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增养殖技术》课件-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_第1页
《鱼类增养殖技术》课件-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_第2页
《鱼类增养殖技术》课件-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_第3页
《鱼类增养殖技术》课件-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_第4页
《鱼类增养殖技术》课件-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类增养殖技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任务一认知鱼类的运动系统3

2.1.肌肉的机能和类别2.1.1.机能(1)运动与骨骼系统一起构成运动装置。肌肉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块上,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牵动骨块,形成各种动作。一、鱼类肌肉类型及系统构成4(2)内脏活动:内脏的活动(如消化道和泄殖管道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动眼、动耳、竖毛等动作,无一不是肌肉收缩的结果。52.1.2.类别肌肉的组成基本单位:肌细胞(肌纤维musclefiber),细胞长呈纤维状,胞质称为肌质,内含有大量能收缩的肌丝,是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物质基础。依其发生来源、组织结构、生理作用和分布特点,可分3种基本组织:1、平滑肌:分布在内脏器官的管壁,肌纤维上不具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又称不随意肌672、心肌:分布在心脏,肌纤维上具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也是不随意肌3、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主要附着于骨骼上,是构成鱼体体壁、附肢、食管、咽部、眼球等的肌肉。肌纤维集合成束,外包肌鞘。一块肌肉由很多肌纤维束组成,肌肉中间称肌腹,其两端借肌腱附着于不同的骨块上,肌肉收缩时固定不动的一端称起点,另一端为止点。10鱼类的各种运动,一般是由两组或多组作用相反的肌群共同完成的。这种作用相反的肌肉或肌群,称颉额肌。功能相同的称协同肌。2.1.3.鱼类骨骼肌的特点(1)骨骼肌的数量多,分布广,如鲤鱼有344块肌肉,约为体重的60%。每一块肌肉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辅助装置,执行一定的功能,且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分布,故每一块肌肉都可视为一个器官。11(2)鱼类肌肉特性完全与哺乳动物不同,与其生活的水温环境相关。鲤鱼30℃,失去兴奋;鳐,-1.9℃,肌肉仍然保持兴奋性;(3)鱼类肌肉可分为红肌和白肌。红肌收缩缓慢,持久性长,耐疲劳,多分布于经常运动的有关部位,如胸鳍肌、尾部表层肌肉。远洋洄游性鱼类,红肌发达。白肌收缩快,持久性差,易疲劳。近距离洄游或运动灵活的鱼类多白肌。122.1.4骨骼肌的命名和分类(1)命名依所附骨骼命名:如基枕骨咽骨肌,起点为基枕骨,止点为咽骨背面;依动作功能命名:收肌、展肌;提肌、降肌;闭肌、张肌;依所在位置命名:鳃弓连肌,附于前后鳃弓之间;依形状和大小命名:斜方肌;13(2)分类依着生部位和生理作用,鱼类骨骼肌可分为2大类:(a)体节肌来自中胚层的体节,受脊神经支配(头部肌肉除外)(b)鳃节肌来自中胚层的侧板,和内脏肌的来源相同。从功能上来说,鳃节肌分别管理上.下颌的开关、舌弓和鳃弓的运动,和摄食与呼吸这两类内脏活动相关;受脑神经的支配。14152.2.肌肉的结构2.2.1体节肌中轴肌和附肢肌(1)中轴肌包括头部肌肉和躯部肌肉(a)躯干部肌肉①大侧肌:分布:位于从头后至尾柄末端,身体两侧的肌肉(位置和大小)。特点:鱼体躯干中最重要、最大的肌肉,是使鱼体屈曲游动最主要的源动力,也是人类最主要的索取部分。组成:由众多肌节组成。肌节指排列于机体两侧,自头后至尾鳍基部,由结缔组织所形成的波形隔膜将肌肉分隔成一节节的构造单位。肌节为“W”形,每一肌节向前向后个有2个的圆锥突起,分别成为前向和后向锥,各肌节前后相互套叠排列,故横切面可看到许多同心圆或曲线状图案。18分类:大侧肌按其性质和功能可分为红肌和白肌。红肌集中在水平隔上下或分散藏于周围肌肉之间;大侧肌其余大部分颜色淡白,称为白肌。非洄游鱼类(non-thunniformfishes),红肌分布在皮下,如鲤鱼;暖水性上层洄游鱼类,如鲣鱼(skipjacktunas),和大洋中长距离洄游鱼类,如鼠鲨(lamnidshark),红肌分布在躯干深部,在肌节前向锥处形成腰部。②棱肌分布:位于背和腹中央,纵行细长成对的肌肉。嵌于鱼体背中央左右大侧肌之间的为上棱肌,嵌于鱼体腹面正中的束状肌肉为下棱肌。软骨鱼类无棱肌,仅腹部正中有一纵行白线。棱肌收缩可使其伸展或压缩,也可协助鱼体曲折。上棱肌:背鳍引肌、背鳍倾肌和背鳍缩肌;下棱肌:腹鳍缩肌、臀鳍倾肌和臀鳍缩肌。20(b)头部肌肉与躯体肌肉同源,按理也应是分节排列的,但因头骨发达,使得头部肌节趋于退化。①体节肌在头前部的三个小节被转变为眼肌,共有六条:1)上斜肌:位于眼球背面中央,由第二肌节形成,受滑车神经控制;2)上直肌:位于眼球背面中央,紧接上斜肌止点的后方;下直肌:位于眼球腹面与上直肌相对;内直肌:位于眼球最前方;

下斜肌:位于眼球腹面与上斜肌相对,均由第一肌节所形成,受动眼神经控制;3)外直肌:位于眼球最后方,由第三肌节所形成。这些眼肌的收缩,使得眼球向不同方向转动。眼肌是非常稳定的肌肉,不仅在鱼类无任何变异,就是在整个脊椎动物亚门中也无甚不同。22②分布于舌下的肌肉如胸舌骨肌,由后匙骨下部分不到尾舌骨背面,为躯部肌肉分化而成。(2)附肢肌分为奇鳍和偶鳍肌肉,这些肌肉都是从大侧肌肉分化而来,负责控制附肢的运动。(a)奇鳍肌肉圆口类和软骨鱼类的奇鳍肌肉比较简单,是一系列束状的肌肉,它一端附在鳍条基部,另一端附在背中隔结缔组织的膜上。23硬骨鱼类的奇鳍肌肉较为复杂,背鳍及臀鳍的每一条基部附有6条束状肌肉,每侧3条,浅层有1条肌肉,深层有2条,臀鳍的肌肉同背鳍,仅命名不同。硬骨鱼类的尾鳍有肌肉比较复杂。26(b)偶鳍肌肉软骨鱼类的偶鳍肌比较简单,胸鳍背面有一块胸鳍提肌,腹面有一块胸鳍降肌;腹鳍的背面有背展肌及腹鳍提肌,腹面有腹展肌及腹鳍提肌。硬骨鱼类偶鳍肌有组成比较复杂。*肩带肌在肩带内外两侧各有3块(肩带浅层展肌、肩带深层展肌、肩带浅层收肌、肩带深层收肌、肩带伸肌、肩带内层申肌)。

*腰带肌:腹面有3块肌肉(腰带浅层展肌、腰带浅层收肌、腰带降肌);背面有4块肌肉(腰带深层展肌、腰带深层收肌、腰带提肌、腰带深肌)。292.2.2腮节肌来自中胚层的侧板,和内脏肌的来源相同。分布于头两侧的颌弓、舌弓、鳃弓上;其功能在于分别管理上下颌的开关、舌弓和鳃弓的运动,和摄食与呼吸这两类内脏活动相关;受脑神经的支配。由于捕食和呼吸运动频繁,持续不断,因此其肌肉最为复杂,肌肉种类多,肌肉较小,数目多达30种。按其功能科分为几大类。30(1)与鳃盖启闭有关的肌肉

鳃盖开肌:又名背鳃盖提肌,收缩时可使鳃盖张开;

鳃盖提肌:收缩时可使鳃盖提起;

鳃盖收肌:收缩时可使鳃盖关闭。舌颌提肌:又名腭弓提肌,收缩时牵动舌颌骨,使与舌颌骨相关连的鳃盖骨随之张开。

31(2)与口咽腔活动有关的肌肉

下颌收肌:收缩时使下颌向上,口则关闭。

咬肌:又称下颌收肌下颌部,收缩时使口关闭。

舌颌收肌:收缩时使口角提起。

颏舌肌:收缩时使下颌低落,口即张开。

胸舌肌:收缩时使鳃腔底壁下落,内部体积增大。

32(3)与鳃弓活动有关的肌肉

与鳃弓运动有关的肌肉主要有:鳃弓提肌、鳃弓收肌、鳃间背斜肌、鳃间腹斜肌、鳃弓连肌。

下咽骨是第五对鳃弓的变形物,与其发生联系的肌肉有:上耳咽匙肌、基枕骨咽骨肌、内咽匙肌、外咽匙肌、咽骨缩肌、颈匙肌、匙基鳃肌等。342.3.肌肉的变异—发电器官发电器官

鱼类的发电器官除电鲇之外,其余都是由肌肉衍生而成。其来源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由尾部肌肉变异而成的,如电鳗、鳐属、裸背鳗等;二是由鳃肌变异而成的,如电鳐;三是由眼肌变异而成的,如电瞻星鱼;四是由真皮腺体组织特化而成,如电鲇。35是肌肉组织的变异,由肌纤维演变而成的发电细胞(或电板)构成。发电细胞重叠成纵列,形成串联,每一细胞发出(约0.1V)的电产生叠加。作用:防御、猎食、定向、联络信号372.4.鱼类的运动方式游泳是鱼类基本的运动方式,此外也有一些较特殊的运动形式。

(1)游泳的基本方式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由于躯干部和尾部肌肉的交替收缩而使身体左右扭动前进。主要形式。*利用鳍的摆动。尾鳍的推动作用最大。*利用鳃孔向后喷水使身体前进。38(2)特殊运动方式跳跃:鲤鱼跳龙门;爬行:鳗鲡像蛇一样在潮湿的草地上爬行;弹涂鱼利用胸鳍爬行,跳跃飞行:飞鱼利用发达的胸鳍飞行。392.5.肉毒鱼类全世界约有肉毒鱼类300多种,我国约有30多种,主要分布在南海诸岛、广东沿岸、东海南部和台湾一带。肉毒鱼类的肌肉或内脏部分含有“雪卡”毒素,这种毒素对热十分稳定,一般不为加热或胃液所破坏。不溶于水,溶于脂肪,为一新型神经毒素。肉毒鱼类的含毒情况较为复杂:有些鱼类在某一海区无毒,而在另一海区则成为有毒鱼类;有些鱼类平时无毒,生殖期间毒性加强;有的幼鱼无毒,成鱼有毒。40肉毒鱼类的毒素来源,普遍的看法认为与其摄食习性有关,如藻食性鱼类摄食有毒藻类,而将毒素积累体内,当肉食性鱼类捕食了这种鱼类后,毒素在肉食性鱼类体内积累而使其成为有毒鱼类。毒素对鱼体本身无害。这两种鱼类都会使人中毒。还有些鱼类肌肉本身虽然无毒,但体内组氨酸含量较高,如蓝圆鲹、鲐鱼等。这些鱼如保鲜不好,鱼肉一旦变质,组氨酸就会分解,产生大量组胺和秋刀鱼毒素。食用后轻者过敏,重者中毒。41鱼毒也有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就是可提取具有特定疗效的神经或胃肠药物,化害为利,造福人类。肉毒鱼类主要有鼠鱚、棕点石斑鱼、云斑栉鰕虎鱼、九棘鲈、鳃棘鲈、若干裸胸鳝、若干笛鲷、若干隆头鱼、若干刺尾鱼等。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

任务二认知鱼类的消化系统消化管消化管为一肌肉的管子,起自口,最后从泄殖腔或肛门开口于外,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等部分。一、口咽腔鱼类的口腔和咽腔无明显的界限,鳃裂开口处为咽,其前即为口腔,故称口咽腔,内有齿、舌及鳃耙等构造。这些构造称为摄食器官。鱼类口咽腔的形态和大小与食性有关。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口咽腔较大,便于吞食大的食物,如鳜、鲈鱼、带鱼、鳡、鲶等。有些专食微小浮游生物的滤食性鱼类口咽腔也宽大,如鲢、鳙等,这是与它们不停地滤取水中食物的习性相适应的。(一)齿teeth圆口类无颌,也无颌齿。软骨鱼类有由盾鳞演变来的齿,生于上下颌。硬骨鱼类在上下颌、腭骨、犁骨、舌骨、鳃弓等处都可能有。软骨鱼类的齿分布:软骨鱼类的齿借结缔组织附在腭方软骨和米克尔氏软骨上。形状:食甲壳类、贝类等温和食性的板鳃类,齿一般呈铺石状,如:星鲨、何氏鳐等。凶猛的肉食性板鳃类,齿尖锐,边缘常有小锯齿。全头亚纲中银鲛的齿呈板状,由许多小齿愈合而成,终生不换。内鼻孔亚纲中的肺鱼类,其齿亦呈板状,亦终生不更换。硬骨鱼类的齿分布:上下颌(颌齿)、犁骨(犁齿)、腭骨(腭齿)、鳃弓(咽齿)、舌(舌齿)。形状:硬骨鱼类牙齿的形态,与食性密切相关,大致分成以下几类:

(1)犬齿状(犬牙状齿),如狗鱼、鳜鱼、带鱼等的齿,往往以其它水生动物为主要食物。

(2)圆锥齿状(圆锥状齿),如大麻哈鱼、鳕鱼等的齿,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

(3)臼齿状(臼状齿),如鲤鱼、青鱼、其鲷等的齿,它们常食螺类,蚌类等坚硬的食物。

(4)门齿状(门牙状齿),如平鲷,回长棘鲷,香鱼,河鲀等的齿,适于摄取固着岩礁上的生物。作用:捕食,不能咀嚼。犁齿和腭齿的有无,左右下咽齿是否分离或愈合等常作为分类标志之一。齿与鱼类食性的适应性关系1.凶猛捕食性鱼类(海鳗,带鱼):齿锋利,犬牙状。2.凶猛的鲨鱼:犬牙状,牙齿边缘有锯状。3.温和滤食性鱼类:牙一般细小,退化。4.食贝鱼类(青鱼):具臼状齿或铺石状齿。5.食水草鱼类(草鱼):具梳状齿。咽齿

鲤科鱼类的第五鳃弓的角鳃骨特别扩大,特称为咽骨或下咽骨,咽骨上长的齿,就是咽齿。鲤科鱼类咽齿的形态、数目、排列状态是该类鱼的重要分类依据,并有记录咽齿的一定格式,称为齿式。草鱼的齿式为2.5/4.2,这个式表示左右两边第五对鳃弓口各有两列齿,左边鳃弓外列是2个,内列5个,右边鳃弓外列为2个,内列为4个;鲤鱼的齿式为1.1.3/3.1.1,这个式子表示,左右两边第五鳃弓上各有三列齿,其外列1个,中列都是1个,内列都是3个;鲢、鳙的齿式均为4/4。(二)舌(tongue)圆口类的舌有角质齿其他鱼类的舌由基舌骨突出部分覆以黏膜构成,没有弹性,不能活动。但多鳍鱼和肺鱼的舌有肌肉,可活动。多数鱼类的舌前端游离,能上下活动,如鳗鲡。鲤科鱼类等不能活动。少数鱼类舌退化甚至无舌,如海龙科。一些鱼类的舌上布有味蕾,并有神经支配,对帮助鱼类觅录食物有一定的作用。(三)鳃耙(gillraker)鱼类鳃弓朝口腔的一侧长有鳃耙,一般每一鳃弓长有内外两行鳃耙,其中以第一鳃弓外鳃耙最长。鳃耙是鱼类的一种滤食器官,亦有保护鳃丝的作用。鱼类鳃耙数目、形状与鱼的食性的关系食浮游生物鱼类:鳃耙细、密、长。食大型动物鱼类:鳃耙退化。但海龙科、烟管鱼科的鳃耙退化,而它们是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板鳃类的鳃耙一般不发达,但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食物的姥鲨,鲸鲨等有密生而长的鳃耙。硬骨鱼类的鳃耙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无鳃耙:如鳗鲡科、海鳗科、康吉鳗科、海龙科、烟管鱼科、颌针鱼科、鲟科等。

2、有鳃耙痕迹:如鰕虎鱼科、鳅科、六线鱼科、鲽科等。

3、鳃耙很长:如鲱科、银汉鱼科。

4、鳃耙变异:鳃耙呈簇状刺如乌鳢、鳃耙呈叉状,如蓝子鱼、叉状鳃耙间有簇状刺,如带鱼、鳃耙连成呈海绵状,如鲢、鳙。鳃耙数鳃耙的数目在鱼类分类上有时亦作为分类标志之一。鳃耙数:第一鳃弓的外鳃耙数。上鳃耙数:咽鳃骨、上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下鳃耙数:角鳃骨、下鳃骨上附生的鳃耙数。也有不分上下鳃耙记载的,记录第一鳃弓外鳃耙总数。如鲈的鳃耙数:5~9+13~16。鳙的鳃耙构造

鳙的鳃耙稍短于鳃丝长,各鳃弓都有两列对称的鳃耙,口咽腔顶壁每侧有四条腭褶,口闭合时,腭褶正好嵌在各鳃弓内外鳃耙间,鳃耙数多。鲢的鳃耙构造更复杂,鳃耙长于鳃丝,鳃耙彼此连成一片,有筛膜覆在鳃耙外侧面,形成筛板,上有许多不规则孔隙,整个鳃耙似海绵状。鳃耙数多。鲢的鳃耙构造咽上器官(epibranchialorgan)鲢鱼和鳙鱼的咽鳃骨和上鳃骨卷成蜗卷状,称为咽上器官,此处相邻两鳃弓间的鳃耙连成四个分隔的鳃耙管。二、食道(esophagus)鱼类的食道短而宽,管壁较厚。组织构成:黏膜层、肌肉层及浆膜层。肌肉层全由横纹肌组成。食道黏膜层有味蕾分布,故有选择食物的作用。食道囊:鲳科鱼类的食道呈卵圆形的球状物,肌肉壁很厚,黏膜具几丁质,且有许多长条状乳头状突起,每一突起上附有许多小齿状突起,称鲳类的这种食道球状构造为食道囊。河鲀的食道一气囊,遇危险时中吸入空气或水使气囊膨大。鲳科鱼类的食道囊三、胃(Stomach)胃位于食道的后方,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接近食道处的部分为贲门部,胃体的盲囊状突出部分称盲囊部,连接肠的一端称为幽门部。一般鱼类胃的组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四层组成。胃的形态大小与食性有关,温和鱼类胃小而直;凶猛贪食的鱼胃大而呈袋状;圆口类及硬骨鱼类的鲤科、海龙科等鱼类没有胃。软骨鱼类的胃多数是U型或V型。硬骨鱼类胃的五种类型I型:胃直而稍膨大,呈圆柱状,无盲囊部,如鲀科鱼。

U型:胃弯曲呈U形,盲囊部不明显,如银鲳等。

V型:胃弯曲呈V形,有盲囊部,但不甚发达,如鲑鳟类、鲷科等。

Y型:盲囊部明显突出,贲门部、幽门部及盲囊部分界明显,如拟沙丁鱼、鳀及鳗鲡等鱼类的胃。卜型:盲囊部特别延长而发达,幽门部较小,胃一般圆锥形,如鲐、鲣等鱼类的胃。四、肠(intestine)软骨鱼类板鳃亚纲的肠可明显分出小肠和大肠,小肠又可分为十二指肠及回肠。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硬骨鱼类及全头类的肠的末端以肛门开口体外,板鳃亚纲肠管末端则以肛门开口于泄殖腔。鱼类肠管组织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及浆膜层等组成,肌肉是平滑肌,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肠的功能: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幽门盲囊(pyloriccaeca)

大部分硬骨鱼类在胃后方,肠开始处的许多指状盲囊突出物,称幽门盲囊或幽门垂,俗化称鱼花。幽门盲囊均开口于十二指肠。幽门盲囊的组织结构与肠壁组织相似,其作用一般认为是用来扩大肠子的吸收表面积,同时又能分泌与肠壁相同的分泌物。幽门盲囊小肠

十二指肠:内壁无突起,管径较细,胰管开口于此。回肠:管径较粗。螺旋瓣(spiralvalve):软骨鱼类及少数硬骨鱼类的肠壁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突出于管腔的褶膜,一般排成螺旋状,它有增加吸收面积的功能。螺旋瓣排列状态和数目因种而异,其排列形态大致可分为螺旋型和画卷型两大类。大肠板鳃亚纲的大肠可分为结肠和直肠。结肠后方附有直肠腺,有分泌盐类的作用。直肠腺后方为直肠。鱼类的直肠完全没有吸收作用,只堆积粪便。硬骨鱼类肠的长度及盘曲程度因种类及食性而异:肉食性的鱼类:肠管较短,仅为体长的1/3~1/4,多呈直管状或有一个弯曲;草食性鱼类:肠较长,一般为体长的2~5倍,有的甚至达15倍,在腹腔中盘曲较多;杂食性鱼类:肠短于草食者而长于肉食者。肛门肠道最后开口处为肛门,消化管中的残渣经此排出体外。软骨鱼类和一些低等的硬骨鱼类、肠末端开口于泄殖腔,即排泄、生殖管及肠末端均开口于一个腔中,然后排出体外,其它鱼类肛门单独开口于体外。肛门的位置通常位于臀鳍前方,但也有特别前移的,有的接近腹鳍,如江河上游的船丁鱼,个别种类还移至喉部。消化腺鱼类主要的消化腺为肝脏、胰脏及胃腺(无胃鱼类无)。所有鱼类均无唾液腺,而只有粘液腺。多数鱼类缺乏真正的肠腺。一、肝脏(liver)

肝脏是鱼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一般为黄色、黄褐色。大多数鱼的肝脏分为两叶,有一些鱼的肝呈三叶(金枪鱼)或更多叶(玉筋鱼),还有一些鱼的肝不分叶(香鱼、鲻鱼等)。肝胰脏:鲤科等一些鱼类的肝脏无一定形状,与胰脏组织混杂在一起,称为肝胰脏。一般肝脏由许多多角形的肝细胞索所形成的小叶集合而成。肝细胞索由胆细管及肝细胞组成。鲤科鱼的肝胰脏肝脏的机能(1)制造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分解。胆囊有输胆管通到肠的前端。(2)抗毒:肝能从血液中扣留无关的物质,并通过胆管把它们排除出去。(3)储存糖元以调节血糖的平衡。二、胰脏(pancreas)大多数软骨鱼类都有胰脏存在,板鳃鱼类的胰脏与肝脏明显分开;硬骨鱼类的胰脏为一弥散性的腺体,常分散在肠的弯曲之间,并常有一部分或全部埋在肝组织中,与肝脏混杂在一起,成为肝胰脏。胰脏分泌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及胰淀粉酶,能消化分解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十分重要的消化腺。胰脏产生的消化酶通过胰管通到肠的前端。三、胃腺(gastricgland)圆口类及肺鱼类无特殊分化的胃腺,其余鱼类胃腺一般均存在。少数无胃鱼类如鲤科、隆头鱼科等无胃腺。胃腺分泌胃蛋白酶,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的胃蛋白酶的活性特别高。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任务三认知鱼类的呼吸系统79鱼鳃的构造

鳃由咽部后端两侧发生。在胚胎时期形成鳃裂,前后鳃裂以鳃间隔分开,鳃间隔基部有鳃弓支持,鳃间隔两侧发生鳃片。软骨鱼类的鳃间隔明显,硬骨鱼类的鳃间隔退化。鳃裂开裂于咽部的一侧为内鳃裂,开裂于体外的称为外鳃裂。80鱼类鳃弓上的每一鳃片,称为半鳃,每一鳃弓前后的两个半鳃,合为一个全鳃,一般鱼类都有四对全鳃。一般鱼类鳃弓的内缘着生鳃耙。鳃耙系取食器官,与呼吸作用无关,但可保护鳃片。硬骨鱼类具有鳃盖,覆盖于鳃腔外面。圆口类及板鳃类没有鳃盖。81鳃片的结构

鳃片(或称鳃瓣)由无数鳃丝排列而成。每一鳃丝的两侧为鳃小片。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真骨鱼类的每一鳃丝具有一骨质或软骨质的鳃条支撑。鳃弓下有两支血管分布在鳃区,背面一支为出鳃动脉,腹面一支为入鳃动脉。入鳃动脉发出入鳃丝动脉,它沿每一鳃小片基部水平地分出细支形成微血管网,此即窦状隙,窦状隙的血液再经出鳃丝动脉汇入出鳃动脉。在鳃小片上还分散着一些粘液细胞及其他腺细胞。在鳃丝中尚有一些执行氯离子运转任务的氯细胞,执行排出氯离子的生理机能。82鳃片的结构83圆口类的鳃囊(gillpouch)圆口类具有特殊的鳃囊。与其他鱼类的呼吸器官构造差异很大。84板鳃鱼类的鳃多数具5对鳃裂,少数6、7对。鳃间隔很长,宽大呈板状,故取板鳃类之名。共有九个半鳃。在第一鳃裂前方多有一喷水孔。为退化的鳃裂,也即颌弓与舌弓之间的鳃裂。板鳃鱼类都没有鳃盖。85全头亚纲的鳃具四对鳃裂,第五鳃裂已封闭,喷水孔在幼鱼存在,成鱼消失。鳃间隔已缩短,有部分鳃丝伸出鳃间隔。舌弓后面长出皮膜状假鳃盖,皮膜上下与体壁愈合,仅后方开孔,这种鳃盖没有骨胳支持,故为假鳃盖。86辐鳍鱼类的鳃辐鳍鱼类一般都具有五对鳃裂,第一至第四鳃弓上长鳃,第五鳃弓不长鳃,也有少数鱼仅有3对全鳃和1个半鳃,也有仅有3对全鳃的。都有发达的鳃盖,有鳃盖骨支持。喷水孔一般不存在。多数鱼鳃间隔几乎消失,仅有少许在鳃弓的前方。87伪鳃

真骨鱼类鳃盖内面有伪鳃,明显可辨的伪鳃称为自由伪鳃,被结缔组织包埋,表面不易辨认的伪鳃称为封埋式伪鳃;有结缔组织覆盖,但鳃丝构造仍明显可辨的称覆盖式伪鳃。一般认为伪鳃与喷水孔鳃是同源的。其功能认为与二氧化碳的排泄有关。88幼鱼呼吸器官有一些鱼类的幼鱼在正式的鳃没有发达之前,出现鳃片状的构造,称为幼鱼鳃。板鳃鱼类的胚胎具有外鳃。孵化后外鳃即消失。辐鳍亚纲的多鳍鱼的幼鱼亦有一对柳叶状的外鳃。多鳍鱼类和肺鱼类(澳洲肺鱼除外)的外鳃属表皮的突出物。泥鳅及鲑的幼鱼也有丝状外鳃,成鱼时消失。89鱼类的呼吸运动

鱼类依靠口和鳃盖的运动,使水出入鳃部,营呼吸作用。多数硬骨鱼类都有两种呼吸瓣。第一种是附着在上下颌的内缘,称为口腔瓣,可以防止吸入口内的水边行倒流出口外;第二种是附着在鳃盖后缘的鳃盖膜,称为鳃盖瓣。可防止水从鳃孔倒流入鳃腔。。

软骨鱼类没有鳃盖,而是许多鳃间隔的皮褶,并且每一鳃间隔掩盖住后一鳃裂。它有一特殊的水管使流经鳃小片的水能方便的经过上下贯穿的水管排出到鳃腔,再经外鳃裂排出体外。圆口类的呼吸运动方式比较特殊91圆口类的呼吸运动七鳃鳗当口吸着其他鱼体时,依靠鳃囊壁的肌肉收缩,将水由外鳃孔吸入鳃囊,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又将水从外鳃孔压出。平时未吸着鱼体时,水是由口部进入呼吸管,通过鳃囊,由外鳃孔排出。盲鳗营寄生生活时,往往将头部深深地钻入寄主体内,此时水是由离头部稍远的总鳃管孔进入鳃囊,进行气体交换后,再由总鳃管排出。盲鳗自由生活时,水可由头顶的一个鼻孔进入咽部(内鼻孔通咽),再从鳃囊流出体外。92辅助呼吸器官少数鱼类的皮肤、肠、咽喉壁、鳃上器官等兼营呼吸作用的构造,称为辅助呼吸器官。胡子鲇、乌鳢、攀鲈及斗鱼等鱼的鳃弓或舌弓的一部分骨胳特化成鳃上器官,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气体交换,这是辅助呼吸器官中最重要的一种。93鱼类的辅助呼吸器官及鳔大多数硬骨鱼类的腹腔上部、消化管与脊柱之间有一大而中空的囊状器官,此即鳔,鳔内充满着氧、二氧化碳及氮等气体。圆口类和软骨鱼类无鳔。鱼类鳔的形状多种多样。多数鱼类的鳔单个,不少种类可分两个室,也有三室的。少数低等硬骨鱼类,如肺鱼、多鳍鱼的鳔是左右两叶。大多数鱼类的鳔连于食道背面,少数在腹侧面,如澳洲肺鱼,有个别在腹面,如美洲肺鱼和非洲肺鱼。94喉鳔类与闭鳔类

鲱形目、鲤形目等鱼类的鳔有鳔管与食道相通,称这类鱼为喉鳔类(Physostomatous);鲈形目等鱼类的鳔管退化,称这类鱼为闭鳔类(Physoclistous)。95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有红腺(redgland)或称气腺(gasgland)及微血管网,红腺能分泌气体到鳔内。鳔的后背方有一较薄的卵圆窗(oval),窗内布满血管,鳔内气体可通过卵圆窗渗入邻近的血管里,所以卵圆窗是气体吸收区。喉鳔类红腺不明显,气体直接由鳔管出入。96肺鱼类的鳔肺鱼类鳔的构造和作用已和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相类似,已成为真正的呼吸器官了,它可以直接呼吸空气。多鳍鱼类、雀鳝和弓鳍鱼等的鳔也有类似肺鱼的结构,内壁也分为许多小气室。可以直接利用空气进行呼吸。97鳔的机能1.比重调节作用:鱼类在不同深度借放气或吸气来调节鱼体比重,使它可以不费力地停留在水的各层。2.呼吸作用:肺鱼、多鳍鱼、雀鳝及弓鳍鱼的鳔有肺的作用。3.感觉机能:鳔能起测压计或水中传声器的作用。有些鱼的鳔与内耳发生程度不同的联系,因而具有较灵敏的听觉和感觉压力的能力。

4.发音作用:鳔对附近器官所产生的声音起着共鸣器的作用,使声音扩大。

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

任务四认知鱼类的循环系统100循环系统

功能:将氧气、营养物质以及激素运送到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内,并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组成:由液体和管道两部分组成。液体分为血液和淋巴两种;管道分为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种;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鱼类的淋巴系统不发达。特点:封闭型,单循环,心脏:一心房一心室。101102103血液(Blood)一)血量:一般硬骨鱼为体重的1.5%~3%,软骨鱼为体重的5%,而哺乳动物一般都在6%以上。二)比重:平均为1.035,低于哺乳类(1.053)。三)机能:运输、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机体机能的调节、防御和保护机能104

体内有许多液体,它们是内环境的基础。鱼类体内含有的大量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组织液、血浆、脑脊液和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做机体的内环境。105四)组成:由血浆及血球组成。血球由红血球、白血球和血栓细胞(或称血小板)等组成。106

红血球:多数鱼类呈扁圆形。一般具细胞核,含血红蛋白--血红素--铁离子,所以血液均为鲜红色。携带氧。白血球: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类。粒细胞分为:嗜中性白血球、嗜酸性白血球及嗜碱性白血球;无粒细胞:淋巴球和单核白血球。

血栓细胞:无色,小于红血球。血栓细胞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鱼类的血栓细胞与哺乳类的血小板的不同点是它是一个真细胞,有核和细胞质。107

血小板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它有质膜,没有细胞核结构,一般呈圆形,体积小于红细胞和白细胞。血小板只存在于哺乳动物血液中。低等脊椎动物圆口纲有纺锤细胞起凝血作用,鱼纲开始有特定的血栓细胞。两栖、爬行和鸟纲动物血液中都有血栓细胞,血栓细胞是有细胞核的梭形成椭圆形细胞,功能与血小板相似。108

血小板由骨髓造血组织中的巨核细胞产生。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在造血组织中经过定向分化形成原始的巨核细胞,又进一步成为成熟的巨核细胞。成熟的巨核细胞膜表面形成许多凹陷,伸入胞质之中,相邻的凹陷细胞膜在凹陷深部相互融合,使巨核细胞部分胞质与母体分开。最后这些被细胞膜包围的与巨核细胞胞质分离开的成分脱离巨核细胞,经过骨髓造血组织中的血窦进入血液循环成为血小板。109血浆

1.水份:约占76-90%

2.蛋白质:有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元三种。3.营养物质:醣类、氨基酸、脂肪酸等及氧气。4.无机盐类:钠、钙、镁的氯化物,酸性碳酸盐、磷酸盐等。5.各种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尿素、尿酸等。6.各种内分泌激素和酶类。血清:将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除去所残留的液体。110鱼类循环系统管路心脏(Heart)一)功能:血液循环的中枢。二)位置:围心腔中。三)结构:有围心膜包在外面,典型的心脏由三部分组成:静脉窦、心耳、心室。111软骨鱼心脏图解硬骨鱼心脏图解鱼类的心脏窦耳瓣耳室瓣半月瓣动脉圆锥动脉球112动脉圆锥:位于软骨鱼类及低等硬骨鱼类心室前方,能自主搏动,为心脏的一部分。动脉球:真骨鱼类动脉圆锥退化,腹主动脉基部扩大成动脉球,不属于心脏。动脉圆锥与动脉球的功能在于使血液均匀地流入腹大动脉,它们能够减轻由于心室的强烈博动而对鳃血管所产生的压力。113动脉和静脉

鱼类的血管根据其流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动脉(白鲢:所有引导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为动脉。114(一)鳃区动脉:

1.动脉球

2.腹侧主动脉

3.入鳃动脉

4.入鳃丝动脉

5.入鳃小片动脉

6.出鳃小片动脉

7.出鳃丝动脉

8.出鳃动脉

9.鳃上动脉

10.鳃下动脉

11.冠动脉

12.伪鳃动脉

115

硬骨鱼的鳃循环116(二)头部动脉1.颈总动脉:分为两支,即内颈动脉和外颈动脉。2.内颈动脉:分布到吻部、鼻部、眼肌等部位。3.外颈动脉:在口角后方分成上颌动脉和下颌动脉两支。外颈动脉在延伸途中还发出一些细支,分布到舌弓、鳃盖、口腔底部、口盖粘膜、眼眶上壁、眼球附近等部位。

头环——左右内颈动脉在前脑区域的底部相互连接形成环状,称为头动脉环(也称头环),是硬骨鱼类特有的构造,头环的形成在不同的鱼类不同,有简有繁。117(三)躯干部、尾部动脉1.背主动脉:在头部及躯干部发出许多分支,分布到内脏及体壁肌肉等处。

2.枕动脉:分布到基枕骨、咽骨及其附近,口盖粘膜。3.锁骨下动脉:分布到胸鳍各部分。4.腹腔动脉:主要分支到各内脏器官上。5.节间动脉:分布到体壁及背部肌肉中。其中有背鳍动脉、肋间动脉。6.肾动脉:分布到肾脏。7.髂动脉:分布到腹鳍肌肉。8.臀鳍动脉:分布到臀鳍肌肉。9.尾动脉:背主动脉向后延伸进入尾部的部分,实为背主动脉的延续,它一直分布到尾鳍基部,尾动脉是穿过尾椎的脉弓中。118静脉系(白鲢)

凡引导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回心脏的心管称为静脉。119(一)古维尔氏管在静脉窦的背上方连接的一对大导管,所有身体各部的静脉血都要经过此导管再入心脏。120(二)头部静脉

1.前主静脉:收集上下颌、吻部、鼻部、眼球区域、脑及鳃盖区回心的血液。

2.颈下静脉:收集由上下颌及舌弓来的血液。

颈下静脉有时为单一血管,如鲤,有时则成对,如鲈鱼。121(三)躯干部、尾部静脉

1.尾静脉

2.肾门静脉3.后主静脉:收集肾脏、体壁、腹鳍、臀鳍等处的血液。4.肝门静脉:由肠静脉、脾静脉、胆囊静脉、鳔静脉汇集进入肝脏折散成毛细血管网,形成肝门静脉。生殖脉也有部分血液流入肝门静脉。5.肝静脉6.锁骨下静脉

门静脉——是指某些回到心脏去的静脉在未达心脏之前,中途穿过一种器官,并在此器官中折散成毛细血管,再收集汇入一条总血管,回到心脏。122(四)微血管:毛细血管在鱼类分布在:

1.连接在动脉与静脉之间,(多数情况,动脉由粗变细,以毛细血管与静脉相连)。2.连接在动脉与动脉之间(在鳃上入鳃小片动脉析散成毛细血管,汇集成出鳃小片动脉)。3.连接在静脉与静脉之间(肾门静脉、肝门静脉)123124

硬骨鱼的血液循环途径图解尾毛细管肝门静脉背大动脉肠毛细管肝静脉入鳃动脉鳃毛细管出鳃动脉后主静脉肾毛细管肾门静脉前主静脉腹主动脉头部毛细管动脉球心房静脉窦心室总主静脉肝毛细管颈总动脉1251.眼静脉2.喷水孔3.舌弓静脉4.鳃静脉5.前主静脉6.锁骨下静脉7.后主静脉8.侧皮静脉9.前颜面静脉10.颈静脉11.心脏12.肝静脉13.腹侧静脉14.眼后静脉15.骼静脉127淋巴和淋巴管

淋巴和淋巴管组成鱼类的淋巴系统,是一个辅助的循环系统。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一部分血液经毛细血管渗入细胞组织之间形成了组织间液,它同细胞交换各种代谢物质,一部分含代谢物质的组织间液进入淋巴毛细管,成为淋巴液,最终进入静脉回到心脏。128

淋巴:充满于淋巴管内的无色透明的液体组织。淋巴的组成与血液相似,但无白细胞、红血球和血液蛋白质。淋巴的主要功能是供给细胞的营养及清除废物,同时它对幼鱼骨胳的生长也有辅助作用。淋巴管:是体内组织间的组织液和淋巴流通的管道。129

淋巴心:位于最后一脊椎骨的下面,呈圆形,是由尾静脉的一部分发育而成,它能不断地搏动,淋巴心有瓣膜调节本身的搏动和淋巴的流向。淋巴管中也有瓣膜促使淋巴向静脉方向流动和阻止红细胞由静脉流入淋巴管。板鳃鱼类的淋巴系统只有淋巴管,没有淋巴心和淋巴窦。130131造血器官

鱼类的血球可以在不同的器官内形成,在早期胚胎阶段,血管能形成血球;成体阶段,除了血管仍能制造血球外,已经形成更重要的造血中心:脾脏、淋巴髓质组织、赖迪氏器官、头肾等。132脾脏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都有明显的脾脏,各种鱼脾脏的形状各不相同。鱼类的脾脏大致可分为外层红色的皮质区和内层白色的髓质区,皮质区制造血球及血栓细胞,髓质区制造白血球。所以脾脏是制造血球最重要的中心,它是红血球的后备贮藏所,脾脏还有过滤血液、消灭异物和破坏衰老细胞的功能。133淋巴髓质组织鱼类没有骨髓和淋巴腺,但具一种能制造各种血细胞的造血组织,称之为淋巴髓质组织(或拟淋巴组织)。淋巴髓质组织分布于鱼体不同部位:消化管粘膜下层、肝脏、生殖腺及中肾等。134中肾生成血栓细胞。螺旋瓣能制造各种白血球。135赖迪氏器官软骨鱼类食道粘膜层下方的扁平的器官,能生成白血球,能制造淋巴细胞,如脾脏移去后,它也能产生红血球。136头肾一些硬骨鱼类的肾脏前部有前肾的残余组织,称为头肾,它已不起排泄作用,变成一种淋巴髓质组织,具有制造白血球、血栓细胞与破坏红血球的功能。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

任务五认知鱼类的泌尿生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

生殖和排泄系统,虽在机能上截然不同,但在发生上都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来,两者在位置上很接近;在结构上也有密切的联系。泌尿系统一、泌尿器官的组成二、泌尿机能三、渗透压的调节鱼类的泌尿器官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输出孔组成。1.肾脏发生的过程2.输尿管和膀胱3.输出孔4.各类鱼的泌尿器官鱼类泌尿器官的组成1.肾脏发生的过程肾脏是鱼类的主要泌尿器官,它在发生上经过前肾和中肾两个阶段。肾脏起源于中胚层的生肾节。

前肾是脊椎动物最先出现的泌尿机构,位于体腔最前端,形成于胚胎期。由头后若干对生肾节参加形成。前肾1.部位鱼类的前肾位于体腔最前端背面。2.构造

前肾由许多按节排列的前肾小管组成。前肾小管的数目在不同的种类不同。每一前肾小管形略弯曲,一端开口处为肾口,其边缘具有纤毛,并与体腔相通。背主动脉的分支血管结成一团微血管球,称为肾小球(或称血管小球),肾小球伸到每个肾口附近,每一前肾小管的另一端最初为盲管,后来在左右两侧,前后彼此愈合成一对前肾管,其末端直通泄殖腔。3.前肾排泄废物的路径

肾小球将血液中的废物渗透到体腔,借肾口周围的纤毛摆动,把血液和体腔的废物吸入肾口,然后经前肾小管到前肾管,再经泄殖腔排出体外。肾动脉→肾(血管)小球→体腔→肾口→前肾小管→前肾管→泄殖腔→体外。4.前肾在不同鱼类中的情况(1)前肾为绝大多数鱼类胚胎时期的泌尿器官。(2)少数鱼类在仔鱼期前肾仍有泌尿机能,而在成体则几乎完全没有作用。如鲟鱼,刚孵出的6mm长时,其前肾仍有泌尿机能,体长12mm时已开始萎缩,体长33mm的稚鱼仍有2条前肾小管,而达到125mm时只残留1条,稍后即完全消失。(3)个别鱼类在成体前肾仍保留泌尿机能,如真骨鱼类的光鱼和绵。(4)绝大多数鱼类成体前肾退化,不具泌尿机能,歼留部分称为头肾,成为一拟淋巴组织,有毁灭陈旧血球的功能,又能形成白血球,也是一种造血器官。

紧接在前肾后面的一条生肾节变成很多的管状体即为中肾。中肾为鱼类成体的泌尿器官,是块状组织。淡水硬骨鱼类肾小体的数目、直径均大于海水硬骨鱼类。中肾1.部位

中肾位于体腔背壁,鳔的背方,腹面覆有体腔上皮。2.构造

中肾的基本构造是由许多肾小体和中肾小管组成,彼此以结缔组织及血管隔开。

肾口

中肾小管由单层的腺上皮细胞组成,有的已失去与体腔的联系,有的一端还借肾口通向体腔(并具纤毛);中肾小管的另一端为盲状的球形扩大,而且前壁向内凹入形成具有两层细胞的杯状深凹,称为肾小球囊或包氏囊,背主动脉的分支伸至每一肾小球囊中,形成球状的血管小球,并与肾小球囊的内壁相密接。肾小球囊及其相接触的血管小球合称为肾小体或马氏体。

由发育过程可知中肾最初也是显著地呈分节的结构,只不过包括比前肾更多的生肾节,前后扩展,几达体腔末端。随着胚胎的发育进展,中肾小管以不断分枝的方法增加数量,每一体节能分生7-8个,因而达到一个巨大的数目,原有按节排列的形式不复存在,与中肾小管增加的同时,血管、淋巴管和结缔组织也在其间稠密集结起来,中肾逐渐成为块状而结实的整体,紧贴在体腔的背部。

肾基本单位(肾小体和中肾小管)中血管系统具有特殊形式,肾小体中的毛细血管由肾动脉分支而来,形成一个毛细血管网,由肾小体出去的血管仍是小动脉(这种小动脉较入球小动脉口径小)并再分布于中肾小管的周围形成第二个毛细血管网,血液两次通过毛细血管网然后才集合到肾静脉中去,这种结构使得肾循环在机能上发生两次效果:(1)血液流入肾小体时阻力较小,血压较高,便于血浆成分透出管壁;(2)出球的小动脉,血压已大大降低,这就有利于中肾小管内的物质回到血液中去。中肾小管可分为4部分:颈节、近球弯曲肾小管、远球弯曲肾小管、集合细管。肾小体结构图2.输尿管

输尿管:一般鱼类有一对,在胚胎时期,为前肾管。在成体,前肾衰退,前肾管纵裂为二:中肾管(吴氏管):与中肾小管相通,担负输尿管的任务;米勒氏管:退化,或成为输卵管。

输尿管壁具有三层:粘膜层:内面,有较多纵行皱褶肌肉层:里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均属于平滑肌纤维层:外面,有较多弹性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分布其间。3.膀胱膀胱是储藏液的薄壁束状器官,尿液可以从输尿管那里自由流入,同时便于积聚起来排出体外。鱼类的膀胱有两种类型:输尿管膀胱(大多数鱼类)泄殖腔膀胱(内鼻孔亚纲)4.输出孔硬骨鱼中有两种输出孔,即泌尿孔和尿殖孔。泌尿孔:输尿管单独向外开孔。尿殖孔:输尿管和生殖导管先汇合尿殖窦,然后共同开口于体外。5.鱼类各纲的泌尿器官(1)圆口纲:胚胎、幼鱼为前肾,成体为中肾。(2)软骨鱼纲:成体具一对中肾。雄体:米勒氏管退化消失,中肾管成为输精管,肾脏后部另有一对中肾辅助管集合成输尿管。雌体:中肾管为输尿管,也有中肾辅助管,但不如雄体发达。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全头亚纲无泄殖腔。

(3)硬骨鱼纲:中肾,五种类型。中肾管为输尿管,米勒氏管退化。四、各类鱼泌尿器官的特点(一)软骨鱼纲

板鳃类的泌尿器官是一对位于脊柱两侧的中肾。中肾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无排泄功能,在雄鱼与生殖腺有密切关系,成为精巢的附属部分称为附睾,雌鱼则萎缩。后部具有排泄功能。板鳃类形成中肾时,前肾管纵裂为中肾管和米勒氏管,中肾管就是输尿管,米勒氏管在雌体成为输卵管,在雄体则退化消失。软骨鱼类的肾小管有一段特殊部分,能回收尿素,这对血液渗透压调节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板鳃类雄体的前部肾脏无泌尿机能,从前部通出的中肾管,即充作输精管,而与后部真正具泌尿机能的肾脏部分失去直接联系,在肾脏后部另有中肾辅助管集合成输尿管,输尿管的末端进入泄殖窦,再以泄殖孔头开口于泄殖腔,然后开口体外,无膀胱。板鳃类雌鱼的以中肾管输尿,也有中肾辅助管,但不如雄体发达。输尿管左右合并成膀胱,后端膨大成泌尿窦,以泌尿乳突开口于泄殖腔,然后开口体外。

雄鱼:输尿管(为中肾辅助管)泄殖窦泄殖腔体外。雌鱼:输尿管(中肾管)膀胱泌尿窦泄殖腔体外。全头亚纲的肾脏亦为中肾,开头较板鳃类的粗而短,中肾管的情况与板鳃亚纲相似,所不同的是全头亚纲无泄殖腔,直接开口于体外。板鳃类排尿的过程:(二)硬骨鱼纲硬骨鱼类成体以中肾行使泌尿机能,前肾已经退化,雌雄鱼的肾脏一般与生殖器官没有什么联系。肾脏多数细长条状,有些鱼类在肾脏前面有膨大的头肾。根据外部的形态,真骨鱼类的肾脏大致分为五种类型。1.左右肾脏合并,前部有头肾,形稍肥大,如鲱形目鱼类。2.肾脏中部及后部合并,头肾明显,如鲤科鱼类。3.肾脏后部左右合并,前部有头肾,如鲻、鲈、褐葛鱼由等鱼类。4.左右肾脏完全合并成细条状,头肾不明显,如海鲅科鱼类。5.左右肾脏完全分开,头肾不明显,如鲢形目、鮟鱇目等鱼类。

少数硬骨鱼类如海龙科、巨口鱼科、蟾鱼科等,肾脏完全缺乏肾小体,称为无球肾脏,海水鱼中已发现有25种,肾脏属此型,而淡水鱼中较罕见,真骨鱼类没有泄殖腔,输尿管通入成对的或单一的膀胱后,即以泌尿孔的形式开口于生殖孔后方,或与生殖孔开口于泄殖窦,再通体外。1.肾的泌尿机能

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1)排除对鱼体有害的代谢最终产物,如氨、尿素、酸根等;(2)维持体液理化因素的恒定以保证组织器官政党活动时所必需的内部环境条件,如水的平衡、渗透压及酸碱平衡等。

肾脏:主要排泄氮化物分解产物中比较难扩散的物质,如尿酸等。通过肾小体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选择性吸收作用和肾小管的分泌作用来完成。尿液:含氮代谢产物为尿素和尿酸。肾小管的分泌作用

分泌作用主要发生在近节,也发生在远节和收集管。包括两种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直接分泌进入肾小管中;原来在血浆中的代谢物,经过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运排入肾小管中。尿液的成分和尿量鱼类的尿水无机物(钙、镁、钾、钠、磷酸盐、硫酸盐及氯化物等)有机物(尿素、尿酸、肌酸和氨等)

尿液的成分在不同鱼类中有很大的区别。淡水硬骨鱼类通过鳃可以直接将氨排出体外,所以氨的含量在尿中很少;海水硬骨鱼类因缺少水分(或酶系统不同),多数将氨转变为氧化三甲胺、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海水软骨鱼类的尿液中尿素含量较高。尿量

不同鱼类尿量差异较大。一般淡水硬骨鱼尿量大;海水硬骨鱼尿量小。鱼类渗透压的调节

淡水鱼类体液的盐分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要高些,系一高渗性溶液,按渗透压原理,体外的水分将不断地通过半渗透性的鳃和口腔粘膜渗入体内,如果鱼体没有调节渗透压的机能,必然会因进水过多而胀死。淡水鱼类是通过两方面来进行调节的。一方面是排水,由肾脏将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淡水鱼类肾小体发达,排尿量也比较多;另一方面是保盐、吸盐,肾小管有一段吸盐细胞,使通过肾小体的过滤液中的大部分盐分重新吸收加来,同时有些淡水鱼类鳃上有特化的吸盐细胞,可以从水中吸收氯离子,还有从食物中也能补充一些盐分。淡水鱼类

海水硬骨鱼类体液的浓度,一般比外界水环境低些,系一低渗性溶液,按渗透压原理,其体内水分将不断地从鳃和体表向外渗出,若不加调节,则会因大量失水面临死亡,海水硬骨鱼类调节渗透压也是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保水、补水,通过各种途径来补充水在渗透过程中的损失,除了从食物中获取水分外,还要多吞海水,另外少排尿,保持水分,海水硬骨鱼类一般排尿量较少,它们的肾小体数目较少;另一方面是排盐,海水硬骨鱼类的鳃上有特殊的排盐细胞,吞下的海水连盐带水在肠壁渗入血液以后,水分大多截留下来,而多余的盐分由排盐细胞排出体外,使体液维持正常的低浓度。海水硬骨鱼类淡水硬骨鱼海水硬骨鱼海产软骨鱼类

海水软骨鱼类血液中所含的盐分虽只稍高于海水硬骨鱼类,但它们血液中含有多量的尿素(2-2.5%,其他脊椎动物只0.01-0.03%左右),因此其体液浓度稍高于海水,一般不会象海水硬骨鱼类有失水过多之忧。它的渗透压调节的特点是依靠尿素来保持水分的动态平衡,当血液中尿素含量高时,从鳃进入的水分就会增多,水一多就冲淡了血液浓度,排尿量也随之增多,因此造成尿素流失。当血液尿素降低到一定程度,进入的水分减少,排尿量相应减少,因此尿素又逐渐升高。洄游性鱼类

淡水鱼类和海水鱼类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对渗透压调节各有不同的特点,因而一般的海水鱼类不能生活于淡水,反之亦然。然而,有些洄游性鱼类如鳗鲡、赤鱂等,能适应从海水到淡水盐度的急剧改变。鳗鲡由淡水降河入海产卵,它一生中要栖息于两种不同条件的水域中。当它在淡水中生活时,主要依靠肾脏调节水分,当它入海生殖时,则在鳃上产生特化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而保留水分。赤鱂的鳃细胞在海水中所排出盐分,而在淡水中则能吸收盐类。鱼类的生殖系统是由生殖腺——生殖细胞成熟的地方,以及用来向外输送成熟生殖细胞的导管——输卵管与输精管所组成。此外,进行体内受精的鱼类,其雄体有特殊的交接器,依靠它可以把成熟的精子射入雌鱼的生殖导管内。生殖系统是用来维持种族绵延永繁的重要器官。鱼类的生殖器官及生殖细胞一、雌性生殖器官鱼类的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和输卵管。(一)卵巢卵巢为产生卵子的器官。鱼类的卵巢在未成熟时往往呈带状,成熟时多呈长囊状。卵巢的颜色与包裹在里面的卵粒颜色有关,多数呈不同程度的黄色,不少种类呈灰色。

鱼类的卵巢有两种类型,即游离卵巢(或裸卵巢)和封闭卵巢(或被卵巢)。

游离卵巢即卵巢裸露在外,不为腹膜形成的卵巢膜(或称卵囊)包围,卵子成熟时,自卵巢上脱落到腹腔,经输卵管排出体外。这类卵巢为板鳃类、全头类、肺鱼类、圆头类、全骨类及部分真骨鱼类所具有,系代表原始的结构。

封闭卵巢,即卵巢不裸露在外,而为腹膜所形成的卵巢膜包围,成熟的卵子不落于腹腔而落于卵巢腔中,经输卵管输出体外,这类卵巢为大多数真骨鱼类所具有,系代表高级的结构。1.圆口类雌鱼卵巢1个,为裸卵巢,悬系于消化管上方,无输卵管,成熟的卵直接落入体腔。

2.板鳃类的卵巢,为裸卵巢,多呈长串形,以卵巢系膜连于体腔背壁,大多数成对,也有少数仅一侧发达,如猫鲨科、斜齿鲨、鹞鲼等。卵巢里面有许多滤泡,内各有一粒卵子,成熟的卵排入腹腔,借体壁肌肉收缩,经输卵管腹腔口进入输卵管。3.大部分真骨鱼类的卵巢为封闭卵巢,成熟的卵直接落入与体腔隔开的卵巢中的卵巢腔内,卵巢膜后端变狭,形成输卵管。真骨鱼类大多数具有成对的生殖腺,但也有少数种类的两个卵巢时常愈合一起形成不成对的器官,如绵鱼尉;有时一个卵巢尚未完全发育,比另一个小得多(如细鳞胡瓜鱼)或者一个已完全消失,只留下一个发挥职能(如银汉鱼)。(二)输卵管1.圆口类没有输卵管,成熟的卵子直接落入体腔,由肛门后面的生殖孔排出体外。2.软骨鱼类的输卵管为米勒氏管。左右输卵管在肝脏前方延伸成合一的输卵管腹腔口,卵子由此进入输卵管,输卵管前端较细,受精在此进行。其后有一扁平卵圆形膨大的卵壳腺,受精卵经过此腺被包上卵壳,该腺体在卵生种类比胎生种类更加发达。有些种类如扁鲨、电鲶等的卵壳腺退化或完全缺,如:输卵管后部扩大成为子宫,有环褶隔开。卵胎生和典型胎生的种类,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

假胎生种类的生殖道有很多皱褶及丝状物,能分泌营养物质,供胎儿发育所用。左右输卵管最后分别开口于泄殖腔,个别鲨鱼(如猫鲨等)左右输卵管汇合以后,在直肠后方以一总孔开口泄殖腔。全头类无泄殖腔,输卵管独立开口于肛门后方。其它具有游离卵巢的鱼类,其输卵管也是米勒氏管,如全骨类、肺鱼类、部分真骨鱼类。3.大部分具有封闭卵巢的真骨鱼类,其输卵管与米勒氏管无关,由腹膜褶联接成的管道作为输卵管,输卵管与卵巢直接连接。4.有些真骨鱼类的输卵管有某种程度的退化或消失,见于裸卵巢鱼类(如鲑科、胡瓜鱼科、鳗鲡科及泥鳅等)。鲟鱼、胡瓜鱼的输卵管前端的一广阔的漏斗口开于体腔,与卵巢不直接联系。鲑科有,鳗鲡科仅留有极短的漏斗或完全消失,而卵是经生殖腔排出。(三)产卵管很少数种类,其输卵管延伸到体外形成延长的产卵管。如雌鰟鲏鱼的产卵管便于把卵子产入河蚌的外套膜中,让受精卵在其中孵化。二、雄性生殖器官(一)精巢鱼类的精巢,在鱼类多数成对,少数种类是单一的,如黄鳝。未成熟的精巢呈浅红色,成熟时则为纯白色,表面均净细腻。各种鱼类的雄性生殖器官形态结构不一,下面介绍鱼类各纲精巢的结构特征。1.圆口纲雄鱼精巢1个,无输精管。2.软骨鱼纲板鳃类的精巢一般呈乳白色,多数成对,借精巢系膜连于体腔背壁,精巢壶膜在精巢内平行排列,系膜上有许多极细小的输出管与肾脏前部发生联系。全头类的精巢也成对,呈卵圆形。不成熟的精子由输出管进入相当大的副睾中,副睾是输精管前端的迂回部分,紧贴在肾脏的前部。3.硬骨鱼纲(真骨鱼类)真骨鱼类的精巢大多成对,有的一侧发达,另一侧退化,如黄鳝,左侧发达,右侧退化,也有的精巢后端或全部愈合在一起,如玉筋鱼。真骨鱼类的精巢从外观上看,往往以细线状,逐渐发育成带状,以致成囊状,从组织学来看,根据显微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壶腹型及辐射型。

壶腹型精巢(又称鲤型精巢):这类精巢为鲤科鱼类所特有,另外,鲱科、鲑科、狗鱼科、鳕科及鱼将科等也属该型。壶腹型精巢外包有结缔组织的精巢膜(包囊)(由腹膜上皮层及结缔组织层构成),从精巢膜上伸出隔膜,将整个精巢分割成圆形或长圆形的壶腹(滤泡),这些壶腹不规则地占满整个精巢的内部。隔膜中通有血管,在发育中每个壶腹又形成许多生精囊,精子就在生精囊中形成,沿着精巢背侧有输精管。

辐射型精巢(又称鲈型精巢):这类精巢见于鲈形目鱼类。精子发育成熟的地方呈辐射排列的叶片状。叶片的壁同样由精巢膜伸入精巢而形成,整个精巢呈圆锥形,有纵裂的凹穴,底部有输精管。(二)输精管1.圆口类没有输精管,精子成熟后脱落入体腔中,再由生殖孔或经泄殖腔从泄殖孔排出体外。2.软骨鱼类以中肾管(吴氏管)作为输精管,输精管的前方多迂曲,向后方则渐变直,并扩大成贮精囊,其末端又突出一对长的盲囊,称精囊,系退化了的米勒氏管的远端部分。贮精囊通入尿殖窦,再经尿殖乳头开口于泄殖腔。全头类无泄殖腔,输精管经尿殖窦独立开口体外。肺鱼类、软骨硬鳞类也是以中肾管作输精管。3.真骨鱼类的输精管与肾管无关,由腹膜褶联接形成的管道作为输精管。(三)交接器体内受精的鱼类,雄性多具有交接器。板鳃类、全头类雄性的腹鳍内侧生有交接器,也称鳍脚,交接器内具有软骨,沿交接器的全长有沟或管,精液可顺此流出。真骨鱼类一般无交接器,但鱂科鱼类多数为体内受精,形成比较简单的交接器,有的是生殖管或尿殖乳突向外延长而成的管状突起。有的是臀鳍前方几个鳍条扩大形成沟管连接在生殖孔。三、生殖细胞生殖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中华鲟卵弹涂鱼卵(一)卵子卵子是一个特化的细胞。鱼类的卵子为端黄卵,卵黄丰富,原生质少,是分极分布的。原生质偏于动物极,卵黄偏于植物极。卵子的大小,不同鱼类差异很大,小的卵仅有0.3-0.5mm,现知鱼类中最大的卵是软骨鱼类的鼠鲨,连卵壳在内有220毫米。鱼类平均卵径只有1-3mm。不同鱼类卵子大小的多样性,系由它们繁殖过程中不同生态因素决定的,一般繁殖力高的鱼类具有小形的卵子。

卵子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已成熟的和在水中膨胀的卵子是圆球状,能使卵均匀地漂流和附着在目的物上,以增加本身的呼吸表面。虎鱼类的卵子也是圆形的,但其卵膜延长为椭圆形或纺缍形。鰟鲏鱼的卵子呈梨形。板鳃类的卵子本身呈圆形或卵圆形。卵子的形态鱼类卵子的结构与类型端黄卵,胚胎细胞位于卵黄的一端开始发育。卵黄膜,初级卵膜;次级卵膜,具有粘性;软骨鱼还有一层卵壳膜即三级卵膜。浮性卵:小而透明,具油球,比重小,膜无粘性。海洋真骨鱼粘性卵:卵比重大,膜具有粘性,常见鲤鱼鲫鱼太平洋鲱鱼等等沉性卵:比重大,膜无粘性。大马哈鱼。半浮性或漂浮性卵:介于浮性卵和沉性卵之间,如四大家鱼。(二)精子精子乃特殊的变形细胞,形小而活动力强。精子也有核和原生质。它在外形上可以分为头部、颈部和尾部。精子前面膨大的部分为头部,具核,被稀薄的原生质所包围,头部前方原生质密集,形成顶体(或称钻孔器),用于穿过卵膜钻入卵细胞;颈部为头部和尾部的连续区,一般较短,尾部乃推进器官,促使精子接近卵子,尾部一般很长,超出头部好几倍。鱼类的精子按其形态结构可以分为三大类;螺旋形、栓塞形和圆形。

螺旋形精子系板鳃鱼类特有,头部特别长,具顶体,呈螺旋形,顶端尖锐,板鳃类的卵膜上没有卵孔,其螺旋形的精子可以帮助它在任务地方钻进卵膜。鳐的精子

栓塞形精子系鲟鱼和肺鱼类特有,头部呈稍长的栓塞形,端部有一不大的突起,鲟、肺鱼的精子有顶体。鲟鱼的精子

圆形精子系真骨鱼类所有,头部呈圆形,但有些种类为椭圆形,扁圆形等。四、生殖管与泌尿管在末端开口上的关系1.板鳃类的雄鱼:输精管(中肾管)和输尿管(中肾辅助管)共同开口尿殖窦泄殖腔体外。2.板鳃类的雌鱼输尿管(中肾管)泌尿窦泄殖腔体外输卵管(米勒氏管)3.真骨鱼类有些种类(多为雄鱼)生殖孔泄殖窦体外排泄孔4.真骨鱼类的有些种类生殖孔与排泄孔各自独立开口于体外(多为雌鱼)5.生殖管开口于膀胱,如海鳝。6.生殖管与肛门开在一起,如江鳕。7.生殖孔与肛门及泌尿也共同开一总口,如海龙。五、性征(一)雌雄区别鱼类一般都是雌雄异体,然而在外部形态上较难确切地鉴别雌雄,甚至用生物学测定也难归纳出它们之间的根本异同。可是有些鱼类可以利用一些外部特征为辨明性别。鱼类的雌雄异形是由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所决定的。鱼类的性征和生殖方式

所谓第一性征(主性征)是指那些与鱼类本身繁殖活动直接有关的特征。如睢鱼的卵巢,雄鱼的精巢,此外前所提及的板鳃类雄鱼的鳍脚,鱂亚目雄鱼由臀鳍前部的鳍条变化而成的交接器,鰟鲏鱼雌鱼由输卵管延伸体外的产卵管等均为识别雌雄的第一性征。

有些鱼类还可以利用它们的第二性征来辨别性别。所谓第二性征(副性征)是指那些与鱼类本身繁殖活动并无直接关系的特征。但是它们与生殖腺的发育及其分泌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第二性征因鱼的种类而各有所不同,一般常见有下列几方面:1.个体大小

这是真骨鱼类最常见的第二性征。在多数情况下,同样年龄的鱼,雌鱼一般比雄鱼大些。某些鲤科鱼类的雌鱼平均只比雄鱼大若干厘米,而有些种类则差别颇大,有所谓短小型雄鱼出现。康吉鳗雌鱼可达90余斤,雄鱼却不超大型过3斤,鮟鱇目角鮟鱇亚目的深海种类表现出极具惊人的两性异形现象,雄鱼寄生在雌鱼体上,以其口部与雌鱼的皮肤连合在一起,其营养全靠雌鱼供给,有一种深海鱼安鱼康雌鱼比雄鱼大六十倍以上。相反地,有少数种类的雄鱼稍大于雌鱼,如黄颡鱼。黄颡鱼2.色泽的差异很多鱼类在生殖期来临时,发生色泽上的变异或颜色变深,或者出现新艳的色彩,一到生殖结束,即行消失,这称为婚姻色或婚姻装,这是由于性激素作用的结果。生活在湖沼里的麦穗鱼,平时除了体侧有一条黑线稳步,余均为浅灰色。但到了生殖期间,雄鱼全身变黑。鰟鲏雄鱼在生殖期间,其胸鳍、背鳍有红色出现,体色异常美丽。大麻哈鱼在海洋生活时体呈银色,而繁殖季节进行溯河洄游,体色变暗棕色,特别在雄体的两侧还出现鲜红的斑点。生殖期间色泽激烈变异的例子,在鲤科、鲑科、攀鲈科、刺鱼科、雀鲷科、隆头鱼科等是司空见惯的。3.追星的出现

有些鱼类生殖期间,在雄鱼体上有追星出现,这是表皮细胞特别肥厚及角质化的结果。追星从外观上,是一种白色坚硬的锥状体,它在身体表面分布没有一定。白鲢、草鱼和花鲢的追星主要分布在胸鳍上,香鱼、雅罗鱼的雄鱼全身出现追星,华鰁、黑鳍鰁、棒花鱼、马口鱼、鰟鲏鱼的追星在雄鱼的吻、颊部、鳃盖甚至胸鳍外缘或臀鳍上有显眼的追星密布。4.鳍的变异不少种类的背鳍、臀鳍及胸鳍出现第二性征,马口鱼的雄鱼,其臀鳍前部的鳍条,特别地延长,鳗鲡拟鲤的胸鳍在雄性呈镰状,前端尖长,而雌鱼则呈圆形,前端圆钝。5.其它雄银鱼臀鳍上方有一列鳞片,而雌鱼则全体裸露无鳞。大麻哈鱼雄鱼在生殖期间,头部背面向上突起,吻和下颌显著变长,两颌弯曲。(二)雌雄同体与性逆转

在同一鱼体的性腺中同时存在卵巢组织和精巢组织的现象称为雌雄同体,也称为双性现象。非同时性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同时性雌雄同体(雌雄同体)

性逆转也是一种双性现象,有一些鱼类生殖腺同时有精巢与卵巢,先发育为雄的,而后再发育为雌的,这种鱼称为先雄后雌型(雄性先熟型),例如黑鲷、小丑鱼等。有一些鱼类是先发育成为雌的,而后再发育为雄的,这种鱼称为先雌后雄型(雌性先熟型),例如石斑、黄鳝、鲈鱼等。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黄鳝性逆转的调查研究,可以概述如下:体长200mm以下的成体黄鳝均为雌性;体长220mm左右的成体开始性逆转;体长360~380mm时,雌雄个体数几乎相等;380毫米以上时,雄性占多数;530毫米以上时,则全部是雄性。但是,逆转也受环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很可能在生物饵料丰富的状况下,黄鳝的生长加速,在同样的生长期却出现了超乎寻常的体长。六、生殖方式1.卵生:鱼类把成熟的卵和精子直接产于水中,在体外完成受精和发育的全部过程。如翻车鱼、鲤鱼等多数真骨鱼类。有些鱼类是体内受精,体外发育,如某些鲨鱼,有些海产杜父鱼。翻车鱼一次可产三亿个卵2.卵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的营养靠自身的卵黄或主要依靠卵黄。如软骨鱼类许多种类、硬骨鱼类鳉形目的一些鱼和海鲫、黑鲪、褐菖鲉、食蚊鱼等。食蚊鱼------中国的外来入侵种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3.胎生(假胎生):体内受精,体内发育,胚体与母体发生血液循环上的联系。其营养不仅靠卵黄,而且也依靠母体。这类鱼形成类似胎盘的构造,母体的营养通过这种胎盘输送给胚体。这种胎盘在构造上与哺乳动物的胎盘不同,特称之为卵黄胎盘。如灰星鲨。项目二

了解鱼类内部构造任务六认知鱼类的神经系统鱼类的神经系统功能:掌管全身的正常生理和协调,负责鱼类与外界环境的互相联系,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相应反应。鱼类的神经元及神经反射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能感受刺激和传递冲动。

一个神经元可以分为两部分:1、细胞体;2、突起:分为树突、轴突两种

一个神经元轴突的末端分支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处称为突触。神经冲动经过突触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因此突触是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另一个神经元的过渡构造,它只允许冲动朝一个方向传递,不能逆行。

(Axonterminal)(Dendrite)神经元依形态构造可分成三类:(1)单极神经元;(2)双极神经元;(3)多极神经元

神经元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三类:(1)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2)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3)联络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元类型神经元类型反射弧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神经元组成一个反射弧。简单的反射弧只包含两个神经元,即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高等动物的反射弧比较复杂,有感受器、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和成年脑的构造鱼类神经系统构成一、脑的构造与机能

鱼类的脑已分化为五个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和延脑。

鱼类的脑在胚胎发生中以神经管(由外胚层形成)前端扩大部分为基础,迅速分化为前、中、后三个脑球,随后由前脑分化成端脑和间脑,中脑球不再分化而形成中脑,后脑球以顶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小脑,下方形成延脑。再神经管扩大和分化的同时,神经腔发生相应的改变,在脑中形成左右侧脑室(第一、第二脑室),在间脑中形成第三脑室,中脑的内腔称为中脑导水管,延脑内腔形成第四脑室。(一)端脑

端脑:嗅脑、大脑。嗅脑:圆口类、软骨鱼类:嗅球、嗅束两个部分。硬骨鱼类:低等鱼有嗅球和嗅束,高等鱼仅有嗅叶。大脑: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大脑背壁无神经组织,腹壁上有许多神经细胞集中而形成纹状体,此乃真正脑组织所在。大脑半球内各有一脑腔,称为侧脑室。功能:嗅觉中枢。

(二)间脑位于大脑后方的凹陷部分,常被中脑所遮盖。

间脑背面:脑上腺或称松果腺。间脑腹面:视交叉、漏斗、脑垂体、下叶、血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