手大笑,暗含了实践出真知和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文章告诉人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要因事求人,取长补短。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

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结合关键语句即可做出回答。

【附参考译文】

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专项练习】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晋文公攻原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注】①原:原国。②卫:卫国。(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答案】(1)A(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解析】(1)A项划线词语意思相同。两句中的“期”都是“约定”之意。B项,攻克/下达;C项,粮草/动词,吃;D项,投降,投靠/归宿。(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译为: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此题要注意标志性的虚词“也”。(3)此题具体考查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的角度作答。不赞成晋文公的行为可从墨守成规会错失良机的角度作答。也可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附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C.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D.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答案】(1)C(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3)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解析】【分析】(1)A项,回去/归宿,出嫁。B项,可以/寻常,一般。C项,放下。D项,国都/国家。故选C。(2)技巧:句意;关联词;句子成分;虚词。君游海而乐之(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奈臣有图国者何(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君虽乐之(您现在虽然快乐)/将安得(您现在虽然快乐)。(3)①“杀死”原因。“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从这句话中看出,要杀死颜涿聚的原因是齐景公认为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②放过原因。“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从这处内容看出齐景公放过颜涿聚是因为他把自己和比干等人放在一起,如果杀死他,那么齐景公自己就变成纣王一样的昏君了。“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这句话说明颜涿聚的谏言和行为拯救了齐景公,所以最后齐景公放过了他。故答案为:⑴C⑵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⑶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所以,最终放过了他。【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断句。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来接我中的内容,结合语句进行分析理解。【附参考】过去齐景公到渤海游玩,非常高兴。下令给诸大夫说:“说要回去的处死。”颜涿聚说:“您来海上游玩得开心,然而臣子中有图谋篡国的人该怎么办?您现在虽然快乐,您现在虽然快乐”齐景公说:“我下令说谈论回去的就处死。现在你违犯了我的命令。”拿起戈来就要击杀。颜涿聚说:“过去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杀了王子比干,现在您即使杀死我,把我和关龙逢、比干凑成三个也是可以的。我说话是为国家,不是为了自身。伸着脖子上前说:“您杀了我吧!”齐景公便放下戈催促驾车赶了回去。回去三天以后,就听说都城里有人图谋不让景公回城的了。齐景公、之所以能继续统治齐国,靠的是颜涿聚出了力。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骂鸭①蒲松龄②邑西③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④,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⑤,生平失物,末尝征于声色⑥。某诡⑦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⑧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⑨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⑩。异史氏曰:“甚矣,攘⑾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注:①选自《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撰。②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著作有诗、词、俚曲多种,《聊斋志异》是其最富成就的文言短篇小说集。③邑西,县城的西面。④茸生鸭毛,厚厚地长了一层鸭毛。⑤雅量,度量宽宏,不斤斤计较。⑥征于声色,表现在语言和脸色上。⑦诡,欺诈。⑧儆,使人警醒。⑨卒,终于。⑩良已,很快停止(消除)了。⑾攘,窃取。]1.对下面语句中“之”的指代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盗邻鸭烹之邻鸭B.天明视之皮肤C.夜梦一人告之曰居民某D.骂之亦可做将来居民某2.对于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俱,无术可医非常害怕,没有办法能够救治B.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他非常害怕挨骂,骂了他以后也可以警醒我们大家C.某益窘,因实告邻翁居民某更加难为情,于是将实情告诉了邻翁D.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那邻家的老翁,是通过骂来推行了他的仁爱啊3.文中的“异史氏”所指的人是:_________。“异史氏曰”的内容在表达方式上区别于其上文的叙述,主要用的是________;这种表达方式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很简短,含意却很深刻;一方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及解析】1.D(应指某甲)2.B(应是警醒某甲)3.蒲松龄,议论,使记叙的“骂鸭”故事中所包涵的内容得以生发,从而更具普遍的教益。4.偷窃财物没有好处;对于偷窃者,也不能一味仁慈,要用适当的形式惩治。四、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不鞭书生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使吏送令归家。【注释】①系:抓。②致:达到。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世乱(2)云(3)鞭乎(4)释之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D.久而久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1)动乱(2)说(3)鞭打(4)释放2.C【解析】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A项“之”是助词“的”;B项“之”译为“到”;D项“之”用在向末补足音节,不译;C项中“之”是代词,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3.用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4.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要审慎灵活,根据事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五、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何也?”司空①房玄齡曰:“此为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治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太宗曰:“公意推过于主,朕则归咎于臣。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藉祖父资荫遂处大官,德义不修,奢纵是好。主既幼弱,臣叉不才颠而不扶,岂能无乱?隋炀帝录宇文迷在藩之功,捆化及于高位,不思报效,翻行弑逆。此非臣下之过欤?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④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太宗又曰:“化及与玄感即隋大臣思深者子孙,訾反,其故何也?”岑本对日:“君子乃能怀德荷恩,玄感、化及之徒,并小人也。古人所以贵君子而贱小人。”太宗曰:“然。”

【注】①司空:古官职名。②宇文述:与后文的“化及”“玄感”“岑文本”都是人名。③擢:提拔。④戒勖:劝诫勉励。⑤愆过:罪过;过失。

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夫功臣子弟多无才行②皆反,其故何也(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颠而不扶”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

足肤皲裂而不知

C.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D.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3)翻译句子。

此非臣下之过欤?

(4)对于“自古草创之主,至于子孙多乱”这种现象,房玄龄的观点让我们想起孟子说的“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可归纳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

(1)品行;原因

(2)B

(3)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佐自己的君主,

应该好好培养自己儿孙们的君子之品

【解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行”,这里用作名词,德行、品行。

(2)“颠而不扶”中的“而”

意思是“连词,表转折”。A表顺接;B表转折;C表修饰;D表并列。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之:的。过:过错;

欤:语气词,相当于“吗”。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翻译时注意语气。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这难道不是做臣子的过错吗?

(4)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到他子孙手里往往发生祸乱。结合房玄龄对这句话的解释,可知这句话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一致。

(5)结合文章有关内容分析,从“朕发此言,欲公等戒勔子弟,使无恝过家国之庆也

”等语句可概括出太宗与侍臣对话的主要目的是

:想告诉臣子,应该尽心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