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1页
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2页
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3页
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4页
南阳市西峡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期文化素质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一、选择题(每小题,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粮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上述材料反映了隋朝()A.统一度量衡制度 B.洛阳盛产粮食C.横征暴敛无度 D.社会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含嘉仓和国家储备的物资、粮食可以供应全国五六十年的史实说明隋朝经过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社会经济取得迅速发展,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粮食的情况,不能反映隋统一后的经济措施,更不能体现横征暴敛无度,排除AC项;含嘉仓位于洛阳不能说明洛阳盛产粮食,排除B项。故选D项。2.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③与运河C段分别是()A.余杭、江南河 B.涿郡、通济渠 C.余杭、邗沟 D.建康、江南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千米,故③处为余杭,C段为邗沟,C项正确;A项中江南河位于D段,而非C段,排除A项;B项中涿郡在②的位置,而非③处,排除B项;建康即现在的南京,隋朝打败南朝陈后主后,南京几乎被夷为平地,且大运河不经过南京,排除D项。故选C项。3.下面为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时间项目动用劳动力大业元年(605年)开通济渠百余万大业四年(608年)筑长城百余万大业八年(612年)伐高丽发四海兵A.实行暴政 B.自然灾害 C.宦官专权 D.外敌入侵【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隋炀帝使用民力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朝的暴政。隋朝的暴政主要表现在滥用民力、纵情享乐、发动对外战争等,A项正确;题干中表格内容没有体现自然灾害,宦官主权、外敌入侵等内容,排除BCD项。故选A项。4.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由此可见,“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之一是A.统治者的励精图治 B.互相借鉴经验 C.优秀人才的辅佐 D.社会的统一安定【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即位后,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从而出现了贞观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所以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由此得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A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BCD三项均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排除,故选A。5.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杜甫的诗歌“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可知描述的是一种灌溉工具。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灌溉工具筒车。在大轮子上绑上一个个小竹筒,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图C是唐朝发明的灌溉工具筒车,C项符合题意;图A是西汉时期,南方人民发明的“秧马”,用于插秧,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A项不合题意;图B是曲辕犁,是用于农作物耕种的工具。B项不合题意;图D是汉代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6.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座城市:“朱雀门大街纵贯南北,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半。东西两部各有周遭六百步的大商市,称东市和西市。全城的居住区共建-百零六坊,各坊间形成东西大街十四条,南北大街十一条。”这座城市是A.唐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开封 C.元都城大都 D.明都城北京【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唐都城长安,朱雀门大街纵贯南北,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半,城内设有东市和西市,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点睛】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出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创意和“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解说词,这都来源于唐代一位诗人的作品,他的诗飘逸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被称为“诗仙”。这位诗人是()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苏轼【答案】B【解析】【详解】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蔑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B项正确。杜甫被誉为“诗圣”,排除A项;白居易被誉为“诗魔”,排除C项;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8.《剑桥中国隋唐史》如此评论唐朝的某位皇帝:“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造成他后来悲剧的事件是()A.黄巢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朱温称帝建后梁 D.安史之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是一个悲剧中的英雄,他在执政开始时政绩显赫,但后来被野心和狂妄引入歧途,以致使帝国的行政和资源过分紧张,最后以退出政务来结束他支离破碎的统治”,可知与唐玄宗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前期重用贤臣,励精图治,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出现了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但他在位的后期,沉湎酒色,荒淫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转衰,D项正确;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黄巢领导的民变,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也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排除A项;隋末农民起义是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为了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运动,排除B项;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战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排除C项。故选D项。9.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以下有关此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的政局比南方相对稳定 B.政权都分布在黄河流域C.延续了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 D.开国君主都出身于农民起义领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C项正确;从题干五代十国形势图不能得出北方的政局比南方相对稳定,排除A项;政权不只分布在黄河流域,南方地区也有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等政权,排除B选项;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而非农民起义领袖,排除D项。故选C项。10.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A.提高了行政效率 B.意在强化专制集权C.形成了三权分立 D.导致政权动荡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可见旨在分散相权,而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可见旨在进一步分散相权,由此可见这些措施意在分散相权从而强化专制集权,B项正确;参与宰相群体的官员过多,反而容易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北宋分散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没有体现形成三权分立,排除C项;北宋强化专制集权的措施虽然带来行政效率低下等问题,但并没有导致政权动荡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11.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A重文轻武 B.休养生息 C.发展文教事业 D.外重内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和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采取“文人治国”的政治策略,目的就是避免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弊端,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修养生息的信息,排除B项;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外重内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第6课北宋的政治……28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33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崎……37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答案】D【解析】【详解】“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崎”说明两宋时期存在多个民族政权,D项正确;目录体现不出两宋历史短暂,排除A项;目录包括少数民族政权和汉人建立的政权,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的崛起,排除B项;辽宋夏金时期不是大一统王朝,排除C项。故选D项。13.“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民族矛盾的缓和C.社会的繁荣开放 D.海外贸易的兴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人学习中原文化,其社会习俗逐渐改变,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现象,A项正确;材料所述契丹人向中原学习是民族交融的结果,而不是民族矛盾缓和的结果,排除B项;契丹人向中原文化学习,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社会繁荣开放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民族交融的现象,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反映了他的满腔悲愤。其中词中的“胡”指的是A.匈奴 B.女真 C.契丹 D.党项【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都非常关心民族的安危和国家的存亡,作《诉衷情》这首词时,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而当时对南宋构成威胁的只有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权,最后形成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B项正确;匈奴没有和南宋对峙,排除A项;契丹建立的是辽,排除C项;党项建立的是西夏,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列关于图中历史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人物在伶仃洋上被杀害 B.图中人物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C.图中人物最大贡献统一蒙古政权 D.图中这位历史人物生活在元世祖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观察题干图片可知,图中人物岳飞。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B项正确;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排除A项;成吉思汗最大贡献统一蒙古政权,排除C项;岳飞生活在南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6.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A.南宋诗词民谣中都提及棉被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C.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D.《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族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考古发现的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人类历史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让据,是第一手资料,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是支持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业家旋增添新的成员——棉纺织业的最有力证据,C项正确;“南宋诗词民谣中都提及棉被”、“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和“《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都不是第一手资料,排除ABD项。故选C项。17.“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历史记载浓缩了蒙古帝国从兴起到完成大一统的过程。其中“平西夏”这一过程与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忽必烈 D.宋太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27年,消灭了西夏,A项正确;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忽必烈建立元,宋太祖建立北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8.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这体现的是他的()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定都大都 D.重农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推行重农政策,发布“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的诏令,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这体现的是他的重农政策,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广开言路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整顿吏治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定都大都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9.鸡鸣驿(下图)城位于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村,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活化石”。它充分展示了元朝A.商业的繁荣 B.手工业的发展 C.交通的便捷 D.农业的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从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故鸡鸣驿充分展示了元朝交通的便捷。故选C;驿站的存在不能说明商业、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ABD。20.习近平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元朝时,民族融合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胡汉“和同为一家” B.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汉族、蒙古族、契丹族、女真族,还有外来的波斯、阿拉伯人等长期杂居,互相通婚,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C项正确;胡汉“和同为一家”发生在唐朝时期,排除A项;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是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体现,不是民族融合新发展的表现,排除B项;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不是民族融合新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二:(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三:(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请答出两点。【答案】(1)科举制度;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或通过考试选拔)(2)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3)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依据材料一“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小问2详解】依据材料二“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的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小问3详解】依据材料三“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是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观察下图材料二: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1)依据材料一,图中A和B处分别代表的是唐朝中外交往的哪两个史实?(2)根据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请你举例说明。【答案】(1)事件: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2)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任意一点。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任意一点。(3)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等。开放性答案,其它符合题意均可,任意一点。【解析】【小问1详解】史实:观察唐朝主要交通图,A处是日本,代表鉴真东渡日本;B处是天竺,代表玄奘西行到天竺求取佛经。【小问2详解】表现:由材料“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可知,盛唐气象表现在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点:由材料“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文化呈现出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的特点。【小问3详解】举例:唐诗。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说明: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举例:书法。说明:唐朝书法名家辈出,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举例:唐朝乐舞。说明: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举例:名胜古迹。说明: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举例:服饰。说明: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23.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材料三:(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1)材料一、二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4)结合上述问题,谈谈你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答案】(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或北宋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或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2)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原因: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③南方自然环境优越④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任意一点即可。(3)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草市;沿街设立店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任意举出两例即可。(4)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言之有理,任意一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发展:由材料一得出,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南方占全国户口62.9%大大超过北方的37.1%;由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得出南方农业有了很大发展,苏州、湖州地区成为主要粮仓;由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得出南方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小问2详解】现象:由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得出我国的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主要有南方战乱较少,社会安定;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劳动力;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采取有利于发展经济措施。【小问3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三“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包括,商业繁荣(或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早市,夜市;沿街设立店铺;旅店业兴旺;使用纸币;出现娱乐场所瓦子;有春节(或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等。【小问4详解】认识:结合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北宋城市经济生活的认识有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24.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对于吐蕃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南诏建国后,与唐朝有过摩擦和战争,后来双方在点仓山会盟,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材料二:两宋时期,北方的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不断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两宋政权与这些政权多次兵戎相见,后采取议和的措施,给其岁币,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对周边民族采取主要政策有哪些?答出两点。(2)据材料二,指出两宋政权对周边民族政权采取的措施与唐朝的主要不同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两种基本方式。【答案】(1)战争、设置机构、和亲、会盟、册封。答出任意两点。(2)措施:采取议和政策,给其岁币。不同: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3)和平交流、(或和平)战争冲突(或战争)【解析】【小问1详解】根据“太宗派大军袭击东突厥”得出战争;根据“在当地设置都督府进行管理”得出设置机构;根据“对于吐蕃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得出和亲;根据“后来双方在点仓山会盟”得出会盟;根据“南诏归附唐朝,接受唐朝的册封”得出册封。【小问2详解】措施:根据“采取议和的措施,给其岁币”得出采取议和政策,给其岁币。不同:根据“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得出形成了相对和平的并立、对峙局面。【小问3详解】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两种基本方式是和平交流、战争冲突。25.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600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给地方,仍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