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 课时强化 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皮日休在《汴河铭》中云:“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文中“其”是指()A.含嘉仓 B.都护府C.洛阳城 D.大运河2.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3.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新中国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4.秦朝统一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5.罗马帝国境内大道总长超过数十万公里,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印加帝国也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A.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 B.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C.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 D.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6.东汉训诂书《释名》将道路解释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此材料说明()A.道路是由人践踏而成 B.道路是铺设而成的C.道路是自然形成的 D.道路与“蹈”“露”是互通的7.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131辆19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9.107年,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击败东欧军队。为了庆祝胜利,他在罗马竞技场举办了盛大的斗兽大会,上场的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等在内的10000头主要来自非洲的野兽。其主要运输方式应是()A.帆船 B.马车C.驴车 D.独轮车10.近代中国的道路通行规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国()A.被动学习西方文明 B.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D.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11.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00多天后,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开通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所有航班停飞。这说明()A.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 B.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C.航空业必定要走下坡路 D.中国开创了交通新时代12.“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C.科技引导石油的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珍贵的唐宋沉船。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丰富的古陶瓷。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1.皮日休在《汴河铭》中云:“隋之疏淇、汴……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文中“其”是指()A.含嘉仓 B.都护府C.洛阳城 D.大运河[解析]唐诗描述的是隋朝工程给百姓带来灾难,但是该工程对于唐代却大有好处,结合材料中的“汴河”以及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其在唐朝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民生,D项正确;含嘉仓的建设并未给隋朝百姓带来损害,排除A项;都护府位于边疆地区,与题干中“汴河”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都城,排除C项。2.1910年,上海某刊载:“一车辟易人百千,双轮足值价万钱。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行路难,行路难,逢窄路,真可骇。”据此判断,材料中的这种交通工具是()A.由英国人最早发明 B.上海新推出的公共交通工具C.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 D.以内燃机为动力的运输工具[解析]由材料信息“1910年”“汽声呜呜向前进,按机四顾心雄然。未过泥城尘似烟,忽来马路灰扑天”判断得出,这种交通工具是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故D项正确;汽车由德国人最早发明,故A项错误;这不是公共交通工具,故B项错误;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标志是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3.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 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 D.新中国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航空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根据材料中时间信息联系当时中国国情。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正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由修理走向制造”的航空工业发展方案,B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并非主要原因;D项不够全面,排除。4.秦朝统一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根据材料“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可知,秦朝统一后所修建的通向各个方向的交通网络客观上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故C项正确。秦朝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秦朝建立的交通网络的影响,无法得出加强中央对地方武力控制的结论,故B项错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长期发展和交融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5.罗马帝国境内大道总长超过数十万公里,形成了发达的道路网络;印加帝国也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这些道路的修筑旨在()A.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 B.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C.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 D.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为了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罗马帝国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15世纪末16世纪初,印加国家发展到鼎盛时期,形成疆域100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的帝国。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以及调动军队。所以说,古代罗马和印加帝国在境内修筑完善的道路系统,是为了满足军事和政治统治需要,故A项正确;“完善地方的行政制度”与材料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消除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故D项错误。6.东汉训诂书《释名》将道路解释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此材料说明()A.道路是由人践踏而成 B.道路是铺设而成的C.道路是自然形成的 D.道路与“蹈”“露”是互通的[解析]“蹈”为践蹈,“露”为显露,据材料“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可知,道路是因人的践踏而形成的,A项正确,C项排除;B项“铺设”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题干解释的是原始道路的形成,排除;D项未能正确理解题干,题干解释的是原始道路的形成,并非强调道路和“蹈”“露”之间的关系,排除。7.下表是根据《北京市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编制的2017年北京公共交通数据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运营线路运营车辆运营线路长度全年客运总量公共电汽车881条24131辆19299千米33.3亿人次轨道交通22条5210辆609千米37.8亿人次A.公共电汽车是北京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B.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C.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方便D.轨道交通因价格低廉吸引了市民乘坐[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主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为人们在市内通行提供了方便,故C项正确;表格显示在全年客运总量中轨道交通总量高于公共电汽车总量,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北京交通工具种类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比公共电汽车和轨道交通的价格,无法得出轨道交通价格低廉的结论,故D项错误。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汽车工业是以载货车为主,对轿车缺乏应有的重视,这使得我国的轿车工业技术水平长期处于极为幼稚的状态。”但有人认为,其实当时的汽车工业结构是与当时我国的国情基本适应的。与之适应的国情主要是()A.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落后 B.我国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D.我国基本是一个农业国家[解析]轿车生产滞后主要是基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情考虑,也就是需求不足,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9.107年,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击败东欧军队。为了庆祝胜利,他在罗马竞技场举办了盛大的斗兽大会,上场的动物包括狮子、大象等在内的10000头主要来自非洲的野兽。其主要运输方式应是()A.帆船 B.马车C.驴车 D.独轮车【解析】罗马与非洲之间横亘着地中海,主要运输方式为帆船,故A项正确。10.近代中国的道路通行规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的《租界规程》中载明的条文:车辆通行时必须靠路左。1945年左右,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把靠左通行改为靠右通行,并特地发布了近代中国第一部交通规则《城市交通规则》。这在本质上说明近代中国()A.被动学习西方文明 B.交通的发展带有殖民主义色彩C.交通规则最早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D.交通工具发生根本变化【解析】根据材料“源于英法联军在中国制定并实行”“蒋介石政府迫于美国的压力”可知,近代中国交通的发展客观上带有殖民主义色彩,故选B项。11.据统计,武广高铁开通100多天后,武汉飞广州的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郑西高铁开通不到50天,郑州到西安的所有航班停飞。这说明()A.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 B.新式交通之间存在竞争C.航空业必定要走下坡路 D.中国开创了交通新时代【解析】根据材料“高铁开通”“航班从每天最多13班减为最多10班”“航班停飞”可知,高铁发展冲击了航空业,故A项正确。12.“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 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C.科技引导石油的高效利用 D.节约成为人们的时尚追求【解析】高速公路限速节省了石油,也降低了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电动车研发出现分水岭。材料所列以上事项的共同点是能源问题,因此材料主要反映了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故B项正确;科技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能源危机所导致,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石油消耗量的减少而非高效利用,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民众的追求,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珍贵的唐宋沉船。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丰富的古陶瓷。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角度信息提取史料价值材料来源材料选自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柳孜发现的古陶瓷,发现的古代木质沉船和一石构建筑遗迹等是研究大运河历史的一手史料材料内容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