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集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集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集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集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集训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2.(2023·无锡调研)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阁臣权力等同于丞相B.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D.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3.(2023·南通、泰州一模)清御史何元烺曾上奏建议“酌改军机处名目”,嘉庆帝批驳他说:自军机处创设以来,“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由此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A.负责监察百官 B.承办全国军务C.办理军国机要 D.封驳审议诏令4.(2023·南京六校联考)“清制,凡巡幸上陵、经筵、蠲(juān)赈、内臣外臣黜陟,及晓谕中外事,用明发上谕,交内阁,以次交部、科。凡诰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罪之不当者等事,用寄信上谕,由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出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qián)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六部已经变成内阁下属机构C.军机处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D.中枢机构分权提高行政效率5.下表是“明朝部分官员的职权及品级表”官员职权品级六部尚书批答最高长官,掌各部事务正二品内阁大学士批答奏章,商承政务正五品十三道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考察官员正七品知府掌一府之政正四品这反映了明朝政治特点是()A.文官集团内部制约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监察体系日趋完备 D.机构设置交叠重复6.明太祖朱元璋终其一生都认为蒙元政权“奉天承运”“顺天应人”“元祖功德在人”,并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对于自己参加农民起义的经历,朱元璋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这说明朱元璋()A.旨在重建纲常伦理秩序B.肯定了元政权的历史贡献C.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D.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7.(2023·扬州期初检测)据学者研究发现,“全国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各道、府,关差、盐政、学差,以及将军、都统,驻各地区的领队大臣、办事大臣、参赞大臣等,应升调补放等事,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名单,奏交皇帝择取任用”。由此推知()A.军机处可以选拔任免地方官员B.军机处可以统领六部百司C.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D.军机处成为中央决策机构8.(2023·盐城四模)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9.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繁荣市镇经济10.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11.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以“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而否定依《周礼》制定的飨食礼,其他如丧服、祭祀、庙制等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以己之意进行改易,进而废弃了自周朝以来延续近3000年之久的“都宫之制”。明太祖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A.强化皇帝权威 B.继承儒家传统C.节省社会资源 D.重构祭祀秩序12.(2023·焦作一模)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前期对传统中央官制的继承和创新的主要史实。(5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阁臣的地位和权力有何变化?(4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中期阁臣对政治建设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原因。(6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选择题1.据《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A[材料中明太祖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人数众多,升降赏罚力度较大,给地方官员一定压力,体现了对地方掌控力的重视,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明太祖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但并未提及地方行政机构的情况,无法得出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皇帝对官员的考核,并未提及政府监察机构的设置与履职情况,无法看出监察制度的成熟,排除C项;根据材料“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可知,受罚者比例不高,且并未提及受罚的原因,无法说明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排除D项。]2.(2023·无锡调研)钱穆说:“(明代)皇帝有事交付太监,再由太监交给内阁。内阁有事,也同样送太监,再由太监上呈皇帝。这样,太监就慢慢地弄了权……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阁臣权力等同于丞相B.宦官通过票拟掌握事权C.政务决策服从于君主D.皇帝怠政削弱君主专制C[材料中“皇帝有事交付太监”“再由太监上呈皇帝”表明,政务决策核心是君主,故选C项;明朝废除丞相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排除A项;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排除B项;材料中“太监变成了真皇帝,掌握政府一切最高最后的决定权”表明太监的权力源于君主,不能表明削弱君主专制,排除D项。]3.(2023·南通、泰州一模)清御史何元烺曾上奏建议“酌改军机处名目”,嘉庆帝批驳他说:自军机处创设以来,“一切承旨书谕及办理各件,皆关系机要,此与前代所称平章军国重事相仿,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由此可知,嘉庆帝对军机处的定位是()A.负责监察百官 B.承办全国军务C.办理军国机要 D.封驳审议诏令C[嘉庆强调“平章军国重事相仿”,体现军机处办理军国机要,故选C项;军机处没有监察百官职能,排除A项;“非专指运筹决胜而言”体现出不仅仅是承办全国军务,排除B项;封驳审议诏令是三省制中门下省的职能,跟军机处无关,排除D项。]4.(2023·南京六校联考)“清制,凡巡幸上陵、经筵、蠲(juān)赈、内臣外臣黜陟,及晓谕中外事,用明发上谕,交内阁,以次交部、科。凡诰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罪之不当者等事,用寄信上谕,由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出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qián)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六部已经变成内阁下属机构C.军机处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D.中枢机构分权提高行政效率D[材料中“用寄信上谕,由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出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qián)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强调廷寄制度保证了皇帝政令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各地,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皇帝对全国军政大事的控制,“用明发上谕”“用寄信上谕”体现了中枢机构分权,故选D项;A、B两项史实错误,排除;军国大事的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处只是传达,排除C项。]5.下表是“明朝部分官员的职权及品级表”官员职权品级六部尚书批答最高长官,掌各部事务正二品内阁大学士批答奏章,商承政务正五品十三道监察御史巡按州县,考察官员正七品知府掌一府之政正四品这反映了明朝政治特点是()A.文官集团内部制约 B.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监察体系日趋完备 D.机构设置交叠重复A[由材料表格可看出,明代内阁大学士职权高于六部尚书,但品级较低,监察御史职权高于知府,品级亦较低,由此可知文官之间存在一定的制约,故选A项;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设立军机处,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部分官员的职权及品级,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6.明太祖朱元璋终其一生都认为蒙元政权“奉天承运”“顺天应人”“元祖功德在人”,并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对于自己参加农民起义的经历,朱元璋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这说明朱元璋()A.旨在重建纲常伦理秩序B.肯定了元政权的历史贡献C.有力地加强了中央集权D.体现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A[由材料“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可知,朱元璋承认蒙元政权并且否定“农民起义”的合理性,其目的是重建纲常伦理秩序,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朱元璋认可蒙元政权的合法性而非肯定元政权的历史贡献,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C项;当时朱元璋所作所为虽然是农民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做法,但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排除D项。]7.(2023·扬州期初检测)据学者研究发现,“全国文武官员,上至大学士、六部尚书、各省总督、巡抚,以至各道、府,关差、盐政、学差,以及将军、都统,驻各地区的领队大臣、办事大臣、参赞大臣等,应升调补放等事,均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名单,奏交皇帝择取任用”。由此推知()A.军机处可以选拔任免地方官员B.军机处可以统领六部百司C.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D.军机处成为中央决策机构C[军机大臣只负责开列名单,择取任用的是皇帝,因此推知军机处是辅助皇权的中枢机构,故选C项;军机大臣只负责开列名单,没有选拔任免的权力,排除A项;军机处不能统领六部百司,排除B项;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排除D项。]8.(2023·盐城四模)军机处始于雍正朝,在乾隆年间获得极大发展并建制化。军机大臣一般由皇帝选内阁大学士充任,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军机处()A.挑选学识渊博人员入值B.拥有全国政务的决策权C.提高了中央行政的效率D.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D[“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D项;“但只要是皇帝的亲信,可以不问出身,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强调的是军机吏员的选择以皇帝意旨为准,不一定挑选学识渊博的人,排除A项;拥有全国政务决策权的是皇帝,不是军机处,排除B项;“一切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表明军机处的设立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而不是提高中央行政的效率,排除C项。]9.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繁荣市镇经济B[根据材料“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可知,明朝统治者意图通过树立忠良贤达的榜样来整顿官场风气,故B项正确;明代儒学并没有受到冲击,其正统地位在不断强化,不需要巩固其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繁荣市镇经济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10.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A[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后内阁地位上升,阁臣权力增大,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司礼监太监获得了代皇帝“批红”的权力,这样司礼监太监利用这一机会,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干预明朝的中枢决策。故出现题干所述现象,A项正确;明中后期内阁、司礼监虽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但其都依附于皇权,最后集权于皇帝,君主专制强化,B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相互制约,其议政功能并没有丧失;C项错误;宦官虽然权力增强,但是最后的决策权仍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11.洪武七年(1374年)明太祖以“致斋三日而供三犊,所费太侈”而否定依《周礼》制定的飨食礼,其他如丧服、祭祀、庙制等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以己之意进行改易,进而废弃了自周朝以来延续近3000年之久的“都宫之制”。明太祖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A.强化皇帝权威 B.继承儒家传统C.节省社会资源 D.重构祭祀秩序A[明太祖否定飨食礼,大胆突破周制束缚,并废弃“都宫之制”,这些行为,尤其是以己之意进行改易凸显了皇权至上,强化了皇帝权威,故选A项;丧服、祭祀、庙制符合儒家传统,而明太祖都大胆突破周制束缚,从而说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儒家传统,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强化皇帝权威,而非节省社会资源,也非重构祭祀秩序,排除C、D两项。]12.(2023·焦作一模)有学者认为,仅就中枢机构而言,明朝经历了一个废丞相、置四辅、设内阁的历史阶段,而清朝则走了置议政大臣、设四大臣、立军机处的历史轨迹。两朝最后都形成了兼职丞相制的体制。“兼职丞相制”的形成从本质上反映出明清时期()A.官僚政治体系扭曲混乱B.君主专制统治效能空前提高C.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台D.前朝宰相制度得以变相恢复B[由于丞相有制约皇权的作用,因此明清时期实行兼职丞相制,就是使大臣承担着丞相的责任,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实质是加强皇帝专制独裁的权力,故选B项;由材料可知,明清中枢机构的演变是有体系的,有一定运行机制,排除A项;秦朝实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兼职丞相制”不是真正的丞相,其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太祖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摘编自张廷玉《明史》卷一〇九材料二阁臣至仁宣,以部院职、兼公狐衔地位骤显。也以票拟之预政形式,在明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之裁决权、执行权间构成一个中介程序。仁宣以来,阁臣多进士资格,翰林起身,识达大体,谙熟政令。且综理庶务,少搀杂各部门本位之偏狭,平章政事,更能拿出较为公允贴切之意见,其缓冲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对立,调整国家机器合理运行之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摘编自姜德成《明代内阁制浅议》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