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1页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2页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3页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4页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时强化练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富商大贾纷纷涌现,他们家有千金,甚至“与王者同乐”,成为名扬天下的富贵阶层。人们看到“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于是纷纷通财鬻货。这些现象的出现()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表明社会经济活力得到释放C.源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发展2.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垦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贤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 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3.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认为,“美好的现世要比任何来生都重要”;他推崇等级思想而非平等,更信奉旧制而非新事物;他终身从事教育活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位思想家提出()A.“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张C.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D.“礼法并用”的观点4.郑国,春秋初年即有宗室共叔段据京为乱之祸,之后七家卿大夫掌权,轮流执政,政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安宁之后,到战国时,相邦子阳一度夺取了郑国君位。这反映了()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诸侯国间兼并战争频繁C.传统礼制受到挑战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5.商代及周初的神话动物往往以高贵且有力的形象出现,人形较为罕见且展示出明显的隶属性;战国时期的神话中动物的神性则几乎完全消失,人类猎杀动物的图案开始出现并日渐增多。这一变化()A.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的淡化 B.表明战国时期族权色彩浓厚C.折射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 D.反映了人神关系的密切结合6.春秋时期,许多在战争中逃离家园的流亡者和冒险者把中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播到邻近的蛮族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山东半岛及其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被完全纳入中原文明的范围,中国的北部和西部边疆也有类似的扩展。这一过程表明()A.百家争鸣初见端倪 B.中原文化重心转移C.分封宗法走向瓦解 D.华夏文明逐渐拓展7.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8.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三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张()学派论述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A.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B.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C.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9.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不能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C.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的差别不复存在10.“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11.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桓王中箭”(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和“楚王问鼎”(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遭到破坏C.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12.战国时期韩非子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以上言论都围绕什么中心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10分)?(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2分)?(3)上述哪种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4)上述哪种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最大?原因是什么(4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一大批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富商大贾纷纷涌现,他们家有千金,甚至“与王者同乐”,成为名扬天下的富贵阶层。人们看到“商贾可以富家,技艺足以糊口”,于是纷纷通财鬻货。这些现象的出现()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表明社会经济活力得到释放C.源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D.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发展[解析]据题意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富商大贾的出现说明当时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人们纷纷投身商业活动,通财鬻货,表明社会经济活力得到了释放,故选B项;春秋战国之前,宗法分封制就已经走向瓦解,排除A项;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才开始形成,排除C项;商业活动的繁荣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排除D项。2.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垦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贤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 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初期各国的变法主要侧重于改革旧的政治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项制度,这说明各国进入了社会转型的阶段,故选C项;并不是各诸侯国都国富民强,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一系列的改革,并不仅仅局限于基层管理,排除D项。3.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认为,“美好的现世要比任何来生都重要”;他推崇等级思想而非平等,更信奉旧制而非新事物;他终身从事教育活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位思想家提出()A.“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B.“无为而治”的主张C.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D.“礼法并用”的观点[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重视现世生活,强调等级秩序,主张恢复“礼乐之道”,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故C项正确。A、B、D三项分别是墨子、老子和荀子的主张,排除。4.郑国,春秋初年即有宗室共叔段据京为乱之祸,之后七家卿大夫掌权,轮流执政,政局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安宁之后,到战国时,相邦子阳一度夺取了郑国君位。这反映了()A.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B.诸侯国间兼并战争频繁C.传统礼制受到挑战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内部和诸侯国内部出现夺权事件,说明当时分封制走向崩溃,“礼崩乐坏”,C项正确;材料与阶级矛盾无关,A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兼并战争,B项排除;D项是郡县制的特征,排除。5.商代及周初的神话动物往往以高贵且有力的形象出现,人形较为罕见且展示出明显的隶属性;战国时期的神话中动物的神性则几乎完全消失,人类猎杀动物的图案开始出现并日渐增多。这一变化()A.反映出“君权神授”理念的淡化 B.表明战国时期族权色彩浓厚C.折射了战国时期的政治变迁 D.反映了人神关系的密切结合[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商代及周初到东周后期,神话中动物的神性逐渐消失,人类猎杀动物的图案增多,这在政治上反映的是神权政治向君主专制的强权政治转变的趋势,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君权神授”理念仍然浓厚,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族权色彩浓厚,故排除B项;人类猎杀动物的现象日益增多,并不表明人神关系密切结合,故排除D项。6.春秋时期,许多在战争中逃离家园的流亡者和冒险者把中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传播到邻近的蛮族地区。在这一过程中,山东半岛及其东北部的沿海平原地区被完全纳入中原文明的范围,中国的北部和西部边疆也有类似的扩展。这一过程表明()A.百家争鸣初见端倪 B.中原文化重心转移C.分封宗法走向瓦解 D.华夏文明逐渐拓展[解析]据材料可知,邻近中原的蛮族被完全纳入中原文明的范围,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拓展,故选D项;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排除A项;材料强调中原文化的拓展,但文化重心没有转移,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宗法走向瓦解,表现在诸侯割据混战,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排除C项。7.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解析]“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表明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说明墨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故选B项;主张恢复前代礼乐制度的是儒家,墨子主要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排除A项;强调社会等级和谐的是儒家,墨子强调下层民众的利益,排除C项;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墨家强调“非攻”,排除D项。8.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法、道、墨三家治国主张的相关论述。据此可知,这些主张()学派论述法家认为只有通过法律的手段才能达到至德的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在实行耕战的国策中实现民众的利益道家从“法自然”的高度,反对战争,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无为政治墨家主张在“天”面前,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让有才能的人参政、议政,珍惜民力A.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B.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C.勇于突破礼制的束缚D.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解析]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法家“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墨家主张“君主和民众是平等的”,充分反映出三家的治国主张都具有“重民轻天”的民本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反对战争,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儒家对礼制的维护,因此也谈不上突破礼制,C项错误;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道家代表没落贵族的利益,D项错误。9.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以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这一现象不能表明A.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B.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C.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春秋战国时期,戎狄蛮夷的差别不复存在【答案】D10.“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古往今来治国兴邦的基本经验。下列言论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①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②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③④【答案】A11.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桓王中箭”(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和“楚王问鼎”(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的故事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B.分封制遭到破坏C.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D.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郑国和楚国都是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郑国竟然与周天子刀兵相见,还让手下箭射周王;楚庄王派使者向周天子询问九鼎的重量,意欲夺取天下。这都反映了周天子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王室衰微,诸侯坐大,实质上是分封制遭到了破坏。故选B项。12.战国时期韩非子将以下五种人称为“蠹”(蛀虫):学者(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这种言论适应了当时A.进行兼并战争的需要B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强化贵族统治的需要D.维护地方稳定的需要【解析】根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坐标,可以推测当时的社会任务是兼并战争,而被称为“蠹”(蛀虫)的五种人均对取得胜利没有帮助,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大一统之后才有的政策,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统治衰落,封建地主阶级兴起,而韩非子这种言论主要是适应地主阶级掌权的需要,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主要任务是赢得兼并战争,求得生存,维护地方稳定不是当时最主要的任务,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