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08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

高考一轮复习讲练测第08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材融合选必一纲要选必三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P72第14十四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P77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5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P2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30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4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60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P98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8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P55目录01考情透视02知识导图03考点突破04真题练习考点一

明朝时期的内政外交与明清易代

知识点1明朝施政措施与明清易代

考向1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

考向2明朝官员选拔与管理

知识点3法律与教化(选必一)

知识点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

考向3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知识点5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选必一)考点二

清朝时期的内政外交与统治危机

知识点1清朝施政措施与统治危机

考向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

知识点3法律与教化(选必一)

知识点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

考向2疆域的奠定

考向3海禁与闭关锁国

知识点5户籍与基层管理(选必一)01考情透视考点要求考题统计备考建议明清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2年11考)2024待定本讲为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复习时关注一些命题关键词:废丞相、内阁、票拟、三司分权、督抚制度、黄册、一条鞭法、郑和下西洋、内陆边疆、奏折制度、军机处、考满、考察、乡约教化、闭关锁国等这一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时期,复习时多关注。2023选择题:全国乙卷、北京卷、湖北卷;非选择题:湖北卷2022选择题:湖南卷、湖北卷、海南卷、全国甲卷、山东卷、山东卷、福建卷明朝的民族及对外关系(2年1考)2024待定2023无2022非选择题:全国甲卷清朝疆域的奠定与统治危机的初显(2年5考)2024待定2023选择题:辽宁卷、北京卷2022选择题:浙江卷6月、湖南卷非选择题:辽宁卷复习目标:1、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到这一时期南海诸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其他岛屿都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理解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社会面临的危机。02知识导图03阶段特征考点一明朝时期的内政外交与明清易代知识点1

明朝施政措施与明清易代1、背景:元朝爆发农民起义;起义将领朱元璋势力逐渐强大,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朱元璋是明太祖。3、统一: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元朝灭亡,明朝建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①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②历史原因:前朝宰相权势过重的教训③现实原因:废行省后,相权扩大。④直接原因:宰相胡惟庸擅权(2)目的:明太祖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皇帝直接统领六部)(3)影响:①加强了皇权;②皇帝压力倍增,行政效率降低;③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政治制度的变化朝代措施影响演变趋势秦朝三公九卿制宰相制度正式确立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汉朝设立“中朝”(中外朝制度)宰相制度的调整隋唐三省六部制宰相制度的成熟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将相权一分为三宰相制度的衰落明初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及趋势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2、建立内阁制(1)背景:废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2)设立: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3)运行机制:(批红高于票拟)①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②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4)地位的提高: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出现首辅专权。“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制度比较宰相制内阁制相同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不同权力来源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皇帝个人信任地位中央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职权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咨询机构对皇权作用一定程度制约皇权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探究·拓展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永乐建立内阁之初,阁臣品秩甚低,职务不重,权位远不如尚书,仅备皇帝顾问咨询而已。到仁宣时期,阁臣的品秩与地位不断获得提高,其参政权力亦不断增大;由于实现了“内阁票拟”,因而体现内阁权力的手段便得到完善和稳固。此时的阁权已重于部权。—摘编自单长桂《明代内阁首辅制度研究》正确认识明朝的内阁制度(1)内阁没有行政权:内阁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2)内阁权力来自皇权:阁臣的升降和职权的大小全由皇帝决定,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和职位,而是来自皇帝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3)内阁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内阁票拟必须符合皇帝心意,票拟的采纳与否也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内阁的建立实际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强化了中央集权。023、宦官专权:(1)形成:比较而言,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2)权力:①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③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3)认识:中国古代宦官专权及外戚干政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专制皇权的存在,一旦皇帝不能控制权力,就容易大权旁落,被宦官、外戚掌权。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①目的:监视官民;②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③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④发展:明成祖成立东厂,与锦衣卫合称“厂卫”024、明朝强化专制皇权的历史影响(1)积极:有利于防止大臣专权,巩固明朝统治,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2)弊端:①政策皆出自皇帝之手,容易出现决策失误,国家命运依赖于皇帝的个人素质。②束缚了思想,抑制了知识分子的创新性思维。③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危机: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削弱,易导致政治黑暗。025、地方行政(选必一P6)(1)三司分权:明初废行中书省,但省的格局并未改变。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2)督抚制度:朝廷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特点?(1)在演变过程中,中央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与制约,地方则要求一定的独立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矛盾始终存在。(2)中央通过对地方的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地方管理者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3)中央派出机构演变为正式的地方行政机构,比如刺史、州、行中书省、巡抚等都体现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4)地方行政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尤其是对于基层管理的地方化。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探究·拓展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史料: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要求人民读大诰三编明法制,宣讲反映《吕氏乡约》观念的圣谕六言也列入其中。《教民榜文》的总体特征就是教化……正德年间,王阳明巡抚南赣……实行十家牌法,形成保甲制,并综合《圣谕六言》和《吕氏乡约》制订《南赣乡约》。他在篇首指出,“今特为乡约,以协和尔民…共成仁厚之俗”。乡约、保甲相结合成为王阳明乡村治理的主要措施,并在明朝中期的地方行政实践中取得成功。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在全国推行乡约,形成了通过乡约治理基层社会的统治特色。——摘编自常建华《乡约的推行与明朝对基层社会的治理》明朝地方管理与基层治理根据史料,概括明朝治理基层社会的新特点,简析乡约在古代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新特点:乡约与基层组织相结合;教化与法律相结合;政治主导推行乡约;乡约治理推广至全国。积极作用:完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体制;淳化社会风俗;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保障,增强社会凝聚力。021、大金政权建立: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2、清朝建立: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后来,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分别被尊为清太祖和清太宗。二、明清易代(一)清朝建立021、根本原因:明朝统治黑暗导致社会矛盾尖锐。2、过程:(1)在清朝崛起之际,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2)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3)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4)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朝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二)明清易代02考向1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1.(2023·全国乙卷)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即“某民丁几,受农业者几,受士业者几,受工业者几,受商业者几”。这一措施意在(

)A.强调农商皆本 B.加强对民间的控制C.禁止人口流动 D.促进经济均衡发展B考向洞察真题回归据材料“明初,朱元璋要求百姓邻里之间必须互相知晓丁数、职业”及所学知识可知,百姓对邻里的情况相互知晓,有利于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进而加强对民间的控制明清时期,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且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不能体现政府对农业和商业的态度,不能反映农商皆本明清时期,对人口流动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并不禁止人口流动,C项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邻里之间“知晓丁数、职业”是为了加强对民间的控制,与经济均衡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且邻里之间的相互了解不能促进经济“均衡”发展021.明初屡次出现“非官差而私造印信,诈称差使,骗诈取财”的现象,故朱元璋设置勘合,规定“凡有差使,若往某衙门公干,即将应该去处填写勘合,前去干办公务。本处衙门闻有差使人员到来,即索勘合比对。如无或比对不同,绑缚赴京予以严惩。”这一制度(

)A.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

B.维护了国家治理的权威性C.旨在构建权力制衡机制

D.进一步完善中央监察制度变式训练B2.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高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升

B.宦官专权现象得以解决C.内阁权力得到加强

D.君权相权矛盾日益凸显C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1、级别①乡试:每三年各省省城举行,考中者称“举人”②会试:由礼部主持,于乡试次年春天举行,举人考中者称为“贡士”③殿试:在会试后举行,名义上由皇帝主持,贡士通过者为“进士”2、考生国子监和府州县学的学生一、选拔——科举制(选一P32)改革科举制:①考试内容:考试命题专取“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个人见解。行文格式一律固定为“八股文”。②特点:内容空疏、形式呆板③影响:八股文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死读书,成为皇帝旨意的顺应者;对中国思想、文化、科技进步与发展造成严重阻碍。02二、考核(选一)明朝考满性质对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类别官员任现职满三年称“初考”,满六年称“再考”,满九年称“通考”作用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性质对官员任职期间的考核类别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作用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02三、监察(选一)特点:逐渐制度化、专职化、体系化、约下不约上。02考向2明朝官员选拔与管理1.(2023·湖北卷)科举及第人数是衡量区域社会流动、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等程度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明代湖北进士及湖北籍人物著作分布情况。由此可见(

)A.人文环境与人才选拔相互影响 B.交通条件制约人才分布的格局C.政区等级与文教水平保持一致 D.文化成就与人口升降密切相关A真题回归据“明代湖北进士分布示意图”,可知武昌府与黄州府是进士人数最多的两个地区,据“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图”,可知府域最多的地区依旧为黄州府和武昌府,进士人数多能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而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提升人才选拔率荆州府的政区等级高于黄州府,但文教水平低于黄州府“明代湖北籍人物著作府域分布”与“明代湖北地区人口分布”是两个概念交通条件不是制约人才分布格局的核心因素考向·洞察021.明初,政府规定由吏部和都察院对布、按二司进行考核;1466年,吏部却规定巡按御史有权考核布、按二司;1493年,进一步确立了巡按御史参与地方官吏考核的制度;到1495年,又规定如无巡抚,巡按御史即可对布、按二司自行考察。上述变化(

)A.有利于强化中央权威

B.保证了地方监察效能C.易导致地方士风衰败

D.拓宽了行政治理渠道变式训练C2.明代进士出身于“上三代纯平民家庭”者,占了统计总数的43.34%,出身于上三代没有担任过“实职官”家庭的进士占了统计总数的58.65%。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限制

B.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加强C.文官政治得到朝廷推崇

D.官员选拔与考核相结合B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知识点3法律与教化(选必一)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一、法律二、教化:乡约的发展1、乡约宣讲明太祖“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2、儒学士人引用《大明律》解释六谕,不遵乡约要受处罚,甚至治罪。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知识点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①防御: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诼渐形成鞑靼、瓦刺两大集团。为防御他们南下,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②战争:明中期,瓦刺和—不断成胁明期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瓦刺还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③议和: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百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一、民族关系(明朝的边疆关系)1、与瓦刺、鞑靼的战与和:02①册封: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②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2、管理藏族地区:3、管辖东北:明朝前期,派人到东北招抚,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结果: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危机:西方殖民者侵略威胁初显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家国情怀认识明朝经略边疆的举措史料:明朝放弃元朝凭借边疆向外扩张的做法,继承汉唐“守中治边”的治边之策。朱元璋分封的诸子大都遣镇北方。同时,为防范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明朝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守重兵,以强硬的军事手段应对北方游牧势力。在南方边疆地区,明朝以卫所驻守各地;在卫所以外的边远地区,推行土司制度,官府对其“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的边疆治理制度》探究·拓展(1)东南:针对沿海的倭寇猖獗现象,明王朝派戚继光等人到沿海平倭。经过长时间战斗,先后平定浙东、福建、广东等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2)西北:为防止瓦刺和鞑靼侵扰,明政府一方面重修长城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与鞑靼订立和议,进行册封,恢复朝贡贸易,推动了汉蒙关系的友好发展。(3)西南:封授藏族的僧俗首领以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加强管理。(4)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02(1)原因:①从元末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②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2)戚继光抗倭: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在抗倭斗争中,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宼。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3)结果: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二、对外关系(沿海形势——暴力冲突)1、倭寇之患:02(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的活动日益频繁。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2)表现:①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今澳门)的租住权。②稍晚东来的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2、欧洲殖民者的活动02(1)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2)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七次远航,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评价: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3、郑和下西洋启示:增强综合国力;重视国防建设;加强海防;建立海军。02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探究·拓展(1)郑和下西洋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在郑和船队历时28年的航海活动中,只出现过自卫性质的三次短暂战事,没有占据海外国家的一寸土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2)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官方贸易,贸易采取议价成交方式,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3)郑和下西洋是一种象征,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一种敢于探险、不畏艰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郑和下西洋意义02考向3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1.(2022·全国甲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前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明英宗后,官方再无远洋活动。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以武力迫使明朝政府放弃海禁政策和承诺自由贸易,派遣战船入侵中国沿海。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据《中国军事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的海上实力。真题回归考向·洞察【答案】(1)明朝前期:①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②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③海军实力出现衰退;④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明朝前期:根据“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阵容极为庞大”得出海军阵容庞大,实力雄厚;根据“航迹遍及亚、非30余国”得出拥有较强的远洋航行能力;明朝后期:根据“明后期的海军以沙船、哨船等小型船只为主”得出海军实力出现衰退;根据“1633年,明军约150艘战船在福建金门岛料罗湾口,与荷兰及附属舰队约60艘战舰激战,获得胜利。”得出总体实力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0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今形胜之图》,明代绘制,原图长宽115*100厘米。绘图标有“东方九夷、南方八蛮、西方六我、北方五狄”(该图包括两京十三省及周边地区,东至日本、朝鲜,西至今乌兹别充斯坦东南的铁门关,北起蒙古高原,南达南海)。图上标注府、州、县、卫、所及域外国家地区的各级地名近千处。制图学角度上,将运河和黄河混为一体、将乌江绘成长江的主流等显然是错误的。但它尽量利用图中空白,用简明文字把各地区的历史沿革和地理形势作扼要说明,尤其对边疆地区,如在东北女直地区注有“女直慎地。唐曰黑水,唐初乃臣服,置燕州黑水府。金太祖起此……迨入本朝,悉境归附,立都司卫所二百余,所治地方,止于东北,地与契丹相抗,以时朝贡”。西班牙驻菲律宾的第二任总督基多·拉维查在马尼拉任职期间(1572~1575年),经由阅南商人处得到《古今形胜之图》,他将该图中的重要地名和说明文字译成西文,并呈现给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该图成为欧洲人最早了解的中国地图之一、所载的文化信息使欧洲人对中国有了直观的感觉,因而受到重税。——摘编自任金城《西班牙藏明刻《古今形胜之图》(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古今形胜之图》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古今形胜之图》流传至西方的背景,并说明该地图的史料价值。变式训练【答案】(1)主要特征:彰显了大一统的观念;存在一定的制图学错误;地图与文字说明相结合;对边疆各民族地区历史沿革作扼要说明;绘图范围覆盖当时境内和周边海外地区。(2)背景: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大发现时代深化对世界认知的需要;欧洲主要国家对外进行殖民扩张;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拓;中国福建等地区海外贸易的发展。价值:有助于研究明代行政区划、民族政策和边疆形势;是研究明朝后期对外经贸雄来的重要史料;有利于研究当时中外文化交往;为西班牙等国在亚洲地区的殖民统治提供了资科。0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05年至1433年间,明朝政府发起了七次大规模的海上探察系列活动,领导这些探察的是宦官郑和,郑和的每一次航行都带着一支令人敬畏的船队,辅以庞大的武装军队,可以镇压探险队所到达的任何港口出现的抵抗。在前三次的航海中,郑和率领他的船队到达了东南亚、印度和锡兰。第四次航行到达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最南到达现在肯尼亚的马林迪。在整个旅行过程中,郑和随意把中国丝绸、瓷器和其他商品作为礼物散发出去。在返航时,他从东道主那里得到大量的、非同寻常的礼品,包括非洲的斑马和长颈鹿。郑和及其同伴尊重他们所遇到的当地神灵和风俗习惯。郑和通常通过外交手段来实现他的目标。……七次探察在印度洋盆地确立了中国人的地位和声誉。在他第四次返航时,郑和带来了30个国家的使节,他们来到中国,对明朝宫廷表示了敬意。——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变式训练【答案】(1)政府主导;政治目的浓厚;以和平交流为主;船队规模宏大;范围以印度洋沿岸为主。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知识点5户籍制度与基层治理(选必一)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一、户籍制度02二、基层组织与管理机制里甲制: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正。1、朝廷优抚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明朝2、民间救济①政府设养济院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②慈善组织兴起,有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三、社会保障考点二清朝时期的内政外交与统治危机稿定PPT知识点1清朝施政措施与统治危机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3、地位: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一)康乾盛世(“康雍乾盛世”)021、皇帝独揽大权: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不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详加过问,君主专制得到加强。2、奏折制度:(1)内容: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2)特点:迅速、机密(3)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02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设军机处:(1)设立: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2)原因:①直接:办理西北军务;②根本:加强君主专制。(3)职责: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4)性质:中枢秘书机构特点:①办事效率高: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皇帝审批后直接交由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②保密性强:受皇帝直接控制,限制与外官接触,办公地点在内廷,不易受外界干扰。③机构简单: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③权力过于集中,易出现决策失误。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军机处之所以能由“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转而成为执掌军国大计的常设机构,完全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军机处地处内廷,便于宣召,皇帝意旨能迅速贯彻执行,并具有严格的保密性……军机处有官无吏,全部工作由军机大臣主持……“办事较为密速”,效率高。军机大臣由皇帝……特简,然后应召入值……完全是听命于皇帝的附庸。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探究·拓展清朝军机处对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军机处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中,皇帝总揽了中央机构的大权。(2)军机大臣的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一切军国大事最终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力。(3)军机处设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024、文字狱:(1)含义: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为迫害知识分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的刑狱。(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3)影响:禁锢思想,摧残文化,维护专制021、督抚制: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立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2、三级制: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三)地方行政(选必一)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清初承袭明制,地方政治体制仍基本沿用三司制度,并在三司之上设立督抚,用以监察地方和军务。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几次改制,以诏谕敕令、各类会典事例的形式,进一步规范了督抚制度,使督抚成为地方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此时,出于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督抚设立往往职权轻,任期短。——摘编自孙文《明清督抚制度的嬗变及其评鉴》探究·拓展清代督抚制度与地方管理(1)清代督抚成为省级最高长官、总掌权力的封疆大吏,保证了省级重要职权行使的协调性,尤其是总督,节制一省、两省或三省的省级最高武官提督、总兵及管辖区的绿营兵,是清代重要的地方官制。(2)督抚在抑制武臣之专横、维护中央集权、整伤武备、巩固边防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不仅在地方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新的制衡关系,而且由于督抚的“双层性”,从而使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3)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督抚逐渐掌握地方的军政大权,在洋务运动中,其政治、经济、军事的权力又进一步膨胀。晚清时期的督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央的权力。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探究·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过程:①战国时期:萌芽(法家韩非提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②秦朝时期:建立(三公九卿制)③西汉时期:巩固(中外朝制度)④隋唐时期:完善(三省六部制)⑤宋元时期:强化(二府三司制、一省两院制)⑥明清时期:顶峰(废丞相设内阁、雍正设立军机处)⑦辛亥革命:结束2、趋势:①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增强3、评价:①积极:防止分裂,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②消极: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统治日益腐败,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进步,封建制度渐趋衰落,阻碍了近代中国的进步。021、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原因:①经济:固守农耕经济,遏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②政治:进一步强化政治专制,统治日益腐败③思想:大兴文字狱,压制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④外交:闭关自守,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2、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二、统治危机的初显(一)清朝由盛转衰1、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①原因:统一与稳定;耕地面积增加;精耕细作(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高产作物的推广;税收制度的变革(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②概况:在经济繁荣、国土开发的背景下,清朝人口膨胀迅速,资源危机日益显露2、农民起义(1)原因:①人口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②政治腐败。③贫富矛盾的积累。(2)表现:①从乾隆后期起,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②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二)内部危机1、表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政策——“闭关自守”: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政策≠完全禁绝对外交流(1)原因:①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政治: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及西方的扩张。③思想: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盲目自大。(2)含义:既严厉禁止民间出海贸易,又严格限制外商在华活动(3)做法:①清朝“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③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3、影响:①积极:初期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三)外部危机及其政策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探究·拓展清朝前中期面临的统治危机(1)人口激增带来严重的资源压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争夺土地、矿产、海洋资源的社会矛盾也趋于尖锐,人口成为清朝统治的沉重压力。(2)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由于土地兼并严重,农民阶级失去土地的现象日渐增多,农民起义不断,严重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秩序。(3)面对西方殖民者侵略的压力越来越大:清朝中后期,中国的传统农耕经济继续发展,西方却进入工业化时代,英、法、美等工业化国家已经遥遥领先于中国,中国的外部压力增大。(4)统治者闭关自守和闭目塞听:面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清政府不能适应历史形势的变化,却制定了闭关自守政策,满足于想象的“盛世”中,脱离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探究·拓展“海禁”与“闭关自守”的不同①“海禁”政策允许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的“贡赐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广泛招引各国商人来华贸易。②“闭关自守”政策既限制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闭关锁国不是禁绝对外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02考向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2023·北京卷)清乾隆帝曾诏谕山东巡抚,称其奏折所述事宜为日常公事,不合体制。此后,乾隆帝多次晓谕各省督抚,此类公事应当使用题本文书,经内阁等部门呈送;只有“案关重大,决不待时者”才可用奏折。由此判断(

)A.奏折最早出现在乾隆年间 B.奏折制度有利于制衡皇权C.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 D.奏折需要经内阁中转呈送C考向·洞察真题回归乾隆时期,规范了对奏折使用的要求,只有那些特别重要、特别紧急的事务,才可通过奏折进行上奏,说明清朝的奏折具有机密高效的特点,便于皇帝对地方的控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奏折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材料中描述的是对奏折制度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体现制衡皇权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常规文书经内阁中转呈送,而奏折单独呈送皇帝,不经中转,收发环节021.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 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变式训练B2.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和巡抚往往同驻一省会,职权互有重叠,互不统属,都有向皇帝上奏的权力,经常出现督抚不和,互相攻讦,致使对方下台的局面。这一制度设计(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体现了治理水平低下 D.反映出清朝吏治败坏A02一、选拔:科举考试知识点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二、考核三年一次的京察和大计,分别考察京官和外省文官。三、监察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停止派御史巡按各省。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知识点3

法律与教化(选必一)一、法律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二、教化:乡约的发展乡约基本延续明朝的模式,宣讲的内容是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常引用《大清律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清朝的法典基本沿袭《大明律》,在传统礼法秩序、尊卑亲疏的原则上,强调“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并据此制定了《大清律例》。对于基层教化,也大多延续明朝的乡约模式……但是清朝乡约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摘编自朱勇主编《中华法系》等探究·拓展清朝的法律教化(1)以严刑峻法推行政治、思想高压政策。(2)维护清朝贵族享有更大特权的封建等级制度。(3)保护满汉地主阶级的财产所有权。(4)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关系、阶级关系的变化。(5)建立了更加严酷的刑罚制度。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知识点4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一)一、民族关系1、清朝疆域: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一)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的管辖2、东南——收复和管辖台湾(1)过程:①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③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2)意义:①将台湾重新纳入中央政权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③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三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州隋朝: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琉球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清朝: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3、西北——平叛斗争(1)背景:①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和漠北蒙古,瓦刺被称为漠西蒙古。②清军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进贡。③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势力强大,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2)平定漠西蒙古:①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②原受准噶尔部统治的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起兵反清,很快也被平定。结果: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蒙古族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合若干旗为一盟。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地区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地区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4、西南——治理概要(1)对西藏的管理①册封制度:清初清政府册封“达赖喇嘛”;康熙,赐予“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中央政府册封。②派遣大臣: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驻藏大臣。③颁布法律: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④金瓶挚签制度:乾隆清中央政府制定和实施金瓶掣签制度。(2)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①改土归流: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边疆统治的特点:①机构设置:清朝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②民族政策: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021、清朝行政区划:①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总督治理。②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2、评价: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二)清朝行政区划02东北——抗击沙俄侵略:(中国抵御沙俄侵略的正义之战)(1)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3)结果: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4)意义:①标志着清朝已具备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基本要素——领土、主权与国民(臣民)意识,虽然这些要素有时还很微弱或时隐时现。②清朝已存在着近代意义上的疆域、边界与边境制度;清帝国对其疆域、边界具备有意识的自我认定、法理确定。③清朝的疆域、边界已取得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承认。二、对外交往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史料: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专门管理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清朝统治者注重民族关系的调整……特别是康熙朝颁行了崇儒祭孔之令、开博学鸿词科之令……亦十分重视联合其他少数民族上层,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政策……清朝统治者遵循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加强规范。先后颁布了《蒙古律例》《新疆条例》西藏通制》……法律。清政府还积极兴办学校,推广儒学教育,增强边疆蛮夷的素质,增进他们的国家观念。——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探究·拓展清朝的民族关系与边疆治理(1)军事和政治手段并用:清朝前期,对于民族地区的叛乱进行坚决的军事打击,先后平定了准噶尔部和大、小和卓的叛乱。同时,通过封爵、给棒、联姻、朝觐制度等措施,极力抚绥少数民族上层人物。(2)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根据不同边疆地区的情况设置不同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辖。如东北和新疆地区,主要实行军府制度;在蒙古族聚居的北疆地区,实行盟旗制度。(3)充分利用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蒙藏人民共同笃信的宗教,清统治者对喇嘛教领袖不断赐封,形成了达赖、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四大活佛系统,影响遍布蒙藏广大地区。(4)边疆的建设与开发:为维持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与驻防官兵的经济生活需求,清政府实行了一系列发展边疆生产与经济开发的措施。02考向2疆域的奠定1.(2023·辽宁卷)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维护国家一统 C.调整民族关系 D.规范文书体例B考向·洞察真题回归材料中乾隆皇帝的谕旨是要求在文书中不得用“蒙古”、“汉人”称呼蒙古族和汉族,而应称“蒙古”“内地”,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其意在维护国家一统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材料体现的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族和汉族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而不是调整民族关系规范文书体例是对材料的误读021.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在台湾府治(今台南市)筹办了台湾的第一所书院——西定坊书院,并规定“不许别创书院”。次年,随着台湾府正式设立,“不许别创书院”的禁令逐渐放宽,台湾的书院更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仅在康熙年间便有12所。由此可以推知(

)A.书院教育新体系初步形成

B.文教兴盛益于政治稳定C.儒学传统在台湾根基深厚

D.清朝文化政策走向封闭变式训练B2.平定准噶尔叛乱后,清廷在蒙古族地区推行盟旗制度,盟长由理藩院委任蒙古王公贵族充任,监督本盟各旗军政事务。各旗首领履行中央委派的职责。参赞大臣、定边将军、办事大臣等负责北边防务。清朝前期推行的盟旗制度(

)A.实现了中央对蒙古族地区的直辖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的新模式D.开始建立蒙古族地区与中央的政治联系B02考向3海禁与闭关锁国1.(2022·浙江卷6月)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D考向·洞察真题回归根据所学,明清推行海禁政策,是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贸易,不是禁止021.1792年9月,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到中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乾隆帝认为“天朝德威远被,万国亲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拒绝了英国使团的要求。“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巨”,就是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开始并不得到重视,但时过境迁之后,却深深的影响着后世。材料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